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 正文 65. 后续 顾相公出生那日,漫天金辉!
    “我家也有2石3斗”

    武港村的百姓们, 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排队等着称。

    “粮食装进袋子里,我就知道肯定不低”

    “我就说,这么好的麦子, 还有小农神大人亲口说的两石,让你别天天瞎操心,担心到最后, 看吧都是白担心”

    府城的官员一亩亩产量记录着, 除了产量之外,还记录了品相、稻穗数、晾晒前和晾晒后的差值

    从京城下来的官员,也边记录边心中惊异,看着坐在一边,又是喝茶、又是吃村民晒干的山里果干的顾璋,心中都忍不住有些怀疑。

    流传在宁都的传言,莫不是真的

    顾璋在晒谷场边上,这里有一处村民特意搭建的草棚,棚下有阴凉, 阴凉处还放了一些藤椅,凳子。

    他还带了一瓶神仙水,觉得热了,就给自己身边洒一洒。

    过得可谓是享受无比。

    “我怎么瞧着你好像不太激动”萧学政在前面看了许久,有点渴才回来这边喝杯茶, 他见顾璋心定神闲地坐着喝茶吃干果,好奇道。

    “但凡良田,农户好生耕作, 亩产均产可以达到两石,这可是惊人的成绩”

    顾璋笑着看晒谷场上的热闹和喜悦,听到萧学政这话, 他正准备回答,一旁有人抢先道

    “他家乡都开始尝试3、4石的亩产了,自然不会对眼前的产量激动。”戎锐道。

    “想必早就胸有成竹,只等待这日到来而已。”席文林也接道。

    “过奖了。”顾璋说,“能看到眼前丰收盛景,我自然是心中愉悦的。”

    他也切实感受到宁都百姓的变化。

    从麦子一天天要收成起,宁都府的精神风貌一日比一日好,连路上带笑的人都多了。

    他走在这样的宁都府城中,都时不时会感觉如沐春风的喜悦和热情氛围,心中自然是高兴的。

    如当初料想的那样,作为以农耕为主的大国,粮食的增产对百姓的激励是最大的,却又不仅只对农人有帮助。

    眼见着粮食充足,大伙都觉得日子有了奔头,便觉得幸福满足,对未来带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百姓有了钱,连带着一环环的人,都能挣到钱,都觉得日子松快。

    许多京城来的大儒,心中所疑所惊,都在亲眼见到丰收这一场景后,觉得了然。

    燕老更眯起眼看着武港村村民疯狂庆祝,眼睛里都酝酿着水汽。

    这就是他最憧憬的东西,如今竟然在致仕后,回乡养病的暮年看到了。

    他感慨“民之大事在农,农兴则万物兴。”

    正感慨着,怀念着,燕老突然打了个激灵,觉得周身一凉。

    顾璋正坐在他旁边,往周围洒神仙水,还问“怎么样舒服凉快吗”

    燕老感怀的情绪顿时消散,哭笑不得“你倒是自在。”

    “我又不用去收麦子,我当然自在”顾璋笑着说,还接他的话道,“也不一定非要是农,无论有啥挣钱的门道,反正百姓日子好了,一切都会跟着好起来。”

    永河村在有了山里药材的营生之后,也是整个村都不一样了。

    整个晒谷场都飘荡着欢呼雀跃的声音。

    “咱家足足多收了四石粮食,再攒个几年都能重新起一间大房子了”

    “我合计了下,手里有了余钱,可送咱家小宝去读书,认几个字,他从小聪明,指不定能在府城里讨一个好差事。”

    “等粮食卖了,咱就带爹去看看郎中吧他胸口都疼了好些天了。”

    “好多粮食咱村竟然能收这么多粮食,以后是不是晒谷场都要往外扩些”

