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正文 60. 良种选育与种子处理2 鸱夷子皮,你这……
    天幕之上, 出现一个椭圆形的绿色瓜果。

    北魏农学家,后世ai技术模拟出的“贾思勰”,身影立于高空之上, 不疾不徐地开口说道

    就比如甜瓜的选种方法甜瓜选种,每年先要收取“本母子瓜”, 然后截去瓜的两头, 只留中间门的瓜籽作为种子。

    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许行、白圭等人都十分好奇。

    选取一种“本母子瓜”

    还有这所谓的“截去瓜的两头”“只留中间门的瓜籽”。

    又是何意

    莫非在同一个甜瓜之中。

    瓜两头与中间的瓜籽,竟也是有区别的

    不待他们思忖, 天幕便往下述说

    甜瓜有一种特性, 它的主蔓不结瓜、子孙蔓才结瓜。“本母子瓜”, 就是长在接近根部的最早分枝的子蔓上、最初几片真叶开放的时候、所结出来的瓜, 它的种子具有早熟性。

    只见伴随着天音的叙述,光幕上出现一片瓜田。

    他们瞧见了甜瓜的主蔓、子孙蔓。

    自然也有最接近根部的、最早分枝的子蔓。

    当最初几片真叶开放,结出了“本母子瓜”。

    众好嘞,竟还有这种讲究呢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截去“本母子瓜”的两头,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的种子,会种出一些细曲短歪的畸形瓜。

    会种出畸形瓜细曲短歪

    包括秦皇汉武在内的许多人,他们本来就都不太懂得这些, 而今又听天幕这般叙述。

    没想到同一个瓜里,不同的部位,里面的种子,种出来的瓜居然是天壤之别。

    许行竟有这种区别

    这要是不抄后世的作业, 他们得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这种现象啊

    从我们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根据生物全息律,生物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对于特定的形状有着比较强的遗传势。

    古人用“本母子瓜”的中央子作为种子, 原理是与我们现代的“全息定域选种法”相通的。

    听见什么“现代生物学”,“生物全息律”。

    还有“生物机体”,“遗传势”等等。

    这些历史人物们,显然没怎么听懂。

    但是联系上下文,他们知道这是对前面那一段话的解释。

    也就是截去“本母子瓜”的两头、只取中间门瓜籽作为种子的原理。

    感慨之余,这种“现代生物学”

    在各时空人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古代农业培育、积累出了非常多的作物品种的资源。比如齐民要术里就记载了一百零六个粟、粱、秫的品种,无论是数量还是性状,都有极大的发展。

    等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作物的品种也变得更加丰富。这其中便以水稻的品种为多。明朝的理生玉镜稻品,就记载了三十五个水稻的品种。清朝的江南课耕催稻篇,也记载了各地的早熟稻、再熟稻。在授时通考这本官修大型农书当中,更是记载了三千四百二十九个水稻的品种。

    春秋时期,齐国。

    管仲听到“三千四百二十九个水稻的品种”,瞠目结舌,着实是给他震惊住了。

    我没听错吧

    光是水稻这一种农作物,后世还能衍生出三千四百多个不同的品种

    管仲揉了揉眼睛,碧空光幕之上的字幕还没有消失,并且用大字显示出来。

    齐民要术106个粟、粱、秫的品种

    理生玉镜稻品35个水稻品种

    授时通考3429个水稻品种

    管仲虽然不知道这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但在过往的历史直播里也有见过。

    他们如今,已经凭借一直以来的天幕记录,推断出了这些数字的含义与用法。

    3429个水稻品种。

    这串数字在管仲的眼前挥之不去,后世的农业怎么竟然,发展到了这种离谱的程度了吗

    这、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诚然,管仲这一时代,已经有了对于各类作物品种、及其适宜土壤的小小的研究。

