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正文 第十二百三十章关税和货币
    听到朱棣的问话,朱启那叫一个晴天霹雳,若不是周围人太多了,当即就要给朱棣脑门上来个花生米。

    “别瞎说,我与大哥那是什么感情,怎么会干出这等事情来。”

    朱启恶狠狠的说完,朱棣这才松了一口气, 说到

    “我就说嘛,那纯粹就是他人胡说的传言,三哥若是有夺嫡的打算,怎么可能会不告诉我呢。”

    朱棣一副“我是三哥好帮手”的表情,也是给朱启看的一阵无语。

    甚至朱启觉得,自己如果今天起兵造反,晚上朱棣估计就会追随自己了吧。

    但造反这种事情是万万不可能的,自己小日子过的这么开心,太子朱标也还健在,谁没事干来啊造反呢。

    那边大朝会的仪式还在继续,待到百官入朝之后,很快就听到有人喊一声“皇帝到”。

    随后在一长串的天子仪仗后面,就见到穿着一身冕服的朱元璋,大步流星的走了出来。

    其余百官们看到皇帝之后,也是齐声高呼万岁,跪拜行礼。

    一通礼节之后,便有一群服装各异的外国番邦使臣们,在一个太监的引导之下,鱼贯走入了大殿之中。

    那些使臣之中有不少人还是熟悉的面孔,朱启也是认识的,他们看到辽王殿下自然也是十分恭敬。

    不过这时候还是一个个的看向台面上的朱元璋,毕竟皇帝还在前面呢,他们也不敢随便胡乱看向边上。

    众人一并跪了下来,齐声高呼了一声万岁。

    他们是外邦使节, 主要过来就是为了朝贡大明,而国与国之间的朝贡, 在这個时候, 还是互相交易的一个过程。

    明朝这边自然要稍微吃亏一点,给的东西要比他们带过来的要昂贵一些。

    不过换来的也是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国际上的外交声援。

    还有就是军队路过他们边境的时候,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补给,以及让他们承认大明是宗主国。

    由此而来的国际声望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方说朱启上一次,阻止纳哈出吞并草原部落的时候。

    这些番邦就曾经不止一次的帮助过大明,即便是没有出兵出钱,但他们在舆论上,可是出了不少的力气。

    那些请战书送到纳哈出那边,可是一下子就把纳哈出给吓到了。

    不论怎么样,朱元璋看到面前这些臣子们一一下跪行礼,脸上也是充满了笑容。

    随后让他们平身赐坐,这些外国番邦的使臣们入座之后。

    很快又奏起了音乐,然后有歌舞的表演,这些自然都是早就安排好的事情。

    而朱元璋也让人端上了酒菜美食,今天的大朝会和之前的朝会可是大不相同的。

    要上来的酒水可不是让大家吃的,而是用来看的。

    大朝会既是彰显大明国威,又是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国运昌隆,自然是隆重之至。

    国之大事, 唯祀与戎。

    所以今天端上来的酒水酒肉,其实都是祭祀用的,看上去就没什么胃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的清水肉罢了。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吃的,只是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

    朱启稍微撕了一口塞在嘴里,嚼如蜡纸,而且还有一股腥骚的味道。

    干脆就吐出来,放在桌子下面,当做无事发生了。

    随后便是一连串的祭天仪式,还有祭祀的仪式环节等等。

    朱元璋是平民起家的天子,对于礼节的事情最为重视,认为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样子,这些老祖宗就开始有的礼节,自然不会丢弃。

