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能怎么样, 当然是同意了。两人出身名门,又是孔融举荐,谁敢不给面子。
就这样, 年仅十八岁的王莽和法正就此踏入官场。
想起王莽那些年打的烂仗还有一塌糊涂的内政, 太学无疑是他最好的去处。而之所以将法正交由贾诩, 主要是给他找个好老师。
最近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的事,太尉杨彪因为自己和袁绍姻亲的关系, 身居高位的他深感惶恐, 便主动提及辞去太尉官职。
刘谢自然同意,随便给了杨彪一个虚职, 空下的太尉一职刚好由贾诩顶上, 法正自然领了太尉府长史这一官职。
除了文官这边的调动外, 为了防止手底下那只西凉军再闹哗变,刘谢干脆给他们换个长官。她将原本管理西凉军的项羽调去掌管西园军, 至于谁来接手这支不老实的西凉军,刘谢一直想不到好的人选。
首先这个人必须在西凉军中颇有威信,其次还得心向朝廷。
要说到威震西凉,刘谢首先想到的就是凉州三明, 这三位分别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 段颎字纪明, 因为表字都有一个明字,故合称三明。
他们因为在对诸羌战役中表现非凡,所以无论是在羌人还是凉州,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至于威望有多高,倒是有一个趣闻,说是当年贾诩被叛乱氐人所劫掠, 同行之人接被杀害,有性命之忧的贾诩急中生智,谎称自己是段颎的外孙。
当时段颎久戍守边疆,氐人惧怕,便将贾诩给送了回去。注1
只是可惜,凉州三明已故去多年,要想在朝堂上找到一个名望如他们一般的大将实属不易。
“唉。”发愁啊。
立侍左右的陈泰已是数不清这是刘谢今日叹的第几次气了,他本想说些话宽慰几句,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索性乖乖闭嘴,老老实实站在一侧。
“陈泰啊。”刘谢有气无力叫着陈泰。
“陛下有何吩咐”
刘谢放下了竹简,双手撑着下巴,“你说满朝公卿,朕为何就找不到一个能用之人”
“这”自进宫起,宫里的老前辈给他上的第一门课就是不要妄议朝政,否则十常侍就是他们的下场。陈泰将这句话奉为圭臬,一直践行。
“朝堂之事,奴婢不敢妄议。”陈泰低眉道。
“恕你无罪,且说便是。”
刘协都这样说了,那他也不好再装哑巴了,“王司徒总领百官,对朝中官员甚是熟悉,奴婢以为陛下可向王司徒询问。”
陈泰虽然也不清楚朝堂上那些官员的能力,但找个清楚的人问问还是可以的。
司徒王允这家伙自袁绍之事以来也开始变得低调起来,生怕引火烧身,刘谢差点没想起这号人。
司徒这个官职原本是掌管赋税一事,发展到如今,已然可视为丞相,统管百官,对官员的调动、提拔以及任免再熟悉不过。
刘谢一拍手掌,“把王允给朕叫来。”
“奴婢遵旨。”陈泰恭敬应下,随后便出门办事。
王允看到陈泰来时是懵的,他一路上万分惶恐,努力回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做了什么惹得刘协不高兴的事。
如果说之前王允对刘协只有尊敬,那么现在他还有畏惧。汝南袁氏乃天下第一名门,刘协都敢撕破脸硬碰硬,那他这区区太原王氏就更不够看了。
想得越多,他越惶恐。不知不觉间额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见到刘协,王允诚惶诚恐行了礼,然后站在下首,等候发落。
刘谢看他这副模样觉得有些好笑,当初和杨彪争权争得你死我活的王允也有今天。为了再敲打他一下,刘谢一直不说话,只默默批阅奏折。
过了好久,刘谢才放下手中朱笔,“王司徒可知朕唤汝前来何为”
刘谢声音不辨喜怒,王允从中无法品味出什么有效消息,只能恭敬道,“还请陛下明示。”
刘谢十分满意王允的反应,便直接道,
“前月西凉军中生哗变,朕想寻一能威慑全军之将领,王司徒可有人选”
原来是为这事,王允暗自松了口气。人选他自然是有的,选拔官员本就是司徒之职,他掌管着所有官员档案,对每一个官员都无比熟悉。
“回禀陛下,有一人臣以为可担此重任。”
见王允神情自若,刘谢便知道他对此人定有把握,不免好奇道,“是何人”
“此人乃是皇甫嵩。”王允回道。
刘谢对这个名字有种熟悉的陌生感,朝堂上她可没听说过有此号人物。
见刘协面露疑惑,王允补充道,
“皇甫嵩,字义真,乃凉州三明皇甫规之侄,曾与卢植一同平定黄巾之乱。初平元年董卓为祸京师,将其打入狱中,百官求情才免其死罪,从此之后便赋闲在家。”
皇甫嵩自身能力了得,再者其叔父皇甫规、其父都曾为凉州边将,无论是自身还是家族对凉州人和羌氐人都有十足威慑力。
而董卓留下的这批西凉军中,多半为义从注2,让皇甫嵩为其统帅再适合不过。
