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走进中医圣殿
良久,鲁郸才说“不会的,诗文说过,姜家已经好几代人没有提及过铁券。”
“老爷子和姜天睿都说没有见过。”
“鲁家主,你别忘记了,那小畜生得到传承,已经练成扁鹊老祖的天眼”
王萦思说。
“那是有记载的,并且志文和莺莺都亲眼见过他辨别原石的能力。”
王一帆和鲁郸都蹙眉不展,眉毛皱成了川字形。
的确,天眼具有透视能力,谁能保证秦凡不会找到。
其实,鲁郸口中的铁券,在他们先祖留下的趣阁记中又叫血誓铁券。
姜家的扁鹊堂,号称中医圣殿。
不仅收藏有从古到今的医学宝典,更有鲁郸、王萦思、王一帆口中的血誓铁券。
几百年前,肖、王、鲁三家遭逢大难,均受到姜家暗中庇护,后来得到姜家的相助,才再次创业立族。
三家先祖感恩,共同铭刻铁券,唯姜家马首是瞻,并发下血誓。
这就是血誓铁券的来历。
这也是为什么四大传世医学家族,姜家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其他三家只有数百年。
其实,对于这血誓铁券,姜家的历代先祖并没有放在心上,的确有好几代人没有见到了铁券。
姜家更不屑以血誓铁券来约束三家族。
但人心不古,肖、王、鲁三家的后代子孙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早忘记先祖从姜家获得的庇护与恩德,反而对姜家有血誓铁券,感觉是如芒在背,如剑悬颈。
而唯一能进入扁鹊堂的人,就只有每代的堂主。
因此姜诗文曾答应三家,如果鲁志文接位,便尽力寻找血誓铁券,归还给三家。
这也是三家族不遗余力扶持鲁志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姜家老宅中,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过晚饭。
姜天睿说“凡儿,你跟我来。”
父子两人来到姜家的后院,这里的房间和前院差不多。
除了供奉历代先祖的灵位,依旧有不少的房间。
姜天睿推开一间屋子的房门。
这是一个书房,靠墙是木纹色的书架,上边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种医书。
墙壁上还挂着几副人体经脉图。
屋子中间是一张大书桌,文房四宝俱全。
秦凡依次看过去,书架上的书丰富多彩,从古到今,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
包含了中医和西医,还涉及到苗医、藏医、蒙医等等,简直就是一个丰富的图书馆。
“爸,这就是咱们家的藏书”
秦凡问。
姜天睿微微一笑。
“凡儿,借用一下你的戒指。”
秦凡狐疑的将那枚琥珀木戒指递给了姜天睿。
只见姜天睿走到一处书柜旁,移开一本厚重的医书,秦凡发现下边有个小凹槽。
“凡儿,这戒指才是掌控扁鹊堂的钥匙,你要记住左三右五。”
他将戒指插入凹槽中,秦凡清晰地听见咔嚓一声轻响。
接着,姜天睿将左边的第三本书和右边的第五本书移开。
立即传来一阵轻微地机械声,旁边的书柜缓缓向一边移动,露出藏在后边的一道木门来。
秦凡当即就自嘲地笑起来。
如果扁鹊堂只是外边看到的藏书,那还真是小瞧了数千年的传承。
外边虽然只是一种表象,但藏书也是很丰富,很珍贵,可真正的乾坤是这里。
姜天睿对着儿子秦凡笑了笑。
两父子一前一后走进这暗室中。
雪亮的灯光下,这是一间大约三十几平米的房间。
“凡儿,这才是我们历代先祖守护的扁鹊堂,只有历代的堂主才能够进入。”
秦凡打量起来。
靠墙的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书柜,摆满了各种书籍和卷轴。
墙壁上是名家字画,还有一幅佛教图。
这些书柜上分别标注着人的姓名,如先祖扁鹊、还有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等。
对应名字下的书就是其生平著作和传记。
秦凡还发现,同一本书还有不同朝代的翻本。
粗略浏览,收藏的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千金方、脉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经集注、肘后备急方等。
还有诸病源候论、新修本草、外台秘要、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洗冤集录、本草纲目等等。
在扁鹊的那个位置,秦凡发现,唯独缺少了扁鹊内经。
那本书当年随秦凡一起失踪。
其实,内容已经被秦凡尽数吸收,变成了空白页。
秦凡笑着抚摸了一下,“爸,我抽空把这本补上。”
姜天睿点点头,“凡儿,这里是我们姜家历代先祖耗费无数心血和财力,从四处收集过来的医学宝典。”
“有我们扁鹊先祖和诸位先贤的著作、行医记录、不同时代的翻本等等,他犹如浩瀚的星空,我们只是窥探到其中一角。”
说实话,没有来到这里或许感觉不到什么,但秦凡站在这些医学宝典前,才发现自己所学的实在是太少。
难怪会将这里比喻成中医的圣殿。
随便一个书柜的医书,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就是姜家这个大家族的文化底蕴。
“凡儿,你平时可以在外边学习,但要记住放回原处。”
“嗯,我记住了。”
秦凡说。
他完全震撼在这些珍贵的医书中,只是粗略地大概了解,都已经是目不暇接。
姜天睿微微一笑,他第一次进来时也是如此。
他也没有吱声,悄悄离开了暗室。
“咦,这是什么”
秦凡自言自语。
在这些大书柜的一侧,有个小书柜,里边有竹简,有卷轴,还有现代人使用的纸质趣阁记本。
他随便打开一个卷轴,上边是很工整的小楷。
竟然是姜家第69代先祖留下的趣阁记,记录着在这一代收录了哪些书籍,家族发生了什么大事。
秦凡又打开几个竹简,卷轴来细看,发现竹简的文字更为久远,有小篆,有小楷,都是历代先祖留下的。
他赫然有些明白过来,这些历代先祖留下的趣阁记,就相当于是家族的发展史。
秦凡干脆坐下来慢慢看,从先祖的趣阁记中,他能更全面地了解家族的发展。
这些文字中,有的很详细,有的很简单,所反馈的信息量也各不一样。
他依次下去。
姜家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无数次差点出现断层。
这种危机,主要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姜家先祖只有隐姓埋名。
大概是从115代先祖开始,内容就变得比较多起来,从那个时候起姜家就定居到京城。
慢慢地形成一个大家族的大气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