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四十五章使团
    相较于秦国,齐国比较特殊。

    因为整个棉兰老岛,以及附近数百上千个小岛,都名义上属于齐王所有。

    土地,矿产,树林,河塘,乃至于野人。

    所以,大量被俘虏的野人成了野奴,要么修桥铺路,要么开垦荒地,只要粮食足够,就能捉拿更多的野奴。

    部分土地被分给移民,而绝大部分则掌握在齐王,以及官吏、军官手中。

    要知道,仅仅是棉兰老岛,就有近十万平方公里,与江苏、浙江相差不离,更别提附近的大小岛屿了。

    全国山地约占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一为平原,开垦起来最少有上亿亩。

    也就是说,如今齐国即使有十万来人,但对棉兰老岛平原开发不到百分之一。

    二十八万块银圆,就是这片开荒土地今秋创造的财富。

    当然了,为了更好的开荒,齐王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粮食,然后再统一发卖。

    粮铺是齐王的,商船也是齐王的。

    来自于吕宋的商船,也只能在码头跟齐王的商队做买卖。

    也正是因为垄断,才让齐国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要知道在三年前,齐国这里可都是原始森林和荒地。

    “一年差不多有近六十万”

    齐王略显惊诧,旋即眼眸中迸发出强烈的喜悦。

    别看苏州一年四五百万赋税,但那只是特例罢了,大明北方寻常一府,能贡献五十万就已经不错了。

    如今的齐国,人口只有大明一县,却创造了一府的赋税,怎能不让人激动

    “殿下”顾源嘴角含笑道“去除军队、官吏、王府城池修建,以及野奴的吃喝,国库一年还能剩下个三十万块。”

    “如今抢来了苏禄国的工匠,锅碗瓢盆什么的自然就不缺,甚至还能造瓷呢”

    “瓷”

    齐王浑身一震“那些西洋人可爱得紧,能赚不少钱。”

    “岂止。”张春忍不住道“荷兰人在那总督府,瓷器,陶器、兽皮、纸什么的都要。”

    “咱们的白糖都让荷兰人拿去了。”

    “白糖的质量不行。”顾源摇头道“台湾府的糖寮技术了得,造了白绵糖,一石能售五块,而咱们只能卖三块。”

    “荷兰人”齐王眯着眼睛,嘴角翘起“虽然因为台湾府之故,与咱们交恶,但生意还是要做的。”

    “可惜,咱们齐国种不了桑树养不了蚕,更是种不了茶树”

    说到这,他满脸遗憾。

    近半年的雨季,倾盆大雨连绵不断,精贵的桑树和蚕根本就活不了。

    这也是齐国开荒较慢之故,间歇期太长,即使是一年两熟,也很难加快。

    所以那些野人懒,并不是真懒,而是自然环境强迫他们有半年修养期,再加上瓜果随处可摘,不需要担心饿死,自然就养成了懒散的德行。

    “存下了这些钱,九成都花出去,去买牛。”

    齐王咬着牙道“既然人力不足,那就用牛来换。”

    “殿下,芝麻、大豆,油菜、花生,胡麻等,这些都能榨油,用处极大,要广泛种植;另外,烟叶、黄麻、棉花等,可以出口西夷。”

    顾源摇了摇脑袋,滔滔不绝地述说着农业立国的步骤和方案“另外,染料上,咱们也要学习朝廷,设立蓝靛所,种下蓼蓝、马蓝、木蓝、苋蓝,取其蓝;种茜草、红花取其红;再种姜黄、栀子、槐花,取其黄”

    说到这,他兴奋道“殿下,您可知胭脂红”

    齐王一愣“没有。”

    “这是西班牙人从新大陆弄的染料,备受欧洲人喜爱,其颜色极其鲜艳,印染在布料上,犹如胭脂一般红嫩。”

    听闻如胭脂一般的大红色,齐王竟不相信“没有红花,也能染红”

    自古以来,红色的布料都是昂贵代称,皇帝的常服也是红色、黄色为主,红花的价格实在是太高。

    当年匈奴唱的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指的就是焉支山的红花。

    产量少,价格高,自然让红色昂贵起来。

    而显然,齐国是没红花的。

    “是的。”顾源压抑着喜悦“只要让这胭脂红染浸丝绸,这别样的红色在大明定然是稀罕色,能卖个好价钱。”

    “粮食才值几个钱”

