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87. 第八十七章 量子靖难
    到此, 已经讲完了夺门之变的全过程。

    如果以12月28号以后的事情发展脉络来看,这就是个单纯的黑天鹅事件,几个朝中因各种原因,心怀怨怼, 居心叵测的阴谋家, 察觉时机到了,果断出手, 干成了这件并不难干到的事。

    但是, 请一定不要忽略徐有贞那句行动需要堡宗确认。

    是的, 堡宗才是最重要的。堡宗为什么会同意呢他是有过考量的, 考量能不能胜利, 怎么胜利。

    此次事件,重要的,不仅是武力夺门,冲进去见到那张龙椅并坐上去。

    更重要的,是要大家相信你坐的是龙椅。

    即所谓的权力的来源。

    朱棡感慨“真是跌宕起伏的故事啊”

    “放屁”朱元璋已经不想听这改变不了的故事了,他怒道, “与其听这毫无水平可言的夺门故事, 我宁愿多听朱棣打几次仗,多听朱棣爱我几次, 多听朱棣骂几次朱允炆。”

    朱允炆“啊”

    所以, 爱已经完全消失了,是吗

    朱元璋余怒未消“你不觉得他骂你还骂得挺搞笑的吗”

    朱允炆“”

    第一点,自然是宗法制了。

    从朱见深皇太子为何是共识、和杨善顺利迎回堡宗、废立太子一事, 都可以看出,由于礼法的束缚,百官们一直无法摆脱皇位该从朱见深一脉传递这个概念。

    杨善、礼部尚书胡濙等人, 是典型的从头到位都在同情堡宗的文官重臣。

    而其余百官,当看到朱见深这样礼法上的正统被废,不自觉的也会同情起无辜的废太子,连带着同情起了堡宗一脉。

    忠君的封建思想,让他们不会把土木堡的错归在堡宗身上,一切都是旁边奸险小人王振的问题,皇上只是一时被蒙蔽了而已。

    既然被蒙蔽了,都是可以教,可以改的。

    但礼法说他是皇帝,这是不可置疑的。

    礼法说他儿子可以当皇太子,是国家最正统的继承人。现在这种突发情况出现,堡宗也是今上最近的血脉,不能选最好的朱见深,那只能选朱祁镇了。

    而且弟弟马上就要死了,弟终兄及也也符合的吧

    “滑天下之大稽”朱元璋再次怒吼,“咱的皇明祖训里头,何尝写过这一条你们文人一支笔,就会瞎解读明明是自己拗不过堡宗的意志,就这样投了罢了,倒还要找礼法来支撑你们的脸皮”

    二、武勋集团

    朱祁镇在天顺朝执政初期,非常彻底的倒向了以石亨为首的武勋集团。

    终明一朝,太监都是皇帝的一条狗罢了,曹吉祥不足为虑。

    他现在需要石亨、张軏、孙继宗、陈懋、王骥等在军队里有话语权的人的支持。

    以陈懋、王骥为代表的,是典型的景泰朝的闲置势力,很好拉拢。

    石亨、张軏、孙继宗完全是一条船上的。

    又命“湖广等处征苗官军尽数取回”。

    s成国公朱勇虽战死,但在景泰即位之初,也因牵连王振一事,影响到儿子朱仪袭爵,后来为了立太子特许他袭爵了,给的钱也比较少。

    有了枪杆子,文臣太好处理了,直接贬了完事,换一批新的支持自己的文臣来就好。

    为了确保武勋的利益,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撤回文臣巡抚一类的建议。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同样有夺门之功的文臣徐有贞,即便入了内阁也斗不过石亨。

    不是后来的李贤比徐有贞更强,而是文臣此刻在第二顺位。

    但等堡宗坐稳了江山,他就不需要这帮乌烟瘴气甚至骑到自己头上的武勋,是时候考虑收回兵权,和自己的名声问题了,于是他又开始扶持李贤等人,再次投入文臣的怀抱。

    卸磨杀驴,清扫而空。

    而这一时间,仅仅一年。

    朱元璋终于冷静了下来。

    他尖锐问“这苗乱,平了没平,你就敢把征苗官军全部收回那文臣更换的这一年间,万一碰上个什么天灾,你怎么处理,还是就不处理了一年,真是个争权夺利的一年啊”

