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贫家子的科举路 > 第78章 远松成亲
    忙碌中, 时间门自然过得快,明日又要去学堂了。

    这次收拾书箱时,林远秋并没有把全部砚台都带上。

    而是从中挑出几只款式和用料好的, 又放回到了抽屉里。

    毕竟像这样的砚台, 若买一只全新的,须得花上四、五百文。

    所以, 林远秋还是准备依着自己先前的想法, 等找了合适的理由, 就给家中的兄弟姐妹每人送上一块。

    至于合适的理由,等林远秋看到抽屉里的千字文时, 立马一拍脑袋, 他是不是傻啊, 不是早有个极佳的由头摆着吗。

    如今抄书挣银钱的事已过了明路,自己完全可以说, 砚台是用抄书挣来的银钱买的啊。

    只要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砚台都拿了出来,就绝对没有问题。

    还有, 到时自己就说这是二手砚台, 价钱要比新砚台便宜好多,所以一时没忍住, 就买下来了。

    这谎话编的, 林远秋想想都有些脸红。也不知道以后要不要用更多的谎话去圆。

    唉,不管了不管了,先说了再说吧。

    想到大堂哥还用着自己先前的磨刀石磨墨法,林远秋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现在就给他送一块过去。

    这样想着,林远秋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刻着如意祥云的松花石砚,快步去了林远枫那里。

    此时天色已晚,且高翠还在月子中, 林远秋便没进屋里,只敲门把大堂哥喊了出来,“大哥,这是我偶遇的一方旧砚,看着卖价有些实惠,便忍不住买了下来,想着送与大哥用正合适。”

    说罢,林远秋就把手中的那方松花砚递了过去。

    林远枫没想到五弟会送一块砚台给自己,接过之后忙连声道谢。

    其实他也早有买砚台的心思,只是一想到那好几百文的价钱,又有些舍不得。加之平日里用墨的时候也不多,所以就只买了墨条,继续用着那半块磨刀石了。

    想到半块磨刀石,林远枫立马记起,三叔敲断磨刀石用来磨墨的事让奶知道后,被追的满院飞奔的场景。

    当时林远枫想的是,三叔为了能让小堂弟念书习字,算是想尽一切法子了。

    显然,林远秋也记起了这件事。

    是以,等回到房里后,他拿起那只他爹扛了几百袋粮食才买回来的砚台,又仔细端详了起来。

    小巧的砚身,盖上刻了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鹭。虽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每次见到它时,林远秋心中都有一丝宛如初见之感。

    这辈子自己肯定还会有别的砚台,可林远秋知道,日后的砚台,哪怕再知名再用料考究,都不及这只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才卯时,林远秋就醒了。穿上衣服叠好薄被,下炕后,他就把昨晚画的几张图,全都卷起来放到了书箱里。

    昨晚他看家里余下的颜料这么多,特地又画了一套四联屏,是四季景色的写意山水来着。

    林远秋准备待会儿送画到胡掌柜那里时,把这几张图也给卖了。

    眼下对他来说,除了用心念书,剩下的就是挣多多的银钱了。

    每到回私塾的这天,冯氏都会早早起了床,好给相公跟儿子做早饭吃。

    碗橱里的面粉是吴氏昨晚就放进去的,满满一大碗,放在一起的还有四个鸡蛋来着,这是用来蛋面的。

    做饭对冯氏来说并不拿手,以前她在娘家时,除了忙着刺绣替家里挣银钱,其他活计都没怎么做过。所以哪怕已做过好多回,这会儿还是没个章程。

    就知道会是这样,周氏走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副手忙脚乱的样子,她有些想笑。三弟妹这双手绣花时灵活精巧,可只要一做饭,就成棒槌了。

    “三弟妹,我刚去地里摘了青菜回来,你快去洗了,待会儿下到面里,肯定好吃。”说着,周氏接过冯氏手里和面的陶盆,“这边让我来吧。”

    看到大嫂又特地起早过来帮她,冯氏嘿嘿偷笑,这下相公跟远秋就不用吃她做的面疙瘩了,大嫂烧的鸡蛋面可是顶顶好吃的。

    “大嫂,你说我咋这么笨呢,这都跟着学了好多回了,可打出来的面条下到锅里就成了疙瘩。”

    周氏加水和面,动作爽利,“急啥,依我看,弟妹这叫有福之人不用忙。日后指定高门大宅住着,丫鬟婆子侍候着,哪还消你自己动手做饭啊。”

    刘氏拿着刚洗好的青菜走了进来,听到这话,连连点头道,“大嫂说得对,我看三弟媳一准是个当地主婆的命。”

    “我说大嫂二嫂,咱们可是一家,你俩是不是巴着当地主婆,才故意拉带上我的,哼,我看咱们都甭想了,咱家可有地主婆呢,咱们三个顶多算是地主婆的儿媳来着。”

    说着,冯氏很快想起昨日婆婆拿着大扫把,追打远槐和远柏的场景。再带入地主婆的身份,这下实在没忍住,蹲下身子后,便捂着肚子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大嫂,二嫂你们说昨日咱娘拿大扫把追人的样子像不像戏文里那个抡着锄头追猹子的花地主婆啊哈哈哈哈

    听到这话,再想想昨日的场景,周氏和刘氏忍不住噗呲笑出声,而后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而此时,一大早就被三个傻子儿媳吵得躺不住的吴氏,正在来灶房的路上