    齐王略一思索,忙点头“没错,咱们染布卖给野人、西夷,染丝绸卖到大明,这是一桩好买卖。”

    一时间,君臣二人笑得越发放肆。

    言罢,他才意犹未尽地离去,走向了齐王宫。

    三年的修建,让这座占地五百亩的宫殿,已然修建了三成,每年万野奴奔赴其中,耗费数万块银圆。

    噼山凿石,伐木修殿。

    为了防止大火,宫殿结构中近半由石头组成,可谓是劳心劳力。

    看上去有些浪费,但有句话说的好

    非壮丽无可重威。

    威武壮丽,才能压服十万附庸野人,震慑数十万生番。

    待齐王离去,顾源才感叹“大王在临淄,无需实事汇禀,实在方便。”

    张春附和“大王明主,能听良策。”

    “金矿不过是未来之计,现如今最要紧的,就是织布。”顾源认真道

    “当布业大成,齐国何愁缺钱”

    一年两熟地齐国,粮食的重要性不断降低,商业的前途却一片光明。

    齐国布料业,是目前最适合发展的,出口粮食才能赚几个钱

    甘蔗制糖水平目前追不上台湾府,所以布料才是最佳追赶方向。

    毕竟只要屋子不漏水,无论是奴隶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在雨季干活赚钱。

    对外,布料可以出口,换取大量的金银;对内,布料可以与番夷做买卖,换取大量的皮草、宝石等物资,赚取差价。

    其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此时,吕宋。

    吕宋总督金堡也在秋税上乐开了花。

    相较于齐国的初生,吕宋经过西西班牙人几十年的建设,不仅拥有烟草、棉花、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更是种植了许多金鸡纳树,获得金鸡纳霜。

    整个天下谁不怕疟疾

    虽然金鸡纳树收归内务府,但仅靠关税,吕宋一年也能收入十来万块。

    更别提近几年来,北部发掘的金矿、铜矿、铁矿了。

    由于内务府力有所逮,故而出售专卖权,坐享其成,每年捞取上百万,无人可知详情。

    但吕宋光靠这些矿场的纳税,就不下二三十万。

    “今秋能入一百七十万,三七分成,我吕宋至少能落下五十一万”

    金堡捋捋胡须,心中格外得意。

    这总督也该修缮了

    “那留贮有多少”学政忙问道。

    这话,立马让所有人关注。

    吕宋如今划分为八县,划为二府,三七分成是农税,这三成是各县衙所得。

    虽然大陆的商税是五三二模式,但吕宋属于海外,需要养水师,故而朝廷定之为五二三模式。

    即,朝廷得五成,县衙两成,总督府能落下商税的三成。

    “商税有一百二十四万有余,留贮能得三十七万左右。”布政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众人也不例外,笑得很开心。

    留贮虽然要养水师,但三千人加些船,这才几个钱

    剩余的就是他们的公廨钱,可以算是小金库了,合法贪污。

    布政使识趣地拱手笑道“今年府库充盈,督宪必然高升,入直文渊阁之日不远”

    “哈哈,过矣”

    金堡笑了几声,摇头道“某虽两任总督,但与大陆之总督不可比,顶多是侍郎罢了。”

    绍武初年,顺天府尹从正三品,一步跨越至从二品,从而带动了一系列官员的升品。

    如侍郎从正三品,跨越到从二品。

    各地巡抚挂着都察院的衔,也是从二品,如果升官,正常是升至侍郎。

    毕竟惯例,京官比地方大一级。

    遇到皇帝超拔,那就是直接是八部尚书。

    入阁

    虽然有明三百年,不乏低阶官员入阁,但如今内阁犹如真宰相,直接领导八部,除非皇帝特意提拔。

    不然的话,入阁的只有左右都御史、八部尚书,侍郎,小九卿,甚至是各地总督中提拔。

    很显然吕宋总督,名为总督,实为巡抚,根本就不可能入内阁。

    更别说他还没考中庶吉士。

    “督宪,京城来人了”

    忽然,有人呈报。

    金堡摊开一瞧,竟然是出国使团。

    “欧洲”金堡眉头一皱“这好像是西夷所在吧”

    待在吕宋,他自然耳目通达,对于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英格兰分的清楚,而不是统称为佛朗机人。

    “是。”按察使发言道“欧洲乃其祖地,称为欧洲,我天朝上国则被其称之为亚洲,世间还有美洲、非洲。”

