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29. 第二十九章 《明初那点事儿》……
    光幕里, 孝陵讲完了。

    灵堂上,关于孝陵的热烈讨论,却方才开始这600年后的“世界文化保护遗产”, 如何不令人心驰神往,与有荣焉

    将军们虽然心动到神魂颠倒, 却还带点理智,谨守着臣子本分, 不敢对老朱提出逾越要求,但皇子们就没有将军那么克制了。

    他们蠢蠢欲动。蠢没两下,直接动了

    “老爹啊, 其实藩王要葬在当地这个规定,我们觉得有点不对。这事是不是应该在议议”

    “议什么”朱元璋。

    “比如藩王也可以回京安葬”

    “北京”朱元璋绝对是故意的。

    “当然是南京”皇子们断然说, 明牌了, “爹,生时我舍不得您,死后就更舍不得您了,您就带着我们一起进孝陵吧”

    “扯什么瞎话。”老朱骂道,“咱是要走到你们前面的, 怎么带你们, 你们不死, 咱就不封墓”

    也不是不可以啦众皇子们用眼神这样回答。

    此时朱樉冷不丁说“爹啊,我可是走在你前面, 这样吧, 你先把我放进去,和我娘放在一起,然后你再下来和我们娘两个团圆。”

    老朱“”

    朱棡便有些不满了“二哥,我也是走在爹前边, 怎么你说这件事的时候,不将我也带上仿佛娘的亲生儿就你一个似地。”

    老朱“”

    朱樉撇撇嘴“自己的事情自己争取”他自己再向老朱争取,“爹,你考虑考虑,你看我这身材,我占地很小的,在你脚下有块棺材地的大小就可以了。”

    他看着老朱越来越黑的脸,也不得不忍痛再退一步。

    ”哎,爹啊,你的孝陵明明那么大,我可是你儿子,嫡亲的,不要太小气了不起我和你挤挤,我不在意”

    “咱在意”老朱大发神威,跳起来追着朱樉打,“谁要和你这龟儿挤啊咱只和夫人挤”

    一派父子孝顺之间,朱棣期盼地看着光幕。

    说完了孝陵,是不是该说说他的长陵了不知道他长陵的命运,又是如何他的长陵,到时不敢奢望和孝陵一样成为“世界保护”的存在,但观后辈朝廷,乃礼仪之邦,想必也会做些“全国保护”之类的事情,也叫人知足。

    然而光幕说

    孝陵的插曲说完了,让我们回归到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那精彩绝伦的靖难之役上吧

    朱棣“”

    五味杂陈

    虽然你这么夸我靖难,但我还是想先听听长陵

    闰12月10日,探子汇报,李景隆准备积蓄力量来年春天再攻。朱棣怎么可能给李景隆机会休养生息呢,于是他也玩了一出围其所必救。

    12月19日,他领兵去打大同了。

    下一瞬,光幕在大同处标了个重点星星。

    大同到底有多重要,明代形容它“西临黄河,南抵太原,北接大漠,东连京师,是京师的屏藩重镇。”

    明代九边战略,大同位于九边的中央。洪武二十四年,代王朱桂坐镇此处。当然,我们都记得,他已经被建文帝废为庶人了。

    打大同,就意味着燕王对山西有所图,而山西假如被控了,那就不得了了,燕王无法被地形锁死在华北平原,甚至还可以跳出来,南下威胁河南。

    这时朱棡叹了口气,慢悠悠说“惜乎天不假年啊”

    晋王的封地,便在山西太原。朱棡自恃,若当年他尚在人世,朱棣是万万不可能如此简单便对山西起觊觎之心的。

    朱棣倒是一笑“若三哥多有几年,恐也难逃咱们侄儿削藩一刀。”

    朱棡“”

    朱允炆“”习惯了。

    倒是傅友德又提了句“从山西还可以打去陕西,陕西坐镇的是宋晟吧,也不知道宋晟和燕王你,能过几回招。”

