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燕京小厨娘 > 正文 92. 第092章 香辣蟹 月饼已随家人去,……
    娟娘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不用在地里辛辛苦苦刨食,一年到头的收成也不过勉强糊口,现在每天就是洗洗菜做做饭, 对她来说轻松得很。

    而且,她还跟梅娘学了那么多美食的做法,回去哪怕不种地,在官道边上支个摊子卖吃食都能养活一家人了

    娘家已经帮她这么多了, 她怎么还能要梅娘的钱呢

    韩向明则说道“店才开张两个多月, 分什么钱啊,我们又不急着用钱,还是到年底一起再算吧”

    梅娘早就料到他们会推辞, 等到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完, 她才缓缓开口。

    “娘,姐,姐夫,你们这话说得不对, 要不是有你们帮衬, 凭我一个人怎么能开得起这么大的店要不是有你们在店里坐镇, 我怎么能放着店里的生意不管, 还能去别人家帮厨这是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 一起赚来的钱, 当然要一起分才是。”

    武大娘和娟娘听了, 都觉得梅娘说的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可是一时又想不出话来反驳。

    而且她们心里也来不及细想,满心想的都是梅娘要给他们分钱的事。

    这个惊喜来得太突然,把她们都给砸蒙了。

    她们也没干什么啊,梅娘怎么就要把钱分给她们

    不待武大娘等人出言反驳, 梅娘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她转向武大娘,说道“娘,我知道您疼我,为了我操了不少心,当初开店的时候,您更是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帮我,还让弟弟们来帮忙”

    要不是武大娘不遗余力,又是出钱,又是让武鹏武兴来干活,自己还怕娟娘分心,更是把带孩子的活计也包揽下来,梅娘一个人就算再有钱,又怎么能把梅源记开起来

    武大娘听梅娘这么说,不由得一阵感动。

    “傻孩子,咱们都是一家人,你说这些干什么”

    娟娘也连忙说道“娘说得对,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本就是应该的”

    梅娘点点头“既然娘和姐都这么说,那就听我的”

    她一锤定音,直接说道“娘,我早就想好了,这梅源记算是咱们武家全家人开的店,每个人都有份”

    每个人都有份

    听到这句话,连武鹏都抬起了头。

    只有武兴无知无觉,还在闷头干饭。

    大人说什么分钱不分钱的,跟他有什么关系,他还是干饭要紧。

    看到大家惊诧错愕的目光,梅娘说道“店里的盈利,我拿四成,余下的,娘分一成,姐和姐夫分两成,鹏儿,兴儿,月儿各一成,他们还小,先让娘帮他们攒着,以后留着娶媳妇或者当嫁妆”

    梅娘的话还没等说完,就被刚刚回过神来的众人异口同声地打断。

    “这哪行娘早就说过了,这店是你的,以后都给你做陪嫁呢”武大娘神情激动,大声说道,“再说,娘都没干什么,哪能白分你赚的钱”

    娟娘眉头紧皱,说道“梅儿,你说什么傻话这店是你一个人开起来的,我们又没出钱,怎么还能算我们的一份”

    韩向明则被梅娘的话砸晕了,一时间晕头转向。

    梅娘居然还要给他算一成他跟武家的人竟然是同样的待遇

    他下意识地连连摇头,说道“不行,不行,这钱我不能要,我连饭都不会做,给我分什么钱啊”

    这梅源记他一没出钱,二没做饭,不过是买买菜,出出力,招呼一下客人,就这点儿活还能让他分一成的盈利他不是在做梦吧

    武鹏更是连筷子都掉在桌子上了,震惊地完全忘了吃饭。

    他干的活还没有韩向明多呢,二姐这一成的盈利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只有武月还听不明白,她看看武大娘,又看看哥哥姐姐,满头雾水地问道“二姐姐,你要给我什么好东西呀”

    她这么一开口,武大娘又想起来一件事,马上说道“再说,月儿还小呢,什么都干不了,给她分什么钱”

    大家争先恐后地推辞,梅娘竟然一句话都插不进去。

    等到众人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梅娘才抓紧机会开口。

    “娘,您不是说咱们是一家人吗,您不是说,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吗那这个店当然也是咱们一家人的”

    她止住又要开口的武大娘,说道“娘,姐,我知道你们帮我不是为了钱,可事实就是这样,这些钱,是咱们一起挣的”

    武大娘还想挣扎,开口道“可是月儿还小”

    梅娘看向一脸懵懂的武月,笑道“谁说我们月儿小就不能分钱了哥哥姐姐们忙着做生意,月儿在家照顾娘,帮着带小石头,也是大功臣呢”

    武月听到分钱,总算是听明白了几分,赶紧摇头说道“我不要钱,我帮娘干活,带小石头都是应该的二姐辛苦,钱给二姐留着,攒嫁妆”

    梅娘又是感动又是好笑,温声说道“二姐有钱,你留着吧,你也要攒嫁妆呀”

    武月还是摇头,说道“我不要嫁妆,大姐说了,她嫁人的时候就没有嫁妆,大姐夫对她也很好啊”

