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好事连连。荚
拼音大成后,历经十余年,前明史也终于大功告成。
以总编撰赵舒为首的史官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消耗超过两百万的代价,将这本两百余年的明史编撰完成。
自然,其一如既往地使用文言文,总字数突破了千万,达到了一千八百万字。
如果这在后世,不过是几百兆的内存罢了,但在如今,却是堆满半个房间的书。
纯手工抄写,都是正统的馆阁体。
看着一本本的书籍,朱谊汐感慨万千
在古代编个书真的是太难了。荚
年迈的前内阁首辅、酂国公赵舒,佝偻着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欣慰。
原本斑白了两鬓,此时须发皆白,多年来的编书,几乎是让他身体亏损的厉害。
但精神上的愉悦,却又让他甘之若饴。
「陛下,前明史共三百六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八卷,列传二百四十七卷,表十三卷。
记载了自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思宗崇祯十九年公元1646年二百七十八年的历史。」
赵舒捋了捋胡须,精神抖擞地述说着「臣等秉承圣意,遵循真切之道,求真务实,对野史求真去假,并且去往各府县查阅乡志,笔记,碑文互相印证。」
「孤例不采,口传不纳」荚
说白了,这本前明史,相较于其他史书,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纳了民间的野史。
包括不限于笔记,传说,碑文,私史等,然后进行印证,求真去伪。
别误会,这些野史基本上只是人物传记部分,关于朝廷和皇帝的部分,自然是如实记载。
如,建文纳入正统帝庙。
但同时,对其蛮横削藩,不顾亲亲之德的行为,也进行了贬斥。
还有,明宪宗万贵妃之事,其在前期坠落龙胎倒是真的,毕竟只要自己能生,就不允许其他人登上太子之位。
毕竟她比明宪宗大十七岁,宪宗登基时已经三十五岁了,其生下的皇长子薨后,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得不放弃迫害。荚
后宫子嗣立马就充盈起来。
但一来,时间较短,皇次子在成化五年就生下,孝宗诞生在成化六年。
历朝历代这种事还少吗
二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宪宗默认的。
所以对于民间传闻万贵妃迫害孝宗,凌迫妃嫔子嗣,这倒是不得当真。
毕竟万贵妃与宪宗恩爱,自己无法生子,又岂会让宪宗绝嗣
同时,也莫要小看了宪宗皇帝的手腕。荚
他可以宠爱一个女人,但不可能溺爱到让自己没有后代。
当初宪宗继位,皇后鞭挞万贵妃而被废后。
但他却出其不意,让老实的王氏担任皇后,也不让万贵妃为后,且让她当了一辈子的皇贵妃。
显然,从这点就能看出其洞若观火的能力。
至于民间的那些成祖是朝鲜女所生,而非马皇后所生等野史流言,更是被驳斥。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敌人。
就连当初的建文,都没有直接否认其嫡子地位,朱棣的嫡子身份不可能为假。荚
况且,当年皇五子朱橚,在洪武三年封吴王,十一年才改封周王,其是朱棣胞弟,同样也能证明其身份。
若不是嫡幼子,老朱会封他为自己之前的爵位
若不是亲弟弟,朱标会同意
类似的流言,也一一被驳斥,可谓是大快人心。
「恩」
皇帝随意翻阅着,感慨着这满本文言文,读起来是真的难了。
「让有司抄阅数份,一本放置南京,一本在凤阳。」荚
「对了,也给秦王、齐王一份,让他们长长见识。」
「是」众臣点头。
「赵先生辛苦了。」
