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燕京小厨娘 > 正文 41. 第041章 松仁玉米 一盘子金光灿烂
    韩向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甚至觉得梅娘是想借着开铺子的名义,让他们出去吃些好吃的。

    要开铺子不先找铺面, 居然要他们去下馆子吃饭这谁能相信

    梅娘却很认真地点点头, 说道“没错,就是让你们去外面吃饭的。”

    娟娘一脸错愕,看了看武大娘,又看了看梅娘。

    “二妹, 咱们家里就是卖烧饼的, 我们还出去吃什么多浪费钱呀”

    梅娘笑着对他们说道“这馆子可不是白下的, 我想请姐和姐夫去街上转转, 帮我看看哪家饭馆客人多,什么吃食最好卖, 买这些吃食的又是什么人,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呢”

    开饭馆不是说开就开的, 这个时代的人喜欢吃什么, 京城的人日常会买什么, 她作为一个穿越人士, 对市场可以说并不了解。

    只是家里开着烧饼店, 她还要时不时去大户人家帮厨, 实在没时间门去做这些琐碎的调查。

    让韩向明和娟娘去下馆子,其实就是在做市场调研。

    娟娘夫妻俩一头雾水,只得梅娘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拿上银子去外头寻好吃的了。

    韩向明是个实诚的性子, 梅娘叫他们去街上找好吃的, 这一去就是许久,武大娘早上卖完烧饼收摊,这两口子还没回来。

    武大娘有些担心, 说道“你姐夫他们不会是迷路了吧,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

    韩向明还是娶亲那次来的南城,后来逢年过节跟着娟娘回来探望几次,京城这么大,让他出去逛街,迷路还是小事,可别惹出什么是非来。

    梅娘知道她的心思,便说道“娘不用担心,就算姐夫不认识路,不是还有姐吗他们两口子又不是惹是生非的性子,不会有事的。”

    武大娘点点头,强行让自己把一颗心拉回来。

    “梅儿,你想开个什么样的店,都做些什么吃食”

    梅娘低着头说道“还没想好,等姐和姐夫他们回来再说。”

    武大娘就叹了口气“其实咱家这样也挺好的,每日卖烧饼就挣得不少了,就是屋子小了些,过几年鹏儿兴儿娶媳妇,还得买个房子才是。”

    现在一家人都挤在一起,还能勉强住下,可武鹏武兴长大了还要娶媳妇,要不了几年,这屋子就住不开了。

    可是只靠他家的烧饼店,一天挣个两银子的,家里还有一群孩子要养,想要在京城里再买个房子谈何容易。

    梅娘笑道“娘愁什么,等我开店赚了钱,就有钱给他们买房子了。”

    武大娘听了,却一口回绝。

    “娘早就说过了,你赚的银子都自己收着就是,就算以后你手里有银子,自己也能过得好。”

    梅娘被退亲这事一直是武大娘心里的一根刺,她怕梅娘以后不好嫁人,就想让她多留些银子傍身,如果梅娘想嫁人,嫁妆丰厚些,在婆家的日子也会好过。

    “再说了,”武大娘继续说道,“你弟弟他们俩是男子,有手有脚的,哪有让姐姐帮忙买房子的说出去他俩也不嫌臊得慌”

    梅娘忍不住笑了,亲昵地挽住了武大娘的手。

    “娘说的是,他俩要娶媳妇,让他俩自己赚银子去娘就别跟着操心了。”

    没想到她又把话头绕到自己的身上,武大娘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好,你说得对,让他俩自己赚钱娶媳妇去靠着娘和姐姐,算什么本事”

    娘俩说笑了几句,屋里就收拾得差不多了。

    梅娘见没什么事,就跟武大娘说道“娘,咱们进屋去查查家里还有多少钱,回头开店心里也好有个数。”

    于是两人抱着小石头进了里屋,武大娘让武月哄着小石头在炕里头玩,娘俩分别把各自的钱匣子抱了出来。

    相比之下,武大娘的钱匣子显得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十来锭五两重的银元宝,又是十来吊钱,还有厚厚一层没来得及穿上的铜钱。

    梅娘的钱匣子里则更多是银票和银元宝,还有些赏下的金银首饰,捧着虽然轻,钱却更多。

    梅娘一打开钱匣子,就发现不对劲了。

    银元宝银票之类的都好好的在里面收着,除此之外,却多了几吊铜钱。

    梅娘数了数,一共有三吊。

    武大娘看着铜钱也很奇怪,问道“这几吊钱是哪来的”

    梅娘摇摇头,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收了三吊铜钱。

    她收的多是银票和元宝,家里只有卖烧饼和把子肉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才会收铜钱,这些铜钱都是武大娘收着的。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东西会收铜钱呢

    梅娘略想了想,就猜到了这钱是哪来的。

    武大娘还在纳闷,摸了摸那三吊钱,疑惑道“难不成是你姐放这儿的不应该呀。”

