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业更比创业难”
嬴政握紧手中的剑柄,不由得低声重复道“守业”
汉朝未央宫。
天幕出声之时,刘彻也正在朝堂和大臣们讨论造纸术,印刷术以及科举制等诸多问题。
在天幕出声之后,朝堂下意识安静下来。
刘彻遥遥望向天幕,听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这七个字时,心中不禁一阵激荡高祖创业,而今他不就是正在守业
守业更比创业难呐
刘彻在心中一叹,随即又想起天幕所说的“秦皇创业,何能守业”这句话,不由得再次一叹,摇了摇头。
接上次,赵高专权,胡亥上位,仅三年就造完了大秦帝国。
每当提起秦二世而亡,就总会有人想要提起公子扶苏。
毕竟比起胡亥,公子扶苏素有贤名,信人而奋士,为人宽厚仁慈,若要从秦始皇的子女中挑选一人出来,想必大家最多选择的大概率就是扶苏,对扶苏的期许和喜爱一直都有很多。
扶苏能感觉到有很多目光汇聚到自己身上,包括位于上首的大秦主宰者。
嬴政也在看着扶苏,眼底究竟是什么神色和思量,谁都看不清。
扶苏不敢抬头与嬴政对视,但听天幕所言,却禁不住心中涌起的激动与振奋后世之人大多都是认可他的吗
朝堂上其他人也是神色变换,不断凝思考量。
王翦下意识开口道“陛下,观天幕所言,不如”
但话说回来,若大秦帝国的继承者是扶苏,那秦二世而亡的局面真的就不会再出现了吗
王翦的声音戛然而止。
扶苏脸色也是一怔,随即有些心思不定,惴惴不安。
天幕怎的突然话锋一转,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秦皇扫,收天下而定。
画面中,六国版图合而为一,然而中间却如针线一样缝补起来,仿佛随时都会再断裂开来一样。
六国虽灭,可六国贵族和余孽不尽,秦法严苛,百姓之心难以收拢,储备人才不足,基层秦吏不够,政令传达难以监管,大一统后,军功授爵开始内卷,为巩固统一,强硬收拢压制民心,滥用民力等
这种种问题,让秦朝如同千疮百孔一样,如何能填补
所以陈胜起义后,说出一句“天下苦秦久矣”,而关东震动,仿佛一夜之间,百姓就随之揭竿而起,脱离秦朝了。
嬴政脸色僵硬,握着剑柄的手,用力到发白。
而堂下,无人敢说话。
大秦帝国就像一架快速行驶的马车,哪怕有秦皇勉力驾驶,却依然有濒临失控的风险。
再来看扶苏,单从一点来讲,扶苏究竟有没有资格和能力,来撑起这积重的大秦帝国。
就是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接到赵高和李斯的矫诏后,扶苏竟然真的自尽而亡。
话落的一瞬间,扶苏脸色瞬间涨红,随之又变得苍白。
若说之前听此言论,他心中复杂难言,亦有唏嘘感叹,可如今再次听到,更多是感到难堪,且无言以对。
当时胡亥派遣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尽管有冒充始皇,逼令扶苏自杀的意思,可同样被逼令自杀的蒙恬都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连蒙恬都知道要怀疑一下,但扶苏的回答又是什么
扶苏回答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
嬴政再次看向扶苏,却依旧见扶苏低垂着头,脸色苍白且惶然。
可能有人说,扶苏自杀是逼不得已。
当时扶苏直言劝谏秦始皇坑杀术士一事,两人政见不和,执政理念存在严重分歧,所以触怒秦始皇,被秦始皇发配上郡去监军,这在扶苏看来,恐怕就是父亲对他不喜的一个有力证明,对扶苏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毕竟春秋时期晋献公欲废太子申生,也是先将他放逐出外。
扶苏身为皇长子,却被放逐发配,而矫诏一来,其中严厉斥责扶苏戍边却不立战功,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以秦皇之口吻和威严,对扶苏赐剑自刎,致使他不得不自尽而亡。
在当时的扶苏看来,难不成他还真能反了秦始皇不成他毕竟不知道秦皇已死啊
可要说认同扶苏自杀吗不,想必大多数人都不认同。
扶苏自杀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认为秦始皇对自己不满不喜,且有意见,可他为何不看看自己身边站着的是谁
