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九十二章 碰壁
    “轰隆”

    一声巨响,江面上突起的礁石,一下子就四分五裂,成了碎块。

    江岸两旁,立马就欢呼起来。

    穿着棉袍的巫山知县宁瑜,则站在岸边,吹着冷风,眺目而望。

    耳旁传来了欢呼声,极为刺耳,惊起了森林中的一众鸟儿,而那巨大的轰炸声,则让方圆数十里的走兽逃窜。

    时值冬日,江水正处于枯季,是难得的好时候。

    作为知县,修桥铺路都是政绩,而疏通水道,正是他所要做的。

    下马渡这里,水浅地平,故而一但碰到大船,就难以渡过,只能下马转陆运,或者雇佣大量的纤夫拉拽。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宁瑜则不想浪费时间,故而召集两岸近千民夫,甚至从军中借来了火药,炸毁江中的顽固礁石。

    只有这样,才好尽快地挖掘。

    为了更省人力物力,故而大石头都是热水冷水相互浇灌,再用火药来炸。

    别说,仅仅是三日的工夫,就已经挖掘了百步。

    河面扩宽了一丈,挖深了近一丈,对于十余里的瞿塘峡来说,虽然不值一提,但对于下马渡而言,却是重要成就。

    一旦下马渡扩深了,对于船只来说不知节省多少力气。

    毕竟三峡再湍急,好歹是有水的,而下马渡在枯水期,根本就无法渡船。

    “堂尊,这下马渡若真的解决了,怕是对朝廷来说,却利处不大”

    见到知县嘴角疯狂上扬,这时,县丞忍不住说将起来,准备浇灭下其火热的心。

    “哦怎么说”

    虽然心里对于这些佐贰官们已经有了厌恶,但宁瑜还是继续问道。

    体面这玩意,打破容易,重建就难了。

    “下马渡在瞿塘峡也是一难,惟有一平罢了,但对于观音岩水寨来说,可是最重要的关隘。”

    县试低声道“虽说造福了百姓,但对水师来说,却是去了一险。”

    “而且,这周边的村子都靠纤夫而活,一旦没了,可是容易引起乱子”

    又是老调重弹的生计问题,对此宁瑜早就有了定计,摇头道“除了当纤夫,还可以种田嘛,再不济也能干工。”

    “朝廷要从四川、重庆输钱粮,湖广等物资也要自东向西而来,这是何等的大事百姓的生计相比,也算不得什么。”

    说着,宁瑜忽然扭头道“巫山县若果真有百姓生活不济,那本官还得上奏一番,正好安西和东北缺人,海外的那些藩国也是缺人”

    “堂尊”县丞立马低头“显然是朝廷的大计重要,泥腿子们见识低,哪里知县朝廷”

    见其服软,宁瑜眼眸中泛起一丝笑意。

    作为一任主官,在巫山这样的山地是极为可怜的,但又很幸福。

    可怜在于,地方贫瘠,文教什么的也很难上升,故而考评是很难得上上的。

    而幸福,则又得益于这地形,商人们的过渡,稍微漏点油水,就让巫山百姓为此混饱肚子。

    作为主官,平日里的孝敬,自然是是丰厚的。

    宁瑜对此看得更远。

    如今随着重商政策的施行,商税的比重日趋高了。

    钱粮、人口、刑狱、教化等,可以统称为功绩。

    一旦下马渡扩建好,那么经过的船只就会更多,漏下的荤腥也就多了。

    再不济,这场扩江行动,让他狠狠在上官面前刷了下脸,对于考评是积极有力。

    望着辛苦劳动的民夫们,宁瑜心中满是成就感。

    这边,县丞见劝说无果后,只能扭头离去。

    抵达县城,自顾自地登上酒楼。

    打开门,一股胭脂水粉味道扑面而来,几个女子衣衫袒露,丝毫不忌讳寒冷。

    几个大火盆烧的正旺,放置的竹炭偶尔噼啪而响,散发着一种清香,似乎还带着点竹子的味道,驱逐了南方让人厌恶的湿冷。

    同样伴随在女子旁边的,则是几个外表斯文,实质却是形骸放浪之徒。

    为首一人把玩着两名女子,卖首余其已尽,见到其过来,抬起那圆润的脸

    “怎么有结果了”

