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正文 104. 第一零四章 p8
    朱棣终于明白了。

    若非这祖宗实在换不了, 自己哪还有“成祖”可当早被嘉靖从这太庙之中扫地出门了

    什么万世不祧的礼法,在这位“礼法天师”面前,都可以改。

    这一刻, 他对于嘉靖的仇恨,终于高过了对朱允炆的, 仅次于那羞于提起的堡宗

    对此, 朱元璋也是有点生气的,但也没有非常生气。

    至少没有上回听见“人相食”那么生气。

    他还认真思考了下“嘉靖搞这个,是为了和文臣们夺权吗上回好像说,他上位的诏书是矫诏,他在那里头挑字眼, 和本来有从龙之功的杨廷和打嘴仗。依着现在来看, 杨廷和估计打不过他。”

    这样一想,本来没那么旺盛的怒火,又重新窜起。

    “这好手段, 若是放在正事上,岂至于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我们之前提到, 朱棣是于建文3年闰3月24日上的奏疏, 他派去的人得知朝廷要派薛岩来使, 就赶紧回来汇报。

    可10日不到, 即在4月6日前, 彰德河南安阳,卫辉和德州等各处兵马,前去骚扰燕军粮道, 擒拿了指挥张彬,杀死了数百人。

    靖难结束后有个被封为金吾后卫指挥同知的张彬,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是的话,他很幸运的存活了。

    大家说“这要是真的,那就是我的主上变成了皇帝,把他的小弟从监狱里捞了出来。”

    说罢,他们觉得

    “老四,你在解救小弟这件事情上,应该已经熟能生巧了吧。”

    顺带一提,那个使者大理寺少卿薛岩,也存活到了永乐年间,但永乐4年就死了。

    他死于朱棣征安南的导火索护送陈天平事件里。

    大概就是,有一个叫陈天平的人自称是“安南王室”,朱棣派了5000兵马,让广西都督佥事黄中、前军都督佥事吕毅以及薛岩,一同护送他回国。

    尽管朱棣下了敕令,”进退不可轻忽”有比较复杂的前情提要,以后再介绍,但黄中、吕毅二人入境后,看安南人安分等候很恭敬,又用牛肉和酒犒劳军队,就放松了警惕。

    习惯性派遣了侦察兵,也没看到什么别的,结果在鸡陵关一带,因山路险峻,军队阵列不成型,被被狗胆包天的数万安南人利用地形伏击,死伤殆尽,薛岩亦死在了埋伏里。

    朱元璋敏感地注意到了那个引号“这陈天平,不会是假的吧”

    朱棣不以为然“我都派5000人送他回国,想是要立他为安南王。既然如此,我那时定验过了,师出有名才去。若是假的,这陈天平该死,那不立刻上报反驳,反而认了此事,让我送陈天平回国的安南人也该死都得死,郡县之再合适不过。”

    “啊”朱元璋觉得朱棣的思路令人耳目一新,“不错,若是这陈天平身份有误,此等番邦之国应当在奏疏里写明白,而不是自作主张的伏击我们天朝上国,它们有什么资格动武听我们分配调解才是。”

    原本,他对安南的设想的“不征之国”。

    但是,现在开了眼界的他,已经将那“不征之国”的名号,轻飘飘的丢进垃圾桶。

    主要是这安南,看上去,就很不安分

    不把它打下来,真是令人不安desu。

    朱棣闻之震怒,黄中、吕毅二人被弹劾行军无纪律,朱棣让他们戴罪立功,跟随朱能张辅一起征战安南。

    两人征战有功,功过相抵,所设立的交趾三司中,都指挥使司由吕毅执掌,黄中为副。

    吕毅后来死于简定之叛,实录里夸赞他沉深有勇略,已经被原谅过错了。

    而黄中呢,在越南的史书记载里,于永乐11年,因与张辅在军事会议时不合,被大怒的张辅,擅自杀之。

    有点戏剧化,黄中自那以后确实在实录里消失,他死是肯定死了,就是不知道怎么死的,真的如越南人记录的这般吗

    朱樉又掏出了一个新橘子。

    这新橘子,就是他大哥送给他的啦。反正大哥也不可能和他计较两个橘子的去处。

    他顶着朱允炆时不时飘过来的谴责的目光,津津有味地吃着

    “这张辅,还有这么一段气性也挺大的嘛,之前看他被他弟弟在坟头辱骂,也没有什么作为,还以为是个馒头性子呢。”