    在礼仪官员的指挥之下,完成一系列的仪式和流程,只到最后一步祭天仪式了。

    朱元璋也是一把年纪了,这时候看上去倒也没有任何的疲惫。

    朱启心里面暗暗觉得自己老爹身体可真是够好,他这个小年轻,光是坐在椅子上都坐的有点累了呢。

    如今的大明自然是风光无限,北元都被大明压着打。

    王保保又在辽王底下吃了一场败仗。

    那些来祝贺的使臣们,不用多说了,一个个的都在恭贺着大明。

    希望能够获得明朝皇帝的册封,成为大明的朝贡国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王位稳固。

    毕竟有大明的保护,如果国家发生内乱的话,大明也定然不会置之不理的。

    而朱元璋对于这样的要求,自然不会拒绝,那些要求册封的领袖,也都一一给予了册封。

    这对于大明来说,自然是宣誓主权的大好机会。

    他们名义上就认同朱元璋是他们的皇帝,而他们的领土自然也是大明的势力范围了。

    这其中以高原上的那些佛国,数量最多,而掌控了高原之后。

    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也基本上在明朝的掌握之中了。

    只是北面的北元势力依然不可小觑,而明朝想要组建大规模的商队,还得彻底解决他们的威胁才行。

    其实朱启都已经和朱元璋商量过,组建商队前往中亚进行贸易的想法了。

    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啊,要知道西方那边,现在对于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在航海没有办法日常性展开的这个时候,丝绸之路的好处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通过东南亚半岛,不断沿着海岸线抵达印度,再抵达阿拉伯半岛,这条路线也可以开始开发起来了。

    反正大明现在都已经发现美洲大陆了,如果不去开拓海上丝绸航线的话,那实在是有点浪费啊。

    要知道这可是大量的好处,如果都让中亚那帮人作为中间商,把这差价给赚了去,还不如大明自己组织团队,然后去西方进行贸易和生意呢。

    不过这肯定会受到中亚那帮人的阻拦的。

    到时候免不了又是一阵冲突,肯定是有人要反对,说海上丝绸之路劳民伤财什么的,与他人发生争端,徒增伤亡云云。

    那这些人真的都是脑壳子不好的,这丝绸之路带来的好处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为了担心怕别人和自己打仗冲突的,就放弃如此大的好处,那才是脑子不清醒的。

    而朱启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小事,海上丝绸之路,定然会引起大明和中亚,尤其是帖木儿帝国的矛盾。

    而现在大明和北元还打得难舍难分的,如今的帖木尔帝国虽然刚刚起步,但是雄才伟略的帖木儿已经成年,而且还正在带着年轻的帝国不断的前进。

    没过10来年就要进入巅峰时期了。

    朱启也知道大明如果不把北元那边安排妥当,就去招惹帖木儿的话,这肯定不是上上之策。

    所以朱启打算等到时局稳定之后再说此事了。

    朱启坐在那边想着这些东西的时候,突然边上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辽王殿下,辽王殿下”

    朱启恍然愣过神来看向边上,才发现是一个大臣正在喊自己的,而其他的大臣也都看向自己。

    原来是朱元璋正在祭天的时候,喊自己上去和朱标站在一起,一同来完成仪式。

    朱启赶忙站了起来,对着面前的朱元璋拱了拱手,然后恭敬地说道

    “父皇这不合礼制啊。”

    朱元璋笑着拉起了朱启的手腕,然后说到

    “有什么不合礼制的,这也是你大哥的意思,咱们都是一家人,你是咱老朱家里最优秀的一个,让你来跟着我一起祭祖,也是希望你以后继续保持下去,这北元咱还等着你去给他收拾。”

    朱元璋这么一说,在看到边上笑脸盈盈的朱标,朱启也是只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朝着台上走去。

    就见到文武百官都在台下观望着,而辽王朱启身为朱元璋的第3个儿子,居然和太子殿下站在一起,随后开始祭天祭祖的仪式。

    前两年,朱启只是在台下远远望着,却没想到现在都已经能够在台上跟着一起进行祭天祭祖了。

    而朱元璋带着两个儿子祭天祭祖完成之后,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无非就是让大家同心共力,一定要开创大明美好未来,种种如此的话。

