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八十七章发现
    “这就是你们的处理方式”

    皇帝坐着椅子,双腿直接架在桌上,手中揉搓一只小猫,肉乎乎的,甚是可爱。

    在他的面前,六位皇子恭站着,双腿止不住的打颤。

    积年之威,可谓极重。

    “是的。”辽王强忍住打颤的冲动,如今他年龄最大,位序最高,理所应当打头阵,也只能由他来决定

    “郭村和赵村世仇百年,仅仅是巡防营就出动了数次,根本就无济于事。”

    “如今之计,只有迁徙一途。”

    皇帝的目光都在小猫身上,耳边听着辽王的话,他一时间并没有给出反应。

    他这时候心里也在思考,如此世仇之族,除非一方灭亡,不然的话根本就解决不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化解矛盾自然要最小代价,最好是两全其美。

    但对于朝廷来说,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至于是否会损伤两村的利益,自然就不在考虑之中了。

    而辽王的迁移之策,干脆利落。

    着实是个好主意。

    换句话来说,辽王已经具备了政治家的思维了。

    不过,思考的还不够深。

    “仅仅是迁徙郭家村还不够。”

    朱谊汐轻笑道,看向辽王的目光,多了一些赞赏“把赵家村也迁走。”

    “既然是血仇,那自然是越远越好。”

    “赵村去吉林吧”

    “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比郭家村得知此事后,也会松了口气,不再怨恨朝廷了。”

    上千口人家的前途和未来,就这样在皇帝的两瓣唇之间决定了。

    这就是权势的力量。

    甚至,如果他心中不悦,可以将整个静海县迁移到东北,或者辽国。

    说着,朱谊汐开始就善后事“着令吉林与赵村每户百亩地,十块银圆。”

    “去往越国郭家村也是如此。”

    “两村剩余的土地,就攒起来建个皇庄,作为辽王府的年供吧”

    “是”刘阿福抬眼看了下辽王,清脆的应下。

    辽王心中大喜,这是圣恩。

    那么多年的儿子生涯,父皇终于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了。

    脸皮都激动得颤抖。

    待几人走后,朱谊汐才摇摇头。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不过是二十郎当的年轻人,即使经过十来年的教育,但依旧改不了稚嫩。

    深层次的原因,莫过于压力了。

    大明的皇子是最没有压力的。

    太子板上钉钉,争又争不过,只能富贵一生了。

    “不要求天才,哪怕中上之姿,也就后了。”

    朱谊汐呢喃着,心中下定了主意。

    他要讲这群皇子,如太子那般,安置在地方磨砺,八部观政的效果已经到顶了。

    理论和实践才能得真知。

    话虽如此,但当皇帝鱼服出行,并且让皇子们陪同时,这群亲王们瞬间傻眼了。

    所幸皇帝也知道不容易,所以就在酒楼高处包下,眺望整个天津城。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往在天津,四层高的酒楼,已然就是鹤立鸡群,但如今却高至七层。

    即使顶层不过十来平,但也是一种进步。

    虽然不明白这高楼的由来,但与钢铁产量肯定有关系。

    木质结构搭载钢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天津的机杼声少了。”

    皇帝观望了许久。

    天津并没有像北京那样进行重建,所以宽敞的街道就像许多古城那样被摊贩占领,但热闹却不少于北京。

    良久,他才开口道。

    “父皇,天津的织场几乎都搬到了外城,内城多是商铺居民,倒是井然有序。”

    满脸胡须的朱依在一旁轻声解释着

    “织场人多且杂,只能在外城。”

    “嗯。”朱谊汐轻哼一声,随口道“天津多少人”

    朱依当然明白,这并不是指天津府,而是天津城。

    “约莫三十万。”

    朱依想了想,随口道“由于织场众多,这里鱼龙混杂,每天数万人进出。”

    “北方第二城。”朱谊汐轻叹道“倒是不错。”

