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139章三王毕至(第二更,求票,求订阅)
    襄阳。

    月上中天,夜深人静,这座多灾多难的城市,迎来了久违的祥和。

    由于新归大明,对于整座城池的管理,万分的紧要,亥时二十一点一到,城内商铺酒肆就得关门,也就是俗称的夜禁。

    襄王府偏殿,此时却一如既往的灯火通明,军政司十数个文吏,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

    “阿哦”阎崇信伸了下懒腰,刚打哈欠,就被一旁的老吏提醒。

    “小声些,若是打扰到掌司,可就大不妙。”

    “多谢钱兄提醒。”阎崇信点头谢道,心中确实无语,你提醒的声音,比我可大多了。

    但是无奈,人家是老前辈,早在西安就跟着赵掌司,自己不过是汉中时加入的,并没有发言权。

    “守诚,你将宜城县的黄册已经到了,你去交与掌司。”

    户厅之掌厅,随口吩咐道。

    “是”阎崇信无奈应下,扭头一看墙角,一大摞的崭新黄册,正堆积着。

    军政司衙门,户、吏、工、刑、礼、察,共六厅,由于人手不足,但各掌厅往往身兼两厅,繁忙异常。

    所以,作为吏厅唯一的下属,他往往被使唤。

    “咚咚咚”

    敲了敲门。

    “进来吧”

    赵舒头也不抬地说道“有何事”

    “禀掌司,宜城县的黄册,已经登记造册了。”

    阎崇信望着低头埋首,威严似凝固一般的赵舒,小心翼翼的说道。

    “宜城”

    赵舒诧异,随口问道“这是襄阳府的第几县”

    “第六县,还缺均州,枣阳县。”

    阎崇信低头细声道。

    “我明白了”赵舒点点头,问道“宜城县多少户口多少耕地”

    “如今仅剩两千三百户,耕地有二十六万亩,荒地近二十万。”

    “荒芜了七成。”

    赵舒叹了口气。

    “你们要抓紧时间,尽快将襄阳府的黄册登记完毕。”

    “遵命”阎崇信忙应下。

    待其走后,赵舒松了口气“果然,用那些和尚、道士,再配合军队,登造黄册就是方便,不过半个月,襄阳府就快好了。”

    黄册,又称作赋役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

    但以朱谊汐的意思,一切从简,不再区分军户,民户,匠户,只须记录户口,田地即可。

    这样就轻便了不少。

    即使如此,统筹建造黄册,还是得读书人才行,人数着实不够。

    如此,朱谊汐另辟蹊径,强行征用道士、和尚等出家人,让他们为官府服务,甚至想要形成定制。

    凭什么出家人不服徭役

    这样的好处很多。

    首先,出家人念经吃素,必然识字;二来,其化缘,香火,信徒,对本地甚为熟悉,相当于半个向导。

    如此,襄阳府上千和尚、道士,刚度过兵灾,就被强迫出行,苦不堪言。

    如此之后,又让地方的胥吏,进行辨认,补充。

    可以肯定,这比以前的黄册,真实数倍。

    当然了,名声肯定不好听。

    如今乱世,还在意什么名声

    赵舒赞叹道“昔日,太祖驱使太学生,历经数年造以黄册,如今朱总兵驱使和尚道士,真可比拟之。”

    笑了笑,他继续埋首于案牍。

    直至二更天,阎崇信实在熬不住,打个招呼,就准备离去。

    坐上马车,咕噜噜地走动在安静的街道,阎崇信反而没了睡意,掀开车帘,道路两旁灯火稀疏。

    “襄阳县,户三千七百,口一万六千三百人,比崇祯初年,少了近九成。”

    想起黄册上的数目,以及胥吏们的口述,阎崇信摇摇头,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哒哒哒

    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抬头一看,只见数队兵卒,朝着城门方向而去。

    “这为何事”

    阎崇信心头一惊,忙让马车跟上。

    很快,亮明身份后,他登上城头,只见城门下,数十辆马车汇聚,上千人护送,与守卫不断地商议。

    他还未听清楚,只见一辆马车,奔驰而来,定眼一瞧,竟然是军政司掌司赵舒。

    “这来的什么大人物”

    夜间灯火朦胧,他模糊不清,但却隐约能见到马车的奢华。

    城门大开,赵舒一脸郑重了出城,拱手就是长鞠“在下赵舒,特此迎接三位殿下,夜间匆忙,还望莫怪。”

    “赵先生军务繁忙,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不拘这小节,还是入城吧,赶了好几天路,累的慌。”

    瑞王掀开车帘,点点头,满脸的憔悴之色。

    显然一把年纪,长途跋涉很伤身。

    秦王,及永兴郡王二位,也是这般心思,迫不及待的想要入城歇息。

    “进城,开路”

    赵舒点头,高喊了一声。

    随即,马车鱼贯而入,半晌才安生。

    阎崇信这才明白,原来是从汉中,接来了三位大王,难怪如此大动干戈。

    “秦王也就罢了,怎么瑞王他老人家也来了这可是离蕃,大罪啊”

    心中嘀咕着,阎崇信不敢深想,随即离去。

    赵舒也不嫌麻烦,直接在襄王府划出几个小院,派兵保护,然后匆匆又回到家中,准备看会儿书再歇息。

    “老爷,孙夫人求见。”

    屁股刚坐下,门外就传来了声音,赵舒强忍怒气“是哪个孙夫人”

    “等等”

    他腾一下的站起,忙不迭地走出,果然,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就出现在他眼前。

    “夫人,您怎么也来了”

    赵舒苦笑道“这一路上,您没受苦吧”

    李氏下了马车,行了一礼,说道“不只是老身来了,雪娘、豆娘几个,全府,都来了。”

    “见过赵先生”

    几个小娘,柔声行礼。

    “这”

    赵舒惊了“汉中安稳,襄阳刚下,何苦来湖广呢”

    “再不来,我怕耽误了。”李氏不满地盯着他,说道“亏您还是媒人,这就忘了”

    赵舒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怕打下额头“哎呀呀,忙昏了头,我这番大事也忘了。”

    “原定二月初八,这都快四月了,可不得耽误了。”

    李氏无奈又急切道“我也不是刁难,不识大体,既然朱总兵忙,顾不上,那咱们就过来,省得耽误大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