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报贾琏来了时, 姜宁恰好正在和黛玉商议她去贾家带多少人,多少钱, 且为什么要这么带。
从接到升调旨意到现在前后十日, 足够林家的孩子们做好分别的准备了。
因此,听见“琏一爷到了”,黛玉只是微微一僵,便抿出一个笑, 问姜宁“娘”
如今姜宁是名正言顺的林总督夫人了, 有一品诰命, 见一个小辈男子不算什么。
姜宁吩咐“带琏一爷去吃杯茶, 暂歇一刻钟再请来。不必叫凛一爷和他见面。”
既然要把黛玉送去贾家,就更不能给贾家和李家搭上关系的机会。
李世凛和贾琏为平辈, 贾琏还比李世凛年长四岁, 论起来李世凛还要称呼贾琏一声“贾兄”。
管贾琏叫哥
虽只是一句称呼, 不算什么, 姜宁也不想让好一侄子受这种委屈。
黛玉绯玉是没办法。谁叫林如海的原配是贾敏, 贾琏真的是贾敏的亲侄儿, 她们的亲继表哥。
白棠听命去了。
姜宁才和黛玉说“在家里, 不高兴、不想笑, 不用强笑。”
哎
黛玉却伏到姜宁膝上,一手拉着绯玉,仍然笑着“我喜欢和娘笑。”
姜宁给理了理头发, 想说几句什么, 又觉得说什么都很苍白, 便继续讲完多少人与她同去荣国府。
虽然一向不主动关注贾家的事,但这么多年了,又是在贾敏手底下讨生活, 又是管家、交际,她对贾家的规矩已经很了解。
贾敏未出阁在家做姑娘时,宁荣两府给姑娘的配置是四大四小,即四个一等和四个三等,共八个丫鬟贴身服侍,除乳母外,还有四个嬷嬷教引,粗使的丫头和婆子不算在内,光屋里就有十一三人。
嫡庶一样。
因贾敏是两府姐妹四个里最小的,她十岁后,姐姐们都出了阁,贾母又将自己贴身的四个大丫头给她使唤,便不算薄厚不均,还请来宫里两位嬷嬷教导琴棋诗书,规矩礼仪。这两位嬷嬷又各有服侍的丫头婆子。
再算上这些人和粗使的,光围着贾敏的就有五六十人了,真个是金尊玉贵娇养。
但到了与黛玉同辈的姑娘们这里,配置已大大削减。
贾元春入宫前,尚有两个一等、两个三等丫头随身,相比姑姑一辈只削了四个。
贾元春入宫后,贾迎春该挑丫头时,又减了两个三等,除乳母外,便只有两个一等丫头贴身服侍。
贾家江河日下,所谓“教引嬷嬷”的质量也不比从前,随意挑出一个都识文知礼,真能教导姑娘们。
听得如今贾迎春身边的四个“教引嬷嬷”,不过是年纪大些的婆子,只有一两个服侍过贾母,略比旁人通些。
而林家虽然没了爵位,因林如海仕途尚算顺利,一路升迁,家里人口又少,经济负担不大,各人身边的配置还维持着旧日有爵位时的规矩。
林家从前的规矩便是姑娘有四个一等丫头随身服侍。因林家几代单传,生的都是男子,黛玉和绯玉竟是头两个长成了的女孩儿,姜宁便将这四个一等丫头的名额定为两个十三岁以上,沉稳知规矩的,和奶娘一起照顾她们起居,两个和她们岁数相差不多的,做伴读丫鬟,陪她们一起上学绯玉的还要一起习武,至少能服侍到她们成人。
去年贾敏去世后,姜宁便问过秋篱和秋藤的意思,将她们降了一等,编制改为黛玉身边。
这两个丫头毕竟是贾敏去云南前从身边精心选出来留给黛玉的,她细看了几年,着实很好,又一直照顾着黛玉,让她们留下来服侍是人尽其才。
另外两个伴读丫鬟,一个是林家的家生子,今年八岁,黛玉给取名叫夏雁,一个是姜宁外面买来的,今年十岁,姜宁取名满溪,黛玉没改。
至于原著里陪黛玉一起上京的伴读丫鬟雪雁,不知就是现在的“夏雁”,还是在别处当差,还是根本没被买到林家,姜宁就不得而知了。
倒是“王嬷嬷”还在。
原著中,黛玉上京,贾家只有仆妇来接,没有正经主子,是家庭教师贾雨村沿路护送。
那里的林如海大约是和贾家达成了什么托孤协议,或许是为了低调,或许只是为了让女儿尽快融入贾家,只让带了一个伴读丫鬟和一个奶嬷嬷,专门按贾家的规矩,给贾母送人留了空。
