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半个丧尸来种田 >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县令
    县衙里,县令老爷和县丞皆是眉头紧皱,不发一言。

    “来了,来了,都回来了。”

    师爷让着一行衙役进来,平日里威风凛凛的衙役们此时却狼狈不堪,身上的官服沾满泥水雪水,脏污一片,甚至头发上都是泥泞。

    县令老爷并没指责有损官仪,沉声问道“如何”

    当先的衙役拜倒在地,面有愧色“大人,属下们分头行事,从早上到现在才走访了周边一十六村,不是兄弟们偷懒,实在是雪太厚,而且有些路段太危险”

    比如某段山路,那真是把命吊在腰上过的啊。

    县令一抬手“本官体谅各位,王捕头先说走访情况吧。”

    王捕头一方面松了口气,一方面心情又变得沉重“回大人,一十六村,粗略统计,家中被大雪压塌房屋共有五十一户,死二人,伤三十余人按您的吩咐,找老农挖出麦苗,根部已然冻烂离山近的八个村子,雪停后都发现狼等野兽的踪迹,有五户人家被野兽闯进家里,吃了家畜问过最有经验的猎头,怕是要起狼害大人,还请您快拿个主意。”

    别看他长得威风凛凛一脸凶相,小孩子见了都不敢哭,可他不是个孬的,乡亲们过的不好他也难受不是。

    县令俊秀的眉毛皱起,示意他起来,又看向师爷。

    师爷上前微躬着头“城里棚户区塌了几十户,冻死十几人吃的已然很稀各粮商今日放出的粮价又涨了五文”

    “五文”县官冷笑“本官记得不错,已然是入冬前粮价的三倍了吧”

    师爷点头“怕是明天放价还要再高”

    县官冷笑“都一齐涨了这是都串通好了这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沉默的县丞忽然开口“商人本是逐利轻义,官府又如何能强制压价不然定会被扣个鱼肉乡里”

    “乡里县丞大人,岂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人发国难财”

    县丞不敢说话了,国难他没法接这个大帽子,也接不住。可是,各家粮商都联合起来,又各有后台,哪是他们一个小小县官能插手的

    县令大人还是太年轻,年轻气盛,以为一腔热血便能荡平天下不平事,可惜了,往往热血才是最没用的东西。

    年轻的县令眼角扫过微垂双眸的县丞,心中冷笑,略一沉吟“让各家粮商明日放价前到县衙一述,”瞄见县丞翘起的嘴角,冷冷道“若是哪家不来,便以查税之名封铺三日。”

    三日一日都能卖出多少银子了,那些只认银子的舍得耽误

    “师爷召集百姓清理城中街道,县丞大人,你跟王捕头一起召集人手清理官道。同时统计死伤人数。”

    个人领命,王捕头问道“那狼灾”

    县令沉吟“本官再想想。”

    等人都退去,县令叹了声“唉,还是逃不过罢了罢了,为百姓做事,还要个人颜面做甚”

    研磨铺纸,提笔落字。

    一大早,县城粮商八人齐集县衙花厅。

    “阿嚏,阿嚏,堂堂官衙,竟连个火盆子也不点,穷酸,阿嚏。”

    “嘶,真冷啊,你可噤声,这还看不出来这是给我们下马威呢,你管着点儿嘴,别把小县令大人惹恼了,还给咱冻着。”

    “哼,他是官我是民,但我可是清清白白做生意,他还能把我怎样一个小小县令,我还”

    “哟,曹兄,您这是搭上哪家的船了说给咱听听。”

    “你们都别吵,说说,小县令大人找咱们是干什么呢”

    “还能干什么,除了粮食还能有什么”

    “这该不会要咱降价吧这等好机会我可等了好几年。”

    “降什么降咱是商,从商不就是为了利吗嫌高呀,开粮仓呀,便是白送咱也管不着,还带着家里人给青天大老爷磕头谢恩。”

    哼,小小县令,可做不了官府粮仓的主。

    “唉,还是年轻呀。明摆着要政绩呢。小县令大人也是可怜,上才到任,冬里就遇上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灾。听到没棚户区倒了不少,死了人,还活着的也没饭吃,这成绩报上去”指指天“还不得终身不得为官啊。这是急了。”

    “那关我们什么事又不是我们让老天爷下雪的,说来,这么冷,我家今年木炭多买了十几吨呢,这得多开销多少银子。”

    “哎哟,哥哥您真是家大业大,弟弟要是冻着了,还得您施舍些炭火。”

    “哼,那些懒骨头年景好的时候不好好做工挣银子,现在吃苦了,没活路了,想让别人帮着他们又做过什么不管什么时候,咱哪个不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才让家里人过得好些。没道理这个时候勤快人给懒骨头兜摊子吧,菩萨都看不过去。”

    “就是,就是”

    县令在隔壁听了一会儿,拂袖去了书房,煎了浓浓的热茶汤喝下,又慢悠悠吃了碟子小包子,才整整衣冠来到花厅。

    粮商们冻得牙关打哆嗦,早没了兴致说话,见他到来,又是愤怒又是期盼,什么事赶紧说,说完了他们好回家钻被窝。这好不容易养出的二两肉又给冻哆嗦没了。

    县令先前听了壁角,这会儿对着人虽然面色和煦,实则心里还气着呢。原先打算的好好说话你好我好大家好,烟消云散,笑微微直接开了口“诸位老板有劳走这一遭,只是我县今年遭遇雪灾,百姓正是水深火热之时。都是天家子民,既然有难各方支援,不知各位以为本官说的对否”

    这话不好接啊,说对,好嘛,粮食白送人说不对,对面站着的再小也是个官。民不与官斗。

    “大人说的是,咱小老百姓对这等天灾也是有心无力呀,不如大人出面寻求朝廷出面”