    “朱棣,你那四年,也是个垃圾”

    朱棣“”

    他知道,自己只是被扫了台风尾而已,还能怎么办虚心认错吧。

    “不错,百姓都受苦了,幸好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可以防微杜渐,让他永远不发生。”

    老朱没有在朱棣身上成功倾泻出怒火,更加生气了。

    “咋滴,你就这样承认了你就不会跟我对骂几句吗”

    朱棣“”

    不敢,不敢,真的不敢。

    如上所说,阴谋家只是台面上的小丑,底下的制度和势力才是堡宗敢于夺门的依仗。

    而堡宗依以胜利的两点,恰好,都与于谦冲突。

    于谦的“社稷为重,君为轻”理论,撼动了当时宗法制的一角,帮助景泰上位。

    堡宗回来了,强大而窒息的宗法制也回来了。

    这是于谦死亡的因素之一。而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乃是于谦和石亨等人对军权权力的冲突,争取武勋集团支持的堡宗,需要用于谦的死亡,向他们表明,自己倒向他们的决心。

    然而,再多的政治因素,再多的政治博弈,也盖不去于谦“救时宰相”的美誉,也抹不去于谦之死的可怜可惜,血泪斑斑。

    明明请立皇太子朱见深那白纸黑字的奏折,就署了于谦的名字,放在办公室里,一翻就有,恶臭的阴谋家们,依然以“迎立外藩襄王,阴谋篡位”的谋逆罪名,屈杀弃市。

    两位文臣正想洒泪,这时候,老朱那岌岌可危的理智的线,终于彻底断了。

    他已经完全代入了,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岳飞的话本故事,想到了自己听到赵构那十二道金牌,想到了秦桧那莫须有的罪名。

    他的怒火啊,如火山喷发

    “杀,给咱杀,杀了他那祖宗十八代诸了那堡宗的九族”

    文臣们的泪,被吓回去了。

    皇子们也擦了把虚汗。

    父皇,冷静点啊。

    实在不行,你就把堡宗给嘎了吧。

    我们相信,老四是愿意献出堡宗救大家一命的。

    这位于大明危机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兵部尚书,满心是社稷,满眼是家国,国家最危难之际,把公房当家里,夜半没有回家;易东宫的时候,景泰给他加俸,他坚辞不受;所住,仅遮蔽风雨,所用,仅生活所需;及至死后,朝廷点检,家无余资,唯有一个带锁的大箱子,打开,里头放了所有皇帝赏赐的东西。

    于谦,是什么样的于谦

    他看见荒村,想到“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他看到煤炭,想到“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他看下雨,想“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他看天寒,想“东风早解黄河冻,春满乾坤万姓安”。

    无论他看见什么,他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江山社稷之下,如蝼蚁一般辛苦的百姓。

    他爱百姓,百姓亦爱他。

    得知于谦要走,山西、河南官吏百姓伏阙上书,请求留他的多达数千人。

    鞠躬尽瘁,清廉至此,不怪当堡宗坐稳皇位,清算石亨党羽,新任兵部尚书陈汝言,从起家中查出巨万资产时候,反倒可笑地怀念起于谦来了。

    为国谋不惜身的英雄,在朝廷、社会、君王的共同压力下,以这样惨淡的方式落幕了。

    当于谦作诗咏叹岳飞“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之际,也不知道,他是否预见了自己的未来是否明白,自己会将落入与岳飞一样的下场

    然而,就算能够预见,于谦的行为,也不会改变的吧。

    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知行合一,国家、百姓,远重于自己的真君子。

    便如他诗中所说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无论面对也先,还是面对朝堂的政治倾轧,也许,对他而言,都不过是

    “北风吹,能几时”

    历史是公平的,人民,也是公平的。

    就算于谦,以如此黯淡的方式落幕,数百年间,大家依然也牢牢记住了他。

    记住了那首石灰吟,这首光辉灿烂,终明一朝,无出其后的名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