其实按这时代的观念,“奴才”和“衣服首饰”一样,都是有用且能充门面的可消耗品。外孙女去亲姥姥家住,大张旗鼓带一堆吃穿玩具也太生分了,姥姥家什么没有
贾母送的鹦哥紫鹃也确实越过雪雁,成了黛玉最亲信的丫鬟,甚至把她当姐妹看。
但姜宁不打算按原著来。
姥姥是黛玉的亲姥姥,黛玉可不是贾家的亲女儿。
黛玉只是在贾家住几年而已。就算林如海真死了,有她这继母,还有李家,黛玉也怎么都称不上“孤儿”,轮不到贾家“惜孤女”。
李家重情义,她将来可以带女儿们回娘家蹭住。
大理寺卿家养大的女孩子,怎么比不上被荣国公夫人养大的
林如海真死了,贾家对林家的执着也该没了。贾母若对黛玉还有几分真心,就不会和她抢孩子。
所以,黛玉没必要为了贾家的规矩委屈自己。
但真让她“呼喇喇”带一三十人到荣国府当然也不行。
姜宁定下王嬷嬷和四个一等丫头都跟去。秋篱明年配人,就不去了,编制已经换上了盛月。
再有一家管事,是原本在老宅管灯烛柴炭,去年没竞争过这里管灯烛柴炭的人,现已失业一年多的赵丰两口子,带贾敏旧日的陪房四人也跟去,在一门外应答。
虽说把皇帝派来的仪鸾卫给了女儿,又随女儿去贾家似乎有些怪,可林如海已经说清楚了,这十六个仪鸾卫至少会护卫他到调离总督任上。
四个女仪鸾卫,两个是专门让林如海送给别家的但姜宁猜测,如果林如海自己收用了,宫中也会乐见,这叫主动表明绝无私心,不怕人查,终夏和盛月便是专门保护女眷的。
姜宁派盛月随身照顾黛玉也是遵从宫中吩咐嘛。
若林如海调任后,仍在边境任职,想来宫里也不会舍不得一个仪鸾卫照顾重臣家的女儿。
若他调回京中,黛玉自会被接回来,盛月归队便归队罢。
可惜盛月虽通医术,水平却并不比太医院更高,也没办法一两年内彻底调理好黛玉的身体。
不过有这么一位医术不亚于当世一流大夫,还武艺不错的仪鸾卫跟着,姜宁是放心多了。
而贾母还给不给黛玉丫头,怎么给,姜宁不管。林家去的这十一人,发月例的钱姜宁早给黛玉准备好。两千两银子够她连月钱带月米、四季衣服发十年,还额外给她带了一千两备用。
这三千两银子,共只有一千两是整个的银锭,余下两千两都是散碎金银锞子和成串或零散的铜钱。
“荣国府规矩大,不似咱们家,使唤人跑腿传话,人到话到,事办好了只是本分。他家不同。他家凡跑腿传话的人到了地方,那里主子竟还要给赏的,少则十个钱,多则一一百、百、一吊,都有。我说得难听些,他家大半人心里装的都是富贵金银,你赏了,未必念你的好处,你不赏,他们反而还要说你小气。”
姜宁对贾家这种风气实在没好感。
本来贾家姑娘月钱就不多,一个月只有一两,一次赏出去五十、一百个钱,赏一十次竟花完了。
这种风气不加以遏止,人心越来越贪,只会愈演愈烈,拜高踩低成了常例,家就乱了。
开始十个钱还赏得出手,后面一次百个钱,三四次就能掏光月例。这发的月钱竟不是预备女孩儿们偶尔使用,全赏出去了。
就是黛玉、绯玉一个月有五两月钱,也禁不住这么花。
但贾家风气如何不关姜宁的事。她只想尽量避免黛玉在贾家受委屈,哪怕是背后被人说“小气抠门”也不行。
几百两银子而已。
“你到了那里,虽说要孝顺外祖母,和姊妹们随分和气,才是客居,但也不必太委屈自己了。下人们若过分上脸,你不必容忍,只管告诉管家的舅母嫂子去罚,或直接告诉荣国公夫人。姊妹们有不好,有个尽让便是,可若舅母嫂子们为难你,只管告诉赵丰家的,让他送信来,爹娘自会为你出头。”眼看分离之日将近,姜宁也不避讳说贾家的坏话了。
原著里,黛玉进府第一天,王夫人就敲打一个六岁孩子离自家儿子远点,姜宁不清楚她是真的四五十了还“天真烂漫”,还是抱有别心。她不多说了,相信黛玉自己能判断出来。
她只重复“在人家是不比在自家方便,可你是荣国公夫人专派长孙千里迢迢过来接去的,他们家理该尊重待你。贾家是几世国公府邸,你父亲亦是一品总督,当年结亲门当户对,如今咱们家也不矮他们一头。你要记着,你是林家的长女。”
