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门来到六月, 端午节和云南的雨季一起到了。
放假回家的崔美青如同死鱼一样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李英婼可不会让她躺一个假期,第二天一早, 她就被拖着出门了。
“妈妈, 我们要去哪”
崔美青亦步亦趋地跟着李英婼,眼看两人越走越远,她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
“去摘粽叶,你放心跟着我就是了。”李英婼头也不回。
母女俩穿过茶地,进入山林, 走着走着, 山林的小路都消失了。
密不透风的山林下是深深的灌木丛,长满了草, 时不时还会遇到很陡的坡, 要拉着旁边的树枝才能慢慢滑下去。
阳光照不进来, 所以山林里的露水很重, 有些寒冷。鸟和虫似乎也嫌冷, 没起床,山林很安静, 只有母女走路和呼吸的声音。
李英婼丝毫不慌,在深深的灌木丛中, 她走在前面开路, 时不时用手上的长刀砍断灌木或者树枝, 硬生生走出一条路来。
崔美青虽然年纪小,但一直跟着妈妈,上坡下坡爬石头,灵活得很。
走过密不透风的山林,眼前突然豁然开朗, 阳光照在母女俩身上,驱散了部分寒意。
崔美青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发现这里应该是某户人家砍柴的地方,在离她们不远处,放着一堆劈好的柴。
在她们前面,横放着一棵被砍到的树,它的树冠已经被砍掉了,但那粗壮的树干表面,它曾经是这片空地中最高大的一棵树。
在它倒下的地方,一棵棵小树正蓬勃生长。
李英婼突然朝树干走去。
崔美青以为两人要像跑酷一样跳过去,她兴致勃勃地跟上去,盘算着要怎么帅气地翻过去。
结果李英婼沿着树干走,不知道在寻找什么。
崔美青:“妈,你干啥呢”
李英婼:“找木耳,你也找找,找到了摘下来,木耳炒着吃很好吃。”
崔美青还挺喜欢这种寻宝活动的,她沿着树干慢慢走,仔细巡视。
李英婼也找到了,她扯了一些树叶子垫在背篓里,把木耳放进去,嘴里念叨:“我记得去年在这里捡到了很多,怎么今年好像有点少。”
崔美青找到了一簇簇长在一起的木耳,她兴奋地大叫:“妈,这里有好多。”
李英婼走过来一看,也很高兴。母女俩把木耳摘下来,留下了一些太小的木耳。
“够了,够了,够炒一个菜了。”李英婼掂掂背篓:“走吧,马上就要到了。”
路又出现了。
母女俩沿着路,很快就走出了山林,一条土路出现在两人跟前。
这时,太阳已经在空中高高挂起了。
崔美青恍然:原来她们已经在山林里走那么久了。
土路旁边有一簇一簇的草,叶片和竹叶很像,但比竹叶宽。它开得花很奇怪,一簇簇的,花枝又细又硬,形状有点像蒲扇。
这就是母女俩今天要找的粽叶。
它的叶子可以包粽子,花枝绑在一起可以做扫把。
所以即使它生长的很快,叶片边缘锋利,能够划伤人,大家还是会宽容它,让它自由生长。
在端午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是粽叶。
到秋天,它的花枝就可以做扫把了。
李英婼给崔美青一把剪刀,一双手套,然后拉着叶子给她示范:“找这样的叶子,不能太老,不能太嫩,要长,要宽。手套要带好,不要划到手,懂吗”
崔美青点头。
母女俩动作快,很快就剪了一百多张叶子。
李英婼觉得差不多了,带着姑娘从另一条路回家。
刚才走得那条草太深了,她差点没找到路。
回家的这条路要路过一片橘子林。
绿色的橘子挂在枝头,崔美青瞧一眼都觉得自己舌根发酸。
她正发怔呢,李英婼又停下来了,她甚至蹲了下来,不知道在土里扒拉什么。
“妈,”崔美青蹲到妈妈旁边,惊讶道:“鱼腥草”
李英婼:“这不是叫狗屁菜吗”
崔美青挥手:“哎,都一样,不都是形容它的味道奇怪嘛。”
李英婼愣住:“你说得好像有点对。”
崔美青觉得云南给各种野菜起的名字真的不能细想,太粗糙了,不太文雅。
母女俩蹲在地上扒拉半天,用棍子和手挖了一小把狗屁菜,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家。
回到家,李英婼去忙了。
粽叶用热水煮一遍,晾干,增加柔韧性,放到明天就可以包粽子了。
糯米要泡一晚上,这样可以增加糯米的粘度和香味。
崔美青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菜地旁边,看爸爸在菜地四周种花,哥哥在一旁帮忙。
“爸,你这种的是啥”崔美青好奇地问。
