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 > 第 44 章 隋唐五代传(十五)
    长兴四年。

    后唐的宫内,一个小豆丁从奶妈怀里爬下去,倒腾着不太稳的步伐,啪嗒啪嗒跑到皇帝老爹面前问“水,煮的”

    奶妈忙给小主子倒水“当然是沸水烧了几滚,干干净净的才敢让您喝,刚煮开的水是烫的哦,温温的喝着才正好”

    身为后唐皇帝的幼子,李从益生在了个好时候,老爹熬过了血战沙场的苦日子当了皇帝,主打的就是一个注重享受,而且对从子女几乎有求必应,富养儿子富养女,所以在皇宫出生的李从益理所当然认为“喝水、都喝水呀”

    小豆丁话都说不全,意思倒表达得挺流畅。

    看着天真无邪的小儿子,从沙陀部族的部民一路逆袭成皇帝的李嗣源心情突然复杂,从根本上他认为自己还是那个大老粗,生水喝得,生肉也吃得,倒生了个“何不食肉糜”的小孩。

    他看着小豆丁认认真真解释“打柴耗费精力,农家柴火都是节省着用,城里买柴火也费钱的,贫穷的人为了省钱,就会选择喝生水,但是喝生水,可能就会肚子痛。”

    李从益“诶,肚子痛”他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小肚子。

    在富贵窝里的小孩无法理解。

    “诶,好像是这样的”天幕下,许多无师自通但不知原理的古人们恍然。

    小村落中,生活经验丰富的妇女非常有发言权,凑做一堆开始瓜啦瓜啦“可不是嘛我娘就老说女人不能和生水,对身子不好。”

    “大夫说了,痨病死的人衣服都得烧了,我看刘老三她媳妇不舍得扔,照样没事,他家就是煮过的,这小媳妇还真能过日子。”

    最近痨病弄得人心惶惶。

    有人不在意“老爷们才热水泡茶,我们随便灌两口得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也有人说“俺孙儿还小,小孩糙养,也怕了这什么痨病,最近我多上山捡柴火,烧些水,还能泡棒槌草喝”

    棒槌草是凉茶材料夏枯草的民间叫法,生长时节像随处可见的野草一样,摘野菜顺便能薅两把。

    能烧热水的妇人美滋滋的“俺们也能喝上茶水。”

    旁人调侃“呦,两把棒槌草也叫茶啊”

    但也有人想学“你这主意倒不错。确实,我觉得喝生水不太容易拉肚子。”

    “崔二家的,你家大郎不是给捕兽夹夹了吗好久了没好,给他衣服被褥煮一煮吧。”

    “大夫不是说包扎的布条都要煮一煮嘛”

    崔二媳妇眼睛一亮“你这提醒我了,要是真能让伤口快些好就好了。”

    “对啊,你家大郎大夏天的真是遭了大罪了,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在人多的地方下陷阱,幸好捕兽夹是红柳枝做的。”

    有人就觉得她们闲得慌“烧水多费柴火啊。”

    “多花点儿时间的事儿。”

    她们嘻嘻哈哈“如果真有人在水里尿尿,咱喝的也不是山泉水和井水

    ,你打水的时候就问你你怕不怕”

    民间有余力多准备些柴火的百姓纷纷摇摆不定。

    仙人说的对啊

    但是,他们这么多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喝什么热水啊

    此时,就需要官方的影响力了。

    太医令没关系,我会出手。

    太医令“身体不舒服,多喝热水;老人小孩,多喝热水;款待亲朋好友,多喝热水;信仙人,多喝热水”

    “啥嘛事儿没有哦,多喝热水,保你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他们为“多喝热水”鼎力相助,疯狂神话之余,又开始在工部晃荡“酒精有货了没有酒精有货了没有”

    工部尚书赵凤表示没有

    “怎么会没有呢”他们又去骚扰工部侍郎,“我看酒坊蒸馏酒入库挺多的”

    别想唬我,我盯着呢有那么多

    工部侍郎叹气“打仗啊,都送去军中了,唐军入蜀,就是烧钱,现在哪有钱粮酿酒啊户部他们更愁,要是能打下蜀中,天府之国沃野千里,那才叫暴富,再酿酒制药呢”

    正是天成四年。

    皇上剑指南东、西两川。

    西川四面险山,借险关死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场硬仗啊。

    太医令一愣“这就送去蜀中了还没试出最佳的药呢”

    工部侍郎“消毒,此词一听就让人明白嘛,伤口脓水不止,积聚毒疮。将就着用就行咯兵卒受伤严重的都先用烈酒清洗,敷上金疮药再包扎,但愿损失少一些吧。看着运过去的烈酒多,但受伤的士兵更多,哪里够呢也就让将军们看着给手下用,治死了没没办法,活了就赚咯”

    太医令即使想深入研究,也不好抢人家后勤战备物资。

    中医辩证倒是不需要“眼见为实”,他们能理解所谓看不见摸不着之“毒”,就是想深入探究一下“这毒,从何而来呢”

