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四十七章锡兰郡王
    文来小国,数十万人罢了。

    明军亲来,立马就恭敬以闻。

    使团待了大半天,补充了些瓜果酒水就罢了。

    婆罗洲的恶劣,超乎想象。

    遍地都是参天大树,虫蛇密布,一不小心就会中招,湿热更甚至吕宋。

    不过,对于黄氏一族,倒是关切了些。

    这群人虽然待在文来,但却相当于一地诸侯,穿着改良版的汉袍,说着绕口的语言福建方言和本地话结合版。

    不过,粗略算来,文来的汉人倒是自成体系,语言、文字、衣着、习俗,姓氏,几与大明等同。

    他们总数约莫五六万人,都听从黄氏领导,奉其为总兵。

    同时,历年来南下的海上也在此安家落业,才让其人口不断增长,几千人涨了近十倍。

    心中有了计较,董任知晓这非他能作主的,故而就写书信一封,待护航的水师船只归去再带走。

    待至到马六甲海峡附近时,就碰到了大量的荷兰商船,来往密集。

    此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还属于私人公司,主要掌控着爪哇岛、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

    马六甲海峡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分别建立着柔佛王国和亚齐王国。

    婆罗洲,其也只是在南边建立了商业点,并没有开拓殖民地。

    这并非荷兰人心软,而是爪哇岛实在太大,土地肥沃,养着数百万人口,荷属东印度公司实在是被撑到了。

    岛内依旧有几个苏丹国存在。

    直到十九世纪,马六甲海峡两岸才被英国人殖民。

    毕竟荷兰人数太少,海上马车夫虽然威风,但国力却无法支撑,此时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几乎达到顶峰。

    “去不去爪哇岛的巴达维亚”

    船舱中,公使董任、参赞范正、武官韩密围坐,商量着去向。

    母庸置疑,此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其商船达到一百五十余艘,战舰四十艘,兵马上万。

    东至日本,西至暹罗、孟加拉、印度,波斯,好望角,非洲东部沿海,都有其据点商站。

    即使亚洲贸易的先锋葡萄牙,也被驱逐出去,吃了大苦头。

    这些在北京的那些大使嘴中传开,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就连荷兰驻京城大使,也是荷属东印度公司所派人选。

    这在明人看来,简直是耸人听闻,但又不得不是事实。

    所以大明与荷兰,才会迅速和好,其对于台湾之事毫无芥蒂。

    只要能赚钱做生意,些许的土地算什么

    “去吧”范正沉声道“据我所知,一路去往欧洲数万里,咱们虽然寻觅到了船长,但一路补给却要求到荷兰人。”

    “提前交好也是应当。”

    韩密点头,觉得有理。

    董任也微微颔首“荷兰人早就知道咱们的行踪,隐瞒是不可能的,只能交好了。”

    实质上,皇帝交代给他的事情,必须去一趟巴达维亚。

    旋即,三艘船抵达了巴达维亚。

    这个荷兰人开辟的航线,巴达维亚是中心,来自东方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瓷器,大量的汇集于此。

    然后再输送至欧洲。

    简单来说,荷属东印度公司,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二道贩子,进口远大于出口。

    其客户,自然是从新大陆开采的金银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欧洲一霸的法国。

    荷兰人才是踩在西班牙人的肩膀上起家的。

    同时,西班牙人的金银太多,需求旺盛,又催生了法国和英国的纺织业,手工业,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发展,间接导致了英国革命。

    逮至巴达维亚,其繁华就让人目不暇接。

    异域风情,着实让人不习惯。

    台湾府的中西融合,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同时,巴达维亚因为一伙传说中的明国使臣到来,而直接喧闹起来。

    狭窄的码头,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眼巴巴地盯着身着异装的明人,眼神中的好奇和惊异,怎么也止不住。

    “先生们,欢迎来到巴达维亚。”

    巴达维亚总督满脸喜悦地作出欢迎状,肥大的身躯显得颇为有趣。

    虽然有通译翻译,但董任却能感受到其热情“这是鄙人的荣幸。”

    一行人乘上敞篷马车,感受着荷兰式马车的不一样。

    总督府即使是异域风情,但其中的豪奢却扑面而来。

    铮光瓦亮的地板,成排的女仆,白色桌布铺就的长桌,以及那手指上硕大的宝石戒指,根本就无法疏忽。

    更是别提,那一身五颜六色的衣裳,光是染料就觉得不菲。

    “请用茶。”

