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第一太子 > 正文 第35章 孤储位大稳!
    次日午时,刘盈终于在自己的太子宫,等来了建成侯吕释之。

    不得不提的是,如今的汉室,还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朝议规则。

    想来也正常无论是汉室鼎立之前还是之后,刘邦不是在关东打仗,就是在前往关东打仗的路上。

    朝中事务,基本都是由丞相萧何做主,朝臣百官有什么政务要办理,只需要到丞相府跟萧何碰一下就行,根本没有朝议的必要。

    再加上天子刘邦在长安的时间,着实算不上有什么规律,便使得如今汉室的朝议,基本遵从有事要讨论就开,提前一天下通知的潜规则。

    在原本的历史上,直到刘邦驾崩,吕后把持朝政之后,以高皇帝五日一朝太上皇为根据,制定汉室五日一早朝,每月初一、十五朔望朝的明确规定,这种临时组织朝议的情况才基本宣告结束。

    而在现如今,朝仪依旧遵从有事就开,没事就不开的规则,就使得每一次朝会,都意味着朝堂要做出重要的决策。

    在昨日,天子刘邦才刚从新丰回来,又在昨日临时朝议中,因群臣共谏不要废储而咳血昏厥的前提下,今日早朝的议题,自然也不必多想。

    “还请建成侯直言。”

    以标准的晚辈之礼将吕释之请入侧殿,又略带愧意的落座上首,刘盈便直入正题。

    “禀家上。”

    自走进太子宫,吕释之的面上便已挂上了毫无顾忌的喜悦,听闻刘盈问起,便也没多绕弯子。

    “今日早朝,陛下拟议征讨陈豨之将、帅”

    “终以陛下之意,论定以赵相汾阴侯周昌为右将军,合燕王卢绾之国兵,自东北向西南击陈豨“

    ”齐相阳陵侯傅宽为左将军,合齐国、楚国兵至齐,自东南向西北以功陈豨“

    “陛下则坐镇中军,亲率关中卒东出函谷,沿途合梁王彭越之国兵,自南向北讨陈豨”

    “如此,陈豨但反关东,则东北、东、东南、南皆受敌;短则三月,长则半年,乱必平也”

    眉飞色舞的叙述着今日早朝的主要内容,吕释之的神情愈发激动起来。

    “陛下还言待陈豨乱平,便封皇四子恒以为代王;若阳陵侯傅宽讨陈豨得力,便徙傅宽为代相”

    “除阳陵侯傅宽,陛下亦多以已故周吕令武侯部旧为将;颍阴侯灌婴、信武侯靳歙、东武侯郭蒙等,皆随陛下左右”

    “另舞阳侯樊哙、太仆汝阴侯夏侯婴亦随军”

    “自朝议起,陛下于易储之事只字不提,只隐言赵王年幼,今陈豨将乱代、赵,暂不可使赵王就国”

    机关枪似的道出这一连串重大决策,吕释之早已笑的见牙不见眼,嘴角都快咧到了耳朵边。

    “家上之储位、皇后之后位,皆稳矣”

    说着,吕释之便欣喜难耐的站起身,对刘盈沉沉一拱手

    见此,刘盈却只淡笑着上前,轻手将吕释之扶起。

    待吕释之飞快的撇了眼左右,才将上半身稍前倾,连声线也压低了些。

    “此间事,舅父实居功至伟,甥谨记于心”

    听闻刘盈颇有些不合礼法的称呼自己为舅父,吕释之下意识就要劝刘盈注意礼仪。

    待听到刘盈整句话,吕释之稍一迟疑,终是会心一笑,暗自欣喜的坐回了座位。

    待刘盈也回到上首坐下来,便不由稍叹口气,与吕释之相视一笑。

    今日早朝,说一千道一万,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

    在吕雉的奋力抗争下,天子刘邦,妥协了。

    在吕雉既往齐都临淄,且极具杀伤力的一封书信威胁之下,本打算借陈豨之乱,为宝贝儿子刘如意培植党羽,好日后废储易后的刘邦,无奈的放弃了原计划。

    很显然在刘盈、吕雉阵营人员大都参战的情况下,无论刘邦再怎么搞幕后操作,刘如意也不可能借着一场陈豨叛乱,培养出足以和刘盈抗衡的势力阵营。

    甚至哪怕是单单比较刘盈、刘如意双方阵营成员,在此次平叛过程中立下的功劳、武勋,刘邦为刘如意培养的那些毛头小孩,如新晋御史大夫赵尧之类,也很难和刘盈阵营的樊哙、灌婴,乃至傅宽等人抗衡。

    至于立皇四子刘恒为代王,立刘盈阵营成员傅宽为准代相,就更是刘邦将我妥协几个字,写在了自己的脑门上。

    君无戏言

    既然是在朝议这种正式场合说下的话,那刘邦就必须履行承诺

    而傅宽只要顺利成为代国相,刘如意凭借国相周昌统掌北墙之兵的心愿,就会如数化成泡影。

    待战事毕,刘盈阵营的樊哙、夏侯婴、灌婴等本就功勋卓著的成员,便会带着更大的武勋回到长安。

    加上在自北钳制赵国的代相傅宽,从东南方向钳制赵国的齐相曹参,以及梁王彭越被扫除后,刘盈吕雉运作去把守关中门户的梁国相

    至此,刘盈储位大定

    吕雉后位大稳

    除非是在平定陈豨叛乱的过程中,发生类似刘盈阵营成员全都惨败,甚至战死大半,同时刘如意阵营成员全部大胜的灵异事件,否则刘盈的储位,便从此不可动摇

    刘盈也相信历史上的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绝不会为了把宝贝儿子刘如意扶上皇位,就冒着关东大乱、天下大乱的风险,把大半开国功侯推向死路。

    但即便如此,刘盈也尚未掉以轻心。

    “赵王年幼,暂不就国”

    回想起吕释之所转述的这句话,刘盈的嘴角之上,不由挂上一抹怪异的笑容。

    “看来我这老爹,还是没死心啊”

    饶有趣味的一笑,刘盈便抬起头,正要开口,却见吕释之竟呈现出欲言又止的神情。

    “建成侯”

    一声轻唤,终是惹得吕释之直起上半身,稍一沉吟,便略待忧虑道“今日早朝,还有一事”

    “陛下诏令免叔孙通奉常之职,徙以为太子太傅,即日入住太子宫,以教家上经书。”

    说着,吕释之不由稍抬起头,意有所指的望向刘盈。

    “臣担心,陛下此举,或使黄石公等四皓心生恼怒,愤归商山”

    s: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下汉七年前200年,博士叔孙通为奉常,三年后的汉十年徙为太子太傅。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