    “那酒能消灭毒疮,止住脓水,可不是杀死了毒嘛这毒、这细菌在哪呢”

    白白“低温发酵度过了一个冬天的春酒,就好比在冷藏室低温保存的食物,即使表面看起来没有坏,可能存在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还想食用最好彻底加热,利用高温团灭细菌。诶,说到这,我突然有个问题想考考你,食物是热的放冰箱,还是冷却后再放冰箱呢”

    小酒不假思索“我都是冷了之后啊,热的会给冰箱升温,说是会提高冰箱里细菌滋生吧”

    白白解答“实际上,食物热的时候,细菌总数是最少的。食物敞着口,先放室温两三个小时,又温暖又潮湿,细菌一看,这不是我最爱的培养皿吗纷纷在温暖的食物中落脚了。”

    小酒疑惑“但我觉得没坏啊”

    白白“在冰箱放置放置一两天的,一般彻底加热后不会有问题,但是这种保存方法即使密闭保存,因为

    前期细菌已经进入密封盒,所以顶多几天,就会腐败变质,汤汤水水尤其明显。”

    但是若我们将其趁热分装密封,细菌无法安家,就能获得最长的保质期。”

    “最初的罐头就是用这种原理制作的,19世纪初,拿破仑重金悬赏军队的食物保存方法,一名法国人就将熟食装入广口瓶,再置于沸水锅中,加热许久后,一是消灭细菌,二是排出空气,形成罐内低气压,趁热迅速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因为内外气压差罐子密封性极强。”

    小酒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学到了。”

    天幕之下的古人也恍然大悟“学到了”

    后唐的粮曹官兴奋“军队口粮,确实长期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只有饼子没有菜,人就会没力气,但新鲜蔬菜又占地方又不抗饿,还不好储存,难运得很嘞,也就能做成菜干。”

    户部官员苦着脸瞥他一眼“不批。”

    粮曹官拍案而起“你还想不想要晚饭了”

    户部尚书慢吞吞地撑腰,回以凝视“你还想不想要饭碗了”

    “柴火不要钱啊”

    “没事,等打下两川就有钱了”士卒们都这么口口相传,精气神为之一振。

    益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天府之国在底层士卒的幻想中富庶繁华,可能犹如远东在西洋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遍地黄金,俯仰皆是富贵荣华。

    小酒咕咚咽了下口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童年记忆红毛丹罐头。”

    白白顺便也说“网上教授自制水果罐头也是用加热法,玻璃器皿和盖子用沸水煮过杀菌,加入煮得热热的水果及糖水,趁热合上盖子,简单易得。杜牧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贵族享用的金贵水果,从巴蜀到长安,荔枝早就不新鲜了,也损坏了大半,靡费甚多,更显荣宠。但在岭南,荔枝却是苏东坡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多到烂在地里卖不出去的烂贱货。”

    “唐朝时的岭南地区已经开始大量种植荔枝了,广州港口发达,但水果因为不好储存,无法成为货品,如果当时大唐人掌握水果罐头的制作方法,给岭南那盛产各种热带水果的蛮荒之地打开新产业的大门,长安人人能尝一口千里之外的甜蜜,大唐的果酒品种也将百花齐放”

    “据说汉武帝试图将岭南荔枝移植到国都,以便享用,可惜无一存活,后来就下令岭南地区的官员每年要进贡新鲜荔枝。可是白居易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岭南到长安比起巴蜀的子午道运输更远,也不知汉武帝吃到的是色香味哪个阶段的荔枝,可惜他尝不到荔枝罐头。”

    刘彻“”

    谁说朕不能尝到

    少府“如此简单详尽的制作方法,记下了吗”

    誊录官“记下了记下了”

    什么细菌,竟然是导致食物腐败的真凶,简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不,这简直是把新世界大门给卸了啊

    万物皆可煮,等于万物皆可罐头

    想想论颗赏赐的荔枝,想想离开家乡永远吃不到的莼菜猪猡三月生等家乡野菜,“咕咚”,不知谁咽了口口水。

    北宋。

    苦中作乐的苏轼在南方火辣刺目的天光下眯着眼看天幕,眉毛一挑,进房内提笔书信“兄弟啊,想你啦岭南的水果真好吃,我自制个罐头给你尝尝啊”

    一个月后,打开陶罐,差点被臭味掀了一跟头的苏辙“”

    坏了吧,这绝对是坏了吧

    他看着荡漾着黄绿色古怪粘稠的液体金、金色传说

    就这色泽、这质地,实在让人有不好的联想。

    老哥,你到底做了个啥

    他展信“吾弟海外小国慕之威仪,寻仙人所云,皆新心驰神往,舶近港内,船中有该国特有臭果,如烂牛肉之臭,但果肉大而酥白,甜美可食,其子可炒,其味如栗,兄念吾弟新奇未见”

    苏辙“”我可谢谢你了。

    甜美可食

    你闻着这味儿,给我把这话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