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第一太子 > 正文 第0172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看着杨离面色重归决然,在面前又是一叩首,刘盈也是神情百转,终还是坐回了上首,暗自思虑起来。

    在后世,每当提起诸子百家,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儒、法两家。

    顶天了去,也就是再加上个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以及如今汉室的执政学派黄老。

    但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时间段内,诸子百家中最为显赫的,却并非是这些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学说。

    孟子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从这句话就不难看出,在亚圣孟轲所生活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接受度最高、最为人熟知的学说,并非是儒、法、黄老,亦或是阴阳、纵横、小说家。

    而是魏人杨朱所创立的杨朱学,以及宋人墨翟创立的墨家。

    曾几何时,整个华夏文化界,便是由这两个思想主张、价值三观截然相反的学派分庭抗争。

    杨朱学,最具代表性的主张,一句杨朱唯我,不以物累,便足以道明。

    而与之截然相反的墨家,则提倡兼相爱,提倡百姓应该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并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乍一听上去,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在后世,杨朱唯我,变成了西方所崇尚的zi本;而墨家的兼相爱,则演变成了ng产。

    也正是因此,即便到了后世,华夏人也依旧可以挺直腰板,对那些自称为伟人的蛮夷嗤之以鼻。

    就你这两下,那都是几千年前,俺们老祖宗玩儿剩下的

    只不过,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这两个曾经闪耀华夏思想、文化界的学说,都已经被历史所遗忘。

    杨朱学说,由于其唯我的主张,与封建统治核心思想严重相悖,自是早早就被战国时期的各国君主淘汰。

    想来也正常要真是天下所有人,都凭着一句杨朱唯我,就在这西元前的华夏,玩儿起精致利己主义,那别提内部统治、外部扩张了,华夏内部,就能打出狗脑子

    既然都唯我了,那我身为农民,凭啥要被你这个君王统治

    农民都不被统治,那更别提士大夫了,自然也该脱离封建君王的统治。

    很显然,这般极端的利己主义,与华夏文化的核心仁、孝、礼、义,不能说毫无关系,也起码是截然相反。

    崇尚极端利己主义的杨朱学派如此,作为曾经共同领导华夏思想、文化界的对手,墨家的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杨朱唯我,自然不可能得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信奉分封制、世袭制的贵族阶级认可。

    那与之相反,宣言极端利他的墨家,难道就能被接受

    光是一句兼相爱,就足以让整个墨家,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永无出头之日

    原因很简单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华夏文明,至少还要经历两千年的封建时期。

    既然是封建时期,那自然是有上下尊卑,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

    而在墨家的价值体系中,最为封建帝王无法接受的一点,便是墨翟在墨子一篇中,几乎毫不隐晦的表示阶级这个东西,最好就不要存在

    士农工商,帝王将相,要种田就大家一起种,要吃就大家一起吃

    诚然,人人平等的思想,即便放在后世,也绝对算得上先进。

    但换个角度而言,就如那句俗谚所言领先时代半步,那是先进;领先一步,那就是暴政

    很显然,对于如今的汉室,以及华夏思想文化而言,人人平等,不止先进了步。

    也正是因此,在战国末期,墨家也没能避免步杨朱学说的后尘,逐渐被战国君主所抛弃。

    若非墨家三分之后,出了一支以发明、修造器械为主要技能,提倡以器械之力富国强兵的相里氏之墨,即俗称的秦墨,只怕早在百十年前,墨翟的学说,也会同杨朱学说一般,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

    至于方才,刘盈为何要问杨离你究竟是不是楚墨,则是因为楚墨,即邓陵氏之墨,发展到如今的汉室,已经形成了一个令任何封建政权,都必然会头痛无比的群体。

    游侠

    在整个华夏历史上,这个群体,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对应的名称。

    如现在的游侠、任侠,以及唐宋时期的绿林好汉。

    即便到了后世的新时代,这个群体也依旧没有消失,而是换了个黑涩会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了华夏大地。

