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咸鱼继母日常 > 30. ‘受苦’ 父亲骗人!
    徐月嘉念一句, 徐玉宣退一步,小脸写满了抗拒。

    徐月嘉瞧见他的举动,停下来, 问“不喜欢这本”

    徐玉宣摇头。

    徐月嘉合上书,道“那么, 你想换哪本”

    父亲不好玩

    他想母亲了。

    徐玉宣果断对纪嬷嬷伸小手“嬷嬷,回去。”

    纪嬷嬷“”

    大姑太太婆媳二人未时末到的国公府, 风尘仆仆, 满身霜寒的,瞧着颇为狼狈。

    实在是这老天爷脾气太怪了, 雪下一会儿停一会儿, 再加上先前差点遇到雪崩, 大姑太太婆媳直到入了国公府心才终于落到实处。

    陆氏见了人, 当即改了主意, 直接领着二人去事先准备好的院落。

    等晚些用膳时再去正院见人也不迟。

    陆氏与大姑太太见面不多, 只记得是个大方好相处的人。

    那时候盛京局势不安,大姑太太怕影响儿子读书,便举家回了夫家祖籍,待儿子中举后方入京, 等儿子春闱高中后谋了个陵城辖下一县县令的官职, 又继续跟着儿子去了陵城外放。

    这县令一做就是好几年。

    认真算起来,陆氏也有五六年没见大姑太太了。

    一路上, 陆氏细细和大姑太太说道“我让人备了热汤热水, 您和卉娘简单梳洗一番,吃点热乎的,好好休息半个时辰,晚上我们一家人再聚一聚。”

    卉娘便是大姑太太的儿媳妇, 姓姚,是陵城当地知府大人的女儿。

    大姑太太眉眼英气,是个爽朗的人,她道“都听你的,我和卉娘也确实累了。”

    院子是大姑太太出嫁前住的闺院,只不过后来陆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东西。

    暖阁的炕已经热了,待几人落坐后,婢女们陆续进来,奉上热茶和膳食。

    陆氏坐在一旁陪同。

    大姑太太不客气连喝了几杯热茶,待身子彻底暖了后,才拿起汤匙舀热气腾腾的小馄饨吃。

    为了能快些入京城,一路上她们连烧水的时间都省下了,一直忍着。

    大姑太太吃了几颗小馄饨后,见儿媳姚氏一小口一小口吃得慢吞吞,不由蹙眉道“你表嫂不吃人,不用紧张,还有你素来不是爱吃辣吗”

    大姑太太看了一眼案几上的辣椒碗道“吃点辣的,正好驱驱寒。”

    辣椒是她特意让侄媳添上的。

    姚氏脸爆红,忙私底下拽了拽婆婆的衣角,小声阻止道“母亲,别说了”

    她这不是想着头一回进京,又是住在婆婆的娘家,总要表现淑女端庄些,好才不会给婆婆郎君还有姚家丢脸。

    陆氏见婆媳二人关系亲近,笑了笑道“不用拘束,就当在自己家。”

    有了温叶这个例子在前,陆氏现在看大姑太太一口吃两三颗馄饨都没觉得哪里不对劲。

    更别说是往小馄饨汤里加辣椒了。

    姚氏见陆氏不似作假,才终于加了点辣椒碎在馄饨里。

    鸡汤小馄饨,很鲜,单这样吃就已经很美味了。

    但姚氏是个无辣不欢的性子,吃什么都喜欢加点辣椒或抹勺辣酱在上面。

    大姑太太吃差不多了,让婢女又给她单独盛了一碗馄饨汤,慢慢舀着喝,顺便与陆氏说说话“不是说子檀又成亲了怎么不见他的新妇”

    陆氏解释道“今早代我去郊外庄子上巡查了,原本想着巡查完庄子回来,歇一晚,正好能赶上您和卉娘进京。”

    大姑太太倒不介意这个,道“人什么时候都能见,我看今天这雪是不会停下了,你提前派人去说一声,不用赶今日回来。”

