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荣国府大门到上软轿, 不到两分钟,王熙凤就把姜宁、绯玉和今日没来的林如海夸了个遍,还提了两句黛玉在荣国府多么得上上下下喜欢自她来, 贾母每日连饭都多吃半碗。明着奉承了姜宁把孩子教养得好,也是在说贾家这几年没亏待她。
不管她这话是不是真心,“伸手不打笑脸人”。再说姜宁是来接孩子的, 也不是来找茬的。
她算长辈, 便拍了拍王熙凤的手,笑道“昨日绯玉回去,连口夸了半日这里的嫂子和姊妹们, 让我安心, 说她姐姐很好。见了你, 我更知黛玉在这里错不了了。”
你来我往, 互捧完毕,上软轿行到垂花门前下轿, 姜宁见是两位夫人领了好些小姑娘等着。
一群夫人、太太、奶奶、姑娘、丫鬟、婆子里,有一个十二三岁一身大红的男孩就很显眼了。
但姜宁暂时没心思看这些活生生站在她面前的“原著人物”
黛玉是黛玉
怎么这么小小一个
姜宁不由向前伸手“黛玉”
“娘”
黛玉早等不得了, 提着裙子跑过来, 要下拜行礼, 被姜宁一把搂在怀里,先摸她的手抱着手炉, 手是热的;又摸了摸脸颊还行,只是有点凉,看来没等多久。
天是冷起来了, 快别在外面多耽误了。
姜宁舍不得撒开黛玉,但两位夫人和小姑娘们也迎上来了,只好把黛玉的手先给绯玉牵着, 上去和两位夫人见礼。
她猜得没错,看着年轻些,穿一身紫衣,发饰更华丽,大约三十来岁的是邢夫人。年纪约有四五十岁,穿着枇杷黄衣裳,簪钗首饰比她妯娌略素两分的是王夫人。
两位夫人的样貌自然没有差的,出来迎人,言行举止也都不失礼。
光看外表,着实想不到这两位一个“吝啬左性”一个看上去和善,实则手里人命不少。
原著里直接间接被王夫人害死的丫头,除了晴雯还有谁来着
姜宁记不起来了。
邢夫人是一等将军夫人,品级与姜宁相同,两人对握了手,互行平礼。
王夫人只有五品宜人诰命,她行全礼,姜宁只还半礼。
两人还要让小辈上来见礼。
姜宁忙笑道“外头冷,我看孩子们都不是结实身子,还是上里头再说”
王熙凤笑道“夫人真个心疼孩子们。”
刑王二夫人也都说很是,便簇拥着姜宁向内行。
荣国公夫人的院落前后五进,光从垂花门到正院就要先过两进院落。一路进去自然要寒暄一番,说些家常闲话。
姜宁余光便看见,邢夫人的目光一直落在绯玉和黛玉身上。
方才黛玉朝她过来的时候,人人都看她们,似乎也只有邢夫人的目光与众不同。
邢夫人,在紧张什么
正房五间,装饰奢华但不浮华。
看到那位容貌和贾敏有五分相似,只是比十四年前苍老了许多的老夫人,姜宁屈身,行平常福礼见礼“老太君安好。”
当年在景文侯夫人的灵堂上,贾母对她的为难还历历在目。
那时她要当着所有来客下拜哭诉,才能洗清贾母泼在她身上的污泥。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贾母起身,还了半礼,用的尊称“夫人一路辛苦,身上可还好”
十多年了。
姜夫人已年过三十,容貌竟然分毫未改,还比从前多添了尊贵高华的气度,更显绝色倾国。
若她的敏儿能活到现在
贾母心内如何复杂不甘、怨愤、担忧,还有对黛玉的不舍,都只能客客气气地请姜宁上座。
现在,这位是国朝一品太傅的正室夫人,刑部尚书的义妹,护国公和平昌侯两位女爵的至交好友。护国公甚至连东平王府和西宁王府都没住,直接在林府下榻。
早已不是服侍她女儿的一个妾。