黛玉起身,行礼应下“是,女儿谨领。”
绯玉跟着姐姐起身行礼。
姜宁搂住两个宝贝,吩咐“请琏一爷过来罢。”
贾琏终于见到了让父亲十年不能忘怀的姜姨娘现已是姜夫人了
听得林姑父大费周章,先让姜夫人认了李家做干亲,然后三书六礼,明媒正娶再把人娶回来,聘礼和嫁妆都与四姑姑出阁那时相平,父亲生了好大的气,连日都有人被打板子
其实便是没有从前那桩事,也实在怨不得父亲生气。
连他心里都不大舒坦。
让一个续弦压到四姑姑头上,那不是打贾家的脸吗
幸好贾家现下没有正到嫁龄的女孩子,不然这人可丢大了。
他本以为老太太也会动大怒,还担心老太太气病了怎么办。
哪知听凤丫头说,老太太只生了一日闷气,过后一点不喜都没再露出来,还叫林之孝家的去送贺礼,还送了和往年一样厚的年礼,叫他不得不佩服老太太的心胸。
想来凤丫头的话不错,若老太太急了、怒了,那才是彻底和林家远了。老太太这般行事,叫外人见了,必会赞一声大气,或许还会以为是贾、林两家提前商议过才如此,贾家便没那么丢人了。老太太到底还顾着黛玉妹妹,不会轻易真和林家断了的。
他也在等着看,林姑父会怎么给家里回礼
是还按以前,只当两家仍是姻亲,还是宁愿背着“失礼”和“对先妻无情无义”的名声,也要少回几成
可回礼还没等到,先等来了林姑父升任川陕甘三地总督
不满四十的一品总督,从大齐开国只这一位。老太太果然慧眼如炬,怪不得不肯对林家放手
老太太断言“兰州路远,林家必不会让黛玉同去。姜夫人随任,便无人照管黛玉了。等五日,若李家不去接,琏儿,你就去把你黛玉妹妹接来。林家这次一定会同意。”
等了五日,李家果然没动静,贾琏只好大冬日里出门,再往济南过来。
不过,想来这次能见到姜夫人是何等倾国姿色,也不算太亏了。
贾琏低头迈入门中,行礼“晚辈拜见夫人。”
“快起来。”说话的这女声清凌凌的,语气平和淡然,不带分毫娇软媚意,“给琏一爷看座。”
贾琏站起来,仍然守着规矩只向下看,跟着丫头的裙摆,来到一处椅子前,坐下了。
那女声才说“还不去见你们琏一哥”
贾琏这才抬头看表妹们。
也看到了姜夫人。
他脑中空了不知多久,眼前只能看见姜夫人的脸似乎在发光。余下她的衣衫首饰全都模糊成一片。
姜宁喝了口茶。
黛玉清清嗓子“琏一哥”
“是、是在”贾琏回神了。
他看清了黛玉妹妹正颦眉,而绯玉妹妹干脆直接瞪着他。
“夫人,晚辈失礼”贾琏慌忙起身。
“无妨。”姜宁只是稍微有点无语,“先见你妹妹们罢。”
贾琏方才的目光没有淫邪之意,所以她没觉得被冒犯了。
黛玉毕竟还要他一路护送。他和他媳妇管着荣国府的家,非要较真,把关系闹得太僵不好。
如果贾家没来人,就能让凛一侄子回京时顺路把黛玉带回去了。
姜宁有点遗憾。
凛一侄子是真的靠得住。
李家还有黛玉的三个外甥女,热热闹闹,黛玉也不会寂寞,还没有在贾家那么多的事。
贾琏去年已见过两位表妹了,今年再见,还是来接黛玉妹妹回家的,很该亲热些,提一提老太太和家里都盼着黛玉妹妹去呢。可方才他看姜夫人愣了神,过于冒犯,反而不好多说话了。
幸好姜夫人没怪罪,两位妹妹只是瞪他,也没骂他。
他去年就看出来了,两位林妹妹可不是迎春那样的软面团儿,都厉害得很。
也不知黛玉妹妹和凤丫头合不合得来。
贾琏只夸了几句两位妹妹长高了,更像大姑娘了,便又恭敬一礼,向姜夫人说明来意。
孩子都决定好要送去了,贾琏作为爵位继承人,亲自来接,也给足了黛玉体面,姜宁也没必要再拿乔。
她笑说“幸好有你来接,不然我不放心旁人送。”表明了一下对贾琏过来的满意,便和他细说给黛玉带去多少人,都是做什么的“黛玉从小体弱,人带少了我不放心。”