    但是比起后世,那可就差太远了。

    单单是水稻品种,就有将近三千五百个那再加上其他农作物呢

    齐桓公的手,在管仲面前晃了晃。

    管仲这才从震惊之中回过神,稍微冷静下来过后,方才想到

    莫非,这水稻。

    是后世最为广泛的农作物

    我们拥有了这些“良种”,还必须要好好地收藏。在播种之前,也还要进行一些处理。藏种与处理,这都是为了保持、增强种子的生命力。

    儒家的诸位弟子,围坐在一起。

    他们熟读诗,在其中的生民篇里,就有写到古人进行选种、浸种。

    这都是在播种之前进行的。

    对于他们来说,诗中所描述的时代,要更为久远一些。

    到了他们这里,自然也有类似的措施。

    所谓的“收藏种子”“种子处理”“保持与增强种子的生命力”,大概就与“浸种”差不多吧。

    西汉,氾胜之也看着天幕。

    他们现在对于种子的收藏、处理,也有了很多的研究,并且将其记载下来。

    氾胜之应该是比较科学的总结了

    在古代,人们发现种子的含水量太多,或者是环境湿度太大,就会引起种子的发热与变质。五谷种子,凡是受了潮湿、郁热的,就会发不出苗,即便是出苗了,也很快就会死掉。

    苍穹之上,云层间门的光幕里,倏然出现一些巨大的、龙飞凤舞的水墨文字。

    齐民要术

    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

    浥郁的五谷种子无法发芽,就算是发芽了也会很快死掉。

    所以我们用来收藏种子的环境,必须要保持干燥的状态。还有在收藏之前,需要进行一个“晒种”的步骤,把种子里的水分去除。

    比方说是麦种,它就特别容易长虫子,必须要把它进行曝晒,而且要晒得非常干燥。同时,可以伴随着艾草等药物密封储藏。

    各时空,人们疯狂地记笔记、抄作业。

    不能让五谷种子“浥郁”,否则会容易死掉

    要保持干燥、还要暴晒

    还有艾草等药物的作用

    种子收藏好了,等到播种之前,还要拿出来进行一些处理。

    首先是水选,去除浮在水面上的秕粒杂物。后来,又发展出泥水选种、盐水选种。

    在水选之后,就要进行晒种。

    从我们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晒种”这一措施,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气性、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提高细胞液的浓度。由此,播种之后,种子的吸水能力就会增强。发芽也更为整齐。

    这也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

    再次听到“现代科学”,这些历史时空里的古人们已经对此有了一点模糊的概念了。

    还有这些水选、晒种的方法。

    它们都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天幕介绍的流程也非常明朗、清晰、直观。

    增产又可以增产了

    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时代,包括秦汉时期的两位皇帝亦是如获至宝,珍而重之。

    他们一边听,一边思考。

    每个人聚精会神,一点细节都不想错过。

    水选、晒种之后,就是浸种催芽。经过催芽的种子,更容易早出苗、出全苗。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对水稻种子进行这种“浸种催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水稻催芽达到“长二分”的程度,而其中的早稻只要谷种“开口”露白。如果是麻子,就在雨水多的时候催芽。雨水少的时候,就只要浸种就行,不等它发芽。

    这些,都是古代的人们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的经验与成果。

    各时空,人们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包括那些水稻、麻子等等的例子,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无比宝贵的经验

    天幕似乎是随手举例一般,但是在他们这些早期的时代,却是弥足珍贵的技巧。

    有了这些后世的技巧。

    他们就节省了大量研究与试验的时间门

    比如天幕提到水稻如何催芽、麻子如何催芽,他们就不用挨个地去尝试“浸种催芽”的程度。

    天音述说到这里,光幕上那位形貌颇为奇特的“ai版贾思勰”,忽然间门面容一改。

    西汉,氾胜之见状陷入沉思。

    因为这视频之中,那一道ai虚拟而成的形象,改换面容之后,右侧出现“氾胜之”三字。

    氾胜之氾胜之我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氾胜之一时没反应过来,还在大脑宕机、下意识思考我似乎并不长那个样子吧

    紧接着,碧空光幕里的ai氾胜之开始说话。

    在西汉著名农学家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当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处理种子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农史学家称为“溲种法”,或者是“粪种法”。溲,就是浸泡的意思。

    这种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准备好粉碎的马骨,用它来煮汤,然后往里面浸泡附子。数日以后去掉附子,然后加入蚕屎、羊屎等等,调成稠粥之状。

    在播种之前大约二十天的时候,就用这种混合物来浸拌种子,需要反复地浸拌六七次,最后就晒干、保存起来,准备要播种了。

    经过这样处理的种子,可以防虫、抗旱,还能够增加作物的产量。

    众溲种法防虫、抗旱、增加作物的产量

    听起来,很厉害啊

    天音介绍到这里,人们记录与赞叹之余,光幕上飘过的弹幕里,有的人已经起了氾胜之。

    氾胜之,你怎么到天幕上了啊

    氾胜之,原来你长这样啊

    跟宋应星还有贾思勰他们长得好像啊

    氾胜之欲哭无泪jg

    我真的不长这个样子,也没有被后世之人选中,更没有跑到天幕上去做历史直播

    你们不要再给我发私信了

    至于氾胜之在天幕上所说的这种防虫抗旱、增加产量的溲种法,大家都觉得很厉害。

    就是有那么一点废马。

    正思量着,他们惊喜地听见天幕说道

    在溲种的过程中,马骨汁还可以用雪水来代替。古人认为,雪水是“五谷之精”。用近现代的眼光来看,科学证明,雪水与普通的雨水还真的不一样,它们的成分不同,而雪水含重水少,是真的可以促进动植物新陈代谢的。

