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正文 46. 四大发明:印刷术3 农学家王祯,你可……
    当白纸翻转过来的时候, 人们看见纸上印刷工整的黑色文字,握拳激动万分。

    无怪乎之前展示给他们看的那些木板,上面的文字都是黑色的。原来那是已使用过的木板。

    而文字的黑色, 则是墨汁的残留。

    刘彻发现, 印刷术的刻板与印刷过程, 确实与印章的使用十分相似。

    区别只是在于刻的字更多、印的位置相反。还有阴文、阳文的不同。

    嬴政也明白印刷术与石碑刻字之间的联系了。或者不如说是, 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石碑的碑文,通常是阴文正字,而雕版印刷的文字则是阳文反字。

    如果要拓印石碑,就要在纸上蘸墨。到此处的雕版印刷, 则是往木板上刷墨。

    这种“雕版印刷”的技术十分简单, 许多人看过一遍之后,很快也就学会了。

    脑子学会,手会不会另说。

    尽管还没有开始尝试, 但也可以预料到, 简单的过程中,兴许还会遇到一些小麻烦。

    而在这个时候, 视频也转化为天音叙述。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同样的文字内容只需要雕一次木板, 便能够印出许多部,比起手写快上不知多少倍。五代与宋元时期, 雕版印刷术全面繁荣。当时一版可以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的书, 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然而,这样的刻版费时费工,存放又占空间,还会因为变形、虫蛀而损坏。倘若发现错别字,经常还需要重新刻版。如果是印量少的书, 则更加不划算。而且每印一种书,都要雕一次木板,这样耗费的人工还是很多。

    范蠡、子贡、墨子、鲁班等人,听到这里各自暗暗惊讶这样还费时费工

    耗费的人工很多

    他们沉思半晌,默默回想自己时空里的“手抄”速度,不禁两行热泪。居然还有更省时省力的

    刘彻与嬴政,也是眸中一亮。

    后人不愧是后人,在省时省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肯定还有更加高效神速的方法。

    那应该便是“活字印刷术”吧

    这些人都想到这里,脑海里也随之飘过先前的图案,那是一个个刻有文字的小方块。

    回想起来,那些文字也是凸出来的“阳文”。

    果然,天幕上的画面,转化为与他们脑海里的十分相似的图片,也就是文字小方块。

    那些文字小方块的材质,看起来并不像是木头的质地,似乎更像是一种泥制的。

    在图片的右边,浮现出“活字印刷术”的字样。

    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一个字刻一个印,然后用火烧之,让胶泥变得坚固。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烧制好胶泥之后,准备一块铁板,在铁板上铺一层松香、蜡与纸灰合成的粘合剂。然后将刻有文字的胶泥依次排放。等到粘合剂冷却,就用平板将字面压平,让刻字胶泥在铁板上固定住。最后便是如同雕版那样,开始印刷了。

    鲁班连连赞叹,竖起大拇指妙啊

    这样的活字制版,可以随时拆版、拼版,这些刻有文字的胶泥,甚至还可以重复使用。

    不仅如此,肯定也更加利于存储。

    比起雕版印刷术,这样的活字印刷术,确实是更好、更妙,更上一层楼

    范蠡与子贡也禁不住点赞绝了。

    不错太好了他们还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准备两块铁板,一块付印,一块排版。

    如此轮流排印,便更加高效

    孔子欣喜地点点头,他之前还在想,有些书的字数那么多,要雕好久好久才能雕好。

    活字印刷术,不错

    范蠡是的。我之前在想,要是哪部书只印了几次,市场反馈不好、不再印了

    那雕好的木板,岂不是白雕

    范蠡看完“雕版印刷术”之后,便想到了这些。如今他又看见“胶泥活字印刷术”。

    胶泥的材质,会不会容易碎呢

    范蠡是要经商、批量生产,自然便要考虑到在这些过程里,方方面面的细节与问题。

    随即,只听一阵天音,徐徐道来

    由于是用土来烧制,因此泥活字是很容易破碎的。后来,元代的王祯将泥活字改为木活字。这种方法是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既而将木板逐字切开,切成小块,修理整齐后便可使用了。

    王祯的这种木活字,用来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

    范蠡先是会心一笑。

    听到后面,他微微一怔,六万字的内容,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这是何等神速

    他思考了下,因为还没有使用过雕版印刷,所以只能与手抄的速度进行对比。

    比手抄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改良后的“木活字”,确实应该会比原先的“胶泥活字”更加耐用。这也是效率与成本问题。

    墨子木活字,倒是不错。

    而且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刻完了再切成单独的文字块,这种思路也非常好。

    听起来,印刷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但是为啥你们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居然要隔了朝代那么长的时间啊

