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红楼]林家良妾躺平了 > 正文 68. 来不及看信 成功了?受伤了?出意外死……
    李世凛知道二姑姑一路挂怀着黛玉大妹妹, 终于等来了信,必然急着看,便忙笑道“二姑姑只管看信, 不必顾及我。”又怕他在这里,二姑姑有不便“我先回去了,过会再来”

    姜宁一手接了信,一手拦住李世凛“来来去去不嫌费事这有什么, 你略等我一刻。”便三两下拆了信。

    黛玉的字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

    她开头先写,这封信是她到荣国府后半个月写的。

    因年关近了, 她原怕送信的人难行,只能在路上过年, 不大妥当, 本想年后再让送。可若年后再送,信到兰州时就该三月了,又恐父母妹妹焦心,便厚赏了赵丰二人, 令即刻出发。

    她不常出二门, 不大知二门外的事,若赵丰二人身上染上了浮奢习性,还劳父母多加训诫管教。

    开头第一页几乎没有提及黛玉在贾家的生活, 却迅速安抚了姜宁焦虑担忧的心情,又让她多添一重叹息。

    黛玉长大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她开头还能写这一大段闲话, 显然她写信前在贾家的半个月, 没有难到让她迫切想离开的程度,但也确实让她思考了很多。

    她观察到了贾家“浮奢”的风气,怕林家的人在贾家变了性情。她请父母管教赵丰二人, 其实也是为他们的将来着想。若他们真成了贾家人行事,等回到林家必然会不适应。

    黛玉的聪慧敏感是天生,可孩子的机敏、谨慎和周全,都是身边环境逼她们成长起来的。

    从姑苏到济南,见到林如海和贾敏,好像让孩子们一瞬间都明白了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长大了好几岁。而在济南的分别,让绯玉话少了许多,又让黛玉感受到了什么

    姜宁继续往下看。

    黛玉用旁观视角写了她到荣国府的第一日。

    外祖母、两位舅母、两位嫂子和三位姊妹都齐聚荣庆堂迎接了她。

    外祖母说了什么,两位舅母说了什么,嫂子们和姊妹们说了什么。贾宝玉给她取字,她站起来反驳,外祖母如何处置;贾宝玉摔玉,外祖母如何安慰他;她暂时住在哪里;外祖母给了她丫头。

    这些或让人生气,或让人心堵,或让人觉得“还算贾家不太失礼”的事,她都一一用平静的语言写下了。

    信中,黛玉对贾宝玉的称呼一律是“宝二哥”。但姜宁看到一半,便气得自动转化成“贾宝玉”了。

    而在所有事里,让姜宁反复看了最多遍的,不是王夫人看似慈爱关怀,实为警告黛玉,让她离贾宝玉远点,“不要沾惹”;不是黛玉反驳贾宝玉取的字;也不是贾宝玉摔玉。

    是黛玉写“初见宝二哥,竟觉得似在哪里见过,十分眼熟”。

    贾宝玉也还是说出了原著里的名台词“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姜宁都不太记得原话了,可一看到就知道没错,就是这句。

    正是因为对原著的印象很模糊了,所以黛玉离开前,姜宁没有提示过她到贾家都会遇到什么事。万一提示错了就更不好了。她只叮嘱了盛月,若一些事旁人不好说话,请她见机开口,替黛玉推拒。不过,这次去贾家的黛玉显然也和原著里不一样了,起码姜宁记得,贾宝玉给黛玉取的“字”,“颦颦”,在后面被许多人叫过。

