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
相较于景德镇,其上面的浮梁县则名声小太多,以至于在整个江西,也只有“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的吉水县能与之抗衡。
在明初,朝廷在此地设立大量的官窑,负责进行宫廷制用。
但这种官营经济,在贪腐的弊病下不仅效率低,而且良品极少,到了明中期就废驰了,内廷采购多用私营。
嘉靖年间更是把工匠的徭役轮班制改为班匠银,交一笔钱就能免掉徭役之苦,工匠们自然乐意。
这也导致着官窑没有名匠,而且成本飙升,官窑入不敷出下又得遭受贪腐的洗礼,官窑自然就没落了。
景德镇官窑没落了,导致景德镇民窑聚集大量的名匠,促进了技术发展,使得其百争艳。
被誉为国瓷的青瓷,更是成熟起来,还有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种类和技术日新月异。
而宋代官窑稀缺,就是因为只是上供给皇帝,而明朝则多向民间销售。
“开窑咯”
工匠学徒们聚在一起,看着眼前窑口被东家亲自砸开,一时间五味杂陈。
匠首公孙烨则哒哒瞅着旱烟,挺着腰板看着,一旁的学徒则捧着烟袋,恭敬的很。
这时候,一个老匠走了过来“哟,这是赣州石城县的黄烟呢”
“一斤烟叶,指不定要百八十文吧”
吸着旱烟,公孙烨随口道“我不知多少钱,是东家送的,不过味道确实不错,比十文一斤的烟叶好抽多了”
黄烟从万历年间传入大明,旋即普及开来。
毕竟多数男人长时间从事重体力活,干活累了,吃吃烟,就比较解乏。
饭吃饱,吃烟,助消化;瞌睡了,吃烟,提精神。
作为一种廉价的消费,普通人都是家中种上烟叶,然后随便找一根竹竿就能抽了,不到一尺,只能说是短枪。
而对于有地位的人来说,抽黄烟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几尺长的烟锅,比胳膊还长,装烟叶、点火自己够不着,要靠别人伺候。
这种证明,与缠足是一样的,普通人家的女子需要下田,缠足不现实,只有中产以上的人家,才会养一个不干活的女子。
公孙烨作为匠首,他的烟枪是湘妃竹的,仅次于用紫竹、纹丝雕、玛瑙嘴的东家。
他自然会有学徒伺候烟袋,这是他地位的象征。
中年人满脸羡慕“东家对你可是真好”
“好是好,可就不听人劝”
公孙烨说到这,不由得有些肝疼。
为了赚钱,东家竟然效仿沿海的那些民窑,专门接受那些西夷的定做,弄一些乱七八糟图案的瓷器出来。
要知道,他们窑可是主烧青瓷和斗彩,内务府多次采购定制瓷器上供给皇帝,这是多大的荣耀
如今做了这般乱七八糟的样子,谄媚于西夷人,恐怕内务府都不来采购了。
这对于他们窑的声誉来说,可是极大的打击
“东家自有东家的考虑。”
中年人安抚道“这毕竟是是他家私人的买卖”
“如此便好了”公孙烨低声道“就怕影响到咱们”
这时候,一阵的喧哗声大起。
紧接着,一堆印着那些西夷人物风景的瓷器被推了出来。
这让人就心生厌恶。
东家三十来岁,看着这完好的瓷器,忍不住笑道“此番不错,人人都有赏赐”
“谢东家”
“东家万福”
工匠学徒们高兴雀跃着,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这时候,大徒弟走了过来见到闷闷不乐的师傅,忍不住道“师傅,您宽点心”
“我不用你安慰”公孙烨随口道,然后收起烟枪,准备离去。
这时候,东家终于来了,他见着木然的公孙烨,再次解释道
“公孙师傅,咱们窑远销海外,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可是能赚更多的钱”
“东家,名声在,就能赚几十上百年,传给子孙后代,而名声没了,只赚个一代人,子孙们又如何”
这番话,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要知道,工匠这一行很特殊,虽然经常有收徒弟,但多为父传子,世袭更替,技艺保留在家中。
所以民窑之中,洗头工匠基本上都是父子相继,甚至数代相继在一家做事,感情深厚。
一想到子孙会没饭吃,工匠们脸色就难看起来。
见到手底下人脸色难看,年轻的东家立马道“怎么会断了买卖我可想世代传家呢”
“实话与您说吧”
“咱们家只是
听得这话,公孙烨一愣“真的”
“这还有假”东家笑道。
公孙烨神色一缓,望了一眼那些瓷器“这釉上得不太好,不过糊弄那些西夷人可不行,东家,在海内外,咱家的名声都不能丢”
“哈哈哈”东家一笑“您老说的对,这一炉得重新烧”
所有人也松了口气。
只要大家都在做,那么就无所谓名声了。
待众人走后,东家才留下公孙烨
“近些年来,景德镇的民窑越发多了,已经只有二十八家,今年初就有六十家,都是那些士绅眼热咱们海外赚钱”
“高岭土虽然多,但海外的需求也是有限的,瓷器这玩意毕竟不能当饭吃”
“东家您的意思,是想抢饭吃”
公孙烨低声道。
“没错”男人笑道“咱们江西比不上那些沿海,我去松江府看过,那里早在十年前就专门给海外做定制了”
“朝鲜王室,日本王室都喜欢定制。”
“咱们大明的海外藩国多,但都是一些穷乡僻壤,只有西夷有钱,也舍得钱”
“他们一炉,能够让咱们赚三炉的钱,咱们技术好,松江府可比不上咱们”
听到这,公孙烨骄傲道“您算是说对了,松江府那些民窑不提也罢,内务府定过几次一次也没有。”
“宫廷的用具,可是都在咱们景德镇。”
罗家窑给西夷人定做瓷器的事一传开,立马在景德镇掀起了热潮。
大大小小的民窑争先恐后地做了起来。
内务府见此,自然不能不管不问,直接道
