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正文 104. 代表人物 政哥:那就都争个第一好了……
    从天幕提起“唐诗”开始, 唐朝众人就有些躁动。

    古诗词发展的巅峰盛世,甚至“诗”前竟冠上了一个“唐”字这是何等的荣耀光辉

    而促成这唐诗的名号,必然是唐朝之下的诗人们, 没有人写,又哪里来的这么多佳作诗篇而且还有那些必背诗词和文章能有必背两个字,那更说明是精品中的精品,谁不想上拥有这样的必背标识

    所以唐朝众人,尤其是文人雅士们,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可都想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出现于天幕口中, 或是会不会出现于这资料库诗词模块的相关排名中。

    而按照天幕现在所说, 已经从初唐来到了盛唐,目前都是在唐诗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有过助力的诗人, 这下一位也不知道又会说起谁, 又会不会说起他们的名字

    心脏莫名跳得有些快。

    就算比不得那诗仙和诗圣, 某些人自认也不差吧

    要不然将自己诗作扫描上传到资料库中试试也不知道会不会得到相关评估和功德值

    虽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这诗作文章一出, 自然就少不得比对一番, 毕竟不止是唐朝, 就目前出现的这些诗词篇章等, 历朝历代下, 已然有不少人开始对比和争论了起来, 偏好不一样, 对于其他人的说辞自然是有些不服。

    而且就很奇怪, 其他相关模块内容,按贡献和影响,目前都有排名出来, 但这诗词文章模块,不仅免费开放,竟是还没有排名出来,也不知其后会不会再统一排名

    “诸位要不要先暂缓争辩毕竟天幕还未说完而且这往后也不知道又有多少诗人还未介绍。”

    “倒也是不过都是同属于大唐之下的文人,这差距怎么就”

    “哈哈,不如兄台研究研究别的这资料库中内容繁多,种类也繁多,再加上如今这上面已然是有所动作,也许我们真正的用武之地,可发挥能力的地方,未来将会是更多了。”

    “这也倒是的确如此,兄台说的是,受教了,哈哈。”

    “不过能有如此机会领略这些名传青史的诗人文采,倒也称得上是一大幸事啊。”

    “也不知道接下来,天幕又会讲到哪一位”

    张九龄,还记得这位宰相吗

    他可是号称盛唐最后一位名相,是唐朝著名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也可以说是大官里面,诗做得最棒的。

    而且张九龄还有个称号,叫“岭南第一人”,他可是广东人,现在广东发展得很好,可不代表古代的广东地带发展得很好,所以张九龄可以说是广东那边的骄傲,好像直到现在,广东那边喝的凉茶,都有叫“张九龄牌”的。

    据说是当初张九龄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之后,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就自己煮了一些凉茶喝,于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种凉茶叫做“张九龄凉茶”。

    那张九龄是怎么有这么高的声望和名气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没身份没背景,空有一身才华,那总得有展现的机会,所以那时候流行找举荐人,这举荐人必须得是有名有才的,有威望的,这样通过举荐,这被举荐人才能一举成名。

    而张九龄找到的最有威望的举荐人就是张说,也就是之前带起贺知章的那位。

    张说在政坛上当过三次宰相,号称“开元名相”,在文坛上也混迹了三十年,号称“一代文宗”,所以的确是位大佬。

    就连李白曾经都想要找张说帮忙举荐一下,可惜连张说的人都没有见到。

    唐朝李世民时期。

    天幕提起张九龄时,李世民瞬间就想起来是谁了。

    然后又想起那位接替张九龄的宰相李林甫李世民不禁冷哼一声,现下这李林甫应当是已经伏诛了,但这盛唐面貌展现得越多,如今再想起当初的安史之乱,还是仍旧让李世民不由得心生感慨与叹息。

    他看着眼前的小屏幕,看着那诗词栏目中,标记着属于唐朝的诗人名字,尤其于盛唐之际,恐怕还将会出来更多

    也不知这盛唐再继续下去,又会涌向出何种的面貌以及风采来。

    张说的确有眼光,这里提一首诗次北固山下,也是初高中必背名篇之一,大家听到这首诗的名字,是不是都有那么一点印象那这首诗的作者,大家又能想起是哪位诗人吗是不是又有些没印象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湾,现存诗篇共10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首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火到什么地步据说张说因为特别喜欢这首诗,还把其中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放到了自己的书房中,所以因为此,王湾也一下子就出名了,于是张九龄也找到张说,想得到张说的举荐。

    而且很幸运的是,张说的确也很欣赏张九龄,也让张九龄同样因此而受到了提拔。

    更甚至因为张九龄的才干,加之两人都姓张,据说张说都要拿出家谱来和张九龄认亲,不过张说不是当过三次宰相吗,那对应的必然是还有三当和三落,最后一次,张说因为权倾朝野,而后遭人弹劾,于是便被迫罢相。