王允这么一介绍,刘谢倒是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那位一个月就平定十万黄巾军起义的人才吗
她没印象是自己来的太晚了,如今的皇甫嵩已然落幕。但凡她要早穿来个五年,谁不知道皇甫嵩的大名
皇甫嵩在能力和对朝廷的忠诚度上都无可挑剔,但他有一个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的点这人对权力没有欲望。
想当年董卓入京之时,曾任京兆尹的盖勋找到手握西园军和北军五校军的皇甫嵩,想将董卓赶出雒阳。谁曾想刚联系上,皇甫嵩就顺从董卓的命令交出了兵权,然后任人宰割
还有一点,皇甫嵩在宦海沉浮多年,其中不乏遭小人陷害屡遭贬谪,谁也说不清他是不是因为对官场失望才愿意任人宰割
“如今皇甫嵩在何处”刘谢问道,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将此人再度征用。
“自被罢官后便居于雒阳。”王允答道,说起来他和皇甫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同朝为官,交情还是有些的,对他的遭遇也十分惋惜。
如今陛下既有再度启用之意,他也为皇甫嵩感到高兴。
“朕亲拟道诏书,复任其为汉左将军,王司徒便亲自跑一趟,将诏书与左将军印绶交予皇甫将军。”
说罢便让王允先行回去,后又让陈泰将写好的诏书与印绶交给了王允。
让王允亲自去传召,足以说明刘谢对皇甫嵩的重视。王允也深知刘协之意,马不停蹄赶往雒阳。
不过一天王允便回来了。还是将东西完完整整带回来的。
王允拿着东西心情忐忑站在底下,事情没办好,他已经做好的被刘协斥责的准备。
不过刘协反应可以算是平淡,“知道了,退下吧。”
皇甫嵩不愿意接受任命,也在她意料之中。
人才嘛,都会有点脾气,她能理解。
既然王允都请不动,那便由她亲自去请吧。
刘谢打算悄悄走,要是让那群大臣知道她要这样去雒阳,绝对会一排排跪在门外,一个个哭得比死了亲爹还伤心,然后以头抢地、以死明志一条龙服务。
好在陈留离雒阳还算近,她可以暂时让陈泰应付一下。在换了身常服后,刘谢便带着马超还有庞德这两个保镖出了门。
这一路上谁要是敢打她主意,那可就要倒霉了。
好在一路上没遇到什么危险,三人平安到了雒阳。
之后又按照王允给的地址找到了皇甫嵩的居所。
也不知该说幸运还是不幸,皇甫嵩的宅邸被大火烧了一半,刘谢到的时候家中奴仆正在修葺烧毁的地方。
刘谢自报家门时并未隐藏身份,所以给三人引路的仆人显得十分拘谨,一路上走得飞快不敢有一丝耽搁。
很快便将三人带到了前厅,皇甫嵩也在此相迎。
皇甫嵩虽年过半百,头发白了大半,但仍精神抖擞,为将者的气势不减,令人生畏。
她打量着皇甫嵩,而皇甫嵩也同样打量着她。
这是皇甫嵩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刘协,上次见的时候对方还是陈留王,如今再见已成为了初露锋芒的帝王。
与同龄人相比,稍显瘦弱了些,长相也清秀了些,甚至说得上是阴柔,这一点和阴狠的灵帝一点也不像,倒是和已故灵思皇后颇为相似。但其散发的那种帝王独有的气势很好地弥补了形体上的劣势,让人望而生畏。
不知不觉人已进了前厅,皇甫嵩不动声色收回打量的目光,跪地行礼。
“草民皇甫嵩叩见陛下。”
刘谢亲手把人扶起来,和颜悦色道,“皇甫公乃国之栋梁,自称草民着实过谦了。”
“草民今乃白身,又怎敢以臣自称。”皇甫嵩还是保持着一贯谦卑语调。
刘谢自顾自坐于上首,又让众人入座,“皇甫公这是说的哪里话,朕今日来就是想请您老再度出山,替朕分忧啊。”
说完给底下的庞德使了个眼色,对方会意将诏书和印绶拿出恭敬放在皇甫嵩面前。
然而皇甫嵩还是不为所动,“臣老矣,恐难堪大任。恳请陛下开恩,让臣了此残生。”
“真不愿”刘谢微微蹙眉,看来今天是遇到个犟脾气。
皇甫嵩点点头,脸上表情都丝毫不动摇。
看对方如此决绝,刘谢咬咬牙,看来得来点猛药了
刘谢面无表情从桌案后起身,慢慢踱步到皇甫嵩面前,声音无比冰冷,“当真不愿”
“臣有心无力。”对方还是淡淡的,不改说辞。
很好。
刘谢侧身一把拔出马超佩剑,神情晦暗不明。
皇甫嵩直接闭上了双眼,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身后马超皱眉,轻轻唤了声“陛下。”他是真的害怕刘协一时冲动将皇甫嵩给砍了。
一旁庞德也上前一步一脸忧色,“陛下不可冲动。”
刘谢冷着张脸将挡在前面的庞德一把推开,又一把甩开马超想要阻止的手,一步一步走到皇甫嵩面前。
她慢慢举起了手中长剑,所有人都以为她要砍了皇甫嵩,就连皇甫嵩自己都这样以为,他都做好视死如归的打算了。
没曾想刘谢手中的剑并未落下,而是转了个弯,将剑架在了她自己脖子上。
“皇甫将军若不答应朕,那朕只有一死”刘谢双手握着剑柄,将剑死死抵在脖子上。
皇甫嵩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