    胶泥活字,是宋代的毕昇。

    木活字,是元代的王祯。

    这两个朝代要是不挨在一起,那就更说不过去了。或者该不会是宋朝跟秦朝一样短命吧

    鲁班附议。明明“雕版印刷”就是用木板。

    为啥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要跨越朝代

    他们忽然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难道胶泥活字或者活字印刷术,存在某些局限性

    然后,在那些时期,其实还是用雕版印刷术比较多仔细想想,不无这个可能。

    苍穹之上,出现一种排字的“转盘”。

    那是一种简单的装置,由底架承托着一个圆形的转盘,转盘里摆放着活字字模。

    伴随着天音与仙乐,转盘兀自转动的时候,响起一阵清脆的、咔咔的音效。

    除了“木活字”之外,农学家王祯还发明了一种排字的转盘,我们称其为“转轮排字盘”。

    天幕的画面放大,可以清晰地看见“转轮排字盘”里面,木活字依韵摆放。

    随后,转盘咔咔地转动起来,一只简笔画卡通右手在上面移动,检取所需之字。

    墨子的眼前一亮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就说,文字浩如烟海,如果要做成活字,每次印刷都要排一遍,这工作量也挺大的。

    万一下次又要印,岂不是又得排一遍

    如今有了转轮排字盘,舒服多了

    鲁班亦是赞叹不已这位元代的农学家王祯可以啊木活字、转轮排字盘。

    有点东西啊

    范蠡好耶听起来就很方便

    正当大家纷纷感慨“转轮排字盘”的妙处之时,战国时期,许行关注的是“农学家”的称呼。

    天幕说,王祯是一位“农学家”。

    身在战国时期的许行,是诸子百家里“农家”的代表人物,也曾师从墨翟的弟子禽滑釐。

    许行看了这么久的天幕,到现在,总觉得我们农家有点寂寂无闻。允悲jg

    他记得从秦汉之后,诸子百家还剩余的不多,似乎就剩六家,很多家都没落下去了。

    许行没落的,估计也有我农家吧

    也正是因此,他听见天幕说起“元代的农学家王祯”之时,才会十分激动。

    激动之余,他又想

    那估计也只是研究“农业”的吧

    许行的眼底,闪过一丝光亮后,又倏然有些黯淡下来。他并不是专门研究农业的。

    他主张“君民并耕”“市贾不二”。

    许行认为,贤明的国君应当与百姓一起耕种,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他反对国君在自己仓库里储存米榖、积聚财货等等,这是在伤害百姓以供养自己。

    即所谓,“仓廪府库,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许行反对不劳而获,也不赞同经商之人当中间商赚差价,这是居中剥削、抬高物价

    范蠡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子贡我也打出一个问号。

    许行这世上无论是谁,君臣百姓,男男女女,人人都应当亲自参加劳动。

    如此,不用刑罚政令,而能成治世。

    嬴政你确定不用刑罚政令

    刘彻你确定

    子贡也曾通过天幕,与后世的子思门人的弟子孟轲,有过一些偶然的交流。

    孟轲,便是孟子。

    孟子说,大儒家陈良的弟子陈相,跟他弟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去往滕国。

    两人拜许行为师,摒弃了他们儒学的观点。

    当时孟子游历滕国,刚好遇到陈相,与他展开了一段农儒论战,就围绕着许行讲。

    子贡陈相,完全没论得过孟轲嘛。

    许行“”你们这分明是以大欺小,你怎么不叫孟轲的弟子来跟我的弟子论战

    孟轲亲自出马,有什么好说的

    许行师从墨翟弟子禽滑釐,学说本就来自于墨家,而墨家与儒家一直不怎么对付。

    天幕上,墨家与儒家吵起来了。

    孟子社会分工是必然的啊

    因为印刷术的主要内容已经大致讲述完毕,墨子也是放开了跟他们儒家吵。

    墨子我来别欺负我弟子的弟子

    虽然许行的部分观点有些站不住,但这都是劳动者反对剥削的朴素愿望啊

    虽然好像有点绝对平均主义的缺陷,被孟子找到漏洞进行攻击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许行感到有些怅然若失的是

    天幕提到的后世的“农学家”,可能已经与“农家”没什么关系了。

    与他们的这些主张,也没有什么关系。

    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可以分类摆放木活字的字模。

    活字的字模,依韵放置于特定的位置,每字每韵皆编好号码、记录成册。

    在需要排版的时候,一人依据册子报号码,一人转轮取字,便大大提高了效率。

    碧空之中,出现两人并行排字的画面。号码的编排与取字的转轮,皆十分直观。

    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间,许多人也将这种“转轮排字盘”绘制下来,以期复制。

    明清时期,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并行其道。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锡活字、铅活字、铜活字等等的新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版面的高低不平、疏密不均、行列不齐等等。

    所以,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成品书籍,其质量可能会逊色于“雕版”印刷的书籍。也是因为如此,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得到广泛且持续的使用。

    天幕的视频已然进入尾声,渺渺的仙乐也逐渐地弱化下去,画面徐徐变得浅淡。

    越发地浅淡,越发地浅淡。

    而在无数历史时空里的人们,从此掌握了两大种印刷的技术,他们要去试一试

    除了木活字以外,天幕在最后提到的锡活字、铅活字、铜活字,也都试一试吧

    墨子果然,跟我和鲁班想的一样。

    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比,确实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天幕所说的以外,估计还会有字体大小不同、墨色浓淡深浅不一等问题。

    就成品而言,雕版印刷的会更好看一些。

    但是墨子还是决定要做一做活字印刷胶泥活字木活字各种活字还有转轮排字盘

    墨子问就是头铁jg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