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 正文 97.第97章琴娘,家庭琐事
    赢得赌局之后, 傅文钰以为孙秀才的事会就此结束。

    但没想到后面还有别的展开。

    孙家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孙秀才这些年又是纳妾,又是逛烟花之地, 着实花了不少钱, 不得不靠写话本填补。因此这次为了赢下赌局, 他不但把家里的积蓄全部用来买自己的话本,还将祖宅也卖了, 或者说抵押了出去。

    可如今他没赢,所以祖宅也没了。

    于是一家十几口人不得不搬到他妻子的陪嫁, 一套一进宅院里。

    然后家庭矛盾就爆发了。

    这件事是傅文钰去学堂的时候, 听刘昌淼说的。

    刘昌淼不是滋味地道“孙天纵今天居然在学堂里哭了, 他说他爹输了一个什么赌局, 把孙家祖宅也输了出去,如今整日在家里喝酒, 什么事也不做。”

    “原本在孙家的时候, 他自己一个院子, 还有丫鬟,但现在却只有一间屋。丫鬟也都没有了,而且他爹还醉醺醺地问他娘要钱买酒喝, 不给钱就打人。”

    “甚至还想克扣他读书的钱。他娘气得不行,说要把他那些小娘都卖了。”

    孙天纵他爹就是孙秀才。

    孙天纵是一个跟刘昌淼年纪差不多的少年,外号叫做孙大头, 他曾经跟刘昌淼站在路边对骂, 一个骂对方纨绔,一个骂对方穷鬼。

    没想到当初刘昌淼骂孙天纵兄弟太多将来分不到什么财产,以后会变成穷人,但不等他长大呢, 他爹孙秀才就把家业败光了。

    傅文钰摇摇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不过没过多久傅文钰便从其他地方听到了孙家的后续。

    因为孙家没钱,孙秀才也不能再写话本了,而且孙秀才的原配也厌恶他的那些小妾,不让她们住自己陪嫁的屋子,想住还得交钱,所以这段时间她们陆陆续续离开了孙家。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入门的年轻妾室,走得一个不剩。

    其中还有抛下孩子独自离开的。

    对于这些人的离去,孙秀才的原配并没有阻拦,反而一人收了一笔钱,然后把娘家父母兄弟喊来,压着孙秀才写了放妾书。

    她们留下的孩子也交给了两个年纪大容貌一般,儿女也已经半大,并不打算离开的妾室照顾。

    所以现在孙秀才只剩下一妻一妾。

    据说孙秀才开始还不肯放人,嚷嚷着她们忘恩负义水性杨花。但他当初纳妾的时候为表情深允诺的都是良籍,那些妾室除了那两个年纪大的是原配丫鬟出身的之外,其他都没有卖身契,所以如今人家想要走他也拦不住。

    就因为这事,他把自己气病了。

    傅文钰暗道一声活该。

    另外一件事,就是孙秀才最年轻的那位小妾琴娘,离开孙家之后租了一个小院,买了一个丫鬟和两个健壮的仆妇,也开始写话本了。

    她还跟一些老古板在柳州小报上吵了一架。

    有人说哪有女人抛头露面写话本的,实在是有辱斯文、伤风败俗,她则反驳青钗记这篇话本写的就是她,为何她的故事写得,还有人夸书里的那位琴娘,她本人却写不得话本

    如此吵了半个月,老古板们没能压下琴娘,反而把琴娘这个名字吵火了。

    现在柳州城的人都知道有一位自称琴娘的女子,她也在柳州小报上写话本,而且写的第一本便是疑是以孙家为原型的娶妻纳妾。

    傅文钰好奇地看了一下。

    然后不出意外地看到了一篇妻妾斗法的宅斗文。

    所以在最近柳州百姓们的口中,琴娘这个名字出现频率颇高,大家都很好奇她话本里写的那些妻妾争风吃醋的事情是不是真的。以及那位孙秀才是否如话本里面写的那样,见一个爱一个,还答应要为她们每一个人都写一篇话本

    娶妻纳妾连载期间,给柳州百姓们增添了许多谈资。所以等这篇话本完结,据说卖得也还不错,单单在柳州境内便卖出去了近两千套,其他地方也零星有卖。

    而这,还是在某些男子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买的前提下。

    从此柳州便有了女作者。

    傅文钰没太关注此事。

    因为傅青山去世已经三年,他们家这段时间要除服,所以他每天都很忙。

    穿越的第一年,他先是躺在床上养病,然后便是为了生计拿起纸笔,写了他在古代的第一篇话本鸠占鹊巢真假少爷难分辨。同年写了第一篇神眼传奇,然后再是第三篇重生之藏宝图。

    第一年他又要读书、又要忙重生之藏宝图的周边和印刷,还要忙武术队,中途甚至分心去了一趟京城。所以分到话本上的时间就不多了,只写了一本珍娘传,并且指导着长喜班排了一出针对性戏剧。