    娟娘无辜躺枪,顿时面红耳赤。

    那时候武家一个寡妇娘带着一群孩子,穷得糊口都难,哪里还有钱给她办嫁妆

    还好韩向明不计较这些,依然对她极好,她心里记着,跟人聊天的时候就不免感慨了一下。

    没想到武月这么小,记性却好,她无意中说过的话也记住了。

    感觉到大家的视线都看向他们,娟娘赶紧低头假装吃饭,韩向明则是一副手足无措的模样。

    “我我不要嫁妆,不不不,我不要分钱不是,我不要钱”

    看他一个大男人紧张得结结巴巴的,梅娘忍不住笑了。

    “姐夫,你就别推辞了,我们家没个大男人撑门面,里里外外都要靠着姐夫帮忙,这一成的钱,姐夫你一定要收下”

    她又不是傻子,把武家所有人都拉在一起分钱,却独独抛下韩向明一个人。

    再说,韩向明可是梅源记的掌柜,跟现代的店长差不多,这么忠诚又负责任的人才,她当然要拉拢住了。

    韩向明还要说什么,梅娘懒得再废话,沉下脸说道“你们要是再不要,就别在梅源记干活了我去外头雇人去”

    见她生气了,大家这才不情愿地闭上了嘴。

    梅娘见唬住了他们,强忍住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银票,一一分给众人,连云儿面前都放了一百两银票。

    云儿没想到连她都有,正要开口拒绝,却被梅娘投过来一个警告的眼神吓住,只好默默地把银票接了过来。

    武鹏武兴和武月的,一并交给武大娘存着。

    武鹏见状,张了张嘴,小声说道“二姐,我那份给你,我娶媳妇的钱,我自己会挣”

    梅娘转头看向他,瘦高的少年双眼发亮,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和自信。

    梅娘习惯地抬手,想摸摸他的头,却发现武鹏最近长高了不少,她竟然够不到他的头顶了。

    梅娘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给你的,你就拿着,以后二姐还会挣很多很多钱,你也会有很多很多钱的”

    武鹏听得热血沸腾,望着梅娘的眼睛,重重点头。

    姐弟俩正互相鼓劲,就听见武兴缠着武大娘的声音。

    “娘,我那一成有多少钱啊能不能先给我点儿,我想买糖瓜子”

    武大娘正看着女儿们和大儿子,满心都是欣慰和感动,就被武兴这一句话气得瞬间上头。

    “你是猪啊就长了个吃心眼怎么就不能学学你哥你姐是个人就比你有正事”

    武大娘抬手就要打武兴,被娟娘赶紧拦住了。

    “娘,今天过节,就别打他了,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多好”

    云儿则下意识地拦在武兴身前,说道“大娘,是我想吃糖瓜子来着,二哥才想要钱给我买,我不吃糖瓜子了,您别打他”

    武大娘被娟娘和云儿拦着,这才放下了手。

    她恶狠狠地瞪了武兴一眼,骂道“你瞧瞧,云儿都比你懂事”

    武兴不以为意,嘻嘻一笑。

    “你们都懂事,都能干,我不就可以不用费心了嘛,少操心还能多吃两碗饭呢,是吧,云儿”

    云儿夹了一大块肉放到他碗里,小声说道“快吃吧,当心大娘再骂你”

    武大娘看着武兴大大咧咧地吃饭,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都是一家子兄弟姐妹,武兴怎么就跟大家都不一样,真不让她省心

    分了这么多银子,一家人都十分高兴,围在一起又是吃饭又是聊天,韩向明还拉着武鹏武兴,硬是劝着他们喝了几口酒,呛得武鹏直咳嗽。

    吃过饭,武大娘就带着孩子们回去了,梅娘也回后院去休息。

    韩向明和娟娘主动留下收拾桌子,两人一个洗碗一个扫地,很快就把活干完了。

    确认大门已经关好了,两人才回到房间里休息。

    娟娘忙了大半天,这会儿觉得累了,脱下外衫,便躺在炕上闭目养神。

    正似睡非睡的时候,她的肩膀被轻轻晃了几下。

    “娟娘,泡泡脚再睡吧,热水我已经给你打好了。”

    娟娘强挣开眼睛,看到韩向明正关切地看着自己。

    她点点头,坐起身来,把双脚放在水盆里。

    洗脚水温度正好,比温水稍微烫一些,脚放在里面泡着,只觉得浑身都热乎乎的,格外舒坦。

    看到韩向明蹲下身去,握住她的脚轻轻按摩搓洗,娟娘有些吃惊,顿时睡意全无。

    “你干什么,好好的给我洗什么脚”

    韩向明握住她想要抽回去的脚,手上的力度越发轻柔。

    “娟娘,你跟了我这几年,让你受苦了。”

    韩向明本是个农家汉子,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可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饱含着浓浓的情意。

    娟娘听出他话中难掩的心疼,不由得又是感动又是心酸,脚上也不再用力,任由他给自己轻轻地捏揉。

    “你说什么话呢,我有吃有穿的,哪里就吃苦了你待我一向很好,我心里都知道的。”