    声声入耳。

    顾璋觉得心情不错,似乎连心跳都不受控制地加速,在胸膛中有力地跳动。

    他捂住心口,似乎有什么在心底轻轻勾了一下,又在急促涌动的情绪中,有种难言的感觉从心底涓涓流淌而出。

    “顾相公,咱村粮食全都称完了。”村长这几日虽然累,但笑容从未在脸上消失过。

    如今看到粮食丰收盛况,更是感激不已,他声音都有些激动到颤抖“这个增产的法子,能造福日后子子孙孙,真是天大的功德。我们嘴笨,实在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他觉得去年选择那天去府城衙门办事,绝对是他这两年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

    这样的收成,只要肯干,村里许多地少的人家,不用吃野菜充饥了,原本朝不保夕的人家,能存下些钱粮来。

    条件再好些的人家,甚至还能吃上自家种的麦子,不用全都拉去卖了换成粗粮。

    人老了有个病痛也能狠下心进城去看看郎中,若家里有聪明的娃娃,省省口粮也能送去认几个字。

    想到这些,村长都觉得心中颤动,他恳切道

    “我们武港村每个人都记得这份恩情,日后您要是有什么用得着我们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村长身后跟着大半个村子的人,听到他的话,也纷纷道

    “就是,咱都记得这份恩,要是您开口谁打盹不应,我第一个揍他。”

    “您日后肯定能当上大官的”

    这嗓门和架势,如果不是说的话,真让人觉得是要去干架一样。

    顾璋道“明年好生种,法子都是现成的,也好好带一带附近的村子,这便足够了。”

    这样赤诚的情绪,着实动人,不过这一刻的顾璋确实没想过,日后竟真有一日,他们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震撼和助力。

    他当下半点不觉得自己会被大伙帮到,只根据自己到这边几日对稻穗的观察,还有之前去长阳村总结的点,给他们讲讲明年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这一讲,顿时把晒谷场外围观的人给讲的激动起来。

    他们是周围各个村子的人,尽管此前陆续来看过,但是当得知武港村今日称重之后,还是有许多人都努力抽出空来武港村。

    他们被官差拦在晒谷场外,此刻有些焦急的朝里面挥手,迫不及待道

    “还有我们”

    “顾大人,我们是不是也能跟着学,明年也收这么多”

    “武港村自己留种之后,剩下的良种是分给我们各村吗我带了银钱,能不能今日就买回去”

    谁也不确定良种够不够,谁也不确定会不会名额不够,毕竟谁也不想再等两年,三年,才轮到自己

    这和眼睁睁看着地上有钱,却被周围人全部捡走,自己一分钱没捞着有什么区别想想就觉得心痛了。

    整个晒谷场都被围住了。

    声势浩大,连学院院长、宁都知府都差点被吓到,可从来没见过这个阵仗

    随着附近村落的麦收逐步推进,武港村白天人越来越多。

    即使宁都知府站出来说,会向整个宁都推广经验,也有许多人不放心,生怕良种被人提前买走分走。

    顾璋他们这些来游学的书生,还有一起来的夫子、院长,可以称得上是落荒而逃。

    萧学政原本让学子去四周村落收麦子的想法,都没来得及实施。

    毕竟要是再不走,恐怕武港村都要被踏平了。

    宁都各处,都在丰收。

    一匹匹快马在官道上驰骋,一道道消息被送往府城。

    “增产了”

    “慧县周边村落,均产2石2斗”

    “宁都梨县丰收大吉,高产至2石4斗。”

    顺流而下的船只,带来的也是丰收的好消息。

    整个宁都府城都热闹起来。

    甚至即将来到的秋闱,都没能盖过去这样热烈的气氛。

    顾璋在家里写宁都增产经验与注意手册

    也不是很厚的书,大约也就平日里几篇文章的长度。

    即使他写清楚有关良种、田地、肥料其中原理和作用,怕是也没几个人看得懂,要能懂这些,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要么就要有如燕老一般广博的见识。

