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正盛,云隐稀薄,明明是春日却烈日当空,让人感到初夏之感。
杨婵穿着轻薄的蓝色鲛纱在道观里来往,行色匆匆。
她手里拿着三炷香,走到破烂的里堂将香插在香炉里,而后双手合十,向里堂中那座巨大的神像恭敬行礼。
这神像和平民百姓所朝拜的神神鬼鬼不同,他是实实在在的人形,还是个气宇轩昂的少年,他穿着一身红白相间的长衫,头戴金色发冠,手持锋利的火尖枪,肩扛乾坤圈,混天绫作为披帛漂浮在周身,仙气飘飘,而这少年长相俊美,神情却冷峻。
站在这座神像前,便忍不住心生畏惧,将头颅低下,恭敬朝拜。
这具惟妙惟肖的神像便是杨婵日夜不息,亲手所作。
那匹马听了杨婵的话向北走,却被华山陡峭的山势吓到,向北停到华山前,便一动不动了。
杨婵无意为难这马,便停下了漫长的旅途,留在了华山。
奇妙的是华山虽然山势陡峭,却因为有源源不绝的山泉水,山前、山后都有人烟,杨婵带着哪吒和四象往山上走,很轻易地就发现了一座废弃的旧庙,这庙破旧的连原本敬奉的神明都不知所踪,房屋破破烂烂,阳光径直往里射进去,将满室铺出金色,一看就遮不了风,避不了雨。
不过,这天大旱,除了陈塘关二月偶然落得下雨,殷商所在的天下早已没有雨了。
避不避雨的也不重要。
杨婵简单打理了这庙,然后又做了这座神像。
旧庙废弃,没有人过来,当然就没有百姓香火,所以,她每日都会充当百姓,驻守道观,防止神像前的香火熄灭。
然而,偶尔上山捡柴的樵夫会倒霉撞见这座深山里的奇妙道观,看到杨婵鹤发童颜,虔诚跪在并不认识的神像前,以为撞鬼,掉头就跑,但被杨婵用八卦阵设计拦住,怎么跑也跑不掉。
那樵夫吓得涕泗横流,连忙回忆自己的前半辈子,发现自己做了不少亏心事,以为眼下是造了天谴,当即跪在杨婵身后,哭着说以后出去好好做人,让杨婵饶了他。
杨婵跪坐的姿势不改,清冷的声音在寂寥又诡异的道观里回荡。
她说“你有什么愿望吗”
“什么”
“我说,你有什么愿望吗”她说,“我可以替你实现。”
“啊”樵夫懵逼地抬起头,看了看威严的神像,看了看杨婵倩丽的背影,撞鬼的心绪发生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他嘴巴动了动,扭捏作态许久,最后还真的许了一个愿望,他说,“我想要个老婆。”
道观里传来一阵寂静而骇人的沉默。
樵夫以为自己许了什么不该许的,又把头磕了下来,连连说“小人错了,小人错了”
良久,在慌乱中,他似乎听到杨婵悠悠说好。
樵夫一惊,又听杨婵说“愿望实现后,你要来这里还愿。”
“还愿”
杨婵抬头望向神像,说“为他上三炷香。”
这要求简单,樵夫当即答应下来,杨婵点了点头,一挥手,解了八卦阵,那樵夫向后一望,看后面云雾迷茫看不到边界的山林忽然豁然开朗,瞪大眼睛,真以为自己遇到神明了,连连拜谢,忙不迭地背上木柴跑下山去。
下了山,自己破破烂烂无人光顾的家门口就来了一个容貌普通,姿态温柔,衣着褴褛的女人。
樵夫上前问她从何而来,她哭着说自己是南方逃荒来的,南方久不落雨,又征战频仍,自己父兄通通死在战场上,无家可归,只能向北跑,已经饿的好几天没有吃过饭了,恳请樵夫收留。
樵夫心软,他家境虽然贫寒,但一顿饭还是供得起。
他给女人做了一顿算得上丰盛的饭,女人边吃边哭,哭完就开始叫恩公了,她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我愿以身相许。”
樵夫吓得从凳子上滚下来,指了指她又指了指自己,问“你,要嫁给我”
女人点了点头。
樵夫家里穷的拖过了婚龄都没成了亲,这怎么一下子就能成亲了
他挠了挠头,看着女人又挠了挠,想了半天,也没想通,电光火石间他忽然想起那个古怪的道观里那个跪坐的女人和威严的神像,一下子恍然大悟。
他猛地一拍腿,在女人困惑的目光中说“你在家里等着,我去上几炷香。”
“不不不,”他又改了主意,“你跟我一起去。”
好不容易能讨个老婆,他怕她跑了。
热乎老婆,樵夫刚得,他怕路途遥远,她磕了碰了或者累了,在女人一再强调可以自己走时,背着她,上了深山。
他原路返回,果然又看到那座道观,他背着女人走进去,看到杨婵跪在那,一动不动,将女人放下来,从怀里拿出几炷香,恭敬地将香插了进去,转过头,他看见了一直背对着他的杨婵的脸。