    李景隆藏在人群里,小声说“也不一定会过招,还有可能直接投了。”

    朱元璋“”

    宋晟投了,他觉得宋晟混蛋。

    宋晟不投,他觉得死了可惜。

    可惜此时还没有仓央嘉措出现,否则老朱难免感慨一声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朱棣不负晟

    军事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太行八陉的概念,说的是隔绝山西和华北的太行山,有八条天然形成的孔道,古往今来,有无数战役围绕这八个孔道进攻或者防守。

    与北京有关的,一,军都陉,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居庸关,二,飞狐陉,蔚州涞源,三、蒲阴陉,涞源紫荆关易县。

    走居庸关的经典战役太多啦,比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就走的大同阳和宣府居庸关北京的路线。

    朱元璋大怒“好贼子果然攻破了北平这一路打过去,就没有勤王之师吗山海关及辽东的兵马呢”

    然后朱元璋再转骂朱棣

    “看到没有,大宁能撤吗大宁不撤,这时不就直接冲过来救你了”

    朱棣冷哼“怎么是救我呢我用得着救”

    朱元璋“是,你不用救你厉害你就以己度人,觉得自己的子孙也不用救了是吗且救救你自己的坟吧”

    朱棣破防。

    众皇子们吃瓜噫,吵起来了诶老四居然敢和老爹大小声了

    飞狐陉蒲阴陉,经常会一起走,核心点是紫荆关。此地“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虽然名气不如居庸关大,但读明史的话,请务必牢牢记住它。

    北京最出名的将领于谦曾点评道“险有轻重,则守有缓急,居庸、紫荆并为畿辅咽喉,论者尝先居庸而后紫荆,不知寇窥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十之七”。

    大家霎时一惊“这叫于谦的,凭什么说是北京最出名将领”

    傅友德冷冷哼了一声“这厮,好不客气置中山王于何地”

    朱樉笑道“咦,难道北京最出名的将领,不是我们的老四吗”

    他阴阳怪气的水平,与日俱增啊

    朱棣倒是谦虚笑了笑“嗯,未来除了他,还有个名将戚继光呢,大明有如此良将,全赖父皇保佑。且此人确实知兵,当年蒙古打大金,居庸关不下就南下绕道紫荆关,从而两边夹击破之。居庸关、紫荆关,皆是咽喉之地。”

    以下故事,想必人人皆知。

    堡宗当年领兵走到大同,将领们感觉不太妙,提议要从远一点的紫荆关回家,安全点,易于躲避追兵。

    被否了。改走的更近的居庸关,也就发生了著名的e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

    大家感觉不妙,且不是简单的不妙,是大大的不妙。

    因为在这一刹那,他们脑海中闪过了历史上一连串的知名事件

    “能冠以之变二字的事件,无一不是经历了惨烈血腥的政变厮杀,”朱棡严肃说,“难道堡宗走到土木堡的时候,军队哗然”

    这是马嵬驿之变。

    “嗯,”朱樉断定,“离了禁宫,被奸臣一碗毒药给药死当场,又被掩饰在车中。”

    这是结合秦王自己经验的沙丘之变。

    朱橚不甘落后,也说了一种可能性“天子御驾离京,所以京中空虚,沦落于权臣之手,天子又忧又急,也无法辖制军队,于是仰天大呼三声奸臣误我,魂断土木堡”

    很明显,朱橚看中了高平陵之变。

    无论如何,他们已经断定,堡宗死在了土木堡。

    大家仿佛有点明白了“是因为死在了土木堡,所以给他谥号了堡吗”

    可是这么直白的谥法是不是太过文盲

    “也有可能是堡宗托付自己的儿子,一定要铭记耻辱,立誓报仇,”朱橚揣测,“说完之后,大呼三声,怒目圆睁而死,他儿子接下大明江山重担,又含泪定了这个谥号,不能叫父亲死不瞑目啊”

    老朱难得肯定道“这堡宗,虽然不行,但倒有些羞耻之心,他儿子,也是个好的。”