    白日里那场雪崩,她现在还心有余悸,听说埋了好几辆路过的马车。

    陆氏也有这个意思,未时前雪还只是下下停停,现在外面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

    郊外的路不好走,不如等明日雪停再从庄子上回来。

    “姑母放心,我已经派人去了。”陆氏回道,“就是要委屈弟妹在庄子上住一晚了。”

    大姑太太又问“子檀这位继室,你与她相处如何”

    阔别盛京数年,大姑太太熟悉的那些世家,没落了不少。

    近几年起来的那些新贵,大姑太太一个都不认识,温家她倒还有个模糊的印象,当年温家家主的官职还不算高,不过有祖辈积攒的底蕴在,升上去是迟早的事。

    不过大姑太太没什么门第之见,孩子们喜欢就好。

    “人不错,对宣儿也好。”陆氏客观道,“就是懒散了些。”

    大姑太太听完,一针见血道“那是因为有你在,国公府未分家,有你这么一个事事都能妥帖的长嫂在上面撑着,哪还用得着她。”

    都这么些年了,还能记得她喜欢的是哪种味道的熏香。

    其实在进国公府之前,大姑太太也是有些忐忑的,府中兄嫂俱已不在,对于陆氏这位侄媳,她对她的认知与了解还停在数年前,今年随儿子外放这几年,与京城的联系,除了国公府还有昌南侯府外,几乎都断差不多了。

    不过如今一见,她终于可以放心了,国公府还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国公府。

    大姑太太又道“你也不用多想,说不定二侄媳就喜欢这种事事不用关心的日子。”

    比如像她,儿媳进门俩月后就将庶务全交了出去。

    哪怕只是巴掌大点的家,她也懒得管。

    陆氏回想起自温氏嫁进来以后发生的一些事,不禁莞尔“姑母猜得还真准。”

    大姑太太眉一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早点见到她了。”

    待婆媳二人简单洗漱一番后睡下,陆氏才离开。

    回到正院后,陆氏也没闲着,晚上要在正院用膳,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大姑太太和表弟妹姚氏的口味要添在膳食单上,还有她们忌口什么,也要仔细避开。

    等这一连串事吩咐下去,陆氏终于有空闲坐下歇歇。

    望着院中厚重的雪白,她不免开始同冼嬷嬷担忧“早知雪会下得这般大,就不让温氏今日去巡视庄子了。”

    陆氏现在有些后悔,这么冷的天,在庄子上过夜得多受罪啊。

    冼嬷嬷宽慰道“夫人放心,庄子上的住处虽比不上府里,但也算干净整洁,二夫人只用委屈一晚,待明儿雪停,就能回来了。”

    陆氏叹气“也只能这样了。”

    “对了。”陆氏忽然想到什么,加了一句道,“你回头把我库房里那件纯色狐裘找出来,等弟妹回来,你差青雪送过去。”

    说到底温氏此刻被困在庄子上还是有她故意装病的缘故在里面。

    该补偿她的。

    不过一件狐裘是不是少了点

    陆氏最后又道“从二弟名下的铺子盈利里拿一万两,我私房里再出两千两,和狐裘一起送去。”

    差点给忘了,马上就是新年,国公府姻亲众多,彼此来往互送的礼,这些虽然府里俱已列过单子,让下面人陆续备足。

    但难免会有一些眼下看不见的小疏漏。

    到时候总不能让温叶拿自己的嫁妆银子填补。

    陆氏不知道温叶已经从徐月嘉那得了几木匣子金叶子和银叶子,以为她手里还只是她上回送去赔礼的一千两银票。

    一千两能顶什么用。

    冼嬷嬷应道“是,老奴都记下了。”