    当初从京城远嫁到西郊,她也曾经忐忑不安过,可是日子过得久了,看到韩向明对她这么好,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韩向明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对她却是真心诚意的,哪怕家里只剩下一个粗面馒头,他也会一分两半,把大的那一半给娟娘。

    丈夫对她这么好,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韩向明叹了口气,说道“我家里穷,又没啥本事,今年家里遭了灾,还要靠着你娘家才能挣钱养家,我真没用”

    娟娘听他的声音越来越低落,忙说道“谁说你没用了二妹说得没错,我们家鹏儿太小,家里没个爷们儿撑门户,多不方便呢,有你在店里帮衬,可是帮了我家大忙了”

    韩向明勉强笑了笑,却没有接茬。

    娟娘只当他是不信,正要再说几句,却见韩向明拿过帕子擦干净手上的水,把怀里的银票掏了出来。

    “这是二妹给咱们的,你收好了。”

    看到银票,娟娘立刻想起了梅娘待他们的好处。

    她接过银票,打开一看果然是四张一百两的,不由得又惊又喜。

    “二妹真给了咱们这么多啊,有这么多钱,咱们这辈子都不用愁了”

    想到钱,韩向明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是啊,有这些钱,咱们回去就能再买几十亩地,就能多种粮食了,到时候咱们多囤点粮食,就算遭了冰雹,遇到了荒年也不用怕了”

    “回去种地”

    娟娘没想到韩向明说这番话来,不由得一愣。

    韩向明继续给她洗着脚,完全没有注意到娟娘渐渐沉下来的脸色。

    “回头咱们买几亩水田,收成肯定更好,家里就不用愁吃不饱了,将来还能留给小石头,就算他娶了媳妇,生了孙子,也不用担心养不起”

    想起儿子,娟娘终于下定了决心。

    “韩向明,我不想回去种地了”

    韩向明正在憧憬着自家拥有几十亩田地的好日子,被娟娘这冷不丁的一句话砸得目瞪口呆。

    “你说啥你不想回去了”

    娟娘竟然说不想回去了,难道她不想跟他过了

    想到这里,韩向明顿时心慌意乱。

    “娟娘,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好好的,忽然就不想回去了呢”

    当时他们投奔娘家,不就是想着先在城里挣点钱糊口,度过今年的难关吗

    现在都中秋了,他们有吃有住,还挣到了钱,怎么就不回去了呢

    他们的家还在西郊呢

    娟娘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咱们当初来投奔娘家,是实在走投无路了,不来也没办法,可是现在咱们在店里干着活,哪能说走就走咱们要是走了,店里这一大摊子交给谁二妹对咱们这么好,咱可不能在这个时候拆二妹的台呀”

    韩向明想到梅娘对他们的好,也犹豫起来。

    \可是家里的地\

    “地,地你就知道种地”娟娘皱起眉头,一脸恼火地说道,“你忘了二妹刚刚给咱们多少钱那可是四百两银子你就算种一辈子的地,也挣不到这么多的钱”

    韩向明张口结舌,一时竟想不出话来反驳。

    娟娘说得没错,他们在老家辛辛苦苦种一年的地,吃糠咽菜的,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次碎银子。

    能挣到这么多的钱,他还种地干什么

    到底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韩向明想到要舍弃老家的一切,还是有些不舍。

    “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可是咱们的家还在那儿,还有地,可咋办呢”

    娟娘见他动摇了,语气便和缓了下来。

    “家里又没什么要紧东西,就放在那儿吧,劳烦村里人帮忙看着就行,至于那几亩地,回头就租出去给人种,咱们又不在乎能租多少钱,只要别把地荒废了就行。”

    韩向明见娟娘说得在理,只得点点头。

    娟娘看他神情失落,知道他心里还过不去这个坎,便说道“你呀,别总惦记家里的地了,眼光要放长远些,咱们进城这两三个月,你也看见了,城里人跟乡下人就是不一样,咱们从前是穷得没办法,现在有活干,二妹又这么信任咱们,咱们以后的日子好着呢”

    “再说,你看小石头,进城才多久的功夫,现在也不像在村里那么脏了,连说话都利索了许多,我听咱娘说,月儿还教小石头数数,认字呢,他都能背好几句三字经了”

    “咱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难道你想让小石头跟你一样,一辈子只能种地,过着苦哈哈的日子你就不想让小石头跟何庆那样,去德贤书院读书,就算以后考不中秀才,多认识几个字也好啊”

    韩向明压根就没想到小石头读书识字的事,听娟娘这么一说,脑海里就浮现出何庆那穿着小小的青衫,说话都文绉绉的模样。

    连梁坤那样的人都能考中秀才,他们小石头凭什么就不能

    如果他们带着小石头回了村,就算手里有几百上千两银子,小石头以后最多也就能当个小地主,说不准还要继续在地里头刨食,哪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想到儿子以后的前程,韩向明不禁热血沸腾,立刻做出了决定。