朱谊汐看着其略显憔悴的面容,不由感慨道「如今大功告成,您就回家好好的修养吧」
「来呀,赐赵先生药膳,再拿几柄玉如玉如意过去」
「是」
赵舒到底是年老了,没有以往的倔强,点头道「老臣就愧领了。」荚
而他身后,大量的史官,则眼巴巴的看着,心里止不住的羡慕。
皇帝哪能厚此薄彼,他回首道「诸位辛苦了。」
皇帝的一声感谢,让这群满脸书卷气的史官们大为感动,恨不得以头抢地,就此死了也值了。
「朕不会忘了大家的,朝廷也不会忘了你们。」
留下这句话后,朱谊汐这才踏步而去。
这时,史官们一个个也是喜气洋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了史书刊发后的影响。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跟随这本前明史名留青史,这一辈子也算是值当了。荚
顾炎武同样也是这种感觉。
浑身的骨头似乎都轻了三两。
使命感,荣誉感,着实让人激动。
他快步而行,准备回家洗一次澡,彻底将那些厚重甩去。
「顾兄,要不咱们一起去状元楼」
「是啊,那里的曲唱的不错,在京城是一等一,咱们那么多年都没去几次。」
几个要好的忙拉住他,发出了邀请。荚
对此,顾炎武苦笑道「饶了我吧。」
「我在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书,哪里还吃得下去酒」
「改日,改日,我得回去把这满脑子的浆糊洗掉,也好喝酒不是」
这番话,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编史书,这不仅是件荣誉,同样也是一个政治任务。
稍微有点差池,或者立场有些偏移,被皇帝看不上眼,那就出了大事。
精神压力是极大的。荚
所幸完工了,还不得回去好好休整
话一到这,所有人都感觉到精疲力竭,都想尽快的回家睡一觉。
顾炎武并不缺钱,而且担任史官后,朝廷自然发放了俸禄。
绍武朝的新俸禄优厚,自然让他衣食无忧。
故而,他租了个二进小院子,住着一家人和学生,倒是也其乐融融。
刚坐着马车回到家中,就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黄宗羲」荚
「哈哈哈,顾兄,别来无恙啊」
黄宗羲穿着长袍,带着方巾,犹如一个老儒生,脸上的书卷气不减分毫,但又贫,多添了几分官色。
「数载未见,黄兄怕是又要升官了吧」
顾炎武瞅着他神采飞扬,倒是不由得笑道。
「此次回京述职,倒是颇有些收获。」
黄宗羲揽着其胳膊,向院内走去「我等年岁较大,地方、北京折腾了十几年,今个算是如愿。」
只见他嘴唇一翘,胡须腾起,几乎快戳到了鼻孔「太仆寺卿。」荚
顾炎武虽然远离了朝廷,但到底也是读书人,对于朝廷的官职倒是清楚的很。
太仆寺卿,从三品衔。
被誉为小九卿。
如今侍郎为从二
品,尚书为正二品,其再往上爬,那就是八部侍郎了。
无论是哪一部,对于读书人来说,可谓是直接迈进了权力中心。
在前朝,小九卿职权太小,一直是养老摸鱼的地方,而在如今的绍武朝,却是踏板。
甚至官场上流传地方劳累过多,在小九卿任上休息,顺便熟识官场。荚
实际上,却是继续磨砺其心志。
如今八部侍郎,七成都是小九卿担任,可谓是前途远大。
黄宗羲自然是骄傲的很。
「小九卿,那可是个好位置。」
顾炎武叹道「也不枉你奔走数载。」
「官场嘛」黄宗羲感慨道。
「等等,你去西域,不是说要待够六年吗」荚
「已经六年了。」黄宗羲翻了个白眼「去时四十六,如今五十五了。」
「岂止待了六年那是十年啊」
说到这,黄宗羲无奈道「这几年安西南征北战,我等官吏脱身不得,不过却可以升官。」
「某担任南疆布政使一任,故而能入京来」
听得其言语,顾炎武才恍然。
原来在安西,由于北疆和南疆地域和文化,乃至于人种差异,故而安西选择分而治之的手段。
换句话来说,名为一省,实际上却是两省。荚
