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
勒住缰绳,苏王眺望着远方的草原。不由得舒了口气。
一望无际的草原,隐约可见的牛羊,以及如云朵一般的蒙古包,让他的心胸格外的舒畅起来。
离开了京城,压抑感瞬间消退。
作为排行四十七的亲王,他的年龄并不大,如今也仅二十六七,比侄子宣武皇帝还小十几岁。
也是如此,从小养尊处优,父、兄、侄都对他很宽松,管教并不严。
他与其他的亲王一样,赖在京城不愿就藩,甚至上奏宁愿不要藩国,也想待在京城。
可惜,拖延到如今,不只是内阁,就连宣武皇帝都看不过眼了,严令他今年必须之藩。
按照惯例,他先到了察哈尔征兵。
而令他大为惊诧的是,察哈尔自设省后,牧民不断减少,剩下的一边放牧一边种地,强壮蛮横的蒙古大汉稀缺异常。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察哈尔离京城太近,数十位藩王之藩时都会来这里逛一圈,带走不少的青壮。
更别提了还有入庙当喇嘛的。
及至如今,察哈尔的人口还没有突破两百万,依旧在一百五六万徘徊。
而蒙古人口更是维持在五十万上下近二十年。
「殿下」赤峰城,察哈尔巡抚苦着脸道「实在是没人了。」
「这些年从但凡亲王之藩,必至察哈尔,种地放牧那能比功名利禄动人心一个个青壮离去,功成名就之后又回来接妻子」
「自宣武元年始,我察哈尔十几年也没拿过那达慕大会的状元了」
「要不是有许多河北百姓跑过来,察哈尔早就没人了。」
苏王被噎住了。
「你看,我来都来了」
这回轮到巡抚被噎了。
最后,苏王招募了一百户人家,耕、牧参半,至于说什么匠人,一丁点也见不着。
所幸他也没指望,径直奔向科尔沁和呼伦贝尔两大将军区。
越往北走,蒙古大汉就越多,也越粗犷。
「怎么索伦人也少了」
苏王蹙眉,他看着眼前这百来个拖家带口的索伦兵,颇为几分无奈。
「殿下,朝廷爱用索伦兵,藩王们也爱,即使索伦兵不愿南向,但西北诸藩和瀚海藩国也爱招募,所以人数就不够了。」
科尔沁将军忙解释道「这百来人是同一个部落,配合起来也更用心,以一当十很难,但当五却是可以」
说到他,他骄傲地抬起头。
苏王对此倒是认可。
索伦人其实是几个大部族的统称,朝廷也懒得分辨,统一称作索伦人,在其招兵买马。
既吃苦又凶悍的索伦人在森林里简直是如鱼得水,再加上一把火枪,可谓是无敌的存在。
无论是当先锋还是压轴,都是一柄利剑。
在科尔沁和呼伦贝尔,这群索伦人是镇压蒙古人的绝佳利器,屡立战功,可谓是赫赫有名。
在苦寒的瀚海地区,还有比索伦人最好的选择吗
逛了一圈后,苏王带着八百户蒙古兵,一百户索伦兵去到了大同府。
在这,百来户工匠、读书人,官吏已然汇聚,还有一千募集来被京营操练半年的新兵。
当然,他真正来依赖的核心,则是朝廷调拨的三百骑兵。
他们背着火枪,挎着弯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可谓是极其强悍。
数千人浩浩荡荡,坐着火车抵达了漠北将军府的核心,库伦城。
再往北则是北海总督府
,朝廷拨给的物资,都在其中。
可惜,越往北越冷,库伦以北根本就没铁路,自然就无法坐车了。
一行人苦哈哈地沿着官道往北行进了半个月,终于抵达了北海城。
时间才到八月,这里就已经入冬结霜,带着寒意,秋老虎根本就不见踪影。
行人或穿皮衣,或棉袍,部分则是单衣,浑不怕冷。
苏王才了解到,北海城与库伦相比,夏凉冬暖,适合宜居。
故而设立总督府数十年,北海城的规模已经突破了三十万,是在长城以北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一应的物资已经备好,殿下尽快之藩,再过一个月可就入冬了」
「这才八月阿,中秋节都没过」
苏王惊异道。