    而陆氏口中正在受苦的温叶,刚巡查完另外两处庄子回来。

    确实受了一些苦,午膳大乱炖吃多了,撑得想哭。

    连续巡查了两处庄子,天也黑了,到用晚膳的时辰,温叶只能看着两个婢女在自己面前吃。

    她好苦啊。

    晚膳比较简单是中午剩下的半只鸡炖的土豆,里头加了庄上厨子手擀的宽面条,微微偏黄的面条吃起来筋道爽口。

    温叶吃了两口,根本不解馋。

    傍晚雪愈下愈大,皑皑一片,根本无路可走。

    温叶小酌了一杯酒后,同桃枝说“明早不用喊我,我要多睡一会儿。”

    桃枝道“夫人您少喝点。”

    温叶不以为意“一杯而已,我很克制了。”

    她酒量好着呢。

    这时云枝从屋外进来,庄子上规矩没那么多,今夜她们俩都睡在温叶这儿,屋里正好有两张炕。

    温叶看到她进来,问“其他人都安排好了”

    云枝回“都安排好了。”

    温叶点点头,道“快过来暖暖身子。”

    出城巡查庄子,不可能就她们三个加一个车夫,除了她的陪房小厮婢女们,还有陆氏给的十几个国公府侍卫。

    云枝走近前道“还有一件事,国公府来人告知,说是府上大姑太太今儿回京了。”

    来的是正院的跑腿小厮,一路骑马过来,人都冻僵了,云枝让秋婆子给他准备了干爽的换洗衣裳和热汤热食,吃完就歇下了。

    “大姑太太”温叶想起来了,是徐月嘉那位随子外放的大姑母。

    她之前好像是听陆氏提过一嘴,说徐月嘉的大姑母今年要回京过年,但没想到会这么巧,她来庄子的时候,人到府了。

    云枝道“恐怕夫人想在庄子上住几日的事不能成了。”

    温叶是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她又不是只活今年。

    庄子也没长腿,不会跑。

    “那就明天过了午时再回去。”温叶道。

    反正铁锅炖大鹅,她一定要吃到嘴。

    国公府正院的晚膳也准备好了,陆氏吩咐青雪去接大姑太太和姚氏一起过来。

    徐玉宣靠在陆氏怀里,盯着不远处挺立坐直的徐月嘉,一旦徐月嘉将目光投向他,徐玉宣立马钻回陆氏怀里。

    纪嬷嬷回来什么都没说,陆氏自然不知晓午膳后那段时间,西院发生的事,还以为是徐玉宣许久没见子檀这个父亲,有些生疏了。

    陆氏瞧着小人儿努力往自己怀里钻的样子,好笑道“宣儿不认识父亲了”

    徐玉宣瘪瘪嘴,想说又不敢说。

    徐国公还是头一回见他如此生动的模样,也跟着笑了笑道“别怕,你父亲不敢对你怎样。”

    徐玉宣睁着狗狗眼,慢慢地吐字“父亲,不玩,秋千。”

    等了半天的徐国公“”

    说啥,听不懂。

    子檀不玩秋千不是很正常

    他玩才会令人惊悚吧。

    倒是陆氏猜了个大概,道“你想让父亲抱你坐秋千是不是”

    估计是昨儿温氏抱他坐,还没过瘾,今天去西院没找着人,退而求其次选了二弟,结果没能如愿。

    然而徐玉宣听了陆氏的话后,却摇了摇头“宣儿不想了。”

    他听不懂父亲讲话。

    这下连陆氏也不明白了,视线落向徐月嘉问“你和宣儿之间是发生了什么”

    徐月嘉平声静气道“没什么,教了他几句立身之道而已。”

    陆氏一言难尽“他才多大,能听懂什么。”

    亲爹像后爹,后娘像亲娘。

    这都什么事。

    徐国公也不赞同看向徐月嘉“景容都听不懂的东西,你教给宣儿,难怪他现在不同你亲近了。”

    刚踏进屋子的徐景容恰好听到这一句,内心

    父亲可真够了解他啊。

    没一会儿,青雪领着大姑太太和姚氏来到正院。

    徐国公与徐月嘉同时起身,向大姑太太问了一声安“姑母。”

