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 > 第 52 章 唐宋元明清(七)
    白白“宋初征服后蜀之际,主帅王全斌与将领昼夜宴饮,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却不恤军士,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然后呢,宋初不愧是承载着后周遗风,士兵哗变,一拍脑门,你既然不给我赏赐,我就自己去抢,兵祸横行。可人家蜀地百姓也不是任由你欺压的呀结局当然就是血的教训”

    天幕之下北宋知道这段历史的人自然而然接道“部下渔夺无已,蜀人苦之。”

    好好吃着饭,突然被沙子硌了牙的宋仁宗赵祯摸了摸脸颊“嘶”了声,心理上愈发牙痛,叹“王全斌坏江山大事,大肆敛财,压迫蜀军,克扣物资,让兴国军叛首全师雄,拥众十万叛乱。”

    太荒唐了,王全斌还说成都府十多个县都参加了叛乱,成都几乎变成一座孤城,最后还要靠宋军援兵去捞他。

    宋军开了个好头,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从头年的十一月起兵征蜀到次年正月孟昶上表请降,不过才两月。

    看起来宋军英勇无敌,为保蜀地安稳,太祖甚至征召后蜀士兵赶往开封,结果蜀军竟抢夺武器叛乱,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从次年正月打到腊月,和有来有回,打了一年。

    单从平叛的时间简单比较,一个全师雄能打六个后蜀孟昶。

    可全师雄是路过被蜀军顺手拥立的,孟昶可是苟在天险里的皇帝啊

    白白“敛财贪墨,吏治腐败,蜀地就没安静下来,到宋太宗朝,蜀中又爆发王小波、李顺造反。”

    赵祯“”他忧愁地捂着自己的脸颊,为什么突然觉得脸皮更疼了

    宫人还以为他牙疼,急忙要召太医来看。赵祯摆摆手“不要声张此事,如果追究下来,就会有人因此丧命。”

    从自己伯祖父,到自己亲祖父,刚被掀翻遮羞布,已经够尴尬,仙人竟然开始讲宋军饮酒风气。照这么算账的,老祖宗到他谁都逃不过。

    现在不是单纯的牙疼的问题,他突然预感到脸皮会被打得啪啪作响。

    白白并未停止“拥立赵光义登基的大宦官王继恩在领军征讨期间,久留成都,成都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喝酒败仗的魔咒,这位大宦官也因为专以宴饮为务,纵容士兵掳掠抢劫,军纪败坏,然后又被百姓给反了,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最后还让皇帝下旨招降来捞他。”

    小酒吐槽“那些前车之鉴都当看不到似的。”

    白白“有句话说得好,历史的教训就是,人永远从历史中得不到任何教训。”

    “他们还是嗜酒如命。”她继续道,“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时期,有位副指挥使吕遇白日逃班喝酒,喝到傍晚才归营,醉到无法控制马匹,撞伤途中百姓,成为北宋醉驾入刑第一人。”

    “骑马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啊。”

    “有时候喝酒也是摆烂,逃避现实,负责开封南城垣防御的指挥官李擢逃避现实,醉生梦死,于城楼上修饬

    坐卧处如晏阁宾馆,日与僚佐饮酒烹茶,或弹琴燕笑,或日醒醉,为北宋灭亡助力。”

    “到了南宋,那更是醉生梦死的主场,军纪更为松散,南宋临安城大火,延烧居民殆十余里,结果消防官兵主管侍卫步军司夏侯恪竟然还在酣酒未醒,全不指呼扑救,遂成大祸。”

    “即使岳家军令行禁止,早期的岳飞将军也喜爱饮酒,年轻时做巡警,也常喝得酩酊大醉,酒后闹事,他领兵后曾因兴致高涨发酒疯,几乎将江南西路