    县令一笑“这是必然。只是这当口,也还需要各位粮商大老爷的相助。”

    粮商顿时做出诚惶诚恐的模样“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小民虽然家底微薄,但也愿意略尽绵力。大人,小民愿捐银十两,年关咬咬牙就过去了。”

    县令大怒,面上仍不动声色,只打量这人,正是先前说多买十几吨炭火之人。

    别个也纷纷喊着八两,十两的。

    县令懒得虚与委蛇,这些刁民便是如此,你若跟他们表现的和善,他们便欺上头来。但你若强硬冷漠,他们反倒缩足不前。

    怪不得某人终年跟座冰山似的。自己学学也好。

    “诸位的银子且留着吧。”县令冷了脸,淡淡道“今日请各位来,只是提醒一句,朝廷律法有云,若有商人cao控物价,譬如粮食,布帛,酒水等,超出常价三倍以上,当地官员可酌情处理,收监惩戒乃至斩首,不必上报。”

    冷冷睃视一圈“可巧,昨个诸位放出的价码正好已是三倍。不知诸位今日价几何”

    众人一惊,背出冷汗,有这条规矩他们怎么不知道

    一个长相憨厚,衣着看着普通的四十来岁的粮商眉头紧皱,极力思索。

    别人也隐隐望向他,显然以他为首。

    县令望了他一眼,心里道了声巧。

    “大人这是威胁我等吗难不成今日便要了我等的项上人头大人,咱是商,您是官。咱可不好污了您的考绩。大人今年才到了咱县城,这以后的官路还长着呢。”

    说话的胖子话里有话,他就不信,凭这黄口小儿,敢闹出什么风浪来。这年头,哪个生意做起来的,背后能少了人

    县令不惧,端起一旁的茶杯,茶水已经冷掉,又放下。

    “说的是,官途漫漫,不做出些成绩,怕是难有出头之日。”

    什么这可是赤o裸的威胁了。

    县令眼皮一挑,笑得亲切。看到待宰的肥羊一般亲切。

    配合,那便停止哄抬粮价,他能得政绩。不配合,他便拿粮商开刀,一样拿政绩。

    粮商在县令的笑容里看到了这层意思。

    只是,他敢吗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还是太年轻了。

    一脸憨厚的粮商却是深思的看着县令,他是有勇无谋还是真有所依仗

    县令看了眼天色,百姓该出来买粮了,不能拖延了。忽然看向憨厚的粮商“本官听闻,成老板的生意是县城里最大的”

    “不敢。”成老板一低头,任谁在他脸上只看得到毕恭毕敬还有卑微,别个粮商就没有这样的面上功夫。

    “呵呵,听闻,成老板的妻子是云家女”

    成老板没未觉得太吃惊。云家是国朝最大的粮商,军粮都是云家负责押运。他老婆只是云家出了不知几服的外支女,可借着云家的名头,他的生意一日日做大直到今天稳居县城第一。这不是什么秘密。

    “那关于云家旧事,成老板也应当听过一二。”

    成老板脸上头次出现惊愕的神情,什么意思

    县令微微一笑,抬起手在嘴边作势清咳“好巧,我姓郑。”

    郑郑成老板脑子极力搜寻,郑,跟云家有什么牵连呢眼中被一抹碧色晃过。是县令手上的一只碧色扳指,那样的成色,那样的水头成老板脑子一闪。

    “您,您”

    县令微微一笑“成老板好记性。今日便述到这里吧,该挂什么牌子,诸位商量商量。”

    说完,迈步出去,丝毫没有犹豫停顿。

    “什么意思老成啊,他新郑,怎么了大家都知道啊。”

    “郑”这个姓,不稀奇。

    “难道跟嫂子娘家有啥关联,让咱看在云家的面上给他个面子”

    成老板苦笑,被围着出了县衙,又拥进茶楼的雅间,才松了口“云家,自开朝来便是最大的粮商。”

    “这咱大家都知道呀。”

    “可是,有一年,江南遭遇百年水灾,颗粒无收。朝廷正值边疆战事吃紧,无法及时运来赈灾粮。云家那时的掌舵人,纵容粮铺哄抬粮价,连日翻番,直升十倍”

    “那又怎样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民生那是当官的才想的”

    “当时的巡抚大人一怒之下,带着府兵冲进云府,不经问罪,拉出来,当街斩首,连着其手下的管事掌柜全杀了干净。”

    “嘶他真敢。”

    成老板苦笑,人家是官,有什么不敢商,永远是商。

    “滥杀无辜,朝廷便不管”

    “管,后来就有了那条律法,无朝廷允许,不得超过常价三倍。”

    “什么那,那,那个巡抚,便没被罚”

    “罚罚又有何用人都死了。当年云家因此被朝廷呵斥,嫡枝没落,旁支夺权,第一粮商也降到末位。几经跌宕,几代努力,才又有今日今时的地位。当年那掌舵人的子孙却不知没落到哪里去了。”

    室内沉默,他们能跟云家比

    可

    “小县令跟那姓郑的有关是他家后人可这些年过去,姓郑的”

    早没那时风光了吧

    成老板叹气,不知该不该笑他们的理所当然,云家都能起来呢。

    “京里有国公姓郑,得天子重用。那巡抚便是那郑家。”

    人家不但没没落,还一直风光呢。

    “嘶,国公那小县令”

    成老板又叹“县令大人手上扳指看到没卖了你家都买不起。”

    粮铺早上刚挂出的牌子迅速被拿下,又换上了昨天那块,一直再也没换过,直到粮价下跌。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