    转眼到了第三年。

    因为第一年年底的时候,他跟孙秀才打了个赌,所以第三年的上半年傅文钰也写了一篇话本,那就是刚完结的给你五千两,离开我儿子。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三年中他还养了两个小号。

    如今三年期满,他已经不再是十五岁的那个拿起扫把将人赶跑的傅文钰,而是十八岁,身高超过了一米七的傅文钰。

    仔细一想,守孝三年他做的事情还是蛮多的。

    “文钰,快来给你爹上柱香。”

    “好,我就来。”

    正对着铜镜整理领子的傅文钰确认自己并无不妥,才出门走到家里专门布置出来的屋子里,对傅青山的牌位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清香,最后再与妹妹傅蓉一起跪下磕头。

    周氏则站在一边,望着丈夫的牌位感慨“三年前你们爹刚走的那会儿,娘险些也跟着倒下了,当时是再想不到会有现在的日子的。”

    儿子不但努力读书,得了夫子的允许明年就要下场考秀才了,而且还通过写话本挣到了旁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家底。

    唐员外感激他帮自己找回了亲儿子,于是送了五十亩地,而镇北侯也感激他帮自己找到了妻子和女儿,直接大手笔地送了一个庄子。再加上他们三人这三年挣的钱,如今傅家竟然有超过了一万两的家业。

    而女儿也不遑多让,不但跟着她读书习字,而且于绒花一道上也有天赋。如今李姑娘去了京城,她便带着村里的几个小姐妹,做出了好些精致的样式。所以虽然李家母女已经离开了,但绸缎庄的生意却并没有明显跌落。

    而且女儿最近还在私底下悄悄地跟她说,等儿子再写话本的时候,要让他把自家的绒花也捎上,这样便能卖得更多。

    这样的好日子,周氏偶尔都会觉得恍惚。

    她将自己手里的线香也插在了香炉上,默道夫君,如果家里这三年的好日子是你在保佑,那接下来便保佑儿子考中功名,保佑我们三人健健康康吧。

    香上完,一家人移步到花厅吃早饭。

    如今傅家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另外还有两个做杂事,模样寻常的丫鬟。她们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四岁,主要工作是打扫卫生、清洗衣物被褥、煮一日三餐以及喂羊等等,空闲的时候还会跟着春花等人一起,做一些绒花材料。

    她们签的不是卖身契,而是在傅文钰的坚持下,改为了雇佣契约。因为主家包吃住,一年还包四身衣裳,所以月钱不多只有四百五十文,擅厨的那位额外再加三百文,也就是七百五十文。

    因为三年期满之后,傅家会另外再给一份嫁妆,所以两人做事都尽心尽力。两个月下来的确帮了很多忙,给周氏省了不少事。

    今天的早饭,是面条。

    但面条上铺了两块从昨晚炖到早上的焖肉,时间太长肉已变得软糯无比,哪怕是瘦肉部分也是入口即化。

    傅文钰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肉咬了一口,三两下吃完,然后再喝了一大口醇香浓郁的肉汤,只觉得自己终于活过来了。

    吃素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这三年里他从茶叶蛋吃到蒸蛋、水煮蛋、煎蛋,而煎蛋又分单纯的煎蛋、加了葱花的煎蛋、加了豆角的煎蛋、加了萝卜的煎蛋等等不同品种。要不是后来菜谱上增加了一些素肉、羊奶也从来不缺,他都怕自己会忍不住半夜爬起来把家里的羊咬上一口。

    现在好了,终于可以吃肉了

    一边吃,傅文钰还不忘一边叮嘱丫鬟“将这个炖肉盛一碗出来,多挑些瘦的,我等下送过去给祖父。”因为给傅青山上完香后时间不早了,隔壁早已用完早饭,所以他没说盛面条的事。

    丫鬟应声下去准备。

    而同样已经吃完一大块肉的傅蓉则好奇问道“哥,祖父喜欢吃肥肉,你怎么让人挑瘦肉啊”

    傅文钰回答“祖父年纪大了,吃多了肥肉对身体不好。”