    嗯,也许此刻在这堡宗身旁的,不是堡宗的孩子,而是旁支。

    这旁支的祖先,想是我朱棡了。

    “嗯。”朱棡沉稳点头,“所以才有了未来摄宗中兴。”

    后来也先带的三万主力,也是攻破紫荆关后抵达北京城下。

    啊

    北京。

    又是北京。

    大家已经习惯了,北京已经被打了好多次了,老四的坟,估计也已经,嗯嗯嗯

    “这个也先。”朱橚在认真思考,“不就是之前光幕说的杀明军哪个最多里的名字之一”

    朱棣长叹一声“他必定就是清麻祖”

    所以,这总该是北京长陵遭受到的最后一次磨难了吧

    朱棣走的紫荆关广昌涞源蔚州大同这条经典路线。

    路过紫荆关时没发什么打斗,要么它本来就在朱棣的控制之下,要么是房昭压根没料到这出,加上手里的兵有被调走了大半,有心无力。

    朱棣迅速的推到了广昌,守将望风而降,到了蔚州遭到了一点抵抗,但问题也不大。

    李景隆一看,og,这就要打到大同了赶紧领兵从紫荆关出,去救大同。

    没想到朱棣虚晃一枪,又沿着居庸关,回老家了。

    李景隆面色严肃。

    虽然光幕还没往下说,但此时他已经感觉到很多的不妙了。

    李景隆的军中多南人,被大西北这寒冷的天气教做人,冻手冻到断指的达20到30,还有很多饿死的冻死的,沿路不知丢弃了多少盔甲武器。

    虽然书中写,燕王做出此次战略行军的依据就是“对方多南人”,但u以为,绝不是简单的天气所致的。

    这显然又是一出围点打援的心理战,李景隆不但要快速行军,还要担心对方在紫荆关这种险要关卡设伏,心理压力之大,绝对比在郑村坝时还要强。太行山那种山野小道,一个不小心,十死无生的戏码。

    李景隆被迫再次上演日夜警戒师疲兵老的老桥段,一路上和空气斗智斗勇,把自己斗倒了。

    朱棣也是相当自信,吃准了这点,真的一个伏兵都没安排。

    傅友德“所谓的战术主动权,燕王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嘛。”

    战术主动权,真是个文雅的形容词啊。

    李景隆欲哭无泪。不雅点,就是遛狗嘛。

    都是围点打援,我和燕王的对比反差,未免也太鲜明了。虽然后辈你说得我仿佛是深思熟虑了,可是,和空气斗智斗勇,听起来真的好蠢啊。

    燕王你是我李景隆命中的魔星吗

    拉风的帅总是有很多小弟来衬托,朱棣这一趟不但有李景隆这颗称职的绿叶衬托他的算无遗策,还有外头的蒙古小弟们。

    李景隆听到这里,心霎时一松。

    原来,我也有同伴吗

    建文二年闰2月12,朱棣在大同附近,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喇帖木儿自沙漠率众来归,朱棣俱赐以爵。

    赵脱列干后来官至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类似于五大战区里北部战区的军事三把手。永乐迁都后,北部战区管辖首都安全,地位上升到了五大战区的老二。

    古人云,仰望而归,这便是现实案例。咱都在北边这地界道上混的,早就听过你燕王牛,你现在到大同这儿遛弯,虽然不知道什么目的,但看着就是好帅,我投了,跟你混,老大罩啊。

    李景隆“”

    说好的同伴呢

    感情你是纳头就拜的好汉

    2月18号,朱棣不知道是接到了间谍汇报,还是上面那几个来投的小老弟送的消息,说是不长眼的蒙古人要来趁火打劫。

    朱棣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塞王守边的职责,送了两份信给鞑靼可汗坤帖木儿,和瓦剌王猛哥帖木儿,对信的形容是四个字,“晓以祸福”。

    这信应该是非常有用,那俩东西蒙古老大就没敢乱动了。

    朱棣一听到这里,立时扬眉笑道“好侄儿,我现在可是沉冤昭雪了,我确实是在奉天靖难,就是那时,也不忘保卫边塞,替你分忧。”