    他的目光投向了远处的港口。

    在如今这个时代,想要养活一座十万以上的城池,所需要的物资是难以计量的。

    北京城不占海,少河,所依赖的莫过于政治地位。

    而天津则依赖于港口。

    辽东的粮食,江南的布匹,北京城的所需几乎都要被天津过一道油水,这足以让其发展了。

    海运的逐渐普及,导致整个大明沿海日趋的繁华,从而更容易塑造大城,巨城。

    苏州,松江,就是如此。

    朱谊汐撇了一眼辽王,见其谨小慎微,并没有什么得意之色,心中不由头“老四,你觉得天津何以繁华”

    “父亲,天津一靠运河,二靠海运,三则是北京。”

    辽王思索些许,立马就开道。

    “没错。”

    朱谊汐笑了“北京百万人的粮食,都要经过天津,仅仅拔之一毫,就足以让天津百姓舒服了。”

    “不过,这只是表象罢了。”

    辽王露出不解。

    其他几个皇子也同样如此。

    这三个理由,还是几人昨天琢磨了一整天才出来的,都认为天衣无缝。

    “关键在于商业。”

    朱谊汐语重心长道“你要明白,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而土地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土地兼并,贫民定然无立锥之地。”

    “绍武初年,全国总人口约莫一万万人,而如今,就有两万万,翻了一番,再过二十年,怕是四万万。”

    “今日的温饱,到了二十年后就是饥荒,饿殍千里。”

    “没有土地,吃不饱肚子,再加上天灾人祸,那是什么”

    “闯贼”辽王深吸了口气。

    一群亲王们也脸色泛白。

    “没有刀枪,那就斩木为兵;没有铠甲,那就以纸为甲。”

    朱谊汐一字一句地说着,仿佛在说一句平常事“昔万历四十年,隶籍玉牒者,不过二十万,而至绍武初年,仅有八千人。”

    “十不存一啊何其惨烈。”

    “那父皇,要怎么才能解决这件事”越王刚就藩,立马感同身受。

    虾夷地那里虽然广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人口增多,到时候越国也就危险了。

    “开拓,促商。”

    皇帝毫不吝啬地给儿子们灌输自己的理念

    “要么扩张,迁移土地百姓,从而缓解人口问题。”

    “再一个,则是促商。”

    “一亩土地,只能养活一个人,但一亩织场,却能安置数十上百的织工,让他们有钱买粮购衣,养活一家老小。”

    “那粮食哪里来的”

    福王则打破砂锅问到底。

    “自然有产粮多的地方,如秦国,印度等。”

    朱谊汐语重心长道“当然了,商人收税的成本最简单,卡住关隘,找到铺子,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赋税。”

    “而要去乡间收税,不知要费多少人。”

    “作为君主,手中一定要有钱粮,这样腰杆子才会硬。”

    “同时,一定要握有军队。”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一天,皇子们受到了皇帝的灌输,脑海之中思想不断的荡漾着,深受启迪。

    在天津府待了几天后,皇帝转眼就回到了北京城。

    不久,北京城试行丁牌制。

    即,每一个年满十二岁的男丁,必须要在官府制定丁牌,上面描写着姓名,生辰,相貌,籍贯,父母。

    犹如一个小号的户帖。

    其每隔五年必须更换一次。

    好家伙,即使只指定男丁,但数十万人的需求,足以让顺天府上下忙成了一锅粥。

    可以肯定的说,待到北京城完毕后,顺天府,天津府等地,也必然施行。

    到时候水到渠成,废除路引即可。

    据估计,没有两三年的功夫,顺天府根本就无法普及。

    至于整个大明铺开,最少要十年计。

    要相信官僚的速度,没有利益的事,一向都是那么的慢。

    此时的北极城,正处于一年之中最为繁忙的街道。

    由奴

    尔干改为北极,全城上下没有什么不满,热火朝天的跟随着镇抚使朱东建立城池。

    无论是建成,还是开荒,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而附近的海西女真,则在钱粮的勾引下,开始加入到建城之中。