    黛玉严词拒绝了贾宝玉,那么“颦颦”二字,想来不会再有人不识趣总是提起。

    两年前癞头和尚到老宅找到她,说了许多谜语又莫名其妙走了后,姜宁便知道这个世界确实有神明鬼怪,而黛玉说不定真的是“绛珠仙子”转世,下凡是为“还泪”。

    但和尚在原著里说过什么,她真的记不清了,总归和她遇到的这个和尚说的话不一样。

    和尚度化黛玉出家失败,当夜又把她困在梦魇里,让她看到绯玉和黛玉在贾家遭受的痛苦和折磨,似乎目的在阻止黛玉去贾家。

    可她挣脱梦魇后,到现在快两年整了,她和林如海议定要送黛玉去荣国府,黛玉上路了,黛玉到了,和尚都再没有出现过。

    原著里黛玉的“还泪”,是爱上了贾宝玉,为他流了许多泪。

    好像没人规定过,“还泪”一定要还爱情泪

    生气泪行不行

    不行啊啊啊啊

    她都舍不得让黛玉掉眼泪,贾家人凭什么啊

    带着一肚子气,姜宁开始思考她去京城把黛玉接来,两人还能平安到达兰州的可行性。

    约等于零。

    算了。

    她走了,绯玉怎么办

    独留绯玉在这里和她爹面对刺杀毒害吗

    而若为这些儿女口角小事劳动李家打上门就太过分了。

    别说李家会不会愿意,即便李家真的去了,两家闹开,必然满城皆知。贾家两府内和族中可还有许多未嫁的女孩,这事定会影响贾家女孩子的婚嫁,若贾家没那么理亏,也会影响到李家的女儿。

    李家援助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非必要不能动用。

    姜宁喝口温茶,平心静气,往下看。

    黛玉说她在碧纱橱里住得很不错,房间够大,还分了内外两间,外间足够她和姊妹们围坐说话看书。

    外祖母第一日给了她鹦哥姐姐贴身服侍,第二日,琏二嫂子又送来四个粗使的小丫头给她跑腿听唤,还让林家一起来的三个女人和贾家的一个嬷嬷进来,给她做教引嬷嬷。

    她一到了贾家,一应起居、衣食,一如贾宝玉,反倒让迎春姐姐、探春妹妹和惜春妹妹靠后了,叫她心里过意不去。惜春妹妹还小,还不记事,但迎春姐姐和探春妹妹也都不见怨愤。

    迎春姐姐温柔话少,探春妹妹更聪敏大方,姊妹们都对她极好。

    外祖母说,她是客,原该比家里的姊妹更尊两分,她便领受了。

    她来后,和姊妹们一处上了几日学。学里的先生有两位,都是二舅舅的清客相公。听得姊妹们原和贾宝玉一起上学,但她抵京之前,先生恰辞了馆,贾宝玉只说身上不好,又说新的先生未到,便不上学了,姊妹们还每日和相公们念半日的书。

    姜宁行吧,确实比不上学强。

    信的最后,黛玉说

    贾宝玉确实如二舅母所说,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总是闹出许多让人生气,过后又觉可笑的事,可他对女儿家姊妹们和丫头们确实比旁人好得多。

    不知为什么,贾宝玉尤其体贴她。

    不过两三日的功夫,贾宝玉就记清了她爱吃什么,爱玩什么,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收着给她一起吃,一起玩,看说的话让她生气了,便再三再四道歉。她虽然不想和贾宝玉亲近,却不能总是横眉冷对。只是她客气受了,他下次便更亲热几倍。

    荣国府。

    荣庆堂。

    虽然过了十五,因还在正月里,孩子们放假,不用上学,女眷不能动针线,新年的喜气还没过,老太太这里每日都热热闹闹的。

    春日要到了,王嬷嬷前几日私问过贾母,何时给姑娘挪屋子

    姑娘住在碧纱橱里很好,可姑娘每次想到是她来了,才让宝二爷只能和老太太住,扰了老太太的清净,心里便很是过意不去。况且姑娘已经七岁了,宝二爷都八岁了,兄妹们再和气,每日一处吃喝笑闹都是小事,睡觉的屋子是该分开住了。