    朱棣觉得这事可疑“不是说张辅杀了四个越南称帝之人吗他在越南那里是绝对的反派,他们肯定张辅暴虐无道,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往他头上栽赃。”

    回到靖难,朱棣同样因为运粮人员被杀很生气,派兵追捕,追捕过程里,信息战天赋上线,搜到一张4月20日的调兵驿书。

    书信里,命令真定的平安、吴杰领兵与德州盛庸等人汇合。

    而使臣薛岩是4月16日才从南京出发前往大名,使者与调兵命令之间的间隔,不到5天。

    于是,5月15日,朱棣派指挥武胜给朱允炆去了第二封信,此信较短,但u依然概括一下。

    round2

    第一段你不诚,描述上述行为。

    我奉我爸命令节制北平、辽东、大宁、宣府兵马,老爹的委托,不能抛弃。

    ,你朱允炆压根不想停战,只想杀我罢了。

    朱棡笑道“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四你偏偏不认这话。一定要拿那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兵。”

    朱允炆笑道“如果我不认,我就是不孝。四叔逻辑,浑然天成。”

    朱元璋评价“你确实没多孝顺。”

    朱允炆不笑了,他哭了。

    皇爷爷,再爱你大孙子一次

    第二段如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这天下呀,得之难,失之易。

    我弟周王,长期待在云南瘴疠之地,一旦抑郁症了,寄了,那又害的老爹老妈伤心,你残害叔叔的名声就更跑不掉了。

    贻笑万万年。

    汉文帝那种明君,还被编了“尺布斗粟”的民谣,被人非议到现在呢。

    你看着办吧。

    这里的“尺布斗粟”指的是淮南王刘长谋反,汉文帝杀了他的同谋,废了刘长的王位,一路用辎车囚载押解他前往蜀郡。

    袁盎进谏“老大你素来骄纵淮南王,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我怕他病死,陛下担上杀弟之名啊”

    汉文帝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会让他回来。”

    但刘长绝食而死,六年后,百姓做歌唱起此事“一尺麻布,尚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朱柏悠悠叹息了一声。

    也不知道未来自焚而死的自己,有没有想到当年的刘长呢

    可我,甚至比刘长更加冤枉吧

    也不知道后来的百姓,有没有为冤枉的我,作一首童谣呢

    不知不觉,他把自己的心底的话吐露了出来。

    然后大家回答他

    “感觉没有啊,若是有的话,当时说你自焚的时候,就该说到了吧你看看,赢得了天下的老四,在史书中都是一副残暴的形象,既然老四都残暴,那么唯一的正面角色,应该就是我们的大侄儿了吧。”

    “我们的大侄儿,是那些江南文人的心头宝。你还指望你有什么喊冤童谣不出个童谣骂你的累累罪行,也多亏得朱棣挡在你前面,替你吸引了火力。”

    朱柏倏尔一惊。

    真的没有累累罪行吗

    搞不好有呀

    现成的不就是老爹在写的那本御制纪非录吗

    总而言之,朱柏开始愁云惨雾

    他本来觉得,自己自焚而死,是一件无比刚烈的事情。

    却没想到,在别人眼中,很有可能是跳梁小丑最后的贻笑大方。

    奉天靖难记说,朱允炆拿到奏疏,颇有感动。

    真的吗

    奏疏里唯一提到的处境最危的周王,要到朱棣都打到淮河附近,朱允炆慌得一批,想要恢复各个叔叔爵位,才把朱橚从云南召回,也没真的恢复爵位,依旧关在南京,最后被朱棣放出来了。

    可见他不太在意周王有可能死在云南这件事。

    感动点e不知道在哪里,感觉是朱棣被自己情真意切的心给感动了吧。

    朱棣有没有感动不好说。

    朱橚是真的感动了。

    他泪眼汪汪“哥,我就知道,你忘不了我,你一定会来救我的哥哥啊,弟弟在那云南,在那南京,从日到夜,从夜到日,天天翘首以盼哥哥的王师啊”