    总督和善地说道。

    来自福建的红茶被端上来,清香袭人倒是意外之喜。

    桌子上的餐食更是是出乎意料,是大明盛行的炒菜,样式不错,餐盘更是上好的官窑。

    几双快子,似乎是用象牙铸成,显得奢侈。

    而那几个荷兰人,则端着盘子,吃着烤苹果,烤香蕉一类的,还有一盘由姜、辣椒、肉桂等调制成的鱼肉,以及撒着白糖的酥软面包。

    什么烤炙的野猪肉,羊肉等,也是摆满了餐桌。

    虽然是食不言,寝不语,但董任却想要打破。

    而同时,荷兰人也不想遵守这般规则。

    董任用快子夹了一块肉,酱汁是各种香料调制,味道不同凡响,格外怪异,吃了两口,他才道

    “总督阁下,我想买一块地。”

    瞬间,所有的动静都消失了。

    总督眯着眼睛,眼神怪异“恕我直言,据说你们大明的国土极其辽阔,难道还会看上我们的殖民地”

    “一小块地方。”

    董任回忆起皇帝的嘱托,咬着牙道“锡兰斯里兰卡的贾夫纳地区。”

    “我国需要一个在印度的据点。”

    “贾夫纳”总督疑惑了。

    他扭过头,跟几个印度委员统管亚洲事务的六人讨论起来,最后才得知,这块地方在锡兰的北边。

    正好在印度半岛对望,最狭窄处只有数十里。

    当然,在几年前,这块地方还是葡萄牙的,如今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夺下,也没准备归还给康提王朝锡兰的国家。

    葡萄牙在印度的沿海殖民据点几乎被荷兰吞并个干净,只有果阿等寥寥几个保持着。

    荷兰把持着印度的大部分沿海据点,以及香料贸易。

    故而,贾夫那对印度贸易来说,并不重要。

    同时,锡兰最繁华的莫过于西南部的科伦坡,这是印度洋的重要节点。

    所以,这块地方对于荷兰人来说,真是块鸡肋。

    几人回避商议,徒留董任等吃食。

    “先生们,这是否会影响公司在印度的贸易”

    总督抬头问道。

    “见鬼,与东方的丝绸和瓷器,以及巴达维亚总督府香料,占据了公司的八成利润,印度和波斯、暹罗等地不到两成。”

    某个衣冠楚楚的委员,毫不客气道“即使失去了整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与明国的贸易。”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明人的船,起码有八百吨,麾下的枪手有上百人,足够他们去印度抢一块据点了。”

    某个大肚委员开口道“即使咱们不卖,他们也能找到据点,只是多费些时间。”

    “不,咱们不能卖贾夫纳。”

    这时,另一个委员昂首道“交换,我们要交换。”

    “如果能够垄断大明的瓷器贸易,先生们,这会将让公司利润翻倍,分红也会翻倍。”

    “区区一个贾夫纳,已经不值一提了。”

    “明人不会答应吧”

    “印度洋是我们荷兰的地盘,若是他们不答应,明人的船只就休想抵达印度。”

    “不,先生。”总督忙道“如果杜绝了明人的请求,与东方的贸易就会出现波折,到时候损失会更大。”

    “明国皇帝是个敏感易怒的人,我们不能轻易尝试。”

    “好吧,交换是最佳选择,其次是能卖个好价钱。”

    委员打了个冷颤,如果让荷兰十七人会议知晓因为以及影响了分红收益,绝不会饶了自己的。

    达成了共识后,总督才出来。

    “我们需要对瓷器的特殊贸易权。”

    总督认真道“大明的瓷器,我们会给一个公道的价钱。”

    “什么是特殊贸易权”

    “就是垄断大明的瓷器。”

    “不行。”董任忙摇头,冷声道“请恕我不能答应,朝廷是绝不会允许的。”

    “如果您实在不愿意,那就算了。”

    听到这话,总督急了。

    如今可是卖方市场,大明独此一号,他还真不敢得罪,忙道“您既然不愿意,那就花钱买吧”

    “十万荷兰盾,贾夫纳就是您的了。”

    董任眉头一皱,细算了起来。

    此时,为了便于贸易,大明海关制定了兑换比。

    毕竟朝廷不允许海外货币流入,收税什么的,自然需要按比例兑成银圆。

    一银圆可以换一块又六分之一西班牙里亚尔。

    同时,一银圆为四分之一英镑金币。

    一银圆则是两块半荷兰盾。

    其自然看得是含银量。

    随着货币含银量的多寡而变。

    十万荷兰盾,那便是四万块银圆。

    心中浮现这个数字后,董任断然拒绝“价格太高,我只能给一万荷兰盾。”