    贾母当时听完,只说天还冷着,出了正月再定。

    可她反复想了几日,黛玉是个有主意的,不似旁的女孩子,在这个年纪都长辈奶娘说什么就是什么,黛玉的奶娘反而要听姑娘的。王嬷嬷说的话就是黛玉的意思,总拖着也没意思。

    何况宝玉在她房里,不能尽兴闹腾,他不自在,也确实让她心烦,不如早挪了早省心。

    但宝玉她舍不得放到外院去住。

    一放出去,他父亲必然会催逼他读书。催成第二个珠儿,家里又少一个好孩子。宝玉灵性极强,若催逼得有了名声,叫宫中想起来他的通灵宝玉,岂不是祸患

    老二是比老大孝顺,官儿也认真做着。只是有些事上,他确实想得浅些。这也难怪他。

    谁叫国公爷走得早,他年轻时一心读书,家里没来得及教,他也没来得及学这些呢。

    若把宝玉和黛玉都挪出去,两人一东一西,正好住对门,也都离她近。

    东厢房现是迎春和探春住着,可以挪去后院,和惜春三个一处住。

    贾母想定了,传来王熙凤,让她且收拾着后院和西厢房,只先别说是做什么的。

    王熙凤略一想便知道屋子都是给谁收拾的。她在贾母面前好生答应了,回来便安排人去办事。

    心腹上了茶,问“林姑娘虽是客,怎好越过咱们自家姑娘太多呢。”

    三姑娘便罢了,二姑娘可是姐姐,也要给林姑娘腾地方。

    大太太和二太太知道了,又不知该怎么想。

    王熙凤不大在乎“宝玉是老太太的心肝儿肉,林妹妹是贵客,自然和旁人不一样了。老太太都这么大岁数了,偏疼孙子和外孙女,谁还能说什么原本孙女也不该都放在老太太这里养,是各房自己的事。自己不养的女儿塞给老太太养了,还有脸说委屈了孩子”

    她向东撇了撇嘴,轻嗤一声“平儿,你信不信那边即便抱怨几句,可若叫他们把二妹妹领回去养,是绝对不愿意的。老太太虽不偏疼二妹妹,一年里在眼前晃着,各样东西也赏不少了。比如二妹妹今日披的猩猩毡斗篷,那不是分例外老太太给新做的”

    又笑问“你还是老太太赏我的人,怎么不向着老太太说话,反倒想着那边了”

    平儿笑道“我是怕奶奶得罪了人。”