昨日明着让林平媳妇过来勾起她女儿的死,她也只能忍受。
谦让完毕,邢夫人、王夫人也落了座,姑娘们和贾宝玉还站着。
王熙凤回禀,说姜夫人心疼孩子们,还没让见礼呢,贾母便忙令孙女孙男们先大礼拜见了再一一叫过来,亲自介绍。
绯玉也和邢夫人、王夫人见了礼。
薛宝钗也是客,年纪又最大,贾母便最先说她“这是我们薛家姨太太的女孩儿,乳名宝钗,她母亲身上不大好,在家歇着呢。”
薛宝钗忙解释“这两日天冷,母亲感了些风,前两日便有些咳,今日越发咳得厉害了。”
她不解释这么多,姜宁还不觉得怎么。
她说了这一串,姜宁便知道了哦,装病。
但人家都装病躲开了,姜宁也没必要戳穿,更没必要为难一个小辈。
薛家的谋算,黛玉已经反击并且取得了胜利,她再和薛宝钗一个孩子计较,太显得林家小气。
今日她来荣国府的唯一目标,就是平安顺利接黛玉回家。
薛宝钗面若银盆,眼若水杏,模样顶尖,着实是个有福相的美人坯子。
姜宁夸“有你这么个好女儿在,你母亲有多少病痛烦恼不能解的”
下一个是史湘云。
史湘云才十岁,比黛玉小一年多,身量虽然没有绯玉去年和她同年龄时高,却和现在的黛玉差不多,可见以后也是个高挑美人。
她模样不及薛宝钗,性子却活泼,一点不怯人。
黛玉信里常说“云妹妹又闹了什么事故”,字里行间是对这个妹妹的喜欢,姜宁对一个小女孩当然也生不出恶感,狠夸一回。
接下来是三春。
姜宁不分薄厚,平等地夸了一圈。
但平心而论,这三个女孩,确实只有贾探春最好。
最后是贾宝玉。
姜宁发现他好像很怕绯玉过来见她都要挑离绯玉远的那边。
贾宝玉长得确实是好,比原身记忆里十二岁的谢寒还好,但姜宁也确实对他没有任何好感。
等黛玉今日回了家,再和贾宝玉见面的次数就不会太多了,所以她没问贾宝玉为什么这么大了还混在女孩堆里,也没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也没说要看他衔下来的那块玉虽然她是有点好奇。
那可是真的补天石变成的玉真的仙迹哎别人不知道,她知道啊
这是贾母的心肝肉,且他亲娘还在这,姜宁遵照社交礼仪夸他一句“将来必是有出息的,不会辱没了贵府门楣。”就算完了。
丫鬟们分送她带来的礼物。姑娘们每人两匹缎子、五串香珠、一套文房四宝和一部新书,王熙凤和李纨是每人四匹缎子、五串香珠,贾宝玉的只有文房四宝和一部新书。
她其实不太理解,她今日只是来接黛玉,见见女孩儿们很正常,贾母为什么非要让贾宝玉也出现荣国府又不是只有他一个未成年的男子,还有贾琮、贾环和贾兰。
贾宝玉在这,她分见面礼不能少了他,那和他同辈的兄弟们都没有,家里不尴尬
可贾琮三人又没来给她磕头,她送去礼物倒像上赶着。
昨日打点礼物时,妙玉写的礼单上,原也有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的一份。
可她想到贾宝玉九成九会在场,那给了王熙凤的孩子,给不给李纨的孩子给了贾兰,就不给贾琮和贾环
荣国府这规矩太乱,姜宁就不为难自己了,让多准备了几份备用的礼物,谁来磕头就给谁。
他们自家谁不满谁不服,也不关她的事。
女孩儿们和贾宝玉都告了坐,坐下了,只有李纨和王熙凤还站着服侍。
现在是贾母坐在主位榻上,旁边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姜宁坐在下首一看就是新设的榻上,身旁是两个女儿。姜宁对面是邢夫人和王夫人。薛宝钗和三春在两边分长幼而坐。