    张九龄也受到了牵连,双双被贬不说,还都被贬出了都城,而且没多久,张说就病死了,不过临死前,张说到底爱惜张九龄的才华与才干,于是给唐玄宗写了不少举荐信,希望张九龄能再次得到重用。

    唐朝李隆基时期。

    时至今日,张九龄听到这里,再又想起过往种种,仍是不由得感慨万分。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被陛下再次记起,然后走到今天。

    张说死后没多久,唐玄宗想起张九龄,觉得张九龄的确是有才干的,于是就又将他召了回来,然后这一次,张九龄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与才干,竟一路走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

    而且张九龄当初被张说举荐,现在当了宰相,也有一群人想要被他举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人孟浩然。

    因为孟浩然写的那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其中的张丞相,指的就是张九龄,而这首诗,是我国初中生必背古诗词篇目之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以及欲渡无舟的感叹,还有那临渊而羡鱼的情怀,从而曲折的表达了孟浩然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以及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则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等。

    不过怎么说呢,虽然孟浩然这篇很有名,是初中生必背篇目之一,但张九龄就提携过有“诗佛”之称的王维。

    当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也不止孟浩然一个人这么干过,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以及许多人也都这么干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只不过就王维被“看上了”而已。

    孟浩然“”

    他该说是被安慰了,还是没被安慰到

    许多人“”

    哭了,他们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有。

    关于张九龄,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就是被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针对,加上唐玄宗在政事上的懈怠,甚至是贪图享乐,不愿听劝,所以相比于曲意奉承的李林甫,耿直劝谏的张九龄就被贬了官。

    而遭此一劫,张九龄压抑很久的作诗天赋终于就此爆发,在被贬之地,写了一首思念自己妻子的诗望月怀远,这首诗后来也成了千古名篇,是小学生必背篇目之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同一时期,他还写下了感遇十二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首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虽然张九龄的诗流传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是被贬之后写的,但在文学方面,张九龄积极发展五言古诗,其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来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很是重大。

    再加上张九龄身居高位,他带来的诗风影响,的确是不可抹灭,由此,到盛唐之际,唐诗终于发展到了巅峰。

    秦王宫。

    嬴政仔细想了一下,这不就是“带头作用”

    为了被举荐,为了考科举,所以说到底,还是和时势有关。

    汉朝发展出汉赋,唐朝发展出唐诗,宋朝发展出宋词,以后他这大秦,在如此的时势下,也不知会发展出什么来。

    想一想,倒颇觉得有几分奇妙。

    嬴政又摸了摸下巴,若是从他起头,岂不是影响更大也更迅速

    那就嬴政将目光挪到小屏幕上

    那就都争个第一好了。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是诗人多了,那许多流派自然就出来了比如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浪漫主义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现实主义诗派,边塞诗派等等。

    而既然说到了张九龄这里,那我们接下来,就先来说一说边塞诗派是怎么炼成的。

    因为当时在唐朝,想要当官,除了参加科举,就是被举荐,但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路,就是上战场杀敌,凭借军功也可以做到大官,并且从唐太宗李世民起,为了扩大地盘,逐渐发展出一种叫“开边”的军事行动。

    简而言之,就是打仗占地盘的意思。

    然后唐朝就在各地设立了军区和节度使,在自己地盘的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利,这个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吧,所以节度使不仅需要武将,也需要文人来搞行政方面的事情,于是这也就引得许多文人来到了军队里

    大致上来说,边塞诗派就是这么出来的,而且其内容主要是边塞景色和军旅生活,再细分的话,写景色都有不同的讲究,就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就非常的写实。

    还有像李白的北风行,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一句,其想象力就非常的奇特。

    除此之外,还有写日常的,甚至还有战争惨烈之景的描写,亦或是表达从军思乡的哀愁思绪等。

    总之边塞诗派也是很高手辈出,而且内容和角度也都不尽相同,那我们接下来,主要介绍几个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这究竟谁能称得上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啊”

    突然听到这“代表人物”四个字,唐朝之下,不少人竟是都有些紧张起来,尤其是写过边塞诗篇的文人。

    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水平等,大概也能有几分认识,但谁不想有个“万一”呢。

    文人都自视甚高,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所以这第一个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我们第一个要介绍的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就是主业负责打仗,副业负责写诗,还凭借打仗封了侯的高适。