    “娟娘,还是你想得周到,那咱们就不回去种地了,留在京城,供小石头读书”

    城里虽然花销大,可是挣钱多啊,而且小石头在城里长大,就算读书不成,怎么也比在村子里种地强

    娟娘见他想通了,这才露出了笑容。

    “你这个榆木疙瘩,总算是开窍了”

    韩向明知道娟娘不是不想跟他过了,又想到儿子以后会有光明的未来,心情更好了。

    “水凉了吧,我再给你添点儿热水。”韩向明站起身,一脸殷勤地说道。

    娟娘却拉住他,说道“我泡好脚了,你也累了一天了,也泡泡脚吧,我给你倒热水去。”

    韩向明不由分说地将她摁倒在炕上,笑道“你快歇着吧,我自己来就行,你养足精神,明儿还得干活呢”

    现在娟娘才是他们一家三口赚钱的主力,他当然要好好照顾娟娘了。

    娟娘忍不住笑了,舒舒服服躺在了炕上,摸了摸放在炕柜里的钱匣子。

    有了这些钱,他们在京城生活就更有底气了

    抱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娟娘很快进入了梦乡。

    此时月上中天,有人香甜入眠,有人饮酒赏月。

    靖国公府的后花园里早已摆放好丈余宽的大圆桌,上面陈设着各种山珍海味,造型精美的月饼,以及葡萄西瓜等各色新鲜的水果,将圆桌堆得满满当当。

    身着青色衣裙的丫鬟们环绕而立,侍奉着主子们喝酒品菜,动作迅速却丝毫不发出声响。

    湖间亭里有细细的丝竹声隔水而来,越发显得月色皎皎,天地间一片清幽。

    靖国公年近六十,早已卸甲,其长子也就是国公府世子顾南山承其衣钵,在军中任职,常常不在家,今年中秋难得回来,能与家人团圆过节,因此靖国公夫妇都很高兴。

    为了不辜负这月色,席间并不用高烛,只在桌旁地上摆放几个灯笼,光亮仅供照路而已,此刻月上中天,洒下银色的清辉,令人心旷神怡。

    酒过三巡,席间气氛越发热烈起来,几个孙辈纷纷举杯祝酒,或是吟咏诗词,或是月下舞剑,连孙女也不甘示弱,又是作诗又是弹琴,彩衣娱亲,只为博取长辈一笑。

    靖国公夫人喝了几口酒,再看看膝下环绕的儿孙,只觉得心满意足。

    她放下酒杯,无意中抬头,却看到席间一个孤单的身影。

    顾南箫是她的幼子,家中其他子女都已经早早成亲,连长房的长孙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可这个她最偏疼的幼子却丝毫没有成亲的打算。

    不是她这个做娘的不上心,可顾南箫性格沉默稳重,又极有主意,自打十四五岁就不常在家,总是说有事要忙,后来更是年纪轻轻就成了兵马司指挥使,忙得吃住都在外头,连她这个娘亲一个月都见不到两三次。

    她又心疼儿子,总想儿子能娶个合心意的,可每次提起相看谁家的小姐,都被顾南箫找借口推辞掉了,实在躲不过去就直接回绝。

    她是真搞不懂,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怎么对娶媳妇这事儿就这么不上心呢

    别说娶媳妇,顾南箫自打六岁起,连个服侍的丫头都不用

    想到这里,靖国公夫人的心头猛然一跳。

    她定了定神,堆起笑脸看向顾南箫。

    “箫儿,最近衙门里很忙吧娘瞧着你又瘦了。”

    顾南箫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材,并没有看出来哪里瘦了。

    其实自打他吃了梅娘做过的饭菜,这阵子饭量比以前多了不少,他自己反而觉得似乎还胖了一点。

    他转向靖国公夫人,微笑说道“娘多虑了,儿子并没有瘦。”

    “还说没瘦,你这话骗得过别人,可骗不过我,我还不知道你,在府里吃饭都少,更何况去了外头,饥一顿饱一顿的”

    靖国公夫人到底是有些年纪了,再想起顾南箫那挑剔的口味,实在是放不下心,忍不住就唠叨起来。

    “当初我就说让你吃住在府里,怎么也比在外头强,你非说忙,要住衙门里,也不知道你成日都在忙些什么”

    顾南山见顾南箫垂眸不语,便说道“娘,箫儿年轻,正是该历练的时候,再说他是南城兵马司指挥使,要管着南城大大小小的事,能不忙嘛”

    一说到这个,靖国公夫人的心情更不好了。

    “我早就说过,咱们这样的人家,有你爹你大哥就行了,你去军中挂个闲职,有个差事就好,你却非要去什么兵马司,整日跟那些三教九流打交道我听你身边的人说,连人家小姑娘丢了几件首饰,这种小事你都要去查,你不嫌累,我都替你累得慌”

    顾南箫有些无奈,只得说道“不是丢了几件首饰,是丢了嫁妆,这案子我正在查”