王夫人几乎正和姜宁面对面。姜宁一眼就看出她好像有点不高兴了。
呃,就因为她夸贾宝玉比夸女孩儿们都少了好几句吗
不至于吧
也不是人人都该喜欢你家的凤凰蛋吧
姜宁只管和贾母对话,说贾家把黛玉照顾得很好,她和林如海都很感激,黛玉的身体在这养好了不少。
贾母也很客气,谦辞她并没有费心什么,黛玉的身体好转,功劳都是她随身服侍的盛月姑娘的。
姜宁便说,即便有盛月随身服侍,那一应饮食汤药,不都是这里费心黛玉在这里过得好,又哪里少得了亲外祖母精心照看比方新给的紫鹃和晴雯,就个个都是好的。
贾母忙说两个丫头不值一提。黛玉今日回自家,她十分安心,这两个丫头服侍久了,也请一并带回去罢。
姜宁笑道“老太君疼惜外孙女之心,原不应辞,只是听得紫鹃姑娘原是这里的家生子,若跟了黛玉回家,叫她与父母、亲人分离,我心不忍。只叫晴雯姑娘跟了来罢。”
黛玉信里也只说和贾母要了晴雯,没要紫鹃。
贾母提出让紫鹃也跟黛玉回林家,只是想让外孙女多两个使唤习惯的丫头,还是另有所图
不管她是何种心思,姜宁都不会再让一个贾家的家生子进林府。
就算紫鹃本人极好,她的爹娘姐妹兄弟叔叔姨娘所有这些家人亲戚,也难保哪个不会成为隐患。
贾母总不会为给黛玉一个丫头,就把丫头的全家都给林家真这么做了,那才真是瞎子都能看出来她目的不纯。
思量了片时,贾母笑道“夫人心善,那便罢了。”叫晴雯“快来给姜夫人磕头,以后你就跟了林姑娘去罢。”
晴雯出来,给姜宁磕了三个头。
姜宁示意落霞扶起来,看了看,笑道“这丫头的模样好,眉眼和黛玉有些像。也算她们主仆有缘分。”
只论模样,晴雯比她见过的所有丫头都好,甚至比安珠和从柳还略好些。与这屋里和她年岁差不多的姑娘们比,也只逊色于绯玉、黛玉和薛宝钗,比史湘云和贾探春还好。
甚至比妙玉也好。
她喜欢漂亮姑娘。以后晴雯服侍黛玉,她能常见,又有眼福了。
晴雯退到一边,激动得脸都红了。
姜夫人喜欢她
姜夫人说她和姑娘像,是和姑娘有缘分
紫鹃站在后面,看了看晴雯,又看着林姑娘的背影,默默垂头。
邢夫人这时笑问“夫人今儿就要接了大姑娘走”
姜宁含笑看向她。
出招了
怎么,你有什么好主意
邢夫人继续笑道“昨日二姑娘来得急,走得也急,我知道消息时,二姑娘人都走了,家里也没留孩子用顿饭。夫人和林大人回来得也快,我们都以为要十一二月才到京呢。老太太养了大姑娘这五年,真是疼的心肝一样,我们也疼。突然就要走了,实在舍不得。正好今日二姑娘也来了,何妨留下住日,和这里姊妹们高兴几日再走便是夫人忙,过几日,我们这里派人派车,必定好生把大姑娘二姑娘送回府上。”
若不考虑其它,这番话还真没多大毛病,像个慈爱舅母说的
但她丈夫是贾赦。
连黛玉都看出来她惧怕贾赦,事事唯贾赦之命是从,对黛玉的疼爱之心并没有多少,姜宁能信她才怪。
贾赦想留下黛玉绯玉,要做什么
姜宁一叹,又转向贾母,笑道“我们大人一心为国,在兰州接了皇命,听得原任户部尚书已经病重,便急着回京就任,替圣人分忧。恰好家里人人骑术都还过得去,我们便快马回来,实是没来得及提前告诉这里。连李家都不知道。让老太君吃惊了。”
贾母忙道“为人臣子,自是皇命要紧,回来得快才好,夫人哪里有错”
又少不得给大儿媳找补,不待姜宁说不能让黛玉留下,便笑道“她一心孝顺我,却没想到黛玉已和父母几年没见了,林大人还在家里等着呢。”