    大家很相信朱橚确实是在翘首以盼。

    想必,朱棣没有来的每一天,朱橚的脑袋摇摇欲坠吧。

    朱棣也是动容“哥不记得你,谁记得你,咱们是一母同胞,斩不断的血缘关系我进了南京城,肯定第一时间找到你,安慰你”

    朱樉与朱棡“”

    怎么感觉,其实这一母同胞,感情也没有那么深

    其中,朱棡尤其冷哼一声。

    恐怕是朱橚比你小,对你“嫡长”的位置,没有威胁吧对你有威胁的,除了那本身就不太行的朱樉之外,大哥和我,可被你黑成了乌鸦

    朱樉冷哼一声“造反起家的,还在意起嫡长来了”

    朱棣忍很久了,斜他们“你两早死怪我吗”

    他竟还没有说完,又转向老朱告状“爸,你管管他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对我冷嘲热讽的,在您的眼皮子的底下,他们都敢这样,在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要怎么逼我啊天天不把我逼出病来不罢休儿子太难了。”

    他说着,抬手抹了抹眼睛。

    朱元璋虽然明白朱棣是在扯淡和假哭,但是偏心眼的他还是拉了次偏架“行了,你们两个做哥哥的,就不能让让弟弟,少说两句吗你们看看,朱棣和朱橚关系多好朱棣多照顾朱橚学学,学学”

    朱樉和朱棡“”

    心态炸裂

    方孝孺以一个挑拨是非的奸臣形象出现,据理力争“如今兵马背齐,不日就有捷报,别听鬼话。”

    遂把送信的武胜下狱了。

    武胜后来应该被放了,他参与了后来朱棣渡淮河的战役,并死在那里,那是建文4年5月16日。

    朱允炆还没有丧心病狂到两军交战斩来使的程度。

    啊,说起来,姜氏秘史里收录了方孝孺起草的征讨朱棣诏书,罗列的朱棣罪行,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除了包藏祸心等陈词滥调,里面是有三个奇怪的罪名的。

    1、造假钞

    2、阴结人主暗自结交其他国王,不知道指的谁。

    北元的那几个蒙古人被朱棣晓以祸福。你说这是暗自勾结北元那帮人心里苦。

    难道是朝鲜国王李成桂他儿子,未来也搞了叔侄aro上位的李芳远出使明朝时,和朱棣曾在北平私会过,也在南京相遇时“温言良久乃过行”。

    可朱允炆,你不能因为你连朝鲜都收拾不好,就觉得它在朱棣面前就能当人了,它只是一心想当朱棣的狗。

    你懂不懂朱棣天下布狗流给了社玩家多少乐趣。

    这时候,大家发现,光幕上冷不丁冒出了一段超级短的视频。

    那视频,是两个人用高丽话在对话。

    一个说

    “真是谦卑国家的谦虚太子啊。”

    一个回答

    “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1

    说罢,两人齐齐大笑,气氛非常和谐友好。

    大家一时之间“”

    最可怕的事,这短短的内容,还重复了三遍。

    导致那视频消失的耳旁,还重复循环着那声“大明的狗”

    蹇义揉了揉眼睛“那视频上的人,难道是我们大明的使臣吗可他为什么脑袋上戴宋朝的帽子且那官服的样式,似乎也不是我朝官服”

    大家也满脑袋雾水“可能是高丽人拍的吧”

    将军们心情复杂“不想高丽人这么多年后,还这么怀念我们大明”

    蹇义欲言又止有没有一种可能,那是在批判他们那有失体统的君主。

    朱棣说“不对。那高丽一分为二,靠近兔朝的都不认兔朝为主,远的怎么可能认。这高丽后来必心生反骨,兔朝与它关系普通,这后辈才会拿这类段子取笑。”

    朱元璋眉头一皱“不错,若是真的有视频里说的那么好,它就不该叫棒子,该叫棒狗了”