    “没有”县丞毫无兴致,他找了把椅子坐下,靠近火盆,想要驱散身上的寒意。

    “出去”

    圆脸大汉脸色微变,对着几个女子说道。

    几女不敢耽搁,整理了下衣襟,就匆匆而去。

    屋内的几人也没有什么不满,脸上的表情颇为凝重

    “他宁子瑕就这么甘心想为楚商做事”

    县丞随口道“应该是的。”

    “毕竟他老丈人就是楚人嘛”

    几人面色难看。

    圆脸大汉沉声道“娘的,得想个招,去找知府。”

    “这下马渡要是扩建好了,那群楚商的船,就能更顺了,对咱们大不利。”

    所谓的楚商,只是近十几年来发展的地域松散商会,一如徽商,晋商,秉承着互帮互助的原则。

    因为在面对其他商会的竞争时,你不团结,就只能任人欺负,这就倒逼着地方团结。

    如此,在湖南湖广,形成了楚商,而在四川、重庆,则是蜀商。

    而之所以说它松散,因为蜀商和楚商,都有许多曾经的陕商群体。

    昔日为躲避李自成的抢劫,大部分陕商集体南下,投靠了当时还只是割据势力的皇帝。

    这样一来,为了恢复元气,他们在湖广,四川大肆扩张。

    如四川自贡井盐,就被陕商占了个七七八八,湖北的黄梅冶等铁矿,也被占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顶层的陕商随皇帝迁居,从南京抵达北京,而中下商人舍不得利益,就定居下来。

    如今一两代人过去,因为利益的人,所以就与本土商人结合,组成了蜀商,楚商。

    而实质上,陕商以及部分晋商,徽商,由于长期定居在北京城,也渐渐演变成了京商。

    因为三峡的缘故,蜀商天然就对外具有强大防御性,对于楚商颇为警惕,生怕其向西抢夺生意。

    四川的桐油,茶,粮,锦,盐,茶马古道等,都能带来大量的利润。

    “便捷了楚商,这宁知县是却是为了政绩,不惜牺牲我蜀商的利益。”

    这时,另一人则怒斥道“要不给他点颜色瞧瞧”

    “你是疯了”圆脸汉子压抑着怒气“就算没座师,人家也有同年,同乡,再不济还有楚商的支持。”

    “你想送死,别牵连咱们”

    “只能明里暗里去做了。”圆脸汉子沉声道“楚人,真的是过分了”

    宁瑜为收买人心,在中午的饭食中,不仅让人少加了些杂粮,更是让人买来了几百斤咸鱼,民夫们几乎个个碗里都有。

    一时间,所有人都惊了,旋即就是大喜。

    鱼这玩意并不好吃,因为想要煮好必须费油费佐料,寻常人家哪里愿意

    但咸鱼却不一样,因为咸鱼是盐腌制,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极其珍贵。

    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干活的民夫们来说,吃条咸鱼能抵三碗饭。

    宁瑜很满意大家的激动,花朝廷的钱给自己赢得威望和政绩,怎么想都值得。

    回到县衙,钱谷师爷就脚步匆匆而来“东翁,钱粮不够了。”

    “县仓缺粮”

    宁瑜眉头一蹙“我记得可有不少钱粮的。”

    “是不是仓大使倒卖粮食了”

    朝廷对于赋税统一征收,但拨下来的分成却是由县衙保管。

    如知县,通判等八品以上的县官,基本是由户部调到地方的藩库进行下拨。

    因为朝廷是钱、粮并发,同时发银圆和粮食,银圆可以是天下钱庄发下。

    而粮食,则是朝廷在两税中留下部分的钱财,让布政使购买粮食,让其代为发放给地方官。

    至于一些胥吏,三老等官,则是吃县衙的钱粮,富裕的县自然是按时发放,穷县就只能是拖欠。

    “这并不清楚”钱谷师爷叹道“只是说粮食不够,只能管半个月的民夫。”

    “混蛋,这家伙是故意的。”

    宁瑜捋了捋短须“你去查账,我就不相信没有不偷腥的猫,到时候让他吐出来。”