她昨夜已经想好,今日只要姜夫人不提前事,她更不能提。姜夫人想把黛玉接走,她就好生招待她们娘儿俩,好生把黛玉送回去。从前和现在身份不同,这是姜夫人第一次正式来贾家,只要这第一次处得体体面面,大家和气,下次见了就更好相处了。
她是舍不得黛玉。可这老大媳妇早不孝顺,晚不孝顺,这会子瞎孝顺什么
贾母暗暗瞪了邢夫人一眼,让她别多事。
邢夫人大感委屈。
老太太不是舍不得外甥女吗,瞪她做什么
老爷也不知是为什么,非要让她留下外甥女和林二姑娘。她办不成,老爷发火,老太太又不会护着她
眼看气氛有些凝住了,王熙凤忙上来笑道“戏酒早就预备好了,就等着老太太请姜夫人去呢。”
贾母便扶着丫头起来,笑呵呵对姜宁道声“请。”
王熙凤又亲自去扶姜宁,对绯玉笑道“林二妹妹昨日没吃上的饭,今日可别客气。我们这里的人都是风吹吹就倒了,一顿饭吃不了几粒米,二妹妹可别笑话”
大家一笑,互相打趣几句,都起来向外走。
行到堂屋。
丫头打帘子,贾母请姜宁先过。
两人正谦让,忽见两个媳妇慌慌张张跑进来,神色很不好。
姜宁立刻向后看绯玉和黛玉。
见两个孩子手挽着手,都好好地,她转回去,摸到了袖中的短匕和袖箭。
平常装扮就是这点不好,不能像穿骑装一样明着挎刀。
两年前巡边的生死关头在她右臂上留下了一道疤,也让她变得更多疑了。
或者说,让她的状态稍微回到了末世时。
在这种不熟悉的,可能藏有危险的地方,手边没有一柄长刀,她不安心。
贾母也变了面色。鸳鸯忙呵斥两个媳妇“没见有贵客在这么慌什么”
两个媳妇在台阶下面跪下,想回话,看到姜宁,又不敢说。
姜宁笑问“是什么事不妨说来听听。”
一看就和她有关,她才不说要回避呢。
媳妇们闭紧嘴巴,摇头,不住看王熙凤和邢夫人。
王熙凤已急得上火
看她干什么她又不知道有什么事快说呀
“说”贾母用拐杖重重捶地。
到底是什么事
两个媳妇跑散了发髻,北风将她们散开些许的鬓发吹得扬起。
一片枯黄的落叶荡荡悠悠,晃在贾母足前。
冬风吹着。
“是林家人捉住了两个小厮,拿了,拿了现行儿,”一个媳妇舔舔发干的嘴唇,“是大老爷的人,拿着锤子凿子,正在姜夫人的车上动手脚。现下林家的人聚在一处,都等着请姜夫人过去呢”
“什么”贾母瞪着她们。
两人连着磕头,不敢再多说了。
贾母眼前一黑,就要向后栽倒。
姜宁一手扶住贾母,一手掐人中让她别晕,笑问邢夫人、王夫人和王熙凤“这可怎么说”
三人心中惊骇可不比贾母少
倒没人怀疑是林家诬陷都知道当年旧事,且这的确是大老爷的行事心里都在骂
大老爷弄出这事,今日怕是不能善了了,可别牵连了她们
姜夫人问怎么说。
怎么说
大老爷干出来的事,她们怎么知道怎么说
林绯玉护着林黛玉从贾家人里出来,挡在林黛玉身前,满眼戒备。
姜宁手下,贾母撑过了这一口气,醒了。
她并不是装晕,也不想晕,只是急怒之下身上撑不住。
她晕了,还真由得老大和姜夫人把荣国府闹个天翻地覆,甚至闹到衙门里,闹到朝堂上吗
她勉强站稳,扶住拐杖,才发现一直扶着她和掐醒她的竟都是姜夫人。
贾母又一惊
她年老体胖,自知身体沉重了,怎么姜夫人一只手就能把她扶起来
姜宁松开手,退开,说声“多有得罪。”
贾母气还喘得厉害,忙摆手“哪有得罪是我要多谢夫人。”
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和丫头们这才得了空,一拥上来,把贾母围住。
