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贫家子的科举路 > 第25章 分银子
    今日被悠闲在家的父子三人, 实在有些不太适应,这不,在家里来回晃荡几圈后,又往地里去了, 只不过这次没扛上锄头, 剩下的十亩地都雇牛犁了, 他们要是再扛着锄头过去, 不是吃饱了撑得慌吗。

    “爹,儿子咋觉得心里舒坦了许多呢”才出了院门, 林二柱就忍不住开口说道。

    林大柱也点点头, “儿子也觉得心里的大石头好像放下了。”

    看了看两个黑瘦的儿子, 老林头有些心疼,正月里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 这下又回去了, 唉, 这几日的农活确实累人啊。

    其实, 老林头也想说自己心里舒坦多了。

    能不舒坦吗,雇了牛,不说省下了不少力气,就是速度也快上了许多。

    而速度才是最紧要的, 农时不等人,若是错过了,就会影响了庄稼的收成。

    所以, 前几日,大家的心弦都是紧着的, 下田翻地时, 更是不敢多歇上一歇。

    就像大儿子, 年前摘柿子时,摔伤的腰都没好全呢,让他在家里歇着,可老大怎么都不听,依旧日日下地轮锄头挖地。

    还有老三,这么一个爱躲懒的人,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也是一改先前的懒样,轮着锄头使着全力。

    老林头知道,儿子们之所以这样上心,就是因为怕耽误了播种的时候。

    可现下,老林头看了看身旁的大儿子,以及走在前头的二儿子,还有他自己,全都是一副难得的悠闲,再不用担心,会因来不及把地翻出来,而赶不上播种,继而欠收了粮食,让家人挨饿。

    “爹,您看咱家的地,好像已经开始耕了”

    林二柱大喜,边说边加快了脚步,林大柱紧随其后,也快步往自家田地走去。

    而老林头,则收住了脚步,抬头朝前望去。

    只见,离山脚不远的田里,一头大水牛低着头,使劲往前拉着犁,而跟在它身后的,是林夏,正一手执着鞭,一手扶着耙,时不时还有叱喝声传来。

    再看自家的地,已经犁出了一小半,可真是快啊。

    今日的吴氏特别爽气,一大早就舀出两碗黄豆泡了水,说是炖猪脚吃。

    一听晚饭能吃上黄豆炖猪脚,可把几个小的兴奋坏了,虽昨晚已经吃了猪肉,可好吃的东西哪里会嫌多啊,他们可是巴不得能天天都吃肉呢。

    小娃儿高兴,当娘的自然也开心,特别是在看到自家孩子较先前红润了许多的脸色后,妯娌三人觉得,前些天赶绣活的累也没啥了。

    林三柱是未时到的家,才进院门,就闻到了浓浓的肉香,看来老娘也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是准备炖猪蹄庆贺庆贺呢。

    林三柱刚想开口喊上一嘴“娘我回来了”,就见他娘已经快步从屋里出来了,就好像一直都在等着他似的。

    看到他娘手里还拿着扫炕灰的笤帚,没乱花银子的林三柱自然不惧,这不,几个快步跑到吴氏跟前,满脸是笑道,“娘,您看这是啥”

    说罢,就把今日卖绣品的银子全掏了出来。

    吴氏一笤帚拍了过去,“你个糟心玩意,院门还开着呢,你就显摆出来啦。”

    拍完,没等林三柱回过神来,吴氏就一把扯过他的耳朵往屋里去。

    闻声而来的林远枫则赶紧把院门关上了,并叮嘱几个弟弟妹妹,往后记得一定要随手关门,如今家里可做着营生呢,若被别人瞧了去,日后就没有猪肉和猪蹄吃了。

    几个娃儿点头如捣蒜,觉得再没有比没肉吃更可怕的事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等林远秋背着书袋回家时,若光敲门不喊上几句的话,就压根没人搭理。

    林远秋正纳闷,难道这会儿

    家里人都出去了结果很快就听到门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林远柏趴着门缝使劲往外瞧,想着应该就是狗子弟弟没错了,“狗子弟弟,是你吗”

    林远秋点头,“四哥快开门,我下学回来了。”

    话刚落音,门吱呀一声开了小半扇,然后林远槐和林远秋探出了脑袋来,“狗子弟弟,没人跟着你吧”

    林远秋懵圈,“没有啊。”

    “那进来吧。”

    林远槐和林远柏一左一右把门打开,等云里雾里的林远秋走进来后,两人“啪”的一声,又把门给关上了。

    插好了门闩,林远槐对林远秋说道“大哥说了,往后咱们都得记得把门关上,不然咱家挣钱的本事被人学了去,以后就没肉吃了。”

    林远柏连连点头,“对对对,大哥让我们以后跟牛蛋他们玩归玩,可千万不能把家里挣钱的事说出去,狗子弟弟,你在学堂也不要说哈。”

    林远秋点头,他自然不会往外说。

    这年头,谁家有个挣钱的法子不是藏着捂着的,大堂哥这样叮嘱很正常。

    林远秋准备待会儿也和两个妹妹说说,两个小丫头在村里也有好几个玩伴呢,到时可别说漏了嘴。

    吃过了晚饭,兄弟三人和自己媳妇一起去了爹娘屋里,既然绣品都卖完了,接下来自然是分银子了。

    吴氏早在心里打算好了,看到儿子儿媳过来后,就把装着银钱的樟木盒抱了出来,然后老大先来,吴氏拎出五串铜钱,每串一百文,五串就是五百文,递给了周氏。而后是老二,给的也是五串铜钱,接着是老三,同样也是五百文。