    “是”

    这时,脚步急促的书启兼任刑名师爷也先后赶来“东翁,府尊送来了请帖。”

    “何事”

    “说是家中新收了米芾的字”

    “宴无好宴。”宁瑜揉了揉太阳穴,心头一

    沉。

    这一连串的事件,若是说其中没什么串联,他是怎么也不信的。

    那群蜀商

    怎么就不信,我是真的想要政绩而已。

    这官场,做件事怎么就那么难

    文森特带着皇帝给予的十万块银圆,奔赴了南方而去。

    第一站,就是松江府。

    十大海关中,松江府由于尽得长江之利,故而在此定居和经商的欧洲商人是极多的,超过了千人。

    也因此,其定居的街道被明人称为西夷街,衙门要求其选出三老,服从领导和安排。

    为了不引起钱庄的针对,文森特目前将目标对准了欧洲商人。

    固然许多人来到东方发了财,但一路上的灾难实在是太多,海难,海盗,疾病,稍微沾染一样就足以让这些满怀大志的商人们破产。

    如此大量的落魄人才不得不留在松江府,饥一餐饱一顿。

    待到文森特来到松江后,立马就招募了几个懂数学几何的人才。

    于是,松江府成立了第一家太平洋银行。

    落魄的想活下去,想回家的需要车票,商人缺钱周转,纷纷踏来。

    十万块银圆看着多,但转眼就没了一半。

    即使文森特要求船只、房屋等有价值的东西抵押,但他依旧被吓了一跳。

    “银行,银行,怎能只出不进呢”

    文森特呢喃着,作出了以利息吸储的决定。

    而利率,则是一年百分之五。

    而借贷的利息则是百分之二十。

    在欧洲,利息则在百分之十左右,但这里是大明,金融业并无那般发达。

    存款和借款的都是欧洲人,但存款的数量明显少于借款。

    为此,文森特不得不迈出第一步

    向明人吸储。

    存钱还给利息,骗钱的吧

    一时间,民间对此争论不休,存款之人聊聊无几。

    文森特一时间无计可施,作为欧洲人,对于明人来说天然就带着疑虑。

    值此,他不得不请教高薪聘来的通译,兼幕僚。

    “先生若是能想出办法,十块银圆立马奉上。”

    文森特咬着牙道。

    “东翁既然受陛下所赏,得了官身,何不将官服穿起,招摇过市”

    “哈哈哈哈”

    翌日,文森特身穿官服,骑着马,向着县衙而去,一路上招摇过市,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官员大家见多了,但是第一次见西夷人当官。

    “听说这西夷人是内务府的。”

    “皇商”

    “那银行也是皇帝的”

    “皇帝开了银行”

    文森特知晓普通人对于利息敏感度不高,故而广而告之

    “存钱一块,明年今日能多得一只鸡”

    “存十块,明年就得一头小猪崽”

    一时间,整个松江城为之而动。

    钱存在钱庄里还能给钱,稀奇而又难以置信。

    短短三日,存钱的人数突破了千人,数目达到了五千块。

    “松江的有钱人还是不少的。”

    就在他得意时,新安钱庄、扬州钱庄等纷纷找上门来。

    文森特眉头一紧,新安钱庄是徽商的,扬州钱庄是盐商,这可是大势力。

    “我知晓你是内务府的人。”

    为首的掌柜说着略显别扭的官话,但脸上却是不可质疑。

    “贵钱庄有何身份说这事”

    文森特可不惯着他,直言道“就算是天下钱庄也没资格说这话。”

    “在下可是有官身。”

    “哼”男人冷声道“内务府的皇商见过无数,贵人算是最得意的。”

    “须知,商场可不是官场。”

    言罢,其直接离去。

    其他几人见之,也是离去。

    没几日,太平洋银行的存款人数不断减少,官身带来的热闹飞快离去。

    而本来初步向着明商的贷款业务,突然就遇到了铜墙铁壁。

    而那些欧洲商人们,竟然也不向其借款,而都已经找新安钱庄等借款了。

    这时候,文森特明白,自己这个银行被排挤了。

    而且还是斩断性的排挤,危及生存。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