    每天奔走的人群超过千人。

    有的女真人干一天,有的干十天,有的干一个月,甚至有的一直干下去。

    对此,朱存渠则不以为意,依旧按照每天一斤粮发放,无论是一天两天。

    但私底下,他却在留意那些干的实力长,或者强壮有力的大汉。

    这群人都是他的收买目标。

    在如今黑龙江将军府如此缺乏民众的情况下,女真人自然就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力。

    表面上来看,建城开荒只是繁琐事,但参过军,并且在京营之中待了数月之久的太子看来,越是繁琐的小事,越具有深长的意义。

    如,这群为口粮的女真人,不得不屈服在他的权力下,被迫分为十人一组,建立脆弱的隶属关系。

    而听话一旦成了习惯,日后收入麾下也就是必然。

    同时,海西女真们如果发觉自己一个月的劳动力,足以让自己的妻儿填饱肚子时,其必然就会有倾向。

    渔猎哪里有农耕来的安稳。

    即使在桀骜不驯的人,内心深处也是向往和平的。

    通过几个月的工夫,散去了数千石粮,朱存渠在北极城方圆五百里内树立了好名声。

    同时因为往来,与十几个海西女真部落建起了友谊。

    贸易,自然而然就开始了。

    朱存渠与那些官僚不同,他所追求的并不是财富,而是安稳和权力。

    所以在北极城,他建立起了低价兜底模式,设定最低价。

    即,商人们无论在交换貂皮,鹿皮等货物时,一律要遵守最低价,交易不得低于此。

    这般一来,虽然涨的价格不多,且牺牲的是商人的利益,但却让他这个镇抚官彻底收敛了人心。

    “城主,如今那么多女真人过来,看来入冬前北极城就能兴建完毕了。”

    周祖德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路上到处都是干活的女真人,他脸上满是新奇。

    “怎么了”

    朱存渠瞥了其一眼,随口道。

    这个曾经想要蒙骗他的商人,如今成为了他的私人下属,专门经营着北极城和黑龙江城的往来贸易,赚取了不少的钱财。

    短短数个月,利润就超过了五千块,何其高也。

    这让太子的钱囊颇丰。

    “城主,昨天回来了一艘船,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

    周祖德轻声道。

    “哦什么让你发财的消息”

    朱存渠不以为然道。

    “这艘船被大风吹向北方,一路飘着迷失了方向,结果碰到了一串小岛,再之后这是一片陆地。”

    “陆地”朱存渠眉头一皱。

    忽然他的脑海中就浮现了皇帝曾经给他老的坤舆万国图,就是那些西夷传教士们画的,叫什么利玛窦。

    是献给万历皇帝的,然后一直被皇帝爱惜,直接变成了屏风,随处查看。

    当年重庆成省,湖广分省等重要大事,就是在这个屏风前规划的。

    以至于曾经有一段时间,内阁看到屏风就害怕。

    他们生怕皇帝指着屏风的一处地方,说是要开疆扩土。

    那里陆地,应该指的就是所谓的北美洲吧

    “是的,一大片陆地,虽然有许多都是冻土,但那群人在一个入河口,发现了许多沙金。”

    “甚至还有一块大的狗头金”

    周祖德低声道“这可比北极城传说的金矿真的多,那狗头金我也看了,跟婴孩的脑袋一样大。”

    “这上面一定有一座大金矿,而且还是露天的,价值不菲。”

    “金矿”朱存渠露出思考状。

    那么快就发现了北美洲吗

    而且还有金矿。

    难道那个坤舆万国图是真的

    并不是西夷骗人的

    想到上面如此辽阔的土地,朱存渠浑身一颤。

    原来大明真的是偏居一角。

    “一定要严守秘密。”朱存渠低声道

    “这要是被黑龙江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金矿,等我有所定计后再开采,这恐怕不是你我能吃下的”

    回到城内,朱存渠迫不及待的摊开纸笔,开始向皇帝汇报北美洲的发现。

    这怕会让皇帝兴奋不已吧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