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弟弑父的字眼让整个大殿的气压凝固。
“我”李承乾双唇颤抖。
疯了定是疯了
此刻, 李承乾耳边充斥着往日太傅们的进谏。
“大皇子此举,堪比隋炀帝。”
“乖张暴戾,皇子为何。”
“秦二世在先, 皇子为何效仿”
李承乾蹲在地上, 痛哭的捂住自己的耳朵,没错他们说的都没错
但是李承乾再怎么堵住耳朵也没用, 那些声音仿佛环绕在他的四周, 无处不在。
太上皇李渊: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李渊颇为无奈的看向天幕上自己的心声,太上皇李渊这几个字尤其显眼。
李世民摇晃几步,瘫坐在龙榻, 果真是天道轮回。
哪有什么世道轮回, 不过是人为所致。
若当年不是李渊搞什么平衡, 要么扶持太子,要么扶持秦王李世民, 会有玄武门之变
若唐太宗不学他爹李渊的摇摆不定, 要么直接废了太子,要么让魏王李泰远离中央权利, 会有太子造反
“啊这。”李渊瘪嘴。
李世民不明白,有前车之鉴在,他怎么可能重蹈覆辙。
他虽加封四子李泰,同样,他也会加封小儿李治,太子之位, 终是长子李承乾。
言归正传, 咱们一起唠唠李世民在生活上如何对魏王李泰偏心。
贞观十年,已经被加封为魏王的李泰,按理说应该到自己的封地。
李世民不舍李泰去封地, 竟下诏让他入住
武德殿,武德殿的位置极其靠近太子东宫,如此敏感的宫殿,不知李世民到底如何想的。
难不成想让太子李承乾和魏王兄弟二人打个你死我活
幸好魏征劝谏,李世民听之作罢。
魏征听此,叹气。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家务事却不能糊涂。
“孩儿也舍不得阿耶。”李泰立马跟上一句,“即便日后离开长安,儿子也定会给阿耶写信。”
相比李承乾的沉默寡言,二子李泰总是善解人意,孝敬得体。
根据史书记载,魏王李泰身体肥硕,李世民心疼李泰走路时劳累。
于是特许魏王李泰可以乘坐轿子上朝。
同样,太子李承乾有足疾,即便李泰再胖,也没有承受足疾的李承铉步履艰难。
但史册上却没有任何对太子如何上朝的记载。
不知当李承乾步伐艰难的上朝之时,看到轿子上的弟弟作何感想
虽然李承乾捂着耳朵,但是天幕的声音却轻易穿透了李承乾紧捂的双手。
“李承乾,你做何感受”神迹的问话直击李承乾内心,他站了起来,慢慢松开手。
李承乾低头看着自己的脚。
“父皇只是怕伤了哥哥的自尊,父皇是为了哥哥好。”李泰解释,“哥哥,你可不要误会了阿耶。”
李承乾不说话,仍旧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脚,此时的李承乾仿佛被关入了自己的世界。
这四年来的一点一滴,在他脑海里一幕一幕回放。
自己生病难忍,身边的臣子劝说为君者要坚强,忍常人之不能忍。
而二弟生病时,阿耶却亲自去探望,亲自喂药。
围猎之时,明明自己比二弟还多打了一只兔子,却没获得任何称赞,身边的太傅说阿耶当年可比自己厉害的多,但是二弟却得到了阿耶的赞扬。
作为兄长,自己必须要让着阿弟。
作为兄长,自己做的就必须比阿弟好。
作为兄长
那作为自己,作为李承乾,作为不是皇长子的李承乾,他究竟是什么感受
自己好好的当着二弟的兄长,当着阿耶的儿子,当着臣子们的皇长子。
但是,为何,自己已经那么努力,为何阿耶不肯看他一眼,他做的不好么他到底哪里不如二弟
李承乾猛然抬头,直视着二弟李泰。
一直被压制的情绪涌上心头,他不甘,他嫉妒。
李泰被李承乾的目光吓了一跳,想起方才神迹说的话,杀弟弑父。
不由的,李泰往后退了一步。
衣食住行,方才咱们已经说了行,在说说住上。
虽然魏王李泰最后没有入住皇宫,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委屈了魏王李泰。
李世民赐东都洛阳的惠训坊于李泰,这宅子大到什么程度
李泰的这处宅子正是日后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反观李承乾,不过修葺了宅子,便被冠上大兴土木 ,堪比隋炀帝的帽子。
乐瑶放出动画,胖胖的皇子坐在富丽堂皇的宅子,而太子打扮的皇子却坐在简陋的亭子,一旁进谏的大臣拿着牌子,上面写着“勿当昏君。”
李承乾抬头看想神迹,他伸手去摸那个太子小人,他想安抚他,如同安抚自己,他想心疼心疼自己。
众所周知,李世民身边的谋士都出身于文学馆。
当年李世民以文学馆为大本营招揽贤士,为日后的基业奠定基础。
如此敏感的文学馆,李世民却因为魏王李泰喜好文学,也让他在府上建立文学馆。
若之前李世民的偏爱已经让李泰萌生出不该出的心思,文学馆的特许则推波助澜。
李泰如同当年的李世民一般,也招揽贤能之士,还编制了括地志,让李世民大为称赞。
听到这,连房玄龄都看不懂他们陛下到底在想什么,难不成真的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如神迹所说,魏王李泰走的所有的路,都是当年他们秦王走的路。
唯一不同的是,李世民有赫赫战功,而李泰没有。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亲临魏王李泰在封地,并赦免了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
这份功德自然也落在了李泰头上,一个帝王,什么时候才会大赦天下,必定是有大喜事的时候,那是什么喜事
贞观十五年,由李泰以及他文学馆的手下主编的括地志完稿,李世民大悦。