    大老爷和大太太不好怨老太太,奶奶只是儿媳妇,怎么不怨奶奶不向着自家妹子,反向着外人。

    “好丫头,不亏我往日疼你。”王熙凤打量着平儿细腻白嫩的鹅蛋脸,水汪汪的杏仁眼,乌油油的头发。

    她陪嫁了四个丫头来,都算好的,但论起模样,还是只有平儿第一,比那云霞还强三分,身段也极好,该有的都有。

    想到这里,王熙凤微微咬牙。

    平儿又不似那三个,见了二爷好色,便忙不迭动了春心,一个个都想爬上二爷的床。

    即便服侍了她和二爷同房,知道了人事,亲眼看见了春意,平儿也从来都是躲着,不接二爷话茬的。

    院里这些丫头,二爷最想得手的也是平儿。

    这丫头又聪明,又对她一心一意,占住一个空儿,也不叫旁人说她太妒忌。

    等她把那些狐媚子都打发干净

    王熙凤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对平儿一笑。

    平儿忽觉身上一凉。

    王熙凤给出了暗示,并不多说什么,只让平儿自己去领会。

    她嫁到贾家快一年了,自从管了家,除去睡觉外,心里一刻不停转着宁荣两府所有的事。

    她生性好强,不管大事小情,一定要做得让人挑不出错,也定要让老太太念着她的好。

    老太太原本最疼宝兄弟,她便在宝兄弟身上多费心。

    如今来了个林妹妹,她更冷眼看了这位妹妹几十日。

    有人说老太太偏心,见了外孙女,把亲孙女都忘了,她却看到林妹妹确实配人疼,比亲孙女强多了。

    那等不卑不亢,骨子里要强,又开得起玩笑,接得住话,真是对她的脾气。

    不像二妹妹,戳一下都不知道动一动,叫人怎么疼呢。

    林妹妹的模样是亲爹妈给的,为人处世却不可能是从地缝里冒出来的。

    王熙凤只能承认,姜夫人确实把林妹妹教得很好。

    但林妹妹一来,她要精心伺候的又多了一个,怀着孩子还得给她收拾房舍,又叫她心里不大平。

    老太太让琏二奶奶收拾房舍,不过半日,半个荣国府都知道了。

    议论自然不少。

    黛玉自己想了一会,去见贾母,问明了房舍的事,提出“老太太,我也住去后面罢,这里有宝二哥一个,就够吵着您了。”

    她还是更喜欢和姊妹们一样,也不想人说外祖母的不好。

    在这荣国府里,外祖母的确是最疼她,最真心对她的人。

    第二个竟是宝二哥。

    贾母笑道“正是你也在这里,宝玉少不得收敛些,才不太闹我呢况且服侍你的人多,住去后头挤不开。黛玉,你别多想,只管和宝玉还有你姊妹们自在玩乐就是了。”

    她倒要试一试,谁会为她分房舍不满。

    黛玉只得答应了,陪贾母说笑一回,回到房中,想打点出几样东西分送姊妹们,又觉得这样更不好,正在犹豫,听得满溪在外间快速报了一声“宝二爷来了。”

    她忙站起来“宝二哥。”

    贾宝玉快步走进来,忙笑道“妹妹怎么又这么客气。”

    黛玉不答,请他坐“鹦哥姐姐,上茶。”

    贾宝玉过来是为了别的事,听见这一句,先笑问“妹妹怎么还没给鹦哥改名字”

    黛玉笑道“老太太取的名字很好,不必改。满溪的名字是母亲取的,我也没改。”

    满溪的名字好,娘让她随意改,她没改。

    “鹦哥”这名字叫顺了也不错。

    她又不是贾家的人,把鹦哥姐姐的名字改了,以后鹦哥姐姐再服侍旁人倒尴尬,索性不改。

    林黛玉来了两个月,荣国府上下人人都知道了,她口中的“母亲”,有时指的是姜夫人,不是她们的四姑奶奶。

    旁人心里纵有说道,可连老太太都不说什么,别人也不敢明着说“林姑娘有了后娘忘了亲娘”。

    贾宝玉初听时还发怔,现在也习惯了。

    他虽觉得“鹦哥”两个字太俗,不配林妹妹,但他也不能说老太太取的名字不好,便揭过不提,说起他来的正经事“咱们要挪屋子了,妹妹知不知道妹妹有什么想要的,若不好提,只管告诉我,我一起和老太太、凤姐姐说了方便。”

    黛玉心领了贾宝玉的好意,但“我没什么缺的,宝二哥想要什么,要就是了。”

    若在家里,要搬新屋子,她和绯玉自是想怎么布置便能怎么布置,便把家里的库房翻过来,爹娘也不会说什么。而今既客居在这里,使的东西够用便可,不必多事。

    她只想书够看就好,二舅舅过年时给她送进来好些,这便足够了。

    这荣国府看着一团和气,人人孝顺、友爱、慈和,实际谁都私心不小。她只想与姊妹们和睦相处,孝顺外祖母,替太太尽心,安生在这里住到爹爹调任回来把她接走,余下只要人不犯她便罢。

    贾宝玉问不出来,只得算了,自己去和贾母、王熙凤要了新帘帐新摆设,分了林黛玉一半。

    林黛玉问了贾宝玉同意,把东西分送三春一些。

    贾宝玉也忙把自己的分给三春姊妹,少的又和贾母撒娇要了来。

    忙了一日,贾宝玉自觉体贴到了姊妹们,离平日睡觉的时辰还有一刻钟,便在贾母身边睡熟了。

    贾宝玉和贾母同住暖阁,夜间不必他自己的丫头服侍,只有李嬷嬷在外间和贾母的丫头守着。

    媚人和袭人回到下房里,洗漱准备歇下。

    媚人便道“等都搬了屋子,也不知史大姑娘再来可怎么住。是还和老太太住,还是和林姑娘住”

