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吕泽,这个吕氏外戚前期代表性人物之后,接下来,便是吕氏外戚后期的实际掌控人高后吕雉。
须得一提的是,吕氏外戚一族,是由一代太公吕文,以及二代共五个子女组成。
吕氏外戚二代子女五人分别为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三女吕长驹,四女吕雉,五女吕媭。
而按照战国、秦汉之时,嫡系取单字名、庶系取双字名的惯例,以及这五人后续的表现,也能大概推断出吕泽、吕雉、吕媭三人,当为太公嫡子、嫡女,吕释之、吕长驹二人则为庶子庶女。
当然,这一点也不单单是从名字是单字还是双字来判断,也从历史上,这三人的存在感,做出的事,表现出来的手腕来判断。
吕泽自不必再多赘述,吕雉、吕媭姐妹二人,则无一不体现出了相当高水平的政治手段,以及大局观。
吕媭嫁给舞阳侯樊哙,最终差点使刘邦临时点杀樊哙这一点,也能看出在樊哙立场愈发偏向吕氏的过程中,妻子吕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而高后吕雉,更是在开国皇帝刘邦的强压下,硬保下了太子刘盈的储位,为吕氏外戚日后的高光时刻,保留了至关重要的种子。
反观吕释之、吕长驹二人,则皆存在感稍缺。
在史料记载之上,吕长驹留下的唯一一处记载,便是其子吕平被吕后封为扶柳侯。
从扶柳侯吕平随母姓这一点,可以推断出吕长驹的丈夫,应当是召赘而来的赘婿;在秦汉上门女婿犯法的法律背景下,吕长驹的丈夫应当是死在了秦王朝的基建大业之上没准正是死在了秦长城脚下。
至于吕释之,则稍有些奇怪。
按理来说,即便是庶子,但在长兄吕泽战死后,作为吕氏第二代仅剩的男丁,吕释之本该挑起吕氏的大梁,再配合着皇后妹妹吕雉,熬到刘邦驾崩的那一天。
但奇怪的是从吕泽死去的那一刻,甚至是从吕泽离开长安,离开朝堂政治中心的那一刻起,成为吕氏话事人的,似乎都一直是吕雉。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吕雉皇后的身份
亦或是吕释之真的很草包,草包到吕氏一族听从一名女性的指挥,都不愿意以吕释之为主心骨的地步
从史料记载上,我们可以发现吕释之被封为彻侯,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恩封,而是在刘邦抗秦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武勋。
虽然和哥哥吕泽,以及周勃、樊哙这样的名将没法比,但应该也是勉强说得过去。
至于后来的楚汉争霸时期,吕释之则是在大部分时间里,在丰沛担负起了吕太公吕文、刘太公刘煓的护卫工作。
再从吕释之能培养出吕禄这样的儿子,我们也不难看出吕氏次子吕释之,或许在当时那个将星璀璨的时代确实有些能力平庸,但也绝对和草包二字沾不上关系。
以此为参考,也就能方向印证出在二千二百多年前,那个重男轻女思想为主流观念的时代,吕雉能在一个不算草包的哥哥手中,拿到吕氏外戚一族的掌控权,是有多么令人钦佩。
至于皇后身份加成,我个人认为,可以忽略不计皇后不是太后,理论权力仅限于后宫事务。
那么,在刘邦从秦泗水亭长,到汉太祖高皇帝的转变中,吕雉起到了怎样一个作用呢
最开始,刘邦因砀山释囚一事被通缉,吕雉留守家中,确保家中事务井然有序治愈,还承担起了刘邦的饭食。
虽然听上去,送饭只不过是件小事,但仔细一想我们就不难发现恰恰就是这个小事,便证明了吕雉的能力。
刘邦落草为寇,并非是一个人钻进深山,而是纠结了数十位老兄弟,在山中组起了山贼团
而在秦官府对丈夫的通缉下,作为家人的吕雉,却毫无波折的保证了这样一伙人马的庞大饭食,直到天下大乱。
这已然体现出了不俗的智慧。
再往后,便是沛公下山起义,吕雉则充当起了刘邦的御用神话师,编织出了一个个为后世人传唱的神话故事。
如夜斩白蛇、看见云便知道刘邦所在等等,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而在刘邦得立汉祚之后,这些在往日看起来颇显小家子气的谣言,却成为了平民皇帝刘邦平定人心,坚实自己皇位、皇统,破除逐鹿之说,代之以天授刘邦君权的关键。
在鸿门宴之后,成为汉王后的吕雉便同父亲吕太公、公公刘太公一起,被霸王项羽软缚于丰沛。
到彭城一战过后,吕雉更是被项羽所囚禁,直到垓下一战后,才得以返回刘邦身边。
而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个人物似乎引起了读者朋友们的兴趣。
辟阳侯,审食其。
大概看了那几位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