竟直接将其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
并且大肆赏赐魏王李泰,赏赐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位分。
因此褚遂良上谏,李世民觉得的确是自己做的不对,越了规矩。
但是李世民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赏赐,而是取消了太子李承乾的月例限制,这样李泰就不算超过了太子,没有乱了规矩。
不知因为自己弟弟而意外得了赏赐的李承乾什么感想,他该对李泰说声谢谢
如此可见,史书上记载的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盛宠着实不假。
与之行程鲜明对比的便是不受待见的太子李承乾,如今的李承乾好似除了太子之位什么都没了。
当然,这可以说说还李承乾自作孽不可活,若他好好表现,李世民也不至于对他不闻不问,一心只放在二子李泰身上。
但是,偏心的李世民就没半点错么
说道这里,乐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自己虽然是独生女,但是自己的妈总愿意把自己和表姐对比。
自己很高兴的考了九十分,得了的一句话确实你表姐考了一百。
自己和表姐一起出去玩,穿姐妹装,但是她妈却来一句,瑶瑶不如贝贝好看。
自己明明和表姐考了一样的大学,自家妈会跟上一句,以前的大学比现在的好考。
从小这种打击的教育,名义上是为了刺激儿女,让儿女进步。
但是却没人会关注孩子心灵的伤害,乐瑶社恐的性格正是那时候形成,直到现在,乐瑶还总觉的自己什么都比不过别人,即便自己已经做的很好。
所以说道李承乾的时候,乐瑶稍稍的有那么一点代入感。
那种很无力很窒息的代入感。
好似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都是不对,但别人做却是对的。
有这么一句话,人长大后终究会变成自己的讨厌的模样。
不知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他曾经厌恶的他爹李渊。
当年,李世民为何造反,不就是因为李渊不分青红皂白的偏心
李建成造反他都可以原谅,自己明明低调谨慎,还要被夺权。
若李世民把自己代入到李承乾的视觉,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世界
乐瑶的一句话让李世民整个人僵住。
代入承乾的视角
有人说李世民根本不想废太子,他疼爱李泰也只是单纯欣赏自己儿子的才华罢了。
那李渊呢,他当初也不想废太子,疼爱李世民也只是为了让他打下大唐江山罢了。
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当事人的眼中就是暗示。
若李泰之前还没有生出什么心思,那经过李世民无原则的偏爱,已然让李泰产生了一种,只要李承乾下台,那他就是太子。
一如当年的李世民和李建成。
对于一无所有的李承乾,若想保住太子之位,唯一的选择就是学自己父皇当年一样,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不是李渊,李承乾造反的结果毫无意义。
这里只代表主播的个人观点,疯太子李承乾明明毫无胜算,比起造反,还不如到李世民面前痛哭流涕痛改前非,说不定还能保住太子之位。
可他为何选择最极端的方式或许,李承乾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反抗李世民,一个叛逆少年的不归路。
若他们父子二人,但凡有一人能敞开心扉,也不至于到如今地步。
“是朕,都是朕错了。”李世民喃喃道。
“不,都是儿子的错。”李泰跪在李世民的面前,嚎啕大哭起来。
李承乾失败了,退出了历史舞台,那被偏爱的魏王李泰呢他是不是就如愿以偿了
李泰知太子李承乾被废后,为了让李世民安心,他跑到李世民跟前说,日后若是他登基定会善待兄弟,等着自己百年之后,会杀了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
不得不说,李泰太了解李世民的了,李世民最不想见到的就是手足相残。
但是杀了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这样的人,李世民能让他继位么
李世民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哭的李泰,忽然间,李世民觉的自己也不曾了解过这个儿子。
路人甲:想当千古明君太子,真是必然祭天呀。
路人甲:我要是穿成李承乾,立马不干了,李泰不是想干太子么,那换换试试。
看到天幕上的话,李承乾暗淡无光的眼神忽然一亮。
没办法,父皇是千古一帝,但凡是个人压力就大,还是李世民好,李渊是个棒槌。
李渊
此时,李承乾忽然到李世民跟前跪下,“儿子知自己罪无可恕,但临死之前,儿子有一事相求,儿子想与二弟互换。”
李泰
李承乾他想知道,若位置互换,李泰到底能不能承受自己压力,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么差劲,二弟有没有那么好。
死之前,他想知道。
如此荒唐的提议,李世民竟是应了一声好。,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