    韩向明和娟娘要是有这么多钱,也不用巴巴地抱着孩子进城打工了。

    梅娘摇摇头,说道“娘,这事儿还是得问咱们家里人,我去叫云儿过来。”说罢起身去门口唤云儿。

    听见梅娘叫她,云儿马上就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一个拎着斧头的武兴。

    “二姐,我俩正劈柴呢,你喊我们干啥”武兴抹了一把汗,这才发现自己还提着斧头,连忙把斧头放下。

    梅娘不答,只笑着看云儿。

    “云儿,我这钱匣子,你动过没有”

    云儿一眼就看见了炕上那三吊钱,下意识地移开了目光。

    “没没动过”云儿小声说道。

    看她那心虚的模样,连武大娘都看出几分端倪来。

    武兴见炕上放着两个打开的钱匣子,梅娘又这么问云儿,立刻就不乐意了。

    “二姐,你问云儿这个干什么难不成你丢了东西就算丢了,也不关云儿的事。云儿胆子那么小,肯定不敢动你的钱匣子的”武兴斩钉截铁地说道。

    梅娘笑了起来,说道“谁说我丢东西了不但没丢,还多了不少呢”

    武兴一脸疑惑,云儿的头却更低了,连话都不敢说。

    武大娘叹了口气,走过去拉起云儿的手。

    “云儿,你跟大娘说实话,你二姐这里头的三吊钱,是你偷偷放在里面的吧”

    云儿的声音带了几分哭腔,说道“大娘,你们救了我的命,二姐还教我熬果酱,又不肯要我的钱,我我”

    她说不下去了。

    武大娘怜爱地摸了摸她的头,说道“这些钱,是你放进去,想要还我们赎你的三两银子的”

    云儿含着眼泪,轻轻点了点头。

    梅娘柔声说道“二姐知道,你觉得我们花三两银子买了你,心里头觉得亏欠家里的,可是你也帮我们做了很多活啊,比如这果酱,要不是你,家里谁会熬,谁有时间门做还有,每次你跟着我出去帮厨,我都没给你工钱呢”

    云儿吓得连连摆手,忙说道“我不要钱的二姐带着我出门,我吃过很多没见过的好吃的,还学了好多东西,哪里能再要钱呢”

    她在心里无比感激武大娘和梅娘,是她们把她从水深火热的生活里救了出来,让她吃饱穿暖,还毫不藏私的教她手艺,把她当家人一样看待。

    梅娘说道“是你先要跟我们算这么清楚,我才会跟你算账啊。”

    武大娘也说道“都是一家人,算这么清楚做什么云儿,你是不是担心那个卖身契大娘这就拿给你,你自己收着。”说着果真从钱匣子里取出那张卖身契。

    云儿却把手缩到身后去,生怕武大娘硬塞给她似的,双眼迅速噙满了泪水。

    “大娘,你把这个给我干什么大娘是要赶我走吗”

    武大娘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忙说道“谁要赶你走了这是你的家,我看谁敢赶你”

    梅娘拿过卖身契,展开给云儿看。

    “云儿,你最近也识了不少字,你自己看看,这张契纸还是你爹写的那张,娘曾经说过,这张纸她收着,只是怕你爹他们来找麻烦的,你在黄册上还是自由人,不是奴籍。”梅娘指给她看关键的地方,细细地跟她讲清楚,“娘说,等你长大了,就说你是咱们家的干女儿,跟自由人一样嫁人,不会有人嫌弃你的。”

    云儿眼前一片模糊,她哽咽地叫道“大娘,二姐,你们对我真好”

    梅娘把三吊钱塞给她,笑着说道“娘连我的银子都不要呢,说让我留着当嫁妆,你赚的钱当然也要自己留着,给自己多攒些嫁妆。”

    云儿捧着钱,哭得说不出话来,只有点头。

    武月听见,从炕里头直接扑了过来。

    “娘,二姐,我也要攒嫁妆”

    众人哈哈大笑,屋子里顿时一片欢声笑语。

    武兴这才放下心,说道“娘,二姐,你们以后说话能不能好好说,我还真以为你们要赶云儿走呢”

    武大娘心情好,笑道“好,好,以后再也不吓唬你了,不过云儿,你也不许再闹出这样的事儿了,要不然可就是你没把咱们当一家人”

    云儿双眼含泪,微笑着应允。

    “这就对了嘛”武兴拍手笑道,“其实在咱家有什么不好总比在她那个爹和后娘手下讨生活强”

    武大娘微微皱眉,说道“以前的事就不提了,云儿都来咱家这么久了,该忘了就忘了吧。”

    “咱不想提,可有人不肯放过云儿啊”武兴拨开云儿想要拦住自己的手,大声说道,“前几日她那个后娘偷偷来找她,让她拿些烧饼和肉给黄家送去,云儿不肯,她后娘还狠狠掐了她几下呢”

