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欢迎来到零零年代 > 152.回家啦
    看完升国旗, 又远远的给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拍了几张照片,导游老师开始喊集合了。

    大巴拉着学生们到饭店吃早饭。

    崔美青咬了一口盘子里的素包子,被素包子冰冷的态度折服,在别人还在努力在一堆桌子里找一点勉强能吃的东西时, 她溜出饭店。

    在饭店周围走了一圈, 她找到了一辆北京有很少见到的小推车正在卖冰糖葫芦, 红艳艳的山楂上挂着一片薄薄的糖, 模样喜人。

    崔美青嘴里口水泛滥。

    “老板,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一十五。”

    崔美青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多少一十五北京有自己的货币吗

    可是她太馋了, 还是掏出一十五买了一串糖葫芦。

    糖葫芦一拿到手, 她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糖葫芦的糖霜脆脆的,要下去嘎吱作响, 甜, 但不腻人, 冰冰凉凉的。

    咬到山楂时, 山楂的酸和糖霜的甜混合在一起,中和了两者的味道。

    好吃,真好吃, 崔美青吃得头都抬不起来了,一口一口把冰糖葫芦全吃完了。

    这是她到了北京之后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烤肠排第一吧。

    想到还在受苦受难的好伙伴何承燕, 她又掏钱买了一根。

    吃完饭的同学和带队老师出来时,崔美青悄悄融入人群, 把手里包着红色包装袋的糖葫芦放进何承燕手里。

    何承燕偏头表示疑惑。

    崔美青悄声:“冰糖葫芦,可好吃了。”

    何承燕眼睛弯成小月牙:“谢谢你学霸。”

    在大巴车上,何承燕很珍惜的把糖葫芦吃完, 还分给了崔美青一个。

    车上的学生都很累,但现在才九点,今天的行程才刚刚开始。

    大巴车一路不停,直接把早上三点起床的学生送到了长城。

    很多学生已经不想爬长城了,她们在长城脚下的广场随便找地上坐着,等待这个行程的结束。

    在地上睡过一遭的崔美青和何承燕,以及本身旧旧精力充沛的46班继续爬长城。

    崔美青兴奋地摸长城的石砖,她想象不出来这样厚重的砖在明朝是怎么抬上山,又是怎么垒成长城的。

    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真是名不虚传。

    爬到了当年毛主席留影的位置,看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何承燕和崔美青终于停下了,不行了,再爬人就要蒸发了。

    崔美青站在墙边远眺,冬天的长城周围树木萧条,北风萧萧,青黑色的砖石屹立于群山之中,肃杀之意跃然图景之上,北国风情尽然显现。

    何承燕自拍完想拉着学霸自拍,结果发现学霸看着远方,眼神空旷,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找好机位,给学霸拍了张照片。

    别说,学霸这个样子比她躺在广场上更像一个学霸。

    “学霸,你看看,我拍的怎么样”何承燕把拍的照片给崔美青看。

    照片里的崔美青表情沉静,目视远方,远方是一望无际的山和一截长城,人落在景中,景在人眼中,画面极度和谐。

    “拍的真好。”

    崔美青真心实意的夸赞。

    两人分别和石碑合照,心满意足地到集合地等人了。

    长城脚下的广场有便利店,脆肠在烤肠机里转来转去,飘出来的香味直接把崔美青和何承燕勾引过去。

    脆肠五块钱一根,咬一口,肉汁糊嘴,嚼起来嘎吱作响,抚慰了大家疲惫的心灵。

    下午两点,大巴再次启动,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王府井,游客逛街购物的必选之地。

    学生们可以在王府井自由逛街,下午五点准时集合就行。

    崔美青和何承燕一起逛了几个手工制品店,虽然这些店是在王府井,但里面的商品和义乌商品没什么区别。

    崔美青拿来的三千块只花了一百,全炫嘴里了。

    但好不容易来一次北京,总得给爸妈和老哥带点礼物吧

    想到这,崔美青挑了一条围巾一条丝巾,都是女士的,这是给妈妈的礼物,加起来一共五百一。

    至于爸爸和哥哥,崔美青给他们一人挑了一条檀木手串,摸起来很有质感,店里的鉴定证书瞧着像真的,一条三百,还挺贵。

    买好东西的崔美青满意了。

    何承燕受到她的启发,打算给爹妈也买点礼物。

    两个大孝女买完礼物都不想动了,她们太累了,王府井的街上北风呼呼刮,实在不是一个适合逛街的日子。

    于是,她们摸进商场,找到商场里开着的咖啡馆,一人占据了一个温暖的沙发。

    咖啡馆的桌子上有菜单,崔美青瞅了一眼。

    最便宜的咖啡三十五,最便宜的蛋糕四十五。

    何承燕点了一杯五十块的咖啡,崔美青摸摸脑袋,狠下心点了一个六十块的黑森林蛋糕。

    她倒是要尝尝,北京六十块的黑森林蛋糕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等待食物的过程中,崔美青窝在被窝里,脑袋转来转去。

