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里,刘彻没忍住笑出了声“早知道楚棠促狭,真是时时刻刻都会给朕意外之喜啊”

    看这语气、这表达方式,不和前面的“曹氏集团大舞台,五险一金包吃住”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唐朝。

    王维也是摇头“范成大亦是诗家,岂不知诗家多有灵视心象,不可以等闲观之”

    白居易和元稹对视一眼,含笑打趣“苏轼的词写得这样好,可惜这范成大不是知音咯”

    看他的诗,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正与好友在檐下赏月听诗的柳宗元同样忍不住露出笑意,苏轼真惨,后世的评论真有趣。

    然而下一秒他们就高兴不出来了,因为楚棠接着说

    像范成大这样较真的人其实还不少,比如说王维的那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有人就说王维写得不对,桂花是秋天开的,怎么就春山空呢他一定是写错了。

    王维

    我说你们别太荒谬。

    玉真公主因为一首郁轮袍对王维青睐有加,此时听到有人攻击自己欣赏的才子,当场坐不住了,凝着眉满脸嫌弃

    “这些人到底懂不懂什么叫意境”

    人闲而感花落,夜静而觉山空,夜静又暗暗回扣前文之人闲,此等清幽淡远之境,怎么就是写错了不会赏诗别赏

    不过也是有人为王维鸣不平的,他们考证了一下,确实有一种桂花是春季的,王维没写错。

    众人

    王维

    一时不知道该不该说一声谢谢。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同样因为开花的时间不对而受到质疑,于是也有人去考证,说这是因为山上的气候比山下低,所以白居易没写错。

    这一句的官司流传得非常广,以致于现在已经成了一道经典的地理考题。但正像有些老师所指出的,这种科学的求证,某种程度上会破坏诗歌意境。

    白居易的笑容僵在脸上,刚还嘲笑苏轼,回旋镖扎到自己身上了,他无奈地摇头,好一会儿才道“后世之人也太较真了。”

    看了一通热闹的元稹忍笑打趣“乐天兄此言差矣,此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正是治学之要略啊”

    白居易很想在心里翻个白眼呵呵,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幸灾乐祸。

    另一边,郦道元精神一振地理考题山川物理之事也可列入科举取士的篇目么后世学子涉猎范围真广

    这么想着,郦道元的干劲更足了,他要努力为后世多留下些文质兼美的水文著作。

    另外还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背过都说好,打卡

    之后都摇头,永州八记,顶级文案诈骗。

    安心吃瓜的柳宗元嚯地一声站起来,大声辩驳“大家都在诈骗怎么我就是顶级了”

    刘禹锡听到好友的口不择言,不由得失笑出声“子厚兄啊,连你自己都被带歪了。”

    柳宗元反应过来,刚要分辨,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顿在原地,难以置信地抬头看向刘禹锡,恰好刘禹锡也觉出不对,神情严肃地看了过去,两人四目相对,眼中都有讶异,异口同声道

    “我你怎么去永州了”

    二人一齐沉默,过了片刻,柳宗元垂眸,开口道“永州地处偏远,瘴疠丛生,先前楚姑娘曾言我等被贬,想必我的贬谪之地,就是永州吧”

    他那时竟有闲心,去写些山水游记。柳宗元有些自嘲地笑了。

    刘禹锡看着好友伤怀的样子也不好受,他心知这个猜测是八九不离十了,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出言宽慰道

    “子厚暂勿烦忧,如今水镜已出,未来之事或许并不如楚姑娘所讲。”

    柳宗元摇摇头“文章憎命达,屈原放逐、贾生罹忧,仕途幽寐总难料,命定之由,岂是容易更改”

    他脸上的轻松不见,都没心思去驳斥所谓的“文案诈骗”了,水镜里的楚棠还在继续。

    这里他们其实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以科学之真去求文学之真。他们忽略了苏轼所写的赤壁江景是他心象的描绘,王维侧重于意境的呈现,白居易只是以诗笔绘眼前之景,而柳宗元更是将谪居的孤寂与失落投射于永州风物之上。