    “南城哪有什么富贵人家,就算丢了嫁妆又值几个钱再说这种小事,交给手下人不就得了你事事亲力亲为的,把身子骨熬坏了可怎么办”

    靖国公夫人不是第一次说这话了,顾南箫知道她也是关心自己,因此并不作声。

    世子夫人顾安氏见靖国公夫人眉头紧蹙,便拿起茶壶,亲自给靖国公夫人倒茶。

    “娘,这会儿有些凉,您别再喝酒了,用些桂圆红枣茶,暖暖身子。”

    顾安氏想岔开话题,可是靖国公夫人见了她,越发想起顾南箫的终身大事来。

    靖国公夫人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才说道“箫儿,你别嫌娘唠叨,但凡你身边有个人照看着,我也能省心些,我上次跟你说那李府的大小姐,秀外慧中”

    顾南箫听得满头黑线,只想尽快离席。

    他每次回到靖国公府,总会被变相催婚,他都快有心理阴影了。

    “娘,我喝多了,先去散散酒。”

    他打断靖国公夫人滔滔不绝的介绍,向靖国公和顾南山等人行了一礼便匆匆告退。

    靖国公夫人叫他,他却越发脚底生风,走得飞快。

    靖国公夫人一肚子闷气,忍不住对着儿子儿媳他们抱怨道“你们瞧瞧,这个傻小子,一说到娶媳妇,跑得比兔子还快,你们几个平日也帮我劝着些,他都二十一了,哪能不娶亲呢”

    大房二房等人面面相觑,都从彼此脸上看到了无可奈何。

    顾南箫连亲娘的面子都不给,他们这些哥哥嫂子能怎么劝

    见大家都不出声,二房的儿媳顾魏氏只得说道“娘说得是,这会儿寒气上来了,娘加件披风吧。”

    靖国公夫人见她说得含糊,有些不满,正要再说,身旁的靖国公开口了。

    “一家人难得团圆,说点儿高兴的事儿吧,松儿,你方才那剑舞得极好,是跟哪位师父学的祖父可要好好赏他”

    连靖国公都不向着她说话,靖国公夫人只好闭上嘴。

    这些男人就是粗心大意的,连儿子的亲事都不放在心上

    顾南箫离了宴席,便放慢脚步,沿着花园的小径缓缓而行。

    月朗枝疏,暗香浮动,带着些许凉意的秋日夜风吹来,散去淡淡的酒意,让他越发头脑清明起来。

    方才靖国公夫人的话语言犹在耳,再想起方才席间孩子们童稚的笑声,他不免有几分烦躁,烦躁过后又升起一阵隐隐的期待。

    这种感觉很陌生,连他自己都觉得很是意外。

    衙门里的事又多又乱,一忙起来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更别提想着成家的事了。

    而且他对女子一向没什么兴趣,更不喜欢哭闹幼稚的孩子,因此从没想过要娶妻生子。

    可是今天靖国公夫人的话却让他心思有些烦乱,这会儿在幽静的花园里缓缓散着步,他破天荒头一次想起成家这回事来。

    他努力构想着自己会娶一个什么样的女子,最先冒出来的就是跟家人们做比照。

    靖国公夫人出身将门,性子刚毅强势,恨不能让家中所有大小事务都按照她的安排来做,掌控欲太强。

    长嫂顾安氏乃是大家闺秀,德容颜工都是极好的,为人聪慧谨慎,做事周全,将偌大的靖国公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与顾南山夫妻俩也是相敬如宾,堪称女中典范。

    可是他却总觉得顾安氏太过循规蹈矩,无论喜怒都要尽力克制,像是带着面具生活,过得实在乏味无趣。

    二嫂顾魏氏倒是性子机灵,却又过于精明,事事计较,令人不喜。

    想着想着,他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张鲜活明亮的脸庞。

    她性格鲜明却不张扬,敢爱敢恨,敢据理力争,怒斥权贵,碰到对自己有利的事,却又能软得下身段,笑盈盈的模样既伶俐可爱,又不失狡黠。

    顾南箫默默地想着,嘴角不知不觉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他忽然停下脚步,说道“金戈。”

    金戈是他的贴身小厮,知道他要散散酒,因此并不敢靠近,一直在三步之外的距离跟随在他身后。

    听到顾南箫叫他,金戈连忙小跑上前。

    “三爷,有什么吩咐”

    顾南箫沉吟片刻,说道“衙门送来的月饼和食盒,都放在哪儿呢”

    没想到他叫自己居然是问月饼的事,金戈愣了一下,赶紧努力回忆起来。

    “这会儿应该还在厨房,三爷,要不小的去厨房找找”

    顾南箫嗯了一声,想了想又加了一句。

    “看看有没有梅源记送来的。”

    金戈听得一头雾水,却不敢问,赶紧一溜小跑去了厨房。

    大厨房里正伺候着主子们的中秋宴,衙门白日里送来的各种食盒月饼,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

    一来是忙得顾不上,二来,衙门送来的礼物要么是官吏的常例,要么就是商户百姓送去衙门的谢礼,国公府里的主子哪里会吃这些东西,每次拿回来都是扔在厨房,回头让下人们分了就算了。