贾母却推开众人,向姜宁弯身“多谢夫人方才救我一次。夫人看,此事当如何解决为好”
姜宁侧身,不受她的礼,笑道“我看她两个还有话没说完,不如听听”
她垂眸看两个媳妇。
“快说,还有什么话”王熙凤在贾母之先喝问。
老太太险些晕在眼前,把两个媳妇的胆子都吓破了。
二人更惊于姜夫人的力气,再也不敢少说“林家的人拿了人,立刻有三四个人骑马回林府报信了,把那两个小子也打晕带走了。剩下的人要到里头来,大老爷带了二三十人过去拿人,反、反被林家剩下的人给打了一顿,把人都给捆了。”
“噗。”
姜宁实在没忍住,笑了一声。
好捆得好
她不管贾家众人的目光,笑问“把你们大老爷也给捆了吗”
两个媳妇不敢答,又开始磕头。
偌大的荣国公夫人正院,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只有北风和着姜宁的笑语绕梁“老太君可别怪我家的人。他们只是一心护主。捆了贾将军有什么罪,也是我去领。您说呢”
贾母手抖着,也不知是被谁气的,笑不出来,话音还算平稳“这这也是那孽障活该罢了”
她心里有一丝希望
老大虽然作恶,但已经失败,还受辱被捆,或许能抵得过了
即便真去报官,也能说是那两个小子自作主张,和老大无关。
真攀扯上老大,又没成事,他有爵位,又不会打板子,至多罚些钱罢了
她虽恨老大惹祸,可真让这罪名坐实,贾家暗害贵客,名声还要不要
还有谁敢再来贾家
林家便不在意贾家的处境,难道也不在意姜夫人险些被卖,给人做妾的旧事被翻出来说吗
姜宁笑“老太君方才问我此事该如何解决。既已有人去我家告诉了,不妨等一等人来我让绯玉过去让我家的人把贾将军松开,请他回去重整衣衫,一会来对峙个明白。”
这么多年了,就趁今日,把新账旧账一起算
“是。”
绯玉立刻把黛玉交到盛月手上,三两步走下台阶,一手一个提起两个媳妇“贾将军在何处,带路吧。”
贾母回过神,还没来得及反对,绯玉已经拖着两个媳妇走到了院门。
她闭眼,锤了几下自己的胸口,恨不能一死,也就万事皆空了
“对峙是在何处为好”姜宁仍然笑着,“是就在这里,还是去贵府的荣禧堂”
“去,去荣禧堂罢。”贾母面色灰败,恳求姜宁,“夫人,就别让孩子们跟去了。”
姜宁扫视小辈们,自是个个惶然不安。最镇定的除黛玉外,要数薛宝钗和贾探春。最惊惶失色的也不是别人,正是贾宝玉。
她和贾赦的恩怨,林家和贾家的恩怨,确实没必要把这些孩子搅合进来。
姜宁犹豫,不知要不要让黛玉也留下。
黛玉也是孩子,但她怕这里也有贾赦的人,贾赦恼羞成怒,把黛玉给害了。
虽然有盛月在,黛玉被害的可能很小。
贾赦是黛玉的亲大舅
“娘,我要去。”黛玉挽过姜宁的手。
贾母惊问“黛玉”
“我也是林家的人,出事的是我娘的车。等我和娘回家,那辆车我也会坐,我要去。”黛玉态度坚决。
“好。”姜宁看了眼眼中混合着愤怒、哀伤和不可置信的贾母,答应了。
不到两刻钟后。
荣禧堂。
匆匆赶来,心中还满是迷茫震惊的贾政才走到院门,便听到院中小厮报信“老太太,大老爷林大人来了护国公和平昌侯都来了”
小厮话音还没落,贾政便听见许多靴子脚响。
他回头,看见多年未见的林如海和两位佩刀穿靴的女子,三人皆面带隐怒,足下生风,冷笑行来。
那年轻女子的面上有一道疤痕,长至鬓角,颇显狰狞。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