是大将军蒙恬啊,是同样戍边的三十万大军啊
扶苏猛地抬头,恍然看向位于其上的大秦帝王,又看向对面而立的将军蒙恬,如同旁观者吹散了迷雾,眼前一片清明,却更让他有种头重脚轻,摇摇欲坠之感。
他那时的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秦始皇真的不重视扶苏吗
蒙恬可是秦皇身边最信任的将领近臣之一啊。
当时秦朝还采用军功授爵制度,将扶苏放置到蒙恬身边,与蒙恬共事,秦皇作为,就真的只是为了惩罚扶苏
就连赵高谋事时都说“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
作为内臣,赵高无疑看透了秦始皇的政治布局他把扶苏放置于边疆,让没有班底的扶苏去接触蒙恬,若单单只是为了惩罚扶苏,又为何让扶苏去亲近掌握三十多万将士的大将军蒙恬
让扶苏去往上郡,于北疆之地历练,体验帝国处境之危险,以免扶苏涉世不深,继位之后也不至于矫枉过正。
这未尝不是秦皇的一番苦心呐。
可扶苏看不穿,也看不透甚至陈胜吴广起义,打的都是扶苏屡次规劝秦始皇,却被秦始皇愤而斥责,然后放逐扶苏去领兵驻守外地,处置无情不通达的旗号,还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发出起义的号召。
秦皇之意用心良苦,可这一切都太过隐晦了。
然而扶苏之名,来源于山有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自诗经,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为自己的皇长子命名,又何尝不是对这位长子有着殷殷期许,以及无限期望呢。
可扶苏,最终却只是持剑自刎。
所以,对于扶苏是否有能力和魄力,来扶持和延续起这积重的大秦帝国单看扶苏自杀一事,真的很难说啊。
扶苏已经跪了下去,额头深深伏地。
他无言以对,更是羞愧以对甚至觉得,天幕最后,其实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父皇”
声音一出,已然哽咽。
扶苏抬起头,眼眶泛红,却深吸口气,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
“父皇,儿臣恳请,和李斯一同承办造纸刊印一事等。”
这话一出,朝堂众大臣都不约而同看了过去,眼底有所惊异和讶然。
李斯更是抬头看向扶苏,眼底神色复杂。
而位于其上的帝王深深看过去,注视着扶苏跪地挺直的肩膀和脊梁,半晌才开口道
“准。”
扶苏又一叩首,语气坚定“谢父皇恩准,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上一期专题是如果秦始皇拥有四大发明会如何,可大秦帝国,缺的又何止是四大发明,亟待解决的问题又何止一两个,就算不是扶苏,是始皇继续守业,扶持和延续这大秦帝国,种种积重问题,又如何能顺利解决
嬴政目光一凝,呼吸渐重。
他如何不知秦朝其内的诸多问题,又想起天幕先前所言种种
六国虽灭,可六国贵族和余孽不尽,秦法严苛,百姓之心难以收拢,储备人才不足,基层秦吏不够,政令传达难以监管,大一统后,军功授爵开始内卷,为巩固统一,强硬收拢压制民心,滥用民力等
秦朝内部之混乱,竟如此严重
可这僵局混乱,又该如何解啊
若要破局,难道要灭尽六国之贵族余孽,更改更改秦法
还有储备人才,基层秦吏,政令监管,军功授爵,以及民心民力
嬴政闭了闭眼,只觉眼前道路艰难险阻,而他握着那狂奔不止的马匹缰绳,却又找不到最根本的一条
百姓不是百姓,寒门不是寒门帝王位于其上,纵观宇内,却为何总是忽略那满目皆是的劳苦庶民们呢
王朝更迭,时代变化,帝王将相换了不知凡几,可你观天下地上,亘古不变就是那世世代代的百姓们啊。
守业,守的是民心。
而帝王统领天下,统的是百姓们的天下啊
作者有话要说 哎,写这章真的很感慨,甚至有点鼻酸,始皇真的真的很难啊。
想把秦朝延续下去,真的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了。
s为什么要在讲火药前,先讲这个延伸专题,因为这个专题真的很有必要提前去讲。
我在说什么废话文学jg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