    吴氏虽嘴里说着分给老大老二老三,可拿出了的铜板,却全都递到了三个儿媳手上。

    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各房的银钱都交由儿媳收着。

    吴氏也是潜移默化,毕竟这么多年来,她和老林头之间,保管着银钱的,一直都是她。

    所以吴氏认为,把银钱交给儿媳妇保管,实在太正常不过。

    而林大柱三兄弟也觉得挺正常,这么多年耳濡目染,在三人的心里,媳妇本就该和他们老娘一样,掌管着房里的银钱。

    最后吴氏又拿了一小串铜板出来,递给周氏道,“喏,这里有四十文,是给春梅的。”

    这次大孙女也帮着做了不少绣活,自己这个当奶的,总不能让她吃亏。

    再说,大孙女今年都十三了,别家像她这般大的姑娘,正是最爱俏爱打扮的时候,可春梅呢,连朵像样的头花都没有,自己给的这些银钱,也算是给大孙女买几朵头花戴吧。

    “诶诶”周氏双手接过,“我替春梅谢谢娘了”

    说着,已是喜得见牙不见眼了。

    而各抱着五大串铜钱的刘氏和冯氏,也和周氏一样,也是满心满脸的喜悦。

    妯娌三人会这么激动实属正常,毕竟自打她们出生到现在,还是头一回有了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银钱,所以,能不兴奋嘛。

    更何况,她们也实在没想到婆婆会给这么多。

    这不,就在昨日,妯娌三人还在私下对婆婆能给多少银钱做过猜测呢,以为能有个一、两百文就顶天了,毕竟她们做绣活时,家里的饭菜可都是婆婆接手去做的,更别说地里的活计,基本都没怎么去过。

    所以,她们这也算丢开家务和农活,一门心思扑在给自己挣私房上了。

    捧着冰冷却能让自己火热的铜钱,妯娌三人在心中感慨,她们婆婆虽动不动就轮扫把,可待儿媳妇的心,是真真的好

    妯娌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下已有决定,这次上街,她们一定要把那软糯香甜的栗子糕,买回来给婆婆尝尝,对了,还有松子糖,也买给婆婆吃。

    分好了银子,接下来就是商议继续做绣活的事了,考虑到旁人肯定会有样学样,林三柱提议,这次买的布料和颜色,尽量不要和上回相同。

    这也是林三柱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了,布料和颜色上的不同,与旁人跟风的绣品,也算有了区别,想来做出的绣品,应该会好卖吧。

    吴氏把一两银子递给了周氏,道,“明日你们三妯娌就去镇上,咱们快些把绣布绣线买回来,也好早点把绣活做出来。”

    老林头点头,刚刚老三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所以,要想第二批绣活也能卖上好价钱,动作必须得快。

    第二日,妯娌三人都顶着黑眼圈出了门,至于为何有黑眼圈,也实在好理解,就像林三柱说的,他们这算是穷人乍富,所以整晚翻着烙饼也正常。

    到了镇上后,三人就先去了金氏绣坊,而后把店里剩下的黑色绣线全部买了下来,说是全部,其实也没有多少,毕竟上次她们就已经买了一大半了。

    许是才过了两日,加上卖的绣品又在书肆,所以金掌柜还不知道镇上出了带字的绣品,也所以,绣线还是依着先前的价格,十五文一捆。

    且金掌柜还有些纳闷,这几位妇人做的到底是啥绣活,上回买去的这么多绣线难道都用光啦

    “大嫂,三弟妹,咱们要不要去别的绣坊看看,趁着现下黑绣线还未涨价,咱们先去买些回来屯着。”才出了绣坊的门,刘氏就迫不及待的说道。

    刘氏还想说的是,如果她们多买点,那么别人能买到的就少了,毕竟黑色绣线本就买的人少,想来各绣坊的存货也不多。

    如此的话,那些跟风的人一时买不到绣线,肯定会慢了进程。

    周氏和冯氏也想到了这点,于是妯娌三人马不停蹄,把另外三家绣坊走了个遍,只是这几家绣坊的黑色绣线并不多,全部买下来,也抵不上一半金氏绣坊买来的量。

    不过绣这批绣品倒是足够了。

    绣线买好后,三人又去了布庄,挑的绣布都是林三柱强调的不同料子,还有不同的颜色。

    买好了这些,妯娌三人也没继续逛的心思,话说,她们还急着回去裁料子做绣活呢。

    于是三人匆匆去了一趟点心铺,买了给公婆吃的栗子糕和松子糖后,就坐上了回村的牛车。

    之后裁料子,缠丝线,继续做绣品,自不必提。

    花了二十多天,林远秋的大学手抄本终于抄完工了。

    说来这抄写速度也真够慢的,只是有啥办法呢,每日要上族学的他,也只能挑在下学之后,趁着天还没黑前,抄上一小段儿。

    加上繁体字,比划又多,所以这一抄就是二十多天了。

    让娘亲帮他把书装订好后,林远秋就提笔在次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大名,林远秋三个字。

    其实林远秋一直有个疑惑,怎么几个堂哥的名字都是一棵树,像“枫” “松” “槐” “柏”,只有他的名字,是一个与树毫无相关的“秋”字。

    为了解惑,林远秋还特地问了便宜爹。

    可一向与儿子无话不谈的林三柱,只告诉他这名字是族长起的后,其他的就没多说了。

    所以林远秋不知道的是,当时族长给原身起的是一个“槡”字,全名林远槡。

    之所以现在没叫这个名字,还是因为林三柱越琢磨越不喜欢的缘故,所以走到半道上,就又跑回去让族长帮着改了。

    而把“槡”字改成“秋”,是林三柱自己提的议,自家儿子在秋月里出生,所以用“秋”字正合适。

    至于为何不喜欢这个“槡”字,林三柱对谁都没说。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