    朱棣心里觉得怪怪的。

    他想说,自己的目标,一直都是万邦来朝,为什么突然就变成天下布狗。

    虽说天下布狗朗朗上口,颇有画面。

    但实在有些难登大雅

    他不由看了眼蹇义。

    至少蹇义一定不会同意

    此时,已经被视频吸引了注意力的大家,全都忘记了,光幕上说的“朱允炆连朝鲜都收拾不好这句话”。

    只有朱允炆一个人在意。

    并在无人在意的角落,悄悄松了口气。

    3、私自藏匿罪犯更不知道指的谁了

    但这三个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方孝孺说,朱棣搞的这些破事,让朱元璋生病了,导致朱元璋寄了

    666666,我所能找到的你朱棣最大的罪,就是你气死你老爹

    方孝孺这个爹宝逻辑比起朱棣是逊色太多了。

    但是吧,看他们两个口水仗互相甩朱元璋真的很好笑诶,可惜朱允炆后续发言被朱棣ban了,不然朱元璋的出镜概率一定比现在高得多。

    比如说,方孝孺此刻据理力争就可以改为“你爹朱元璋也把周王朱橚发配边疆,他咋不担心什么残害儿子的罪名,搁这念经说朱允炆不尊重骨肉亲亲之意呢。明明,我朱允炆也是奉祖父发配叔叔”

    大家“”

    毒还是你这后辈毒

    大家突然又发现“朱棣,你好像从头到尾都没有回应方孝孺说你气死老爹这个指责诶你不会是”

    朱棣震怒“这种离谱的话,我为什么要回应爹,你信吗”

    然而老朱陷入沉思。

    朱棣慌张“等等,爹,你在想什么啊我一年到头在北平,回不到南京啊这都是他们没有底线的污蔑啊”

    老朱淡然道“你靖难那回的未来,我肯定不是被你气死的。但现在嘛,就很难说了”

    6月4日,朱棣从间谍口中得知了武胜等被下狱的消息,对身边的将领道“自古敌国往来,没有抓使者的,这是挑衅那我们就烧德州粮草去。这是必胜之道,胜利后再求和,希望他能听从。”

    嘿,他还整以战促和呢。

    朱棣转脸笑开“爹,你还说这话不是我说的我还真说了。”

    他全身上下都洋溢着快乐爹,看吧,你的儿子就是这么的厉害,比你想象中的更厉害

    大概就只有朱允炆在意这点“现在已经变成敌国往来了吗”

    他想说的是,四叔你想要南北朝的心,已经掩饰不住了

    于是,都指挥李远率6000骑兵,更改衣服,换成和朝廷军一样的铠甲,潜行1,混入敌军,背后别一枝柳枝防止打起来无法分辨。

    6月15日,李远抵达济宁、谷亭、沙河、沛县等地,烧毁数万余艘粮船,数百万石粮食。

    烧到河水都热了,鱼虾都死了。

    这条德州粮草大动脉,以如此惨烈之景象,被朱棣切断了一时。

    德州兵马一时间不振,李远于6月18日回师。

    朱棣笑意凝固在脸上。

    这时候,他竟然有点心虚,不敢转头看老朱的脸色。

    而此时,朱元璋默默无语。

    他仿佛已经知道这后辈,接下去要说什么了。

    毕竟,平越那事,王骥和景泰的角力中,后辈更关注的,也是那无辜的百姓啊。

    可也仅是一时。

    朱元璋留下的大明那恐怖的运转效率,让朱允炆在5个月后又可以组织起9万民夫为德州运粮。

    元末明初的史学家陶宗仪在建文3年12月27日做了一首诗,诗注为,建文3年11月起,松江府9万民丁赴济宁,陆运粮米九万石到德州军前。

    “立春三日雪花稠,作阵随风卒未休”。

    诗人看到那风雪里无法休息的士卒,叹息道“九万车夫多冻馁,定应未到济宁州”。

    有什么办法呢因为没有到达济宁,他们注定要在这风雪里饥寒交迫。

    朱棣临行前对李远说什么“志在锄奸安民,勿苦百姓”,怎么可能呢朱允炆就是这么一个不惜民力与你耗到死的对手。

    而且,这是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纵使烧粮是军事行动的一种必然策略,我们在理解这个策略的同时,也不能将朱棣从这份原罪中撇清摘除。

    那是数百万的粮食,以及数万风雪中的人民。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