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44. 第四十四章 《盲盒靖难》
    王文素, 写了一本算学宝鉴,这本书非常可惜啊,成书以后四百年未见于公私书目著录, 直到1938年, 北京图书馆在旧书肆里发现了抄本。

    本书煌煌五十万字, 记载了传承自宋元时期的天元术就是高次方程式,有力的反驳了明朝导致天元术轶散, 使中国古代传统数学失传的论调。

    老朱“”

    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说明朝导致了天元术的轶散这锅咱可不能背咱得把它保护保护

    “这算学宝鉴, 还有这天元术,高、高次”

    正当老朱努力说出这个名词的时候, 皇子中有人出声了。

    毫无疑问, 出声的还是朱权

    “父皇, 高次方程式,儿臣似乎明白。”

    说罢, 他找来纸笔,刷刷刷在上边写下了一行字, 展示给大家看。

    “应该就是这意思了。”

    大家看着朱权举起来的纸。

    确认过眼神, 还是自己不懂得的东西。

    皇子们“嗯, 嗯,好十七弟厉害”

    老朱亦是重重拍下朱权的肩膀“咱真是没有白生你这个崽子,给咱长脸”

    拍完就小小用力, 把朱权往旁边推了推,那张举起来的纸, 看得眼睛疼。

    但被朱权这么一打岔,老朱也记起来了,此刻王文素还没有出生, 那算学宝鉴就更不可能存在了,他是铁定保护不了的。

    “把天下算学”朱元璋转口了,“都给咱整理一番,集中刊印,然后放在皇宫”

    可说到了这里,他看见了朱棣。

    看见了朱棣,就想到了一开始就失传的永乐大典。

    不行不行,皇宫也不保险。

    碰上嘉靖这么个孝子贤孙,祖宗的牌位都给你改了。

    于是硬生生改了口

    “然后刊行天下,再给朝廷里每个大臣都发一本,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好好钻研钻研”

    想必老朱是不懂得什么叫做“教育部推荐必读书目”的。

    但是并不妨碍老朱灵机一动,便动出了这个主意。

    本书对幻方的研究超越了宋朝杨辉和同时代的程大位,并首创了珠算开平方,开立方法。

    王文素在研究高次代数方程数值解时还得到了类似于多项函数导函数的表达式。

    “”

    幻方、代数、方程、多项、函数、导函数

    这一刻,想必大家的脑袋上都有很多小问号。

    为什么明明每个字我都认识,却甚至不能猜出这句话想要说的是什么呢

    他们看向朱权。

    朱权沉默了,他很羞愧,因为他发现自己,也开始完全听不懂了。

    朱元璋“郭伯玉呢还没有找到吗咱需要郭伯玉”

    同时,他在心中发狠

    哼,咱不知道,没有关系回头咱找一屋子知道这些的人来,让他们天天做数学,总有一天,让他们做出这兔朝,也不知道的数学

    虽然不能将其称为发现了导数,但已经具备了雏形。若此类专著能传承下去,被后人继承发扬,未必不能有所心得。

    即便是牛顿和莱布尼茨,他们之前,也是有着先贤们不断探索过微积分的影子,再经由天才的灵光一闪,总结成简洁迷人的公式。

    然而天妒英才,这本象征着明代最高算学水平的巨著仅在极小范围内流传,实在可惜。

    等等。

    众人意识到了。

    为什么一面要说导数,一面又要说微积分看这后辈的论述,这微积分和这导数,似乎是同个东西嗯是吧难道不是吗应该是吧

    总而言之总什么,而什么,言什么,之什么

    一片沉寂之中。

    朱棣突然说“嘉靖果然是个垃圾如此大贤,竟弃之不用”

    “对对对”

    “对对对”

    “对对对”

    一时之间,无数“对对对”,从四面八方相互重叠,彼此汇聚,他们是在附和朱棣吗他们只是在积极地从大脑一片空白之中跳跃出来罢了。

    朱元璋威严的“嗯”了声“数学啊,果然厉害,毕竟是科学之母,总是这么的深奥,就像咱的夫人,心胸宽广,比大海还深”

    显而易见,老朱这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只能说,幸亏光幕之前没有用过“阿巴阿巴阿巴”这网络用语来。

    不然,恐怕这些明朝人,当场便要表现个“阿巴阿巴阿巴”出来了。

    类似的悲剧发生在朱载堉身上。

    朱载堉,有明一代最出名的宗室之一,另一个是朱橚。

    “咱的好孙”老朱精神一振,“咱的好孙这么牛逼”

    这样问着的同时,他疑惑的目光,落在朱橚身上。

    怎么回事,为什么最有名的宗室排行榜,会是这龟儿和好孙并列

    朱橚也是一脸懵逼。

    他对自己是有心理预期的。他的心理预期,就是自己因为成为哥哥的小挂件,而拥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原来

    我也配出现在这光幕的称赞中吗这岂不是说,光凭我自己,也能被后世认可

    可是,我怎么感觉,数学知道我,我不知道它呢

    朱载堉,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历学家,计量学家,音乐家,律学家,乐器制造家,舞蹈家。

    大家开始给朱载堉数数,看他到底有几个“家”。

    1、2、3、4、5、6、7

    他最早解答了在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时,如何求解其他各项的方法。

    有点晕我写个等比通项公式,ana1qn-1

    其实就是已知a1,an,n,去通过开方求q。

    “”

    救命

    明明第一句话还能够有点推测,等说到第二句的时候,就完全看不懂了

    为什么能够用第二句的天书,来解释第一句那至少能够看明白三个字的的话呢

    这时。

    朱权“哦”

    大家看向朱权。

    朱权点头“我懂了。”

    接着。

    茹瑺“哦”