    他最后没找理由搪塞不去游学,也是想最后在收获前,亲自看一眼田里麦穗的状态。

    “爹,你再说说,你打春下乡之后,麦子有多高”顾璋边写边问。

    顾大根用手比划“大概这么高,我不会记错的”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两人,面前都摆着家里自己做的杂嚼,还有一壶小酒,颇为享受。

    他们从没想过,还能有这样的日子,在外他们顾家名声大振,走出门去风风光光,这会儿回家了,还能被儿子写进文章里。

    顾大根忍不住瞅瞅顾璋笔下的纸“这文章,怕是要被不少人读吧”

    顾璋看他那副有点暗暗期盼的表情,笑道“那肯定有的。”

    顾老爷子笑道“这宁都上上下下,不都得买一本回去瞧瞧”

    就算不识字的,也怕是要直追着村长屁股后面问,恨不得把全部背下来才好。

    “可不止宁都。”顾璋笑道。

    秋娘也骄傲笑着道“别的地方听说了,能忍住不买一本来瞧瞧我可不信。”

    顾璋也在书的结尾,写下一句“宁都经验仅适用于宁都风土,请勿盲目生搬硬套,减产本书作者概不负责。”

    麦收热热闹闹地持续了半个多月。

    顾璋的名气也在宁都彻底打响。

    若走在路上,你问“宁都知府姓什么”,怕是十个有六七个都答不出来。

    但若想找人打听顾璋,随便抓一个人,都能停下来给你唠一刻钟。

    甚至稍微闲一点的人,能滔滔不绝说一个时辰,都不带停歇的

    这绝不是夸大,最近宁都府城茶楼生意大好,不知多少人在茶馆一坐就是一下午。

    这也成了顾家人最近一段时间,最爱的消遣。

    日常一家子去铺子里忙活。

    等忙完了,就一起去各个茶馆,要一壶茶、来一份可以磨嘴的小食盘,就能高高兴兴坐一下午。

    顾璋写完了两本经验,难得松快,被家人高兴地拉着往茶楼的方向走。

    顾大根“也松快松快,别白日在学堂念书,回来又低着头写那书。”

    他粗糙又厚实的双手,搭在顾璋肩上,还顺手揉了两下“我听闻城北开了一家推拿馆,你有时间去试试,我听说你们坐着读书多了,肩膀会难受。”

    秋娘也道“若你一人不自在,就约你同窗一起去。”

    顾璋笑得开怀,应道“好。”

    他依稀还记得,在刚刚来府城的时候,都有点紧张担忧,无论是面对高大的城墙,热闹的街道,安静严肃的问心道,甚至手里有些钱打扮也不错的府城人,都带着点不自在和心怯。

    即使出去找营生,也是鼓起勇气往外走,顾大根还想着去城南码头卖力气。

    如今完全不一样了。

    王氏和顾老爷子,大大方方走进茶楼,点吃的喝的,不知有多自在,多美。

    顾大根和秋娘还能主动喊他去花费不小,还是享受类型的铺子了。

    搁在往日,无论听说还是路过,怕是都不会多瞧一眼。

    等京城的封赏下来,应当会更好。

    顾璋唇角都不自觉扬起,他发现家人都有些兴奋,问道“今日茶楼是有什么不一般吗”

    “那可不”顾大根笑得又傻又得意,“茶楼说,从今日起,茶楼的说书先生,要说你的事了,所以我们这不是带你来听听看,有没有说的不对的。”

    顾璋“”

    茶楼还挺会追热点。

    很快就到了这家茶楼。

    说书先生已经开始说了,附近桌子都坐满了人,甚至还有路边围观的。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央台子上的说书人身上。

    顾璋他们穿得朴素,迅速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来,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力。

    连上茶水的小二,都是这样,手里提着茶壶,眼睛看着说书先生,挪不开神。

    很快,顾家人也都被牵扯住了心神,被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语气技巧,还有满满的技巧套路弄得紧张起来。