    朱允炆“”好气哦

    再看看皇爷爷满意的样子,就更气了

    皇子们“”

    怎么回事,突然感觉这老四有点帅

    对了,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瓦剌王猛哥帖木儿,不是努尔哈赤他祖宗的那个猛哥帖木儿,只是同名。

    朱橚又击了下掌“努尔哈赤就是那杀明四护法之一”

    “”大家。

    所以这四护法是什么时候封的他们是四护法,那你哥是什么四护法的大天王头头

    朱棣则在努力回忆,将塞外的那些人名试图对上号,好像是有个斡朵里部的老大叫这个名字,是个女真人,高丽想要招抚他们,没成功,现在还用着元朝的斡朵里万户之名。

    他的记载止于此处。他原本是元朝的大臣。

    洪武五年,为了修复和塞外北元朝廷的关系,朱元璋把抓到的崇礼侯买的里八剌送了回去,他是当时元幼主的儿子,元幼主死掉了,他上位了,然后又被手下也速达尔杀了。其他部落首领因此拥立坤帖木儿为鞑靼可汗,这个猛哥帖木儿呢就自称是瓦剌王。

    根据吴其玉的考证,所谓的猛哥帖木儿就是鬼力赤,只是不同的叫法。

    坤帖木儿死后,这个鬼力赤当了鞑靼可汗。此人极其关键,他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不属于黄金家族,将是诱发未来五征漠北的直接导火线。

    具体的我们到时候会从黄金家族的兴衰过程与朱棣的战略里谈及此事。

    朱元璋摇头“化外之民,真没文化。怎么取个黄金家族这么俗气的名号”

    而他与朱棣同时想到鬼力赤不是元廷后裔,不是黄金家族之人,却能上位,实在是个喜事。元廷最麻烦的莫过于这群人对铁木真的极度崇拜。

    朱棣旋即皱眉但后续为什么还会有五征漠北,难道这鬼力赤又死了

    建文二年闰2月13日,李景隆写了封信给朱棣。

    朱棣2月28给他回了一封。信比较长,u给概括一下。

    朱棣一个激灵,疾声道“不要概括放原文”

    然而光幕怎么可能听得见燕王的话呢

    至少在这一点上,光幕和u都是公平的。

    第一段,阴阳。我收到了一份很荒唐很草率的信。考虑到你爹是李文忠,你爷是李贞,你都姓李了哪能是荒唐人,对吧真相只有一个,这信是个傻比写的,这傻比一定不是你,对吧

    李景隆面无表情。

    听懂了。

    我是个傻比,我写了那封信。

    第二段,你瞎了。我和你是亲戚关系,结果你来害我弟,又来杀我。你没看到是朱允炆,啊不,齐泰在那边搞事啊。你该去搞他们欸你不按规矩办事,活该现在那么乱,嘻嘻。

    朱棣断然解释“这嘻嘻定是后辈主动加的”

    朱棡点评“也就是说,其他都是老四你说的。”

    朱樉恍然“哦,我品出来了,也就是说,好侄儿现在这么乱,都是因为你打得他们嗷嗷叫,所以,你在说,你好帅。”

    朱橚“啊,那哥你确实应该嘻嘻一下。”

    说完,他也嘻嘻了一下。

    朱棣“”

    朱允炆“”小丑竟是我自己喽

    第三段,复读机。复述了一遍上回给朱允炆信里的大部分说辞,并浅浅总结,这天下我爹打的,我是我爹儿子,你仔细看看。你仔细品品。

    李景隆早品出来了。

    一杯苦酒饮入喉,600年废物名声永流传。

    亲戚打架,不要掺合

    第四段,听妈妈的话。我妈临终前劝我爹和风细雨的爱我们这些儿子,你是我家的亲戚,这点道理都不懂的吗不懂去问你老妈啊现在我上头哥哥们全寄了,只有我一个人来承载这宽广无边的爱了。请问,诛杀我这朵被爱包裹的独苗苗,是不是太恶毒了曹国公,你当亲戚的不心痛吗