那是一张极美的桃花面,睁眼时,又是菩萨眼,神光普照,让凡人不敢直视。
樵夫低下头,和杨婵一同跪在神像前,朝着神像磕了三个头,他身边的女人也有样学样,跟着他给神像磕头。
至此,华山上有一座道观的事就彻底传开了。
只需要敬奉三炷香,除了落雨之外,不管多离谱的要求,神像都能实现。
很快的这座破破烂烂的道观来往的信徒便络绎不绝。
后来,他们从杨婵嘴里得知,他们供奉的神明叫做哪吒。
神像很灵,所以不管有没有愿望,华山的人都愿意朝拜哪吒,香火不断,到了后来甚至将他当作了护佑华山太平的山神,将侍奉哪吒的杨婵当作了随侍的圣母娘娘。
人越来越多,道观却只有杨婵一个人,白日里她会聆听他们的愿望,着手实现,黄昏人烟稀少的时候,她又会拿着扫帚打理地上的灰尘,到了夜晚,她会供上香火,跪坐在神像前整整一夜。
日日夜夜都是如此。
四象被
安放在摇篮里,闻着呛人又扑鼻的香火长大。
除了三餐,杨婵很少管她,为了讨要温暖的怀抱,四象刚刚有点力气就从摇篮里滚出来,然后爬呀爬,爬到神龛前,伸出小小的手,试图去触碰哪吒。
但哪吒始终望着前方,从不曾看她,于是,她又爬呀爬,爬到了跪坐在神像前的杨婵怀中。
她性格很好,只要吃饱喝足就不会吵闹,眼下就算无人拥抱她,她也不会哭闹,而是早早学会爬行,爬的满腿都是乌青,然后嘻嘻哈哈地往杨婵怀里钻。
杨婵抱起她,眉眼低垂,神情悲悯。
四象咿咿呀呀,拍着手,开心极了。
杨婵抱着她站了起来,而后将她放回了摇篮里,刚一落手,四象失去了拥抱,嘴巴一瘪,终于要哭了。
杨婵低着头看她,四象小嘴颤抖着,要哭不哭,但只要她敢彻底落手,必定哭声响彻整座道观。
杨婵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将她从摇篮里抱出来,四象当即喜笑颜开,杨婵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抬头看向哪吒说“这是个讨债的。”
哪吒不言不语,一如往常。
杨婵抱着她,这一回不再跪坐在神像前,她朝哪吒走的很近,然后倚靠着他坐下。
四象这样既能触碰到冰冷的哪吒,又能摸到温暖的杨婵,喜笑颜开,贴在他们怀里,终于安然入睡。
杨婵见状,嘴角微勾,也觉得困意来袭。
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睡过一觉了。
她闭上眼,陷入了香甜的睡梦中。
到了第二天早上,远来的信徒又背着丰盛的礼物,熙熙攘攘,来到了寂寥的神庙前。
他们看到杨婵抱着稚童睡着了,也不敢打扰,自觉将礼物放下,然后点上了香火,人来人往,愿望不停,杨婵被竭力压抑着喧哗的众生吵醒,她睁开眼,四象爬到了她胸前,看到太多生人,她有点害怕,抱住杨婵的脖子,情急之下竟然叫了一声含糊不清的“娘”。
杨婵一愣,看向怀中的四象,簇着眉,下意识反驳“我不是你娘。”
四象听不懂,她就是害怕,连连叫娘。
外面虔诚的信徒见杨婵醒了,也扬起笑脸,喊“娘娘。”
他们这声“娘娘”和四象嘴里接连不断的“娘”和在一起,倒意外的和谐,杨婵抬起头看向哪吒,“噗”地一声被逗的笑出声来。
杨戬正是在这时踏入了这破破烂烂却香火鼎盛的庙宇,他顺着信徒们的眼光看去,看到巨大的神像下坐着一个抱着婴孩儿的小姑娘。
她面如桃花,眼睛是纯澈的金色,稚嫩又青涩,慈悲又饱含神性,她本是家中备受宠溺的小姑娘,眼下却成了百姓口中护佑众生的圣母娘娘。
杨戬的目光落在杨婵满头华发上,霎时间愣在原地,即便看到梦中一直思念的亲人也不敢径直上前相认。
杨婵变化太大,他已经不敢认了。
杨婵却从欢笑声中醒过神来,她一一看向这些面容熟悉的华山子民,然后在这些平凡的面目中看到那张清俊的脸。
他穿着白金相间的道袍,带扇云冠,似道非道,似俗非俗,超凡脱俗,在人群中鹤立鸡群。
杨婵怔怔地坐在原地,一动不动。
兄妹相见,四目相对间,却没有一个人轻易敢动。
直到这些香客纷纷散去,去朝拜神像,人群散开,杨戬才敢踏了一步,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婵儿。”
杨婵僵在原地,眼中的眼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