    说书先生铺垫了好一会儿,顾璋从被怀上,就有多坎坷,多难,差点就没保住,让人心都提起来。

    顾璋喝了口茶。

    这估计是打听到了他小石头体弱,然后根据事实创造的故事。

    果不其然,就听见那说书先生语气陡然昂扬,有些激动道

    “可出生那天,迎来了转机”说书先生停顿了一会儿,勾得人好奇得不行。

    但他十分会把握时机,没等听众急切地询问或者骂他,就接上“顾相公出生那日,天上布满了霞光漫天金辉正和麦田丰收的金色一模一样”

    “这不是神农转世是什么”

    “这肯定是老天爷显灵啊,要不怎么那么多坎坷,旁人早就流掉了,他不仅健健康康长大了,还有如此成就”

    “我就说吧这霞光就是证据”

    听客都纷纷激动得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不一会儿就觉得口干舌燥,纷纷又要起了茶水。

    还有的觉得高兴,听这等刺激兴奋的故事,定要配上点好肉好菜好酒

    连王氏都连连点头“没错的那天我也看见了,就跟这个说书先生说的一模一样”

    连小呆瓜都忍不住冒出头来“我也能作证”他之前被欺负的时候,还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因为天色看错了,那不是功德金光。

    顾璋无言。

    他分明记得秋娘跟他说过,那就是个日落。

    他脑子里对小呆瓜道“作证什么讲不讲点科学”

    小呆瓜哼哼唧唧道“我最近才认识了一个新统,他的宿主就是修仙者,还是个剑修,老欠它积分,害它被关小黑屋,你比他还厉害,怎么不能是神仙转世呢”

    顾璋戳戳它脑门,“不许东想西想,成日没个正行。”

    自从服兵役那次关键任务后,系统就再没出现过紧急的、或者不对劲的任务。

    他便按部就班地在学院学习,也顺带完成系统发布的基本任务,无非就是读书、习字、作诗、研读律法

    积分都攒了许多,已经快八千多积分了。

    倒是小呆瓜,不仅越来越不怕他,每日吃喝玩乐,去那个有趣的系统论坛逛一逛,日子过得十分潇洒。

    顾璋都有些羡慕了,他坏心眼的提醒道“你之前说的那个什么算法,学得怎么样了”

    小呆瓜顿时变成苦瓜脸,它捂住耳朵“不听不听,我要先听说书,回去再学。”

    顾璋有点惊讶,小呆瓜竟还真的有毅力在继续学。

    见顾璋微惊的表情,小呆瓜瘪瘪嘴,它想起认识的统界大佬跟它分享的经验,无事的时候千万不能懈怠,要不然后面需要它的时候,什么都不会。

    它不信,“我的宿主什么都会”

    那大佬统道“能成功被我们圆梦系统绑定的,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你能保证日后他干出什么惊天大事,你一点都不掉链子”

    小呆瓜心虚地对对手,默默给自己安排了好多学习任务。

    顾璋对它这么好,它不想以后掉链子。

    可这会儿,它真的好想好想听说书先生说宿主的故事啊听起来就得劲儿,不愧是它的宿主

    “拜托拜托。”小呆瓜顶着最萌的布偶猫皮肤,睁大了水汪汪的蓝眼睛,前爪合十撒娇求道。

    顾璋无奈,给虚拟光屏挪了个上好的位置,自己养的呆瓜,只能宠着了。

    说书先生打听到他日暮时出生,都能说出天带祥瑞,还如金秋麦浪一样的话,他就大抵知道了这说书先生的套路。

    无非是搜集了他足够多的消息,再根据事实加入想象,再五分真、五分假地编造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罢了。

    顾璋看着小呆瓜兴奋肉嘟嘟的背影,它那点小心思,真是半点都藏不住。

    所以这么努力学习,多半是自己日后进京了,或者当官了,会更多的用到系统吗

    顾璋思绪回转,又随心地笑了笑,遇难关闯就是了,他有上辈子的记忆,还有系统可用,没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他收敛心神,将心神又放回茶馆的说书先生身上。