    见金戈小跑进来,厨房里的婆子和媳妇们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连声追问他可是主子有什么吩咐。

    金戈顾不上解释,赶紧先问衙门那些食盒月饼之类的放在哪里,就有个年轻媳妇立刻领着他去看。

    见那些盒子还没拆过,金戈才松了口气,叫人赶紧翻翻有没有梅源记送来的。

    众人不明所以,猜不到主子们为什么忽然会想起这些往日随手就丢的东西,听了金戈的吩咐,只得叫了几个人一起来翻。

    还好那些商户百姓送来的礼物上头都有写了名字的签子,众人七手八脚一顿找,很快就把梅源记的月饼匣子翻了出来。

    金戈如获至宝,赶紧抱着匣子回去复命。

    顾南箫已经回了自己的院子,金戈跑到门前,深吸了几口气,轻手轻脚地进了屋。

    见顾南箫还没睡,他才走到桌旁,把匣子放下。

    “三爷,这是梅源记送来的中秋节礼。”

    顾南箫的目光落在匣子上,问道“这也是月饼”

    “应该是吧。”金戈陪着笑脸,说道,“怕三爷着急,小的拿了匣子就回来了,还没打开看。”

    顾南箫点点头,伸手揭开了匣子。

    匣子盖一掀开,一股奇异的香味立刻飘散出来。

    金戈一闻到香味就愣了“这是牛奶的香味”

    他本以为梅源记肯定跟其他商铺百姓一样送月饼,所以已经做好了闻到月饼香味的准备。

    可是这会儿飘出来的却是牛奶香,这让他又是震惊又是意外。

    中秋节不是送月饼才应景吗送牛奶算是什么意思

    金戈再吸了几口香气,又皱起了眉头。

    不对,这不像是牛奶的香味,比牛奶的气味更浓郁,更香甜。

    他这辈子都没闻过这么好闻的味道

    顾南箫垂眸望着匣子中的冰皮月饼,眼底闪过一丝惊艳。

    他虽然喜欢甜食,却并不爱月饼,原因无他,月饼虽香甜却油腻,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馅料,口感要么甜腻腻的齁得慌,要么就是硬邦邦的,一咬一口碎渣渣,实在没什么好吃的。

    可是眼前的月饼却是他从未见过的样式,外观洁白如雪,上面压印出精致的花纹,一枚枚放在匣子里,宛如在黑夜中盛开的纯白荷花,一朵朵绽放开来,释放出甜美的香气。

    顾南箫忍不住拿起一块冰皮月饼,放在口中。

    冰凉软糯的滋味,酥软滑爽的口感,奶香浓郁的馅料,与他从前吃过的所有月饼都完全不同。

    满口都是细腻无比的浓香,让人不知不觉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不愧是武梅娘,也只有蕙质兰心,巧思绝伦的她,才做得出这样稀奇古怪却又美味无比的食物。

    顾南箫一连吃了三块,金戈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连忙取了水壶给他倒水。

    就算月饼再好吃,也不能连着吃这么多啊,大半夜的,三爷他不觉得腻吗

    可是这会儿太晚了,又不能喝茶,免得睡不着觉,他只能给顾南箫倒点儿热水喝了。

    被金戈的动作惊动,顾南箫才从冰皮月饼的美味中回过神来。

    他咽下最后一口月饼,竟有几分不舍。

    接过水盏喝了几口温水,他才说道“这些月饼捡一盘子,送到席间去。”

    这样难得一见又美味十足的月饼,当然要拿去孝敬长辈了。

    见他终于停手不吃了,金戈暗暗松了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顾南箫的胃口越来越好,尤其最喜欢梅源记的饭菜,哪怕再忙再晚,还要去人家店里看看,要是没打烊就进去吃饭,要是去得晚了,梅源记打烊了,他宁可饿着也不愿意再吃别家的东西。

    这种变化让金戈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家主子终于找到了合胃口的吃食,忧的是主子这宁缺毋滥的毛病,貌似更严重了。

    如果没有梅源记的饭菜,他就还是那么随便对付几口,甚至不吃饭,这么饥一顿饱一顿的,身子骨能好得了吗

    万一哪天梅源记不开了,主子还能去哪儿吃饭

    被梅姑娘养刁的嘴,还能受得了其他饭菜吗

    为了顾南箫这挑剔的口味,金戈真是操碎了心。

    这会儿他见顾南箫吃够了,生怕他再改变主意,连忙上前收起匣子,告退出去了。

    很快,一盘冰皮月饼就摆上了靖国公府的中秋宴。

    此时宴席已经接近尾声,靖国公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这会儿头晕乎乎的,正在微微眯着眼睛养神。

    靖国公夫人怕冷,身上虽然披着斗篷,也有些坐不住了。

    其他人还好,除了年小的孩子犯困,其余的人都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陪着长辈。

    顾安氏见时辰差不多了,正要提议让两位老人家早些歇息,就见下人端了一个盘子,摆放在桌上。

    得知这盘是顾南箫吩咐送来孝敬老爷夫人的,顾安氏便站起身来,亲手把月饼送到靖国公夫妻面前。

    “娘,这是三叔叫人送来的月饼,您要不要尝尝”