    “不,这太低了。”

    总督吓得直接跳起,好家伙,这得少赚多少

    哪怕那些地皮不值钱,上面的陈旧火炮,破屋子,都是从葡萄牙手中夺来的,可不能卖便宜了。

    董任不慌不忙“甜酒朗姆酒,您知道吗”

    “您指的是台湾府甜酒”

    总督惊喜道。

    对于明国酒水,荷兰人,乃至于整个欧洲,都是看不上的,也喝不惯。

    但去年从台湾府出现的甜酒,立马就俘获了水手们的心,其不但便宜,味道还好,保存久,实在是远航必备的良酒。

    拥有上百艘海船,数万雇员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此是极为需求的。

    短时间内,成了必须品。

    关键还便宜。

    一桶甜酒,二十斤,其价格不过是三块银圆,可谓是极其廉价,在远航时代可是能救命的。

    “没错。”董任认真道“这种甜酒供不应求,皇帝陛下愿意每年给出十万桶的份额。”

    “不够,至少一百万桶。”

    总督想起暹罗、印度、柔佛王国等土人,也习惯喝酒,这可是个庞大的市场。

    仅仅是巴达维亚十数万人,就是个令人咋舌的市场。

    “十五万。”

    “九十万”

    最后,两方以每年甜酒总数的三成额度成交。

    台湾府的甜酒出炉后,只要是航海的船只都会买上几桶,甚至有人专卖至内地。

    所以即使加大生产,也是供不应求。

    毕竟甘蔗渣酿酒,也是需要庞大的甘蔗供应,还有大量的人力酿酒。

    最后,甚至木桶都供应不上,催生出了数百家木桶、竹桶作坊。

    铁场、伐木场、木塞场等,如春笋一般起来,

    去年的甜酒生产二十万桶,就是极限。

    今年扩产,也不过是达到五十万桶。

    两方皆大欢喜。

    “这”范正不解。

    “陛下的意思。”董任没多说。

    后者默然。

    翌日,带着地契和交易凭证,董任等人与两艘荷兰商船的陪同下,走过了马六甲海峡,来到了缅甸。

    按照道理来说,缅甸乃数国,派遣的是大使,由不得他这个公使来宣旨什么的。

    但凑巧要经过缅甸,所以带着任务,一行人就在其国都新京上岸。

    此时,孙可王垂垂老矣,雄心不振,闻听明国钦差要来,大为震惊“不是已然册封了吗”

    不过,他倒是给面子,亲出迎接,满脸属国态度。

    董任也没多言语,只说了通商事宜,然后看了看王宫什么的,倒是符合礼制。

    一应言语,礼节,倒是不带夷风。

    “朝廷将设大使,派遣使臣入驻新京,贵国也要派遣入京使,常驻北京互通有无”

    述说了使节之事,嘱托其修建大使馆后,董任才离去。

    又堪堪行了十来天,中午抵达了锡兰,再转至北边的贾夫纳。

    一座木制城堡,一座小港口,端是简陋。

    董任在此,卸下了朱太子一家,当场宣告了此地易主之事。

    他直接宣旨,封朱赐为锡兰郡王,锡兰都统使,镇守锡兰等地事宜。

    其他人一知半解,以为是什么宗室的旁支郡王,毕竟老朱家的宗室忒多了。

    韩密、范正二人不知晓内情,属于一知半解,但却并没有多问,直接执行。

    “你们先上船吧”董任开口道。

    一群人这才先走,徒留下朱太子一家百来口。

    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家中服侍的数十口奴仆,原来也一起送来了,只是待在底层,住着吊床,更是病死了好几个。

    董任看着这位前朝太子,其两鬓斑白,焦虑过度了。

    “这里,就是你们的封地。”

    董任沉声道“记住,身份什么的不要暴露,对外就是郡王。”

    说着,他指着地上的那些粮食、衣物,两箱银圆,以及一百支火枪,数桶火药

    “这些也是皇帝的一点心意,足够你们安生立命了。”

    最后,他两圣旨递交给不可置信的朱赐,然后又从怀中掏出了地契和交易凭证。

    深深的看了一眼这家人,才转身离去。

    朱赐抓起地契和圣旨,扭过头,看上了自己的家人。

    这群蜗在船舱数个月的男女老少,眼眸之中满是迷茫和解脱。

    他跺了跺脚,柔软的沙子很是真实。

    “把火枪都拿起来。”

    朱慈烺沉声道“自今日起,咱们就是这块地的主人了。”

    “家族存续,只能靠手中的枪。”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