崔林院把树枝扦插到地上,抽空回答她:“喇叭花,这树长得可快了,今年秋天就能看到开花了。”
崔美青懵懵懂懂地点头,喇叭花,这是什么花,开花的时候像喇叭一样吗
种完花,崔林院又到菜地挖了一个大坑,种了一棵桃树进去。
坑里的土填好后,崔美青围着桃树周围踩了几脚,把土踩匀。
晚上家里吃的是木耳炒肉和凉拌折耳根。
折耳根洗干净,切成段,放入碗中,加入盐、味精、酱油、醋、小米辣和香菜,搅拌均匀,一碗凉拌折耳根就做好了。
折耳根本身的味道很古怪,口感是脆的,凉拌了之后就变成了一道下饭神菜,小米辣和盐巴增加了它的味道,却夺不去它本身的风采。
不过,崔美青还是喜欢折耳根放一天之后的味道,更入味。
第二天一早,崔美青被妈妈薅起来包粽子。
崔美青萎靡不振地坐在凳子上,万分不解:“我又不会包。”
“不会包才要学。”李英婼把糯米、腊肉粒、花生、绳子、粽叶都放好,示范给崔美青看:“你看,像妈妈这样包。”
崔美青沉默地看了一分钟。
李英婼手不巧,包起粽子很慢,崔美青能看清她的每一个动作。
但崔美青的手更不巧,她看清了也学不会。
学不会的崔美青开始摆烂,她坐在凳子上左右摇摆,不停耍赖:“妈,我真的学不会,让我哥来学吧。”
“你哥一大早不知道跑哪去了。”李英婼拉住她:“认真看,认真学。”
李英婼把手里的粽子叶折成漏斗状,放入一点糯米,再加上一点腊肉,崽加入糯米,把叶子这下来,绕一圈把粽子裹住,用绳子绑起来。
这套动作她越做越顺,速度逐渐快起来。
崔美青觉得有意思,自己拿着粽叶有样学样的开始折,但不是这里漏,就是那里漏,折了半天没折好,粽子叶还破了。
在一连弄破了几张粽子叶后,李英婼受不了:“你走开,走开,一边玩去,待会回来吃粽子,别弄了。”
崔美青只能讪讪离开,都说了她手笨了。
到了下午两三点,粽子熟了,在外面玩了好一会的崔美青被叫回家。
“妈妈,我要吃肉粽。”
“我给你拿,烫啊,小心点。”
糯米黏糊在一起,咬开吃几口,粘牙,软糯,有粽叶的清香隐隐围绕。再咬一口,就是咸香的腊肉,与糯米完美的嵌合在一起。
崔美青高兴地眯起眼睛,真香。
此时,离四川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被困的人都被救出来了,灾后重建和恢复慢慢开始。
从灾难中缓过神来的王文月在盘点自己的损失时,想起自己被压在办公楼下的杂志。
五月初的杂志,那个叫无花无果的作者,她写了好多小说,里面有好多防震知识。
因为这些小说,学校进行了防震演练,学校死伤人数比有些学校少了三分之一。
王文月对这个作者十分感谢。所以,在当地的交通恢复后,她给其中一个杂志社送了感谢信,希望可以感谢无花无果的科普。
还有一些和王文月一样的人对无花无果心存感激。
雪花一样的感谢信涌向这些杂志社。
2008年的文娱并不发达,杂志圈子里大家都互相认识。几个编辑一沟通,发现无花无果居然集中在一个时间门段大量投稿,投稿内容也十分相似,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到了地震的到来。
菲菲打着电话,手忍不住拨弄了一下座机按键:“我五月份的时候还收到她的捐款了。之前我以为她是一个中学生,所以没有电话号码。现在这么一看,她不会是什么修道的人吧。”
王瑞觉得很离谱:“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未卜先知的人吗我不信,说不定是巧合呢。”
菲菲也觉得自己的说法离谱,但她找不到什么合理的解释。
最终,几个编辑心照不宣地把这件事瞒了下来。
不管事实如何,这件事让太多人知道,对无花无果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万一有人信了她能未卜先知,那对她来说应该不是一件好事。
好在,地震之后各种混乱的言论频出,加上奥运会临近,这一切都被悄无声息地掩盖下来。
在天涯论坛和百度贴吧里,崔美青的帖子已经被认为是神预言了,感谢她的人和询问未来的人把楼越建越高。
何广庆在不仅在地震中安全逃脱,他还和自己的同桌王慧心一起帮助全班同学安全离开了教学楼。
在他心里,崔美青已经是个神人了。但他没有去顶帖子的热度,他相信,神人是不需要这种热度的。
崔美青确实不需要这种热度,确定她的帖子有用后,崔美青把账号注销了,别人的回复一条都没有回。
至此,天灾预警这个账号成为了早期互联网的一个传说,热度经久不衰。
没有人知道,崔美青这只乱入时空的蝴蝶用尽全力扇动翅膀,直接或间门接地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