    听说是月饼,靖国公夫人皱了皱眉,下意识地摆手拒绝。

    “送什么月饼啊,这一晚上我尝了好几个了,不想再吃了。”

    顾魏氏想到刚才靖国公夫人对自己的含糊其辞颇为不满,忙借机奉承几句。

    “娘,其实三叔还是很孝顺的,虽然面上看着不声不响的,可自己吃着好的东西,头一个就送到爹和娘跟前,单是这份体贴细心,就是极难得的。”

    当娘的谁不愿意听人家夸儿子,靖国公夫人听了这番话,脸色果然好看了不少。

    方才顾南箫提前离席,她正觉得这小子拂了自己的面子,心里很是不快,现在听说顾南箫又让人送了月饼来,便想着顾南箫可能是想要借这个机会赔罪的。

    既然这月饼代表的是顾南箫的心意,靖国公夫人就不得不尝尝了。

    她看了身边丫鬟一眼,丫鬟会意,立刻上前,用干净帕子托着一块月饼,送到靖国公夫人面前。

    这会儿月色已经不如方才那么明亮,只有地上几个灯笼照明,靖国公夫人方才压根就没看到那月饼是什么样子的,此刻端到她面前,她才看清了冰皮月饼的真面目。

    这一看不打紧,她只觉得眼前划过一阵莹润的光华,一双昏花的老眼立刻亮了起来。

    她不由自主地瞪大眼睛,看着面前这洁白如玉,晶莹细腻的冰皮月饼。

    “这是月饼”

    她活了快六十年,哪里见过这样通体雪白的月饼

    丫鬟捧着月饼,只觉得那股浓郁的奶香味一个劲地往鼻子里钻,她悄悄咽了下口水,才答道“夫人,这就是三爷送来的月饼。”

    靖国公夫人登时倦意全无,忍不住赞道“好一个精致的月饼”

    先不说这月饼滋味如何,单是这白莹莹的外观,精巧的花纹,就足以得到这一声赞赏了。

    听到靖国公夫人的声音,席间人纷纷抬头看来,视线都集中在那盘冰皮月饼上。

    莹白的月饼放在盘中,仿佛天上的明月,散发着阵阵清丽的光辉。

    最小的孩子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首前几天刚刚学会的咏月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一个年幼的孙女则用力地扯着身边人的衣角,不顾规矩地指着那盘月饼。

    “娘,您快看,好多月亮”

    之前大人们说他们吃的东西是月饼,因为月饼圆圆的形状很像月亮,她却觉得很奇怪。

    月亮明明是白色的,为什么月饼却是黄褐色的

    月亮的光芒那么清冷柔和,月饼却是硬邦邦、油腻腻的

    直到看到眼前的冰皮月饼,她才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月饼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那盘冰皮月饼,有的人抬头看向高挂在夜空上的明月,有人喃喃吟咏着诗句,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尝尝这新奇的口味。

    见孙辈们都眼巴巴看着自己,盼着长辈吃完了,好轮到他们吃,靖国公夫人便就着丫鬟的手,咬了一小口月饼。

    她上了年纪的人,牙口一向不大好,本以为这月饼应该会比较硬,没想到一口下去,冰皮便随即深陷碎裂,里面奶香浓郁的馅料奔涌而出。

    一尝到这细腻的馅料,靖国公夫人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这月饼跟从前她吃过的所有月饼都完全不同,软糯香甜,入口即化,实在是太好吃了

    靖国公夫人嫌丫鬟拿着她吃着费劲,直接从丫鬟手里接过月饼,三两口就把一块月饼吃光了。

    美味啊,真是太美味了

    一旁的顾安氏等人见她神色大变,大口大口吃着月饼,不禁面露担忧。

    老夫人年纪大了,胃口向来不大好,连宴席上的菜肴也不过略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怎么这会儿要散席了,却抱着月饼吃了起来

    再看老夫人吃完一块,叫丫鬟再给她拿一块的时候,众人越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夫人不是刚说完她不想再吃月饼了吗

    靖国公本来昏昏欲睡,被一旁靖国公夫人又是夸赞又是惊叹的声音给吵醒了。

    他一睁开眼睛,就闻到一股甜香的气味。

    “这是什么”他眯起眼睛,望着身旁正大快朵颐的靖国公夫人。

    一旁丫鬟上前回话“老爷,这是三爷刚送来的月饼。”

    “月饼有什么好吃的”靖国公不爱甜食,听见月饼就皱起了眉。

    他正要抬头宣布散席,却看见所有儿孙都在盯着靖国公夫人手里的月饼,就连一向自持稳重的大儿媳妇也在咽口水。

    几个年小的孩子更不用说了,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靖国公见不得孩子馋成这样,便指挥身边的丫鬟,把月饼分下去。