    说完之后便是册封那些首领们为朝贡国,给予他们各种各样的好处以及贸易份额等等。

    不过今年的朝贡确实与以往有所不同,以前的朝贡都是他们从大明这边拿各种各样的好处,而大明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不过有朱启把关之后,朱元璋也不再闭着眼睛让他们拿那些好处了。

    但凡是想要和大明做生意往来的都要交关税。

    没错,就是关税的制度。

    现在完全实行之后,那些想要来朝贡的朝贡国们,也不能拿着朝贡的名义免费换取大明的商品了。

    想要拿商品也都要付关税,而朝贡国的好处就是有朝贡的机会。

    大明允许他们做生意,像北元这种。

    不朝贡的连做生意的机会那都是没有的。

    这个方案一公布下来之后,那些番邦使臣自然是有很大意见的。

    他们本来就想着借着朝贡的机会来做买卖,大赚一笔明朝的钱,不过现在却因为关税的原因而没有办法赚多了。

    毕竟关税是很高的,原本能赚的利润一下子就被压缩了一半还多。

    不过在这大朝会上他们也不敢说什么,毕竟大明的文武百官都在,皇帝的面子也是要的。

    如果这个时候来说什么,以后怕是都没有机会来朝贡了,这不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吗

    他们也只能等着朝会之后再活动活动了,而在初一的朝会之后,在初二的时候,这些番邦使臣们就开始找关系活动活动。

    希望能够想办法减免他们的关税了,不过大明官场这边早就已经下了死命令。

    朱元璋也都打过招呼,谁敢在关税这一块上给开后门,谁就等着掉脑袋吧。

    而那些官员们也是知道朱元璋的脾气的,如今这关税已经是大明的重点项目了,自然是不敢胡乱来的。

    那些找他们的使臣他们,也只能皱着眉头给他们打发了。

    还是一个从辽王府出来的官员,据说以前也是学着数学,现在被编入到税务局里面的人,给他们这些外臣们出了一个主意。

    这关税既然是辽王殿下定出来的规矩,那你们想要想办法,自然是要去找辽王殿下。

    要知道现在,大明皇帝是把此事全权交给辽王殿下的。

    那些外臣们一听这样说还觉得真的挺有道理的,只是辽王殿下如此刚正不阿,到底会不会给咱们开这个后门就很难说了呀

    但总归要试一试的,于是这些外臣们在有心人的介绍之下很快就联系上了辽王朱启。

    辽王朱启也是每日里忙得很,这时候见到他们听到来意也是大皱眉头,摇了摇头说道

    “我乃是大明的王爷,怎么可能干这种损害国家的事情呢

    万万不可,你们还是去找别人吧。”

    好家伙,找到辽王殿下都不行,找别人还能有用啊

    直接找太子朱标和皇帝朱元璋。还差不多,但他们也不敢去找、

    一时之间大家也都没了主意了,好在还是之前那个官员对着他们说道。

    殿下也不是没有需求的,最近听说在搞什么印钞的事情,若是你们愿意把那些钞票都买回家,在自己国家替代黄金白银,用作结算货币的话,辽王殿下没准会给你们税收减免也说不定。

    那些人一听都懵逼了,这自古以来都是黄金白银作为结算的,如今还可以用这些货币来买东西吗

    那当然可以呀。

    这些使臣们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辽王殿下那边询问了此事,而辽王殿下听到他们的回答之后又是大皱眉头问道

    “本王最近确实有打算印一些纸钞的,只是你们这话从哪听到的”

    他们也不敢出卖那个官员,只说是从旁边道听途说来的,而朱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此事很难办啊,父皇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大明弄关税了。

    就算我给你们开这个后门,说实话能成功的概率也不是很高、

    不过咱们也都是老交情了,若是你们愿意从我这儿买一些钞票回去,在伱们那边用这些钞票进行结算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

    众人一听,多少都有点糊涂,不过辽王殿下,还是非常有耐心的坐下来。

    之后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茶,还让人送来酒水,然后笑着说道。

    “没事,咱们慢慢来商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