    大家再度看向茹瑺。

    茹瑺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众人微笑。

    当李逵遇上李鬼,哪怕是一群李鬼,终于,还是李逵胜出啊

    朱载堉掌握了它以后,用横跨81档的特大算盘,对2开12次方,得到了小数点后25位的1059463

    得到这个数字,就是从数学上确定了十二平均律的参数。

    困扰人类千年的转调难问题消失了。从此,任何一个音弹出的旋律可以复制到另一个八度上,而不会再对旋律产生影响。

    如果说,前面的所有,除了朱权和茹瑺之外,大多数人都听得两眼发晕,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几乎在场所有会音律的人,都在同一时间震动地喊出了同一句话

    “黄钟不能还原”

    “原来可以通过数学解决这件事”他们目瞪口呆。这明明是音律的问题,怎么竟和数学纠缠上了

    “天哪。”朱权悟了,“不是通过数学解决这件事,是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个数学问题科学之母,科学之母,原来,这就是科学之母”

    这是极为伟大的发明,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音乐家们可以更自由的进行创作,包括大调小调在内的八个调性在不久后被提出,复调不再有障碍。

    定音乐器诞生,朱载堉自己做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

    后来,几乎所有定音乐器都用到了它,包括乐器之王钢琴,它的每个琴键都依此确定了频率,朱载堉也因此被称为钢琴之祖。

    琴键定音

    听这名词就懂了,大抵不过就是类似编钟一般,每个固定的按键对应固定的编钟。

    但又比编钟更准确,琴键所鸣发的是经由数学计算后,彼此间有等量倍数的音阶。

    会玩音律的大家,心开始痒了。

    不知用定音乐器奏出来的乐曲,听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都说乐器之王了,想是比现在的好吧那么

    皇子们看向老朱“爹,让御用监”

    老朱将脸一摆“御用监要做咱吩咐的东西,哪有那么多人,耽于你们的玩玩乐乐”

    “”皇子们。

    最近老爹好像越来越小气了。

    “再说,那好孙自己动手,自己做出定音器。怎么,你们比他虚长这么多岁,还完全明白了原理,却连这区区定音乐器都做不出来”老朱又不屑。

    “”皇子们。

    不止越发小气,还越发会讽刺人了

    他们也气上了。

    “自己做就自己做我若做出来了,这算是定音政吗”

    “嗯”老朱思考了下。

    就在这时,那光幕又往下

    除了十二平均律,地理学上,他第一个算出了北京地理位置,舞蹈上,第一个把舞蹈从乐的概念上分离出来,创立了舞学。

    朱载堉还测出了水银密度,求出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公式,其中1554年的长度与现今计算仅差17秒。

    水银密度,听不懂。

    但是为什么舞蹈分离出来也能算学问所以那上面的舞蹈家,是这个意思吗

    这些“大家”的称号,是不是太容易得到了点

    本来因为定音乐器,大家便对这好多辈以后的小辈生出了淡淡的比较心,再一听原来研究下舞蹈,也能成就这番伟业,一时之间,群情踊跃,争做“舞蹈政”

    “舞蹈而已我也可以啊”

    “我也会欣赏舞蹈啊”

    老十三朱桂叫的最大声,他可喜欢听曲儿了“爸爸,舞学就交给我吧,不用靠这小儿了,大明舞学之王,舍我其谁”

    朱载堉对历法非常重视,他上疏朝廷要求修订历法,利窦玛看到后对罗马教廷写信,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天文知识,间接促成了明末的西学东渐。

    这样犹如达芬奇一般的全才,被提出四大发明概念的李约瑟赞为中国文艺复兴的圣人。

    然而,这样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并不被重视,仅仅束之高阁,传入西方后,才引起巨大轰动。

    李约瑟称之为“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讽刺。”

    朱元璋正被“定音政”和“舞蹈政”闹得脑袋疼。

    结果,就听见了这“圣人”

    如此伟大的名号老朱一时也狠狠转震动了。在他们汉人的土壤上,能被称呼为“圣人”的有谁古今唯有“孔圣人”而已。

    这小儿,这好孙,在未来,竟被那些番邦的人,称呼为“圣人”

    之前阳明先生是千古第一完人,不知我这好孙,能否与其同列

    不,恐怕不能这样想。

    阳明先生未必传到国外,可我这好孙,是实打实地传到了国外,那便是跟孔圣人一般的存在了吧

    真是没想到啊。老朱满脸红光。咱朱家,出皇帝不稀奇,倒是没想到,还能出个圣人来。这孙子,真真是个好的

    但他也不全是兴奋。

    因为他的耳朵还听见了

    那番邦人,为什么要说中国复兴这证明了我们的文艺真的寄了吗

    朱元璋冷静的想了想,被光幕称赞的这些东西。

    嗯,要是有人和咱说,算出了音乐的“黄钟不能还原”,做了定音乐器,分离出了舞学,咱也会觉得这个人不务正业,难道不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唉,咱们的科举,选拔取士,治国安邦,这乃是国本,难道真有这么讽刺吗

    这样想想,也不能全怪那嘉靖。

    朱元璋想,但他复又狠狠拧眉。

    不,自然还得怪他

    选拔取士、治国安邦乃是国本,轻易动摇不得;但这后辈,既然告诉了咱,这科学之道,咱也会好好试点尝试,看这科学,能够推演出些什么来

    倒是那嘉靖。

    明明刮出了这么多好牌,还有个就是自家人,却一个都没有妥当用上,最后反被番邦之人看不起

    那番邦之人也是,明明从我这里学了知识,不尊师重道也就罢了,还出言讽刺我们,啊呀,气煞咱了,真是东郭先生与狼,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