    与后世相比,如今汉室的游侠,自然是多少讲点原则,讲究侠道。

    左右不过是没喝醉,头脑保持清醒的时候,做一些惩恶扬善的事,如劫富济贫、护佑弱小之类。

    但游侠众更常见的行为,却都是二两马尿下肚,摇身一变,自己成为持枪凌弱,欺压百姓的存在。

    很显然,对于杨离我不是楚墨,是齐墨的自白,刘盈即便算不上欣喜,面上阴沉之色也是稍缓。

    但一个不是游侠的自辨,却还远不足以让身为太子的刘盈,因为杨离这个墨者的出现,而生出庇护墨家的想法。

    至于原因

    “既非楚墨之流,杨丞吏习读墨家之言,倒也不无不可。”

    语调淡然的道出一语,便见刘盈面带轻松的低下头,似无旁人的把玩起了腰间的玉佩。

    如此过了还一会儿,待杨离都有些额角冒汗,才见刘盈嗡而抬起头,似是随口般发出一问。

    “杨丞吏方才言齐王田横自缢之时,杨丞吏之父,亦曾随田横,而自缢于灵冢之前”

    “如此说来,杨丞吏之父,亦当乃墨者”

    听刘盈问起此事,杨离不由牙槽一紧,应声将头稍低下去些许。

    “果然”

    “于当年之事,刘氏,仍挂怀于心”

    暗自发出一声悲叹,便见杨离强自镇定着,稍抬头对刘盈一拱手。

    “不敢相瞒于家上。”

    “臣亡父”

    话说一半,杨离面带迟疑的一止话头,终还是一咬牙。

    “先贤墨翟亡,而墨家之学三分;自那时起,墨家之钜子,便乃秦之相里氏、齐之相夫氏、楚之邓陵氏各一。”

    “及臣先亡父”

    “正乃相夫子七世徒孙,齐墨第八任钜子”

    说着,杨离的音量便一点点低了下去,待钜子二字说出口,更是低到了面前三步外的刘盈,都险些没听清的程度。

    看着杨离再度低下去的头颅,回味着杨离方才所言,饶是养气功夫已有所长进,刘盈也是不由眉角一挑。

    “嘿”

    “居然还有点来头”

    “八世齐墨钜子”

    心中思虑着,刘盈便意味深长的望向杨离,仍似是随口闲谈般发出一问。

    “如此说来,杨丞吏倒也称得上家世显赫,学识渊博”

    似是漫无目的的道出一语,刘盈便将话头陡然一转。

    “既如此,于齐王横当年,不面父皇而自缢洛阳外三十里一事,杨丞吏作何见解”

    “又田横自缢,竟惹得齐墨满门,足数以百口,皆无一人苟且而投身,尽随齐王横而去,仗义死节”

    “此事,杨丞吏又以为如何”

    语调平和的发出这两问,刘盈便佯做随意的望向杨离,在心中,却是遗憾的长叹了一口气。

    这,就是战国时期,曾同杨朱学共掌舆论、学术界的墨家,会在过往这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内,便彻底趋于消亡的原因。

    先是墨家三分,就连身为掌门人的钜子,都是三个分支各立各的。

    再然后,就是这三个分支的价值观。

    楚墨崇尚侠客之道,所培养出的名人,尽是荆轲、盗拓这样的刺客、侠盗;

    秦墨善鲁班之术,本是对刘盈最具价值的分支,无奈秦亡而汉兴,让秦墨盯上了助纣为虐的污点。

    要想利用秦墨,去进行一些器械、工具的发明创造,刘盈最起码也要等到继承皇位,大权在握之后,才能一点点试探着去推进。

    至于齐墨,作为继承墨翟辩论天赋的分支,本是没有什么政治污点。

    但在几年前,随着最后一位田氏齐王田横于洛阳外三十里自缢,齐墨一脉,便也迅速濒临断绝。

    就刘盈所知齐墨,即相夫氏之墨的最后骨干,几乎全都是齐王田横的客卿

    而在田横自杀之后,整个齐墨家,包括钜子,也就是杨离的父亲在内,无一人苟且偷生,尽数追随田横而去

    在当年,此事更是轰动天下,让世人深深震撼于齐墨门无一人偷生的悲壮。

    而那篇由齐墨合理所做,唱诵于田横墓前的挽歌,也自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守挽歌。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篇齐墨为齐王田横所做的挽歌,便是以雄辩闻名天下的齐墨一脉,为华夏留下的最后遗产。