北官南任,南官北任,互相参杂,从而维护大明的统治。
没办法,相较于蒙古人和叶尔羌人,汉人实在是太少了,不得不大小相制。
也如此,安西省由两个布政使处理民政,算得上是稀奇的。
当然,按察使、学正等,都是一个。
由于治民手段高明,再加上进士出身,所以得到吏部的看好,直接入京为官。
「我现在倒是不后悔了。」
黄宗羲与顾炎武坐下。荚
他神情复杂道「如今,我终于赶能看到郑森的背影了。」
顾炎武莞尔而笑。
吃尽了苦头,黄宗羲才回到北京。
但是,却发现,早在他两个月前,郑森这家伙,就已经担任兵部侍郎了。
黄宗羲得知时,差点背过气去。
但没办法,郑森的勋贵出身,再加上其受皇帝宠幸,得以出使琉球群岛,从而为大明多了一个琉球府。
这般功勋,让他的底蕴愈发的雄厚。荚
知府,分守道,按察使,兵部侍郎,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
「对了,听说锦国公快要拿下布哈拉」
「应当没错。」黄宗羲点头「我在离开安西的时候,锦国公就开始动兵了,他那功勋无双,布哈拉不值一提。」
言罢,两人互诉这些年来的事情,倒是越聊越热闹。
「前明史已修成。」顾炎武郑重道「料想内阁也无刁难,这场数载的劳累。我可与你相差无几。」
「顾兄相为官否」黄宗羲先是一惊,然后迫不及待地问道「以史官的资历,几年就能赶上我了。」
「我不行了。」荚
顾炎武摇头苦笑「如今我习惯了教书育人,讲述圣人之学,议前明亡国之教训,不想再踏入官场了。」
很显然,如今这般闲适的生活,让他冷却了为官的心思。
黄宗羲还要再劝,但顾炎武却直接道「就算是某愿意,但这般年岁,怕是做不了几年了。」
六十致仕,这是官场明规则。
但潜规则是,四品以下的官吏,五十岁左右就要求其致仕了。
年纪
那么大,学习能力就弱,等观政结束,怕不是直接嗝屁了。
甚至在会试中,年岁超过四十的考生,除非文章非常出色,分数高,不然的话就是直接罢黜。荚
虽然略显残忍,但对于官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而致仕对于八部堂官,内阁阁老们来说,等若于无。
一般情况下,皇帝必然是要留用的,他们还能干几年。
臣子这玩意,新不如旧,信任这玩意儿可不好培养。
等到天擦黑时,一辆马车停靠在宅门外。
随后,王夫之那张留有疤痕的脸,就印入两人眼帘。
现年四十五岁的王夫之,精力旺盛,见到黄、顾二人,更是哈哈一笑荚
「顾兄,听说前明史编写成了你倒是能免除一桩心事了。」
顾炎武直接道「没错,你消息倒是灵通的很。」
随后,他又道「黄兄,王而农如今担任大理寺左少卿,比你却只晚了一步。」
大理寺少卿,正四品。
而且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并列为三司,重要性远大于太仆寺。
脸上有个救父的疤,真实太重要了。
这一刻,黄宗羲羡慕的满肚子泉水。荚
合着他这一趟安西十年,约等于没跑。
「大理寺审不完的案子,准备过来瞅瞅。」王夫之一屁股坐下,道「没想到黄兄归来,倒是幸事。」
「幸亏跑去一趟,不然还要被你们那个人甩在屁股后面。」黄宗羲百味杂陈。
「回来就好,到时候咱们兄弟几个能一起玩乐,倒是最好的了。」
王夫之高兴道。
此时的,玉泉山庄。
奔袭数千里的信使,终于将西北的捷报给送到了。荚
「布哈拉汗国,完了。」
朱谊一摊开纸,观阅一番,就是大笑。
布哈拉那位置,虽然他不知道未来属于中亚那个国家,但却明白,那里是亚洲的十字路口。
向北是哈萨克,东是安西,南是波斯和莫卧儿王朝,西边则是黑海。
辽国要是钉住,无论是向哪里用兵,将来都是极其方便的。
「拟旨,赐李定国兼含山子,晋贾代化为滁州伯」
三四个伯爵封出去后,皇帝就思量片刻,再道「封贾代化为辽国相,镇守河中。」荚
rg
rg。rg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