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东返回中江,一路向南前往怀安咱们继续西进”
随着沈堂的命令落下,三支同样的兵马分为三个方向消失在暗夜之中
却说沈堂等人刚刚抵达驿站之时,沈堂便安排了几匹快马一路行小道前往成都府境内之前,沈堂安排辛弃疾派出一支兵马在九陇一带剿匪。而现在,这支兵马就驻扎在九陇之东、汉州之南,距离那所谓的江阳山,也不过是四五十里左右
沈堂的亲卫一路快马从驿站直接奔向汉州方向辛家军驻地,不过是七八十里的路程,又是一路急赶,到了下午时分,这一行亲卫便是赶到了辛家军的营地。
“来者何人速速下马”小河边的缓滩之上,连绵的军营足有三四里之多周围岗哨、箭塔、拒马齐备周全辕门处,一个都头带着自己麾下的弟兄盔甲兵刃齐整,见到有快马本来,为首的都头手按腰刀上前喝止。
随着马匹长嘶,数匹快马尽皆停住
“我等乃是钦差沈堂大人亲卫,有要事求见此间主将”
那都头闻言神色一变,他们是辛家军,哪会不知道沈堂的大名,“诸位兄弟稍待,我立即去禀告将军”
都头转头吩咐一声,一名兵卒急速的进入大营之中,只过了不足一刻钟的时间,一名快马便是从大营之中急速奔来辕门
“见过将军”众人见到来者,赶忙行礼因为,这来者正式辛家军主将辛弃疾
要说辛弃疾的驻地,实际上应该是在九陇之西的永康。不过,他也是个闲不住的性子,那永康之地自从沈堂征伐吐蕃之后,就变得异常安定所以,他直接带着部分兵马来到了现在这里。虽然沈堂所说的水匪大多也只是一些流民,不过,聊胜于无,总比在大营待着要强。
并且,他麾下的这支兵马是泗州之战方才组建起来的,这些兵卒大多是南方人,不过,对于水战却是同样比较陌生这九陇南北之地水脉众多,所以,也趁着这个机会,让麾下的兵马熟悉一下水战,说不定什么时候便可以用得上。
本来他还在合计着,这两天也该带兵返回永康之地过年节了,可是,听到沈堂的亲兵前来,当即便是亲自迎了出来。
“我等沈大人麾下亲卫,拜见辛将军沈大人有急信,让我等快马送过来”
查看了几人的信物,辛弃疾点头应道,“走,随我进营”
来到中军大帐,辛弃疾问道,“如今钦差大人在何处”
“将军,钦差大人在中江县之西三十里的驿站暂住,让我等来给辛将军送信。”
辛弃疾神色一变,沈堂所在的位置离他们这里不过几十里而已,如此近的距离却单独遣人送信,显然是有些异常。
当即,辛弃疾打开信笺,这一看便是大怒
“啪”辛弃疾猛地一拍桌子,“好胆来人”
“立即传令,留下五百兵马,其余者全部集合并准备出发,只需携带两日干粮便足够弓弩、箭矢等携带齐备”
辛弃疾这里足足有五千人马,按理说剿灭一些水匪自然是用不了那么多兵,而且,开始的时候辛弃疾也的确只派了一千兵马过来。不过,在起了练兵的念头之后,这里的兵马就逐渐增多,并不停的与永康大营进行轮换。
随着辛弃疾的命令下达,整个营地中的兵马开始行动起来只用了不足半个时辰的时间,所有人已经准备齐备。
“将军,准备好了”
“你们几个,一路远来疲惫,就在这大营休息”辛弃疾朝着几名亲卫说道。
一名亲卫起身说道,“多谢将军好意,不过,我等是沈大人亲卫,自当随行”
随他们他们到现在依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从辛弃疾的反应来看,显然是沈堂那里出现了意外这样的大战,他们怎么肯缺失
辛弃疾也不废话,朝着自己的副将点点头,“让他们几个入队”
其他人离去,辛弃疾除去了身上的便袍,轻喝一声,“备甲”
两名亲卫进入营中,行礼之后,便是朝着辛弃疾的身后而去在大帐的最后方,一个竖直的架子上,顶着一具全身的铠甲
铠甲暗红,头盔凤翅兜鍪胸背腹腿连成整体胸甲为左右两片,另有金色兽首护腹
此铠,名为朱漆山文甲传承于唐代,与明光铠一样,乃是汉人最精良的铠甲之一,甚至,直到后世的明朝都依旧有将官穿戴想当年,唐朝大将薛礼薛仁贵,便是穿着这一身铠甲降高丽、破突厥,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两名亲卫帮助辛弃疾将铠甲着身,而后辛弃疾转身一把将原本竖在铠甲之侧的亮银长枪握在手中
“区区三千兵马,便要截杀我辛弃疾三弟,你们是小看我家三弟,还是小看我等兄弟今日,辛某就看看你们是哪一路的蟊贼,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出了大帐,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已经在账外等候
辛弃疾踏步上前,拽住缰绳翻身上马,战马长嘶一声,便是朝着辕门的方向疾奔而去
辕门旁的空地之上,四千五百兵马在各自将官的带领下整齐排列见到辛弃疾到来,众将士震声齐呼
“杀杀杀”
将是兵的胆而在辛家军的眼中,他们的主将便是如同天神下凡一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有辛弃疾带领,他们便有足够的信心面对任何人
“本将刚刚接到沈堂大帅密报在此向东七十里的江阳山上,有三千兵马准备伏击沈堂大帅你们告诉我,该怎么办”
如果说辛弃疾是这些人眼中的战神,那么,沈堂便是这些人心中的信仰从泗州转战成都府,对手无论是金兵还是吐蕃,都在沈堂的谋划和带领下摧枯拉朽与沈堂并肩作战,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杀一个不留”为首的副将长刀高举,杀机肆意
“杀一个不留”四千五百将士,疯狂呐喊,战意盈天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