“皇后娘娘八月过寿,可不能耽误了,尔等可得做出上等的瓷器献寿”
一瞬间,叫苦声不迭。
给内务府做瓷器,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名声。
带着宫廷两字,卖出去的瓷器都比其他窑贵上几成,甚至能翻几倍卖。
谁也不敢耽搁。
皇后娘娘四十五岁整寿,谁也不敢乱来。
对于献礼,陶柳山则丝毫不担心。
虽然他也自鸣钟场也是被内务府经常采购,但谁在寿辰送钟的
内务府没有谁嫌活的命长。
故而,其他行业立马投入到热情之中不同,陶柳山则在工场中闲逛着。
这些年来,借鉴于西方的自鸣钟,他很是钻研了一番,雇佣了大量的人才。
于是,就有了药师如来钟,观音菩萨钟,关公钟,乃至于特制了孙悟空钟。
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也是如此,他的钟场在天津府雇佣了上百名工匠,忙得不曾停歇。
但就算如此,也完不成多少订单,不能再赚更多的钱了。
对于商人来说,这简直是要他的命。
也正是如此,许多生意都流向了他的那些竞争对手们,他简直是茶不思饭不想,瘦了好几斤。
不过,坐着不动并非他的性格。
工匠稀缺,钟表匠本来就没多少,学徒初师也得好几年,这还是师傅认真教的结果。
不然的话,十年八年才会收获一名普通的工匠。
这一招行不通,那就只能从增加效率下手了。
作为商人,他敏锐的察觉到,许多负责军队衣食用度的场子,却从来不曾短缺过,速度极快。
要知道,北京城外的京营十几万,还有十几万边军,夏装,秋装,可耽误不得。
所以向他们借鉴是最好的方法。
找了一些关系,他终于联系到了一个担任组长的男人。
愉快的吃喝结束后,陶柳山毫不犹豫地问道“你们工场只有几百号人,怎么短时间内做几万件衣裳”
“临时招募零工的百姓”
男人毫不迟疑道“到时候一次性招和几百人就成了。”
“他们都是生手,能做好吗”
“又不是让他们直接做衣裳,裁剪布料,缝补谁不会”
“这能省出不少的时间。”
“我们做鞋子,有人纳鞋底,有的裁布,有的顶针,各有各的活”
这时候,陶柳山恍然。
原来是把一件活分解成许多活,所有人就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自然速度就快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他怎么没有想到
简直是一点就透,不点就茫然无措。
而他的工场,自然适合。
有的做发条,有的做时针,有的做表框,有的做齿轮
等到结束后再一起装成,能省不少的时间。
“以外一件自鸣钟,最起码得一个月才成,分解一看,十来天就能拼凑齐了,时间能省不少”
陶柳山大为高兴,这一顿饭着实不亏。
而一调试,他察觉到了阻碍
标准不同,拼凑起来就不齐整。
所以,他又不得不限制尺量,每个零件都必须要达标,不然的话扣钱。
经过磕磕碰碰的半个月,他的钟表行终于运转起来,
原本每个月只能售百来座自鸣钟,如今增加到了三百座,利润更是翻了一倍多,可谓是大赚。
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学徒的要求自然就不高,也就能早日出师了。
“哈哈哈,两千块银圆”
陶柳山惊喜不已。
去除成本,他净赚两千块,其利润令人咋舌。
“若是早知道,岂不是赚的更多”
突然间,他就后悔不已。
“东家,两个税吏上门了”
“什么”陶柳山一惊,脸色难看起来。
受限于生产力,大明的商税很简单,分为三种。
专卖,关税,坐税。
专卖包括盐,酒,茶,铁四大类,同时矿产的开采也会课以重税,属于专卖行列。
关税则简单了,关隘,渡口等要地,朝廷会抽一厘至五厘的过税。
坐税,则指的是拥有商铺或者摊位的商人们,布商,醋商,粮商等等。
由于账目很难公开,加上地方查涨困难,故而则每月限额缴纳钱财。
如粮铺,每月定缴十块钱,茶肆则定缴一块,酒馆则是二十块。
这是省时省力的纳税方式。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建设工场的行为冒出来,收税就显得更简单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位置不变,怎么也逃不脱纳税。
一开始,商税司制定纳税为其利润的三成,但却无法适应下去。
账目太难查了。
故而,对于工场,商税司特意制定了收税制度
以雇工人数来交税。
你可以做账,但工场在那里,工人在那里,只要一数就知道有多少人。
故而,十人以下的工场,月缴十块钱;五十人以下,月缴百块;百人以下,月缴两百。
百人以上,则是三百块。
对于目前的陶柳山来说,三百块相较于两千的利润并不算什么。
但他就怕这群税吏听说自己赚了大钱,想多收钱了。
谁知,两位税吏上门直接宣布了新的收税政策
以每个工人为一块银圆,征收赋税。
同样是数量纳税,这个额度显然是轻了不少。
陶柳山有些难以置信“这是真的”
这让他少纳了一半的税,这得买多少地啊
“自然”税吏开口道,感受着递过来的钱袋中的冰冷银圆,忍不住继续道
“这是陛下仁慈,减轻税收压力,免得有些人招工前就犹犹豫豫,生怕超了标准”
“陛下仁慈圣君临朝啊”陶柳山笑容满满,发自内心的喜悦。
待送走税吏后,陶柳山抑制不住笑松,足足笑了半刻钟。
这时候,他忽然明白了皇帝的深意
这是鼓励工场招工
这不可能吧那日后有人种地
朝廷农商并举,看来并不只是说说呀
明天要守夜,估计没更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