    大概就是因为高适有着几十年的军旅生活,所以他的诗作很现实,或者说是都表达了当时很真实的边塞故事。

    而且安史之乱,可以说是高适命运的转折点。

    因为高适的爷爷虽然是开国大将高侃,但到了高适这里,就彻底家道中落,成了一个平民百姓,不过高适不喜欢考科举,他年轻时就喜欢出塞,所以高适这辈子去过三次边塞,而他的大部分代表诗作,都是在第一次出塞时写的。

    第一次出塞,高适写了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还写了军队里的日常生活蓟门行,其中“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这一句,就表达了北方边塞的男儿,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的意思。

    当然其中最出名的,也是最著名的描写边塞战争场面的燕歌行,实属是高适最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也是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叮叮

    众人立即再去看小屏幕中的燕歌行,因为篇幅太长,很是值得再去细细品味一番。

    这前四句说明了为何要打仗,因为有皇帝的命令。

    而刚说完打仗,就立即要打仗了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而且军情紧急,大军压境。

    那这仗要怎么打这竟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前方战士征战沙场,后方将领却是莺歌燕舞。

    可想而知,最后便是全军覆没,而那些可怜的年轻将士们,却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还有最后这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真是足可见高适心中的感慨和悲叹。

    汉朝未央宫。

    霍去病一直听着天幕的讲述,又在仔细看了一遍燕歌行之后,不由得也是感叹一声“这高适写的真好啊。”

    故事流畅,思想深刻,也当真是足够讽刺。

    卫青也点头“的确非常精彩。”

    “不过最后一句犹忆李将军,是李广将军吗”

    霍去病挠挠头,小声道“要是历史中,我死的没那么早,也能被人惦记吧”

    卫青立即摇头笑起来“那你就从现在多注意身体,陛下也为你召集了许多名医,再把那强身健体的操多做做。”

    霍去病“”

    他是做来着,但别以为他不知道,每次做,舅舅都笑得厉害

    卫青“那你还做不做”

    霍去病“做”

    燕歌行能被评为边塞诗第一,不无道理。

    毕竟全诗对边塞军中生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反映了民族矛盾,军中矛盾,边策弊端,以及人民苦难等,其主旨深刻且含蓄,风格悲壮且沉雄,气势也是很磅礴,看得出来诗人高适的笔力甚为矫健。

    第一次出塞回来,高适参加了科举,哦,更确切说,应该是试着参加了科举考试,当然就不出意料的失败了。

    于是就又有了高适的第二次出塞,一开始是在国内四处闲逛云游,而这时候,高适便遇到了李白和杜甫。

    三个人一起玩的很开心,而游玩回来之后的高适,就被人举荐做了个县官,不过这县官,高适做的并不开心,于是写下了封丘作其中两句就是“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之前高适不是只在国内游玩吗,他的第二次出塞,其实就是游玩回来的当官期间。

    简单说就是因公出差,具体说就是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因为当官当的不开心,加上官场也不好混,另外高适也不愿意阿谀奉承,不愿意去压迫百姓,所以高适便辞了官,然后他再次写下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秦朝咸阳城。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好啊这句话当真是不错”

    简直冲面而来一股豪迈豁达的胸怀之气

    吕雉也不禁停下脚步细听这首诗,尤其是那最后一句。

    比起刘邦那边的进展顺利,她这边虽有旨意下来,但为女子办学,其中困难又岂止是能说道出来的,但若说吕雉想要放弃,那必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她想做的事情还不止如此,如何能在开头就放弃

    而且据她观察,自从政令下来,颇为意动的可不止一两个

    所以何愁前路无知己,她必然是能够找到顺利向前的出路口,甚至已经近在眼前。

    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豁达和乐观的情怀。

    其诗作语言质朴,格调豪迈,是盛唐之音的生动体现,不过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就主要表达了高适十年漂泊生涯的现状,连酒钱都掏不起了。

    所以后面就有了第三次出塞高适开始追随到哥舒翰的帐下去了。

    他在哥舒翰那里待了三年,相信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然后写下了塞下曲,主要表达对出人头地的美好寄托。

    而后这一不小心,高适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是没什么大成就,不过先前说了,对于高适而言,安史之乱就是他的转折点,所以在高适五十多岁的时候,安史之乱发生了,也改变了高适余下的一生。

    之后安史之乱结束,高适也当上了四川的节度使。

    时逢国家不幸,对于高适来说,安史之乱是他仕途的转折点,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宁愿不在官场上随波逐流,不愿意压迫百姓,于是辞官的人,在见证安史之乱的发生后,哪怕从平民逆袭到节度使的位置,恐怕心中更多的也是怅惘吧,不过高适一直到六十二岁去世,职位几经变动,但也算是朝廷栋梁。

    直到他去世,还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相比于其他大多数诗人的仕途和命运而言,也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幸运了。

    是的,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虽然同样是边塞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但相比于高适而言,其命运就有些不幸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