    他说的都是事实。

    自从春花开始打工、傅青石演了夜明珠之后,一房便缓慢地变得有钱了。因为房子已经有了不需要盖,而田地也没有人家出售,所以他们的积蓄也变多了。

    傅大石手里拿着分家时候的钱,傅文钰这边年节的时候除了衣物偶尔也会孝敬一点零钱,因此他的心里也安定,后来挣的都让傅青石他们收着。

    家里不愁钱,吃喝便好了许多,人也变得和善了。

    所以当傅文钰吃完早饭,端着一碗喷香的焖肉过去的时候,胖乎乎挺着个大肚子的傅一婶刘氏就热情地招呼“文钰过来了啊,吃饭了不曾若是没吃一婶给你热两个饼。”

    傅文钰回道“多谢一婶,我已经吃过了。家里炖了焖肉,我觉得味道不错,所以便端一碗来给祖父尝尝。”

    傅一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对对,你祖父就好这一口。”

    “春花,哎呦春花到你们家去了,那文钰你把碗给我吧,这种事交给一婶就行了,你到屋里跟你祖父说话去,你一叔和文举也在里头呢。”

    傅文钰没跟她客气,直接把碗递了过去。

    屋内,傅大石等人已经听到了动静。

    所以等傅文钰进去的时候,正看到堂弟傅文举搬了一张凳子出来,热情地请他坐下,“文钰哥你坐这,刚才祖父正说着秋耕的事呢。”

    傅文举跟春花是双胞胎,两人只比傅蓉大一岁,今年刚满十四。

    傅文举还只是一个半大小子,不过因为之前在外祖家学了几年木工的关系,他比同龄人成熟许多,而且能言善道,现在傅青石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把儿子带上,偶尔还会登台扮演道士炼丹里面走来走去的凑数路人。

    傅大石看到长孙过来,也高兴地道“快坐下,今早给你爹上香了没有”

    “出孝后要连上七日的香,这样你爹在底下啊,也就知道你们还惦记着他,也就会更用心地保佑家里了。”

    傅青石点头,“没错没错,要记得上香。”事实上他今天早上也点燃了三炷香插到门口的竹筒里,让大哥保佑他发财。

    上实用主义香。

    傅文钰当然是回答已经上过了,然后就坐在一边听他们商量秋耕的事。

    分家之后,原本的傅家变成了大房和一房,傅文钰属于大房,而傅青石则属于一房。当时分家的时候一房拿了大头,但现在一房却拍马都赶不上大房了。

    别的不说,两家田地的数量就天差地别。

    一房算上旱地也就十亩上下,但傅文钰名下却有整整三百五十多亩,而只要他想,另外还能开出两百亩。

    其他的房子、钱财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说着说着,傅青石不经意地看到手握几百亩地的侄子有些无聊,但还是假装听得认真的模样,心里顿时就酸酸的。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了。

    而此时,傅大石也絮絮叨叨地叮嘱完了。

    然后他看到傅文钰,便问了一句,“文钰啊,你的那些地都安排好了”

    “秋耕可是大事,马虎不得啊。”

    他知道分家那件事里,自己的做法让长孙一家心里生了嫌隙,如今他们表面上虽然还孝顺自己,但并不太把他的话当一回事。所以他黯然之余,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以后便只做一个不管闲事的老翁,只在关键的时候嘱咐几句。

    傅文钰也乐得没人管着自己。

    所以他答道“已经安排好了。”

    “村里的地还是租给春田叔一家,唐员外给的五十亩也还是租给那些佃户,至于镇北侯送的那个小庄子,则依旧让庄头管着。”

    “我如今就在家安心读书。”

    但那个庄子他还是想变一变,做点别的事情的,最起码要给那些庄奴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只不过半年之后便是县试,不好分心。所以今年他就只准备捐一些粮食给村里的孤寡老幼,再给村塾送一批纸笔。

    至于庄子那边则是每家多发三十斤粮食,让他们过个饱年。

    更多的计划只能等明年了。

    傅青石听到五十亩、镇北侯、庄子等词,心里又是一酸。

    好在他最近几个月不但经常进城,还跑遍了柳州城周围的村子,听到了不知多少夸奖及艳羡的话,同时也深切地认知到眼前的这个侄子已经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人了,于是很快又调整好了心态。

    然后他想起了最近在外头听到的话,于是道“文钰啊,你不是认识那位写骗术集的公羊先生吗能不能让他多写一点啊”

    “最近有人说我们演的都看过了,问有没有新鲜的。”

    傅文钰“”

    这是催更,这是催更对吧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