    这些景物都经过了诗人的艺术改造,是一种文学的真实,而文学的真实应该是主观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具有诗艺性,更多的诉诸于心,而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现实去求证或否定。

    苏轼苏辙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一齐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太极宫。

    孔颖达捻须轻轻颔首“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他念起魏晋玄学家王弼周易略例中的句子,作为经学大师、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对言、象、意同样有着自己的见解。

    “这主观之真实、假定之真实、内蕴之真实、诗艺性,听来直白,却颇值得玩味,应是后世那位论家的学说吧”

    孔颖达眼光老辣地下结论,上首的李世民微微颔首,不过他有自己的疑惑“这楚姑娘说的科学,又是何种学说”

    孔颖达也是一愣,殿中诸臣陷入沉思“听其意,科学之要旨,似乎是一门求现实之真统计学”

    有人从脑子里翻出久远的记忆。

    “统筹计算之学,倒是可以求真,”李世民敲着椅背沉吟,“但它并不冠以科学之名,难道统计学只是科学中的一种”

    啊这贞观群臣觉得有些头疼了,后世的学科当真是过于庞博了。

    回到苏轼的词,正如开头的“大江东去”杂以虚笔,“乱石穿空”

    以下三句同样是诗人的艺术创造,

    如此美景,

    难以一一言道,所以最后苏轼以一句“江山如画”进行总括。

    眼前江山如此壮丽,天地钟灵的土地上又会孕育出多少人才呢后面的“一时多少豪杰”顺势而出。结合诗词内容来看,这两句很明显是什么句

    啊

    苏氏兄弟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什么句”

    没错,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苏轼咂摸了一下“江山如画总括前文之景,一时多少豪杰为下阕之周公瑾蓄力,此为承上启下,后人谓之过渡句,这也是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苏学士饶有兴趣。

    苏辙听完答案也笑了“此番,该是作者亲自来做阅读理解了。”

    同时大家要注意,词的开篇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泛写的怀古;紧接着,由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进入具体地点,自然而然感慨“一时多少豪杰”,那么这里的“一时”便集中于三国时期,后面的“豪杰”,也是曹孙刘概而言之的。从“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将范围进行了一个缩小。

    曹操刘备孙权满意点头,对苏轼的眼光表示了赞许不错,我就是豪杰。

    三人都很有默契地将另外两方忽略掉,唯有周瑜的粉丝挺直腰杆不屑一顾豪杰又如何你们都是周郎的陪衬

    三国豪杰何其多但在这个赤壁战场,苏轼最终选择将目光集中到青年将领周瑜的身上,接下来就是周瑜的主场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读一读这几句,结合注释想一想,苏轼笔下的周瑜是什么样子的呢

    “风流倜傥”

    “文武双全”

    “娇妻美眷战功赫赫,周郎当真理想之英豪”

    “周瑜不是气量狭小吗还被诸葛亮气死了,苏轼是不是美化他了。”

    “让你少听说书多看历史,那些都是戏本子上瞎编的”

    “就是就是,周公瑾多完美一个人啊,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好帅”

    文人学士还没有说话,底下的吃瓜群众先吵作了一团。自隋唐以来,民间多有“说三分”瓦舍,言语粗糙却颇为俚俗,故事也说得十分引人入胜,其中出场人物众多,又颇富传奇色彩,场面热闹,不知道收割了多少粉丝,市井小儿都知道魏蜀吴曹孙刘,别提多深入人心了。

    苏轼这几句词一出来,立刻流传开去,周瑜的真爱粉交口称赞,而他的黑粉则是捶胸顿足,只恨自己写不出相匹敌的诗文和苏轼叫板。

    倒是陈寿捧着自己新写的三国志吴书篇目露疑惑“周公瑾勇毅之士,所谓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应当是个豪杰,苏轼此词,颇有不同啊”

    他沉吟着水镜上的几句诗文,倒觉词里这周瑜的形象,颇似时下名士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