    这个咖啡馆人还挺多的,有几张桌子上还坐着外国友人,她们几乎每一个都高高瘦瘦的,身上穿的衣服好像连褶子都没有,像电视剧里光鲜亮丽的都市丽人。

    崔美青和何承燕本来是穿着黑色长款羽绒服的,商场的温度高,她们一坐好就脱掉了衣服,露出里面有些凌乱的毛衣和卫衣。

    她们好像掉到天鹅窝里的鸭子哦。

    崔美青被自己的这个比喻逗笑了,靠在沙发上昏昏欲睡的何承燕睡眼朦胧地抬眼看她。

    正巧,她们点的咖啡和蛋糕都上了。

    崔美青对咖啡没有研究,她不爱喝苦的饮料,但她能闻到咖啡的香味,特别醇厚,萦绕在她们周围。

    黑森林蛋糕很精致,崔美青唱了一口,给出了中国人对甜品的最高评价:“这蛋糕不是很甜,好吃。”

    两人就在咖啡馆悠闲地吃着东西,看着小说,时间流逝的飞快。

    到集合的时间,何承燕和崔美青甚至是笑着去集合的。

    七天的冬令营里,今天下午是她们最享受、最快乐的一个下午。

    学生们离京时,气温骤降,雪花随着风洒在大地上。

    崔美青坐在火车上疯狂拍照,终于看到雪了,不虚此行啊。

    休息一个白天后,疲惫的学生们突然恢复了精气。

    崔美青本来是睡在自己的床上和编辑申请小说入v的事,突然被隔壁车厢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得手一松,手机砸到脸上。

    “嘶。”

    “怎么了”

    何承燕伸出头,满脸关心地看着她。

    “没事,被吓到了,外面在吵什么”

    “有人要唱歌,到处借音响,好像是借到了。”

    “嗯”崔美青头上直冒问号。

    这时候,吵闹的声音停下来了,音响伴奏的声音和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一起响起:“老司机,带带我,我要上昆明”

    崔美青捂住肚子哈哈大笑:“他唱这个要什么伴奏,还找人借音响,自己唱不就得了。”

    何承燕:“关键这音响还真让他借到了,什么人到北京玩还携带小音响,真是牛逼。”

    唱完小男孩原本是自己唱的,唱完女生的词,其他车厢的人突然接上:“阿老妹,不要拦,车速一百八”

    这节火车几个车厢基本上都是冬令营的学生,这么一唱,几乎所有的车厢都笑了,还有人在大声喝彩:“好,唱得好。”

    才上初中的小男孩可禁不起这样的夸奖,他直接关掉音响,自己唱起来:“啊老表,你哪跌,格有我鞋子。一双鞋子八块钱,找不到,找不到,哭得泪涟涟。”

    他这边唱完,那边又合上:“啊表哥,河里面,有双夹脚鞋,你瞧瞧,你瞅瞅,格是你呢捏”

    云南的鞋在方言里读“孩”,两个人的对唱用的都是方言,常用的云南民歌节奏换上自己现编的词,逗得其他听歌的人笑得前仰后翻。

    一直唱到十点多,有人闹累了要休息,乘务员也过来提醒,这节火车终于安静下来。

    崔美青已经睡着了,她刚才笑得肚子疼,睡着了都没忘记捂着肚子。

    来的时候路漫漫,回去的时候路却一下子变短了,崔美青只觉得一眨眼的功夫,她就回到原市了。

    带着礼物回来的崔美青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妈妈嘴上说着她礼物买贵了,出去吃席的时候却总是戴着她买回来的红色围巾,一聊天就忍不住炫耀:“这是我姑娘从北京买回来的,一条好几百,你摸摸,可软了。”

    在外实习的崔志青听说自己也有礼物,恨不得马上回家。

    崔美青画家入v了,它的涨势更猛了,上夹子的那天,它的千字收益直接冲到了夹子第一名,收藏在一天内猛涨两万,夹子当天收入破千。

    崔美青有预感,这本书的可以把她直接带到一星,甚至是三星。

    不过,收藏一多,恶评也多起来,从来没被读者骂过的崔美青今天被读者骂,说剧情不合理,女主身处古代,怎么可能外出拜师学画。

    崔美青耐心地把唐朝贵女学习的音律绘画舞蹈的史实贴到作者有话说里。

    明天又有人骂,说女主的经历太玛丽苏了,古代哪有一战成名这种说法。

    崔美青更加耐心地把王勃写滕王阁序,名扬天下的史实贴上去。

    至于女主有没有那个能力,拜托,她塑造的就是一个天才画家,有没有那个能力,不是她写的算吗

    谢道韫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被世人熟知,那她的天才画家凭一幅春日宴名震长安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吗

    崔美青虽然从来不在评论区和骂她的读者吵架,但在作者有话说里暗戳戳的回怼不少。

    小说评论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与之对应的就是收藏和收益蹭蹭往上涨。

    在这样热闹的氛围里,春节到了。

    崔美青的心提了起来,上辈子爸爸就是在春节过后走亲访友喝多了酒才出事的。在她的努力下,爸爸酒驾的行为似乎是改掉了,但谁知道他会不会旧态复萌。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这个新年崔美青变成什么了爸爸的跟屁虫,爸爸去哪,她就去哪,不给爸爸犯错的机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