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开局秦始皇流落仙岛 > 正文 第241章 恐怖的产量,大秦减赋!(第4更)
    秦朝时期,非常重视耕种。

    加上以农立国,尊崇商君书和田律。

    里面有着很多律法都非常的超时代,甚至沿用至后世。

    田律规定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伐刚发芽的植物。

    或捉取幼兽、鸟卵和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七月解除禁令。

    就这么先进。

    古代人就已经知道要保护林业和渔业,甚至还知道要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不过,即便如此亩产其实依旧不高。

    汉书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亩产不足一石

    汉朝时期的产量大概如此,秦朝其实也相差无几。

    首发网址oqiu

    当然,这其实有些偏低了。

    现在粟米一亩地差不多就在15石左右。

    依据秦法,种地种的好的可还有好处。

    是两头牛,还有一台织布机

    这在现代,那是四大件级别的。

    除此之外,商君法中还有规定。

    只要缴纳1000石粮食的农户,便可得爵一级,成为公士

    汉中其实现在获得的产量远远不止千万石

    因为现在产量还未完全统计完毕,还有二三十个县城没有算好。

    全加上去,怕是亩产得有1500万石

    这是何等恐怖的产量

    大秦赋税为两成,16算下来就有300万石粮食

    大秦一个郡城收上来的赋税大概有30万石左右。

    这是整整一年的产量

    而且,还是风调雨顺,老天爷给饭吃的情况下。

    若是灾年,来个干旱洪涝,那基本上没法活了。

    简单来说,汉中三四个月的产出,顶的上十个郡城一年的产出

    蒙毅手上的笏板都坠落在地。

    汉中的产出,也是让他们见识到楚君的恐怖

    之前其实他们都在想,汉中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那田地怎么办

    土豆的产出,并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

    大秦是地广人稀,想要种地可以自己开垦。

    找里长申请,得到许可后就可以自己圈地耕种。

    大秦有律法规定,成丁者便可得田百亩。

    这田有的是早就圈起来的,有的就是自己圈的。

    楚君来至咸阳,得封地汉中,食邑万户

    而后,他便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

    降低田亩数量带给百姓的劳作压力,种植亩产高的作物。

    根据不完全统计,汉中的田亩其实降低了一半

    当时可还有官吏弹劾楚君,汉中郡守也是战战兢兢的。

    得亏老赵乾纲独断,直接明说了。

    这汉中是楚君的封地,他要做什么便做什么。

    只要赋税能交上来,随他施展。

    现在呢

    算上土豆,汉中总产量已经破两千万石了

    这tnd什么时候有过这么高的产量

    一个本来贫瘠的汉中郡,现在td快赶上大秦一半的产出了

    这还是降低了田亩

    如果没有降低一半,玩了命的耕种。

    一个汉中岂不是就能抵得上整个大秦的产出

    楚君降低田亩,其实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没这么多的种子,想种也种不了。

    其次便是人手不足,男丁还得去挖煤挖矿呢

    能照料到多少田

    干脆少种一半

    当时刚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有几个老人家撂挑子不干了

    种一百亩都吃不饱,种五十亩,这是要他们饿死

    他们不认什么仙家弟子,只认能不能吃饱饭

    后来丑夫亲自和他们说明情况,煤矿再一开,这些老人家便灰溜溜的去找丑夫道歉。

    老秦人都是好面子的。

    说错了话就去认错道歉

    要是还觉得心里不爽,就给他两剑。

    对方绝对连疼都不叫一声

    就算是死了,官府也不会来找麻烦。

    “这这”

    高腾直接被这恐怖的数字吓得瘫坐在了地上。

    我日尼玛

    这他怎么搞

    他是治粟内史,管的就是粮食这块。

    一个郡城,能抵半个大秦

    他做梦都不敢去想

    楚君想的是考虑到实际情况,种合适的作物。

    不是一股脑的全种土豆红薯。

    这么做暂时肯定能获得巨大的利润,但对土地不好。

    老百姓靠着黄土吃饭,杀鸡取卵的事情可做不得。

    “陛下”

    “臣建议立即修改赋税,增至五成乃至更高”

    “百姓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粮食”

    当即便有大臣跳了出来。

    冯去疾则是皱着眉头,“此言差矣汉中大熟,便要提高赋税,那还有什么农户愿意为大秦耕种”

    “臣,附议”