    徐景容与徐景林也行了晚辈之礼。

    徐玉宣就要慢半拍了,随两位哥哥行完礼后,懵懵地喊了声“姑奶奶。”

    大姑太太被他那股可爱傻劲逗笑了,顺带开起玩笑道“宣儿长得与子檀倒还有几分像,可这性子是真一点没遗传到。”

    她这个侄儿从小到大都是一副表情,做事一板一眼,无趣又无聊。

    陆氏道“宣儿一直养在我这儿,景容平时又喜欢过来同他玩,时间一长,不像子檀才正常。”

    一听这就不是什么好话,徐景容不干了,张嘴想要反驳,被陆氏一个眼神堵了回去。

    徐景容“”

    合着锅都他背了。

    宣弟明明更像景林,小小吃货和小吃货。

    人齐了,陆氏让婢女们上膳。

    徐玉宣被安排在陆氏边上,纪嬷嬷抱他坐上去。

    他左看右看,没瞧见人,顿时急道“母亲,不在”

    陆氏听到后,温声解释给他听“外面雪太大了,路不好走,你母亲要在庄子上住一晚才能回来。”

    徐玉宣仰头问“多久”

    陆氏想了想,选了个他能听懂的方式说“等你明天醒来就能看到母亲了。”

    徐玉宣耷拉着小脑袋,神情恹恹地点头。

    大姑太太瞧着这一幕,真是奇了。

    她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二侄媳更感兴趣了。

    翌日一早,徐玉宣用过早膳,就催纪嬷嬷抱自己去西院。

    到西院后,将将辰时。

    寒天雪地,无论徐玉宣想不想下地自己走,纪嬷嬷这回都不会如他所愿了。

    柳芽领着二人进正堂,同时道“郎君在西侧书房,小公子要不要过去”

    徐玉宣摇头,落地后直奔内室,四处找了半天,才想起来问柳芽“母亲”

    柳芽为难“二夫人还未归。”

    徐玉宣听懂了,母亲还没回来。

    柳芽很快又道“二夫人不在,还有郎君呢,小公子。”

    徐玉宣噘着嘴,慢吞吞往西侧书房去。

    书桌后,徐月嘉正在研墨。

    徐玉宣这回直接爬上软榻,盖上母亲平日里盖的褥子。

    然后又是熟悉的对视。

    不过这回徐玉宣不想再玩秋千了。

    而是问“在哪里”

    徐月嘉放下墨条,头也不抬道“庄子上。”

    徐玉宣歪了歪小脑袋“回来”

    徐月嘉估了一个时间“两个时辰。”

    一旁候着的纪嬷嬷和柳芽默默对视一眼。

    父子俩到底在说什么。

    徐玉宣好似懂了,身体慢慢缩到褥子里,只露出一颗脑袋,就这么等着。

    两个时辰后,庄子上。

    温叶正追着一鹅在跑。

    雪已经停了,但一天一夜过去,地面堆积了厚厚的一层,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坑。

    鹅在雪地跑得艰难,温叶也是。

    云枝和桃枝在边上帮忙拦,弄得一身狼狈。

    桃枝道“夫人,就不能换只鹅炖吗”

    温叶拒绝“我就要吃它,谁让它咬我。”

    等了两个时辰,仍然没等到母亲归来的徐玉宣,朝徐月嘉控诉“父亲骗人”

    徐月嘉“”

    徐玉宣最终没能撑住,歪到在软榻上,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徐月嘉将人抱去床上睡。

    空荡荡的西院,只有父子俩。

    远在郊外庄子上,温叶追回鹅,顺便和庄户们的孩子打了一场雪仗。

    她追鹅的时候特地换了婢女的衣裳,孩子们都不认识她,玩得痛快极了。

    热热闹闹了小半个时辰。

    温叶也终于吃到了念叨了许久的铁锅炖大鹅。

    心满意足。,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