    与前几次一样,到了私塾,林远秋把书和笔墨放到宿舍里后,就背着书箱去了河溪街。

    见林远秋过来,胡掌柜自然高兴。

    天知道,这几日他被客人催得有多心烦,特别其中的两个,还等着菩萨画像给家中老人祝寿的呢,所以,胡掌柜怎么能不着急。

    好在今日全都送过来了,真是菩萨保佑啊。

    林远秋还赶着回去,是以也没磨叽,很快把书箱里卷着的画,以及几只砚台全都拿了出来。

    胡掌柜先是查看了自己早已心心念念的六副菩萨画像,只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可谓神来之笔啊。

    满意,相当的满意。

    胡掌柜连连点头,而后又看了另外几幅写意山水,还是一如既往的别具匠心,不错不错。

    六副菩萨画像,外加四屏图一套,再算上三只砚台,最后林远秋怀揣着一张三十两的银票,以及三两八钱的碎银出了书画铺子,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

    之所以轻快,除了背着的书箱少了三块砚台的分量,应该就是有银子傍身的缘故了。

    和往年一样,后院几棵柿子树上,依旧会留有一小部分准备贩卖的果子。等村里开始有人挑着担子去镇上卖柿子时,林家这边也会加入了进去。

    不过今年卖柿子的人,换成了林远枫跟林远松。

    而林大柱和林二柱,还有林三柱他们,则又带着新做的“吉祥如意饼”出发去了周善县。

    俞掌柜虽望眼欲穿,可从没想过今年的“吉祥如意饼”会送来的这般早。

    比起往年来,足足提早了半个多月呢。

    俞掌柜心里高兴的同时,不忘做着防备,这不,依旧跟去年一样,直接从客栈把几百斤“吉祥如意饼”拉到了自己家里。

    这次林大柱他们并没有提价,还是照着去年的三十三文一斤,最后算得银钱二十六两。

    和俞掌柜告辞后,兄弟三人开始了采买,买的自然是远松成亲时的所需了。

    都是自己的孙子,老林头和吴氏也不吃亏谁,嘱咐了就买跟远枫成亲时一样的物什。

    龙凤喜烛也买十六寸的,还有摆盘攒盒什么的,也都得买起来才是。

    于是,一个对照单子,一个挑选物什,还有一个管钱袋掏银子。兄弟三人,在县城里转了大半日,才把所有东西都置办齐全了。

    十一月中旬,长房的林文延成亲,娶的正是东湾村的姑娘。

    原本林金财和金氏都想给大孙子找一个镇上的岳家。可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林文延如今还是一介白身,除读了六年的书,并无其他过人之处。而读书人在横溪镇可有不少,人家女方家若是想寻读书人的女婿,大可在镇上寻摸就是了,肯定不会找到这乡下地方来。

    显然,林全河也是个明白的,最后给儿子定下了东湾村的亲事。

    许是心里不愿被二弟家比了去,是以,等下聘的那日,林金财做主,金氏咬牙,最后给女方家送去的聘银,也是八两银子来着。

    算是与林远枫和林远松不相上下的意思。

    送嫁妆过来的那日,等金氏看到嫁妆担子上有两块土块摆着时,那割肉般的心疼总算缓过来一些。有两亩水田陪嫁过来,自家的八两银子也不算打了水漂。

    吃了林文延成亲的喜酒,很快又到了林远松娶媳妇的日子。

    成亲前一日,新娘家送了嫁妆过来。金氏婆媳三人早早就在这边院子里候着了。

    她们可是知道的,就凭秦家的境况,怎么都不可能有体面的嫁妆补贴给闺女才是,所以婆媳三人是准备过来扬眉吐气一番的。

    果不其然,秦荷花的嫁妆除了被褥箱笼,以及几样寻常外,就没有其他了。

    这下可让金氏三人差点乐歪了嘴。

    看到面前三人笑成了花,吴氏并没在意,她家三儿可是说了,就凭远秋秀才老爷的身份,如今她这个当奶的走出去,旁人都得喊她一声老太太呢。

    哼,她都当上老太太了,哪还会与眼前这三个吃了饭没事干的人计较。

    再说二孙媳妇家里啥子情况,自己又不会不知道,人家真要陪嫁几亩水田过来,那才是怪事呢。

    见吴氏手戴银镯,耳戴金饰,一副气定神闲,懒得搭理她们的富家老太太模样,金氏气得差点背过了气去。

    不一样了,总归是不一样了啊。

    送好了嫁妆,便到了第二日的正日。

    娘家大哥嫁孙女,秦氏作为姑婆,自然也要过去吃酒席的。

    秦家。

    上好了妆的秦荷花正坐在房里。

    见这会儿喜娘领着侄儿媳妇去灶间门准备上桥顿去了,秦氏便进了屋,她心里可有一番话想与侄孙女说呢。

    看到姑婆过来,秦荷花忙喊了一声姑婆。

    秦氏摆手,让她坐着别起身,而后找了张凳子坐下,很快说了自己的来意,“荷花,今日你就要嫁去林家了,姑婆心里可挂着事呢,不与你说一说,心里实在不踏实。你也知道,你的亲事是姑婆替你寻摸的,是以林家自然是好的不会错。今天姑婆想和你说的是,嫁过去后,只管好好跟远松把日子过好,还有婆家的事就是你自个的事,不管多大多小都别往外了说。其实也是姑婆瞎操心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必比姑婆更明白一些。”

    其实秦氏也是在看到侄儿侄媳给闺女陪的嫁妆之后,有些心急了。

    八两银子的聘礼竟然连压箱银都没一文,这是准备把银子留着给两个儿子娶媳妇了吧。

    唉,嘴上说着多疼多疼闺女,结果还是比不上儿子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