    一盘月饼不过十余个,靖国公夫人吃了两个,余下的每个主子分一个,正好还剩下最后一个,丫鬟放在了靖国公面前。

    靖国公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看到这白瓷般剔透的月饼也有些惊讶,不过他也只当是新鲜花样罢了,并没有放在心上。

    看着最后一个月饼,他便想着给最小的孙子拿去吃。

    可他一抬头,却看见几个孩子都已经快速地吃完了月饼,正在盯着他面前那最后一块。

    这种目光靖国公在战场上看到过,这是垂涎欲滴,蠢蠢欲动,却又强行隐忍的目光。

    靖国公心里一个激灵,到嘴边的话就说不出来了。

    身为一家之主,他深深地知道不患寡患不均的道理,想到此处,他便打消了把这月饼拿给小孙子的念头。

    在座的谁不是儿孙,就剩这一块月饼,该给谁,又不该给谁

    靖国公很快就有了决断,他用手拿起月饼,直接塞到了自己嘴里。

    这下人人都有了,谁都不用抢了。

    他正在为自己的果断沾沾自喜,下一刻就被口中的滋味惊得停止了思考。

    甜、糯、软、香,数种滋味混合在一起,令人欲罢不能。

    这、是月饼

    这怎么可能是月饼

    靖国公被这甜美的滋味香得晕头转向,下意识地再次伸出手,却抓了个空。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这是最后一块月饼了

    此刻的他再也没有方才的睡意,连心情都无法平静下来,他满脑子都在想,为什么他没有多留几块

    曾经有一份美味无比的月饼摆在他面前,他却没有好好珍惜。

    而现在,月饼已随家人去,此地空余光盘子。

    中秋节马上就要过去了,他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月饼吗

    不止是靖国公,其他人也是意犹未尽,有小孩子甚至忍不住舔了舔手指。

    “娘,什么时候再过中秋节呀”

    孩子奶声奶气的询问,却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下一次过中秋节,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月饼吗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着美食望洋兴叹,有人就会为了美味直奔目的地。

    这日梅源记的大门刚刚打开,就进来一行人。

    韩向明手里的门闩还没等放下,看着眼前这几个年轻姑娘顿时傻了眼。

    “各位姑娘,小姐们。”他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跟这些少女保持安全距离,陪笑道,“饭菜还没做好呢”

    领头的姑娘身姿挺拔,虽然戴着帷帽,依然感觉到她高昂着头。

    “我们是来找梅姑娘的。”

    韩向明看到她们身后还跟着丫鬟,知道这又是哪家小姐来吃饭了,不敢怠慢,连忙去厨房叫梅娘。

    梅娘让云儿看着炉灶的火候,连围裙都没解,就走了出来。

    见韩向明等男子没有跟出来,外头的人也还没进来,领头那姑娘便撩起帷帽一角,冲梅娘微微一笑。

    “齐姑娘”梅娘忍不住笑了,迎上前去,“你们怎么来了”

    齐姑娘见了梅娘,方才那几分傲娇就变成了扭捏。

    “我我们听说,你店里做的一手好螃蟹”

    小姑娘的心思都在脸上,梅娘看在眼里,越发想笑了。

    “是听双儿说的吧”

    这些姑娘们一会儿好一会儿吵的,总喜欢各种攀比,不是衣裳就是吃食,对方有的,自己就也要有,这齐姑娘一定是听说双儿显摆她们吃过的螃蟹是多么好吃,这才带人来了梅源记。

    齐姑娘索性也不瞒着了,说道“就是那小丫头,吃个螃蟹也要特意说上几句,哼,谁还没吃过螃蟹了”

    嘴里说着不在乎,可身体却很诚实,直接跑到梅源记来了。

    梅娘看破不说破,只是有些为难。

    “你们来的不巧了,今儿我们店里没买螃蟹”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见齐姑娘身后的几个丫鬟拖着一个沉甸甸的篓子,迈进了门槛。

    “这是我提前订的一篓子螃蟹,肯定比南街那边卖得螃蟹好你只管做,只要做得好吃,银子少不了你的”

    梅娘忍住笑,答应了下来。

    见她应了,齐姑娘才高兴起来,几个少女宛如蝴蝶般上了二楼,脚步轻快,显得十分愉悦。

    反正今天她们一定要吃到螃蟹,还必须是梅姑娘做的螃蟹

    梅娘让铁柱把螃蟹搬到厨房,让于婶刷洗螃蟹,自己则准备调料。

    螃蟹掰开外壳,去掉蟹鳃,从中间一切两半,在切口处蘸上淀粉,放在一旁备用。

    锅内倒入宽油,六成油温,切口处朝下,把蟹块放入油锅,炸至定型呈金黄色捞出控油,蟹壳也要炸一下。

    起锅倒油,放入葱姜蒜和辣椒,倒入少许豆瓣酱,炒出香味后,倒入炸好的蟹块,翻炒均匀。

    放入少许料酒和小半碗清水,加盐、糖、酱油等调味。

    待汤汁收干,一大锅香辣蟹就做好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