    “那日放榜,你们猜怎么着他的名次竟然落在后面,还是倒数”

    茶馆内顿时激荡,为顾璋愤愤不平,这样好的能让宁都增产的文章,竟然被放在后面。

    “怎么能这样”

    “顾相公才考了小三元,小孩子皮面薄,哪里能受这个气想想都为他抱不平”

    气得口干舌燥,又是一通要茶,还有要特质的静心凉茶的。

    顾璋一边听得哭笑不得,一边又感慨说书先生不愧是吃这碗饭的,把这些茶客情绪都完全调动起来了。

    他饶有兴致地听。

    原来在县城听说书先生谈起见雷小将军,如今在府城茶馆,听说书先生说自己。

    倒是有趣。

    “要知顾相公如何坐实小农号,且明日再来,听下回分解”

    茶馆又是一阵热闹。

    连顾大根都忍不住说了两句“怎么就不讲完呢”

    顾璋轻笑一声说“您又不是不知道后面的事”

    顾老爷子摇摇头“这说书先生说真不一样,听起来就有趣多了”

    “确实”王氏也附和,她觉得听说书先生这么一说,她家小石头变得越发厉害了

    顾璋和家人一起,一边聊天,一边散步回家,享受着散落在细碎时光中的温馨和幸福。

    丰收这阵热闹,持续了许久。

    直到秋天,今年的秋闱开始,才稍微淡了点。

    问心学院里,许多人都开始用心准备秋闱,希望能一考中举,否则就要再等三年。

    三年实在是太长了,正值年富力强的大好时光,又经得起几个三年磋磨呢

    问心学院的院长,都特意来请几位大儒,想让他们在考前,给学院中这次要下场的学子们讲讲课。

    他打心眼里希望,能多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中举。

    顾璋没打算参加这次秋闱。

    他静下心来学习,几位大儒来他们学院授课,上起课来,讲解书意引经据典,各种例证信手拈来,让人根本舍不得分心。

    而且每个夫子都各有千秋,顾璋倒是学得不亦乐乎。

    每日只用学半天,剩下半天可以自由支配。或去上骑射课、或同燕老和他的好友出门郊游、吟诗作对,谈论文章,日子都潇洒肆意起来。

    这日。

    骑射课。

    之前只学骑马,今儿这堂课,要开始加入弓箭了。

    “嘶”红枣见到顾璋,高兴地用脑袋蹭蹭他。

    学院马儿,但是几名学子共用的,家中有马的学子,都可以将马牵来。

    顾璋就将红枣牵来了。

    他拍了拍红枣的马头“昨日出去踏青玩兴奋了这么闹腾。”

    教习师傅站在学子们前头,认真强调“今日咱们头一次用弓,我先强调一点,没我允许,谁也不许拿箭,按照学院规矩,谁的箭在骑射课上伤了人,学院直接劝退。”

    严肃的话说完,他才放缓了声音“今天我们先试试弓,找到合适自己力气的弓,然后我会教你们如何使用。”

    教习师傅指着旁边架子上摆着的一排弓箭“那头最轻,拉力最小,越往我这边,需要的力气越大。”

    教习师傅介绍着,喊他们上前去选。

    学子们已经吃过骑马上的亏,生怕选不到合适的重量,到时候累得身体酸痛。

    都纷纷往最前头去。

    “这个看着轻,我能拉得开。”

    “我拿着怎么感觉有点重还有更轻的吗”

    顾璋看了眼,那头有一力、二力、三力的弓,换算下来大约就是十二磅到三十六磅的力。

    对他来说,有点轻了。

    顾璋朝着另一头走去,拉力跨度很小,走到头,他才看到一石弓。

    一石弓的射程大约在3045米,顾璋伸手,打算将这张弓取下来。

    教习师傅走过来,提醒他道“你年纪小,可以换个轻点的,这把弓怕是拉不动。”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