北海给予的物资并不多,粮万石,草料万石,铠甲百副,牛羊各千头,盐、茶各百担。
价值约莫十万块。
苏王也不以为意,且不提藩国司拨下来的之藩银,他自己那么多年的禄米、田庄也不是笔小数字。
他又买了大量铁器,书籍,丝绸布帛等,才满载而去。
坐着船,渡过了北海,一行人被东北方向走了数十里,才抵达一座小城。
长十五里,高三丈半,三座城门,护城河只有两三丈宽,约莫于无。
「这就是本王的苏城」
苏王惊了,他预料到自己的王国很小,但没想到这么小。
王都只有一座北方县城的规模,简直是惊悚。
「殿下,您终于来了」
国相迫不及待道「臣治国已有八载,苦等殿下多年,今日终得见矣」
说着,他不由得抹泪。
苏王感动不已「卿家辛苦,本王将封汝一子为郡公」
「臣尺寸之功,哪敢获封」
国相闻言,脸色大变,忙不迭推脱起来。
说着,他迅速地介绍起了文武百官们。
大小文武加一起,才两百号人。
「怎么还有罗刹人」
看着几个高鼻碧眸的十几个罗刹人,苏王惊奇道。
「殿下,他们自绍武四十年起就定居在苏城了,对朝廷是忠心耿耿,这是无须担心的」
「对了,臣有事在身,就不陪殿下了,还望见谅」
看着溜号的国相,苏王这才参观起自己的王宫。
这令他松了一口气。
虽然城小,但王宫却占地三十余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说金碧辉煌,但也在水准之上。
安置下后宫,及一应的扈从,天已经黑了。
苏王举行宴会,与臣民们同乐。
这时候,他突然发现国相不在「国相去哪了」
「禀殿下,国相已经出城回家了。」
几个大臣张望了一眼,才说道「一家老小都回去了。」
「唉就那么急」
苏王感叹道,直接饮了一大杯酒。
翌日,他才起来巡视自己的王国。
以苏城为中心,方圆五百里的土地,都属于他。
百姓六千余户,耕地十万亩,草场百余者都是林地,山地,南边则是靠近北海。
吃的是黑麦,喝的是河水,烧的是木柴。
「殿下,俱臣所知,瀚海八国都在北海以北地区,沿着北海自西向东分布,共饮一湖水,随时可渡湖去往北海城」
看着地图,这时,苏王脑海里才有了印象。
自西向东,依次是徽国、虞国
、召国、黎国、苏国、州国、吕国、英国。
如同孔雀开屏,向外延伸,国土几乎都是扇形状。
有的藩国南北达近七八百里长,东西却只有两三百里。
说是方圆五百里,实际上却扩展了数倍,抵得上内地两三个府的地域。
幸运的是,八国共同用着北海,互相之间交流与支援极其方便。
三日后,徽王就乘船来拜访。
相较于苏王的磨蹭,徽王就果断多了,八年前就来之藩,如今徽国是海北八国中最繁荣的,丁口达到了三万户。
「四十三哥,你怎地弄这多人」
苏王好奇极了「我这六千来户,选个挑顺眼的宫女都难」
「哈哈哈」徽王毫不避讳道「两个字,骗和打。」
「骗,就去勾引那些罗刹人和北海的布里亚特人,许以土地和房屋,一年也能拉来个千八百户。」
「至于打,就简单多了,瀚海中的野人,以及那些开荒的罗刹人,都是目标,直接把他们抢过来,教化几年就能成了。」
徽王的倾囊相授,让苏王大为感动。
最后,徽王才道「四十七弟,实话与你说,咱这八藩在朝廷那,就是个弃子,就跟甩包袱似的丢掉。」
「父皇一走,那些文臣和宫里那位就不待见咱了。」
苏王忙点头,这太感同身受了。
丢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他遭了大罪。
「不过,这里虽然荒凉,但北边的罗刹人却贼心不死,对咱们这垂涎三尺,想要弄死咱呢」
「不要小瞧他们,火器不缺,神出鬼没的。」
「阿」苏王惊了。
「没事」徽王安抚道「我的意思,咱们守望相助,互相结盟,到时候面对罗刹人也能有个支援不是」
苏王附和道「我也是这般觉得的,这个北海,就是咱们的内湖。」
免费阅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