    “天下合计四洲。”

    “陛下派遣使臣去往欧洲,自然是有其深意,非我等可以揣摩。”

    昔日大明公报上的新闻,这时候才在他脑海中浮现。

    这是真的。

    想到这,金堡立马站起身,目光炯炯,他拍了拍衣袖,然后道“到底也是天使,我等收拾一番再去迎接。”

    于是,一干人等洗刷了一遍,去往码头迎接。

    码头,一艘三千料大船停靠着,一张写有“大明”字样的巨幅旗帜,黄缎制成,极其张扬的随风吹动。

    而令人更为好奇的是,一张红底龙旗,格外耀眼。

    五爪金龙昂扬向前,追逐着一颗黄球,龙尾则卷着一颗白球。

    很显然,那是太阳和月亮。

    公使董任站在甲板上,望着那些蚂蚁一般的人群,难以置信。

    他穿着正四品绯色团领官袍,补子上的云雁极其醒目,头戴素金乌纱帽,腰系宽松玉带,脚踏白底长筒牛皮皂靴,威风凛凛。

    任人一看,就知道是主心骨。

    外交使臣分三等,亲藩为钦使,正三品,礼部郎中加都察院副都御史衔正三品;属国为大使,同样是郎中,加佥都御史正四品。

    西夷诸国为公使,同样加佥都御史,也是正四品。

    虽然只有四品,但公使依旧挂着钦差的头衔钦办欧洲西夷诸国事宜大臣。

    “吕宋一向被视为海外烟瘴之地,百姓们宁愿去往东北受冻,也不想来吕宋。”

    “如今一看,此言大谬。”

    “是啊,论及繁华,吕宋不下于杭州。”

    听得其言,他身旁则站立着一位身着劲衣玄服的大汉,膀大腰圆,脚踏银线鹿皮靴,一看就是个武将。

    其名为韩密,锦衣卫千户出身,是公使馆武官,负责整个欧洲的情报收集工作,虽然并不隶属于公使,但却要听命其人。

    同时,他也领导兵马护卫之事,保护公使馆安危。

    “吕宋一年两熟,又有金鸡纳霜,疟疾无忧,实乃迁徙上佳之地。”

    在公使董任右侧,同样站着一人,其同样是绯袍,但却是个方正脸,面色严肃,一看就是个较真之人。

    他是公使馆的参赞,范正,从四品,负责日常文事,是公使馆文官之首,也是公使馆第二人。

    同时,他还肩负着监督之责,公使馆上下都可监察。

    三人身后则跟随着二三十人,都是公使馆之人,负责整个欧洲的国家往来。

    “啧啧,吕宋可不缺人,两广、福建的人经常来吕宋,如今有民众近七十万,西夷土人四十万,汉民三十万。”

    韩密不愧是锦衣卫出身,如数家珍般道“去岁纳银近两百万块,顶得上国中数府了。”

    “据我所知,贵州一省也才一百七十万。”

    公使董任则摇摇头,瞥向了码头之人。

    贩夫走卒穿着短衣,但那些士绅读书人,则穿着缩改版的长袍。

    宽大的衣袖窄了八分,只有一拳的空隙;下摆则从拖在鞋跟,到低于膝盖,减至小腿附近。

    如此,其贴身的长裤也显露出来。

    有辱斯文的是,许多人更是穿着少见的木屐,光明正大在街市上行走。

    韩密和范正二人则同样投目,眉头蹙起。

    “有辱斯文”两人同时出声。

    韩密骂完后,才摇头道“吕宋之湿热甚于两广,故而木屐盛行,不然就易得脚气。”

    “虽然有辱斯文,但咱们在船上也得换成木屐了。”

    汗流浃背的力夫,卸货装货的船只,让整个码头热火朝天。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一队衙役开路,十几个身着官服的文武官吏快步而来。

    令三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官服一如既往,并没有经过什么改动。

    “看来他们还没这个胆子。”

    董任笑道。

    “这可是重罪。”韩密冷声道。

    “吕宋总督金堡,携吕宋百官参见钦差大臣”

    以金堡为首,一应官吏齐齐拜下,腰弯成九十度。

    董任并非来吕宋公干,而是途径,也管不到他们,故而只需要拜见即可,而非跪下。

    “金总督,吕宋同僚有礼”

    承其一礼,董任等也同样拜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