    朱元璋“”

    寄了的朱樉、朱棡“”

    朱樉“老四,我听出来了,你是很兴奋哥哥们都死了这件事情吧,然后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独占爹娘的爱了吧”

    朱棣“”

    朱棣绝不认输,冷笑道“咋,你竟然说娘不爱我们吗二哥,你早死是你不孝”

    朱樉“”

    燕王,闭嘴吧

    朱元璋面无表情“老四,我也听明白了,你在说我没听你娘的话,对你们不够和风细雨,不够宽广无边。我很恶毒,你很心痛。”

    朱棣“爹,怎么可能都是朱允炆干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我削藩了。”

    朱棣“没关系,不重要,我一封信就可以让他们退避三舍。”

    朱元璋乜斜朱棣一眼,还是笑了。

    第五段,听爸爸的话。朱允炆,啊不,齐泰讲,祖训不会说话,按新规矩办。然后他们就真的啥都不听我爹了,我只好缩在角落里,战战兢兢的按他们新规矩办,可恶啊,他们竟然这么欺负我爹的话曹国公,你也说了要听我爹的,怎么能无动于衷

    大家都懂啦。

    是你精加工过的对你有用的爸爸的话。

    结束语,威胁。你来信要停战,真的假的啊别骗我哦。前面一堆垃圾来骗我,全被我嘎了。你琢磨一下,你才几岁啊,要是不小心死了,怎么有脸见我爹呢因为你写信给我,我才不得不回信的。我感觉这仗好像是停不了的,朝廷感觉也快寄了,我写了那么多,你一定要仔仔细细的看哦。

    大家恍然。

    耿炳文脱口而出“原来曹国公一开始去信是要停战的吗我还以为曹国公一开始是骂燕王,燕王方才反击,没想到”

    他险险刹住后面的话。

    没想到李景隆是去信祈和,却被一番羞辱。

    傅友德试图正常的解释一下这些事情“莫非你是想要激怒燕王,让燕王来打你,以解大同之危”

    郭英“求和应该就是正常的别打大同只是措辞可能”

    朱樉“可是老四爱改史料,也许原本李景隆的信很正常,他就非要在史书上说他荒唐呢,反正笔在老四手上嘛。”

    大家啊这样的话,就是靖难结束了还跑回去补了一封这样的信,感觉更离谱了一点。

    朱樉一锤定音“不过不管怎么样,信都流传下去了。”

    意思就是,李景隆的耻辱也永世流传了。

    李景隆这时候突然开始庆幸后世的人,一般只会知道自己是大明战神,而这封信,他们可能会嫌麻烦,反而不去注意。

    也就是说,应该没有人知道,我曾经被这么羞辱过吧

    像这光幕的背后的,应该只是那穷极无聊之辈吧

    救命啊,本来u看奉天靖难记都是跳过这种嘴炮,直接看打仗的,这次为了视频耐下性子看完,被朱棣的茶艺惊呆了。但这还不算最典的,最典的是明太宗实录里描述的写这封信的情形。李景隆骄蹇不逊的信到了,朱棣把它公示给大家伙传阅,诸将皆怒。

    然后朱棣轻飘飘的说,李景隆,奴耳,何必生气呢遂写了上面那封信,答之。

    李景隆不气不气,我绝不生气。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家看完这封信,大概也能对燕王的写信风格有所心得,想来那俩寄给蒙古人“晓以祸福”的信,也差不离。

    u大胆揣测一番,多半是,小赤佬,擦亮你的招子,你有本事来打我试试,等我打完我侄子,回去就打爆你们狗头。

    李景隆的泪。

    终于。

    炸了出来

    他好欣慰,原来,我不是那唯一一个受伤的人

    他甚至感谢起了一视同仁的燕王来。

    呜呜呜,燕王,你真的好帅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