    古人的智慧,不由得令人赞叹。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已经诞生出这种厉害的“拌种法”,这几乎相当于现代的包衣种子了。

    诸位古人诶,被夸了

    汉武帝不愧是我西汉时期啊,已经出现相当于现代包衣种子的技术了

    目前为止,

    还并不知道为什么是西汉,也不知道东汉,也不知道包衣种子的刘彻同学。

    西汉,氾胜之也看着天幕微微一怔。

    还有一些人,则是意识到了“雪水”的效用,它居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五谷之精

    碧空的光幕之上,ai氾胜之依然叙述着。

    我们在种麦的时候,如果遇到天旱,可以在半夜用醋、蚕屎,薄薄地浸拌麦种,直到清早进行播种,这样可以让麦种耐旱、耐寒。

    这些都是氾胜之书里的记载。

    西汉,氾胜之听见自己的名字,以及那部氾胜之书,张了张口,有些说不出话来。

    而后,天幕的人物忽然又摇身一变。

    在电光石火之间门,虚拟ai版的氾胜之,变回了先前的那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西汉,氾胜之本人我

    算了,我已经凌乱了。

    除了水稻、小麦这些农作物以外,桃子、梨子这些果实,也有种子处理的方法。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针对桃子、梨子,记载了一种“含肉”埋种法。

    这种方法,是要在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把桃子、梨子,连肉带核,埋在加粪的土里。等到次年春天发芽以后,再进行移植。

    各时空,许多人非常好奇。

    居然在秋天埋下种子然后还要度过一整个冬天

    等到次年春天发芽然后移植

    为什么

    这是什么道理还有这种操作吗

    这是利用冬季的自然低温,让种子的抗寒能力增强,同时又省去了分离、消毒、干燥、保存等等诸多麻烦的环节。

    等到天幕娓娓道来,人们又震惊不已。

    他们只道是秋收冬藏,没想到还可以在秋天播下种子,让种子经历过冬天的自然低温。

    然后,就能提高种子的抗寒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居然还省去了那么多步骤分离种子、消毒、晒干、保存,都不需要了

    这也太省事了吧

    某些时空里,那些因为时节而暂缓了“立体农业”的建设的人们,简直喜出望外。

    他们秋天就可以把桃子、梨子的种子种下去

    种在低洼地深挖成塘周围的“基”上,成为“果基鱼塘”

    连肉带核,埋进土里。

    等到明年春天,种子发芽以后,再进行移植

    跟这种方法相似的,还有一种瓜子冬种法。我们对于那些外壳坚硬、不容易发芽的种子,自然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比如莲子,就是要把它上部分的硬壳给磨得薄薄的,这样才方便它吸水、发芽。

    动画里,出现一双手。

    其中,左边的手拿着一枚莲子,右边的手则是拿着工具,工具将莲子的上部分硬壳,磨得薄薄的。

    随后,两手用黏土覆盖上莲子。

    又将这些黏土捏成上尖下平的形状,看起来像是个圆锥形的泥坨子。

    这大概,就是对于莲子的处理了。

    只见在动画之中,这样经历过处理的莲子投入水中,入水即沉泥、端正不偏。

    这一段动画,将莲子的处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非常简单直观,非常容易模仿,也非常有效。

    同时也给了农学家、农人们深刻的启发。

    至此,天幕又提到一个鉴别、测试种子的方法。

    如果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种子,该怎么鉴别、测试它们呢其实,我们古代的人们对此也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比如韭菜子,可以用火“微煮”。要是过了一会儿就发芽,那就是好的种子。要是不发芽,那就是失去了生命力。

    再比如麻子

    要是咬破了之后,里面能看得见油泽、含在嘴里还不变色,那就是好的种子。

    某一时空里,范蠡散尽家财,从头开始。

    “鸱夷子皮,你这莲子怎么卖啊”

    有人拿起一粒莲子,这是产自楚地之物。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