    云儿拦不住,急忙说道“其实也没掐着,一点儿都不疼的”

    她这么一说,反倒证明了武兴说的是实情。

    武大娘一下子沉了脸,说道“云儿,你二哥说的是真的”

    云儿讷讷地低下了头,说道“大娘和二姐都够忙的了,我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

    梅娘拉起她的手,认真地说道“云儿,你既然进了咱家,就是咱家的人,记住,咱家的人不能挨欺负,凭她是谁也不行”

    武大娘还在那里骂黄家媳妇“那娘们一肚子坏水,云儿都不是她家的人了,她还敢偷着掐云儿下次我再看见,看我不大耳刮子抽她”

    骂完了黄家,武大娘又骂武兴。

    “还有你你是个死人啊,看见云儿被欺负还不知道还手你不是能吃吗,白长这么个大个子了,连个娘们儿都不敢打”

    无辜躺枪的武兴

    看来他只有两件事做得不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他太难了

    到了晚间门,韩向明和娟娘俩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家。

    武大娘问他们吃过没有,他们连忙说吃过了,又把剩下的碎银和铜钱拿出来交给梅娘。

    梅娘倒不在意他们花了多少钱,她关心的两个人第一天市场调研做得怎么样。

    韩向明喝了几口酸梅汤,才算是缓过劲儿来,说起了两人一天的经历。

    原来韩向明对京城不熟,娟娘出嫁好几年了,再回来看街上也是物是人非,两人两眼一抹黑,商量了一会儿,便决定先去找人打听打听。

    城里人来人往,不是忙着赶路就是忙着做生意,谁有空儿跟他们闲磕牙,两人走到一个茶摊,花两文钱买了个大碗茶,一边喝茶一边跟茶博士闲聊,问起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茶博士在这里卖了多年茶,说起这个自然如数家珍,谁家的绿豆糕好吃,谁家的汤面做得地道,谁家的烧鹅是一绝,详详细细地说给二人听。

    两人努力记在心里,离开茶摊就去寻吃食。

    有了目标,找吃的就方便多了,两人进了一个店,先不忙着点菜,先看看哪桌客人跟小二熟得很,就凑过去跟客人打听这家什么好吃,那老食客自己觉得被人当成了前辈请教,少不得要指点他们一二。

    如此两人一天走了五六家酒楼饭馆,卖小吃的店更是寻了十来家,每家店只点一两个招牌菜尝尝,把名字和味道牢牢记在心里。

    韩向明一边说,娟娘一边在旁边补充,又拿出一个油纸包放在桌上。

    “二妹,我怕我俩说不清楚,就每种都带回来一点儿,你尝尝看。”

    油纸包里是各种烧肉糕点、包子小食等物,除了面条汤水之类的不好带,竟包了有十来种。

    梅娘没想到两个人能想出这样的方法,十分惊喜。

    她真心实意地向两人道谢“这一天辛苦姐和姐夫了,你们想得太周到了。”

    见梅娘满意,两人就放了心。

    “这有什么的,二妹别嫌我们笨手笨脚就好。”

    夫妻俩在外面跑了一整天,到家也不肯闲着,娟娘接过小石头给他喂饭洗澡,韩向明提了泔水出去倒,回来又去挑水,挑了水又收拾桌椅和扫地。

    有他们两人在,家里虽然拥挤了些,却也多了两个人帮忙,许多重活累活原本都是武鹏和武兴的事,如今都被韩向明抢去了,兄弟俩对这个姐夫自然十分喜欢。

    接下来几天,韩向明和娟娘都在外头找各个店的吃食,梅娘想着两人全靠记忆只怕会出错,又叫武鹏也跟着去,遇到什么特色好吃的,都可以记下来,回来拿给梅娘看。

    小石头养了几日,果然精神头越来越好,小孩子不装病,一好起来就吵着要吃的,梅娘怕他吃多了烧饼又伤了脾胃,每日换着样的给他做鸡蛋饼、面条、珍珠汤之类好消化的东西吃,连带弟弟妹妹们也都有了口福。

    这日武大娘在菜市遇到新下来的嫩玉米,就买了十几个回来给孩子们吃。

    梅娘来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见嫩玉米,不禁有些手痒,准备拿这玉米做个菜。

    玉米洗净剥粒,沥干水分备用。

    昨日韩向明刚买了些松子瓤,她把松仁放入小锅中,小火慢慢炒,直到松仁变成金黄色。

    锅中倒油,七成热时放入玉米粒,慢慢翻炒。

    加入盐糖,继续翻炒,直到玉米粒呈现出微黄色。

    把炒好的松仁撒在玉米粒上,再次炒均匀即可出锅。

    一盘金灿灿的松仁玉米盛出来,孩子们都震惊了。

    先不说味道如何,这一盘金光灿烂的菜肴,也太好看了吧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