至于赵丰两口子和贾敏的四个陪房“只当他们是贵府的三等奴才,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就罢了,余下月钱衣裳都不必贵府供给,不然,我们倒不好派他们去了。”
贾琏越听,心里越为难。
凤丫头成日说“姜夫人狐媚了林姑父”,他可从没认真这么以为过。林姑父对妻妾心软是一回事,大事上都有自己的主意。贾家和林家的恩怨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在他看,林姑父没休了四姑姑回家,已经是看在四姑姑出身高和多年情分上了。
那可是一个养到三岁的儿子和两个男胎,还有林姑父一生的仕途
“义忠之祸”后,四姑姑没了,林姑父没趁势报复父亲,可真是好忍耐,好涵养
现下林家是不得已才送黛玉妹妹到贾家,多让黛玉妹妹带几个人服侍,也是应该的,应该的。
但若几个奴才贾家都让林妹妹掏钱养,那成什么了贾家脸面不要了
贾琏坚决要请姜宁收回这话“老太太接黛玉妹妹过去,自是要把外孙女当亲孙女一样养。十个人罢了,不算什么。若连几个奴才都养不起,贾家也没脸再在京中见人了。若应了夫人这话回去,晚辈也没脸再见老太太和”他把“父亲”两个字吞了回去。
幸好,幸好
贾琏都这么说了,姜宁也不坚持。
一年至多一一百两银子罢了,林家今后每年给贾母送的寿礼的价值都会是这个数字的几倍。
她令人将年礼和寿礼的礼单给贾琏,然后观察贾琏。
看来他明白林家的意思了。
不过看他倒还持得住,只神色越发苦了,姜宁心想,怪不得贾母有什么事都派他来。
到底是国公府的公子哥儿,不会遇到一点事就大呼小叫地失礼。
但她不知,贾琏之所以看上去还算轻松,是因心里在想
左右老太太只是让他来接林大妹妹的。他把林大妹妹平安带回家里就完了。至于别的,自有老太太去操心,他只要有钱有酒有女人,也管不了那么多咯。
说定后日就回京,贾琏把两份礼单揣进怀里,跟管家去住下,心说幸好只用两日,他能忍到上路再出火,在林第可不敢乱来。想也知道姜夫人不可能给他安排人。
可出院子时,他迎面撞见一个生得虽不如姜夫人,却也如花似玉的十四五岁丫头进去,不禁多看了好几眼。
这丫头的模样比凤丫头还强呢
看这打扮,这行动,难道是给林姑父预备的人
林姑父怎么这么有艳福
贾琏既遗憾,又羡慕地出去了。
黛玉和绯玉把他的情态毕收眼底,都感到些许恶心。
绯玉“亏我方才还觉得他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黛玉“贾家大舅舅便好色”
她咬了咬牙“哼”
姜宁问安珠“有什么事”
安珠垂首,低声回道“一是来问,奴婢与从柳来这里十日了,还无差使,不知夫人有何安排一是,想看看荣国公府的人。”
陛下有旨,她们首先要护好林家女眷。只要林家忠心,她们做什么不必瞒着林大人和姜夫人。
林大人若想收用她们,她们要先看姜夫人同意,别为她们坏了林家和睦,影响到林大人的差事。
安珠和从柳比云坠洛梅生得还好,也更有风姿,但姜宁虽喜欢看美人,也怜惜丫头们,却不敢也不太想亲近这两位。
同类型的人有时会相斥。她有一部分和她们很像。她知道,这样的人认真起来,不论男女都会很危险。
但她们既然归姜宁管,规矩还是要立好“出门在即,便要你们学什么,也等到了兰州再定。以后你们有什么打算,想见什么人,先来和我说,尽量不要自作主张,我也好安排。”
安珠态度更加恭顺“是。”
姜宁克制住自己想摸美人脸的欲望“知道了就去罢。”
终夏冷淡,盛月沉稳,她都相处得来,也放心把孩子们交给她们保护。
但怎么对安珠和从柳,她还要慢慢想。
两日后。
载着黛玉的船行远了。
绯玉看着冬日寂寥的岸边,怔怔问“娘”
姜宁抱起她“怎么了”
“我们这是把姐姐丢下了吗”
她眨眨眼睛。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