    去年春天,史大姑娘的太太没了,回家去守孝,这都快一年不见了。

    媚人笑说“从前史大姑娘和宝二爷一起住碧纱橱里,那时你还服侍史大姑娘呢,后来才来的二爷身边。你和史大姑娘那么好,史大姑娘天天缠着你,这一年也没听见你念叨史大姑娘。”

    袭人放下梳子,扭头笑道“老太太派我伺候谁,我心里就想着谁。史大姑娘是回自家守孝,亲叔叔亲婶子,又是老太太的娘家,必不能苛待了她的。我一个奴才丫头,多愁多问也无用,也不是我的本分。且我服侍好宝二爷,才对得起老太太的看重。姐姐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媚人叹道“你有这痴性子,事事明白,怪不得史大姑娘在的时候爱你,宝二爷也喜欢你。”

    又笑说“二爷今儿可真是忙。”

    袭人正满心想着这事,又忙着铺被子,不觉就说“林姑娘几句话,二爷可不是忙得团团转。”

    媚人一愣。

    这话音可不像平素稳重的袭人。

    袭人自悔失言,忙笑道“二爷惯是友爱姊妹的,林姑娘不要什么,二爷也为她忙前忙后,累得今儿早早就睡了。”

    “咱们也快睡罢。”袭人连忙吹了灯。

    兰州城,总督府。

    黛玉的信被姜宁放在枕头下面,床里是已经睡下的绯玉。

    她闭目养神,并没入睡,直到听见绯玉的呼吸均匀了,才悄悄掀被坐起来,披上斗篷走到廊下,向外望了一会。

    她也不明白自己是在看什么。

    今日中午,林如海匆匆过来,对她说了两句话“新任甘肃节度到了,今日要布置抓捕常茂山,晚回,妹妹不必等我。”说完就走了,连黛玉的信都没来得及看一眼。

    姜宁本有好些话想和他说。

    贾母和王夫人是贾敏的亲妈、亲嫂子,她不好议论,骂一骂小辈贾宝玉总没什么,还想和他商量怎么回信,再给黛玉送去什么东西,都只能都掩住不提,看着他又匆匆走了。

    正事要紧。

    林如海一出去就是五个时辰,没有任何消息送回来。

    她很清楚,这些事她插不了手。她睡觉与不睡觉,结果不会有任何差别。林如海该成功还是会成功。若他失败了,受伤了,出意外死了,她也做不到力挽狂澜或救他性命。

    她影响不了什么。

    所以她很该回去好好睡一觉,等事情结束就行了。

    可她睡不着。

    她和绯玉昨天才到这里见到他,今天才收到黛玉的信。

    他还没看过黛玉的信呢。

    姜宁让人温一壶酒来。

    她坐在寒风里,抱着手炉,一杯接一杯喝到了微醺。

    原身不擅饮酒。但近年她高兴或心烦,觉得自己该平静下来时,总会喝上一壶,酒量已渐渐练出来了。

    二更过去了。

    疏淡的月光照在酒杯里。

    三更到了。

    北风将树枝吹得“哗哗”响动。有早已干枯成褐色的叶子落在姜宁裙摆上。

    四更了。

    云聚起来又散了。

    月亮隐去了,星星也黯淡了。

    终夏一直在旁边陪着她。

    姜宁请她也坐下来喝,她只道“我要保护好夫人的安全。”

    姜宁并不勉强。

    终于,有仪鸾卫敲门,进来回禀“大人成功捉拿常茂山,已经回府,请夫人歇息,明日再见。”

    姜宁浑身一轻,酒也醒了,困劲上来,放下酒杯便要转身回房。

    她就说她这是瞎担心。

    可即将迈入房门时,她脚下一顿。

    林如海成功回来了,若他无事,为什么不亲自来和她说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