    自那之后,华夏上下二千多年,再也不见赤脚之墨者、雄辩之齐人。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齐墨一脉,几乎都随着齐王田横而去,尽数死绝

    到现在,听杨离说起自己的老爹,就是曾经的齐墨钜子,刘盈也是不由有些怀疑起来杨离,究竟是怎么活下来,并成为千石级别的少府丞的

    “或许是年纪太小,又或是那位齐墨钜子,想给学派留个火种”

    如是想着,刘盈再度望向杨离的目光中,也终是泛起了些许期待。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刘盈自然明白,今天,阳城延安排这么一场会面,究竟是何用意。

    刘盈更是十分清楚在墨家三个分支,尽数沾上政治污点的当下,杨离穿这么一身张扬的服饰拜见自己,究竟是想表达什么。

    但在下定决心,决定庇护墨家免于断绝,重新回到学术界之前,还有几件事,刘盈需要弄明白。

    想到这里,刘盈便抬起头,略带些期待的望向杨离。

    “齐墨后人,雄辩之才”

    “且看看你杨离,究竟有多大能耐”

    就见杨离思虑良久,最终,还是面色严肃的抬起头。

    “回家上。”

    “齐王田横自缢洛阳之外,乃其不恭于陛下,不顺天下归汉之大势”

    面不改色的将田横自尽一事,归为螳臂当车,杨离的神情,便愈发小心翼翼了起来。

    “及追随田横,自缢冢前之齐墨士子,虽其忠略有愚,然大义不失。”

    “纵臣亡父,亦未因身钜子之贵,而苟且偷生。”

    说到这里,杨离便缓缓抬起头,略带试探的望向刘盈。

    “故臣以为”

    “齐墨尽随田横,自缢冢前之事”

    “当合君臣之道”

    言罢,便见杨离有赶忙开口补充道“待日后,若吾墨门可再显于天下,凡墨家之士,亦必当如往昔之齐墨般,誓死不背臣汉,之大节”

    满是庄严的道出此语,杨离终是又重重一叩首,再也没了重新起身的架势。

    而听闻杨离这一番言论,刘盈的面容之上,也终于出现了一抹会心的笑意。

    “嘿”

    “都说墨守成规,墨者死板”

    “如今看来,齐墨雄辩之士,也有聪明人嘛”

    实际上,刘盈的猜测并不准确。

    如果遵从本心,作为墨者的杨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当年那件事,归类为田横螳臂当车,齐墨愚忠尽孝。

    但在现如今,墨家已经无限接近学术断绝的当下,为了延续学派传承,杨离这个杜苗,必须得到刘盈的支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离纵是稍违背原则,也在所不辞

    将方才,同杨离的对话在心中重新疏离一遍,确认没有不妥之处,刘盈又沉思了片刻。

    下定决心之后,刘盈终是洒然一声长叹,顺势从上首的作为上起身,将双手背负于身后,昂首望向布帐之外。

    “春陀”

    一声轻呵,在帐门外等候的春陀自是赶忙入内,对刘盈一俯身。

    就见刘盈侧过头,笑意盈盈的看着杨离身上,那突兀无比的墨服,旋即对春陀一笑。

    “去。”

    “往杨丞吏之帐,取官服自此。”

    听闻刘盈此言,春陀自是问都不问,领命而去。

    倒是叩首于地,等候着刘盈答复的杨离闻言,略有些忐忑的抬起头,却并没敢直接看向刘盈。

    见此,刘盈只微微一笑,弯下腰,拍了拍杨离的后背,目光却依旧锁定在帐门处。

    “即杨丞吏志欲复行墨翟之学,便当之,如今之墨家,还不可为人所警。”

    “杨丞吏当蛰伏数岁,暗寻墨家之遗士,以待将来”

    言罢,刘盈便噙着一抹轻松地笑容,向着帐门外走去。

    “回转长安之时,杨丞吏可入宫,再会孤当面。”

    听着身后传来的声线,杨离不由赶忙回过身。

    下意识一伸手,接过刘盈抛来的一块竹符,杨离的面容之上,终是缓缓涌上了一抹安心的笑容

    “家上这是”

    “答应了”

    “应当是答应了吧”

    ” tart”bnk”

    天才本站地址。小说网阅读网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