    蒙毅站了出来,给冯去疾打ca。

    冯去疾之前和楚君闹过矛盾,但是冯去疾这人本心并不坏。

    他所想的只是大秦,而不是个人利益。

    有的时候批驳楚君,其实也是为了大秦着想。

    “五成的确有些高,臣觉得可以提高至三成。百姓也能接受,对大秦也有好处。”

    李斯想出个折中的法子。

    各退一步,提高至三成。

    “保持两成便可令我大秦增产,何须提高至三成李相此言差矣”

    朝堂上瞬间热闹起来,纷纷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直接分成了两派,各执己见。

    有的同意李斯的看法,有的同意冯去疾的看法。

    最后,秦始皇拍板作决定。

    不好意思,朕全都不要。

    “传朕口谕,自即日起将田税减至一成”

    “自咸阳乃至所有郡城县”

    冯去疾

    李斯

    众大臣

    老大,你耍猴玩呢

    我们喷了大半天的唾沫,嘴巴都tnd干了

    您现在告诉我们,要减税

    您这不是在逗我们玩

    减汉中的赋税也就算了,怎么其余郡城的也减

    几个大臣被老赵这话堵得差点吐血。

    李斯脸色更是难看的和吞了粪一样,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

    “陛下田税为我大秦之根基,若是减少赋税”

    “来年大秦还要征伐岭南各地,粮草不济”

    原本还在吵嘴的两个丞相,现在出人意料的步调一致。

    感情好的就和亲兄弟一样

    “今年除汉中外,各地产量都受到些许损失。”

    天灾人祸,干旱洪涝是不可避免的。

    哪怕推广出去耧车和曲辕犁,也无法大局。

    老赵轻轻叹了口气,“今年汉中大熟,祥瑞足以借此推广至全国来年,朕相信产量将会令大秦再无饿死之人”

    “武安君曾经告诉过朕。祥瑞亩产惊人,哪怕减至一成,赋税依旧比此前的两成还要高这点,诸位可认同”

    众朝臣面面相觑,皆是点头。

    最基本的算学,他们都不是傻子。

    “商业振兴,今年收上来的商税也比之前要高的多内史腾,可对”

    “陛下所言极是。今年商税是去年的十倍以上”

    高腾手持笏板,站出来报了个让所有人差点掉下巴的数字。

    十倍以上

    这尼玛也太恐怖了

    渔业,花露水,酒,茶,煤矿铁矿

    这些加起来是极其恐怖的数字

    武安君更是纳税大户

    该多少就多少,绝对不拖欠。

    老赵站起身来,脸上满是笑容。

    “诸位,今日大秦之变化,为千古所未有”

    “若非武安君,朕此生都难以看到这等美景”

    “深秋丰收,武安君所做为的便是这天。”280

    “曾几何时,他问过朕一个问题,朕现在也问问列位。”

    “百姓为大秦基石,一日两餐难以为继。辛苦耕种,扣除赋税后却食不果腹。他们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六国余孽只要三言两语,他们便会造反”

    全场鸦雀无声。

    蒙毅更是脸色尴尬。

    这话也就只有楚君敢说。

    他们谁敢说

    “你们觉得当今百姓,和犍牛有何区别”

    “吃的是草,却要肩负起耕种的重任”

    “我们能锦衣玉食,靠的是他们。”

    “武安君为大秦带来祥瑞,就是要让他们也过上富庶的生活。列位今日若要阻止,便不怕百姓生啖其肉”

    其实,若是没有楚君潜移默化的熏陶,老赵不会这么做的。

    楚君在岛上不经意间和他说了很多后世的事情。

    王朝更替,大抵都是因为异族入侵或者是百姓困苦,民不聊生。

    若百姓能靠耕种衣食无忧,有几个愿意出来造反的

    楚君曾带着老赵亲自去汉中,微服私访。

    看着那些百姓坐在门槛吃饭,老赵心里便说不出的欢喜。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彰显他的功绩

    楚君说了,一个国君能让百姓衣食无忧,那才是真正的明君圣君

    国强民弱,早晚都要出事。

    像汉中这样的美景,老赵看一辈子都不会看腻。

    楚君自入咸阳开始,一桩桩事情其实为的就是这些百姓,为的是大秦

    老赵看在眼里,也是心生愧疚。

    堂堂武安君,为了钱财,如商贾不断奔波。

    所以,他不愿意拖楚君的后腿。

    这个事情他考虑过数次。

    今天,汉中大熟的消息令他振奋,也让他彻底坚定下来。

    减免赋税

    谁阻止都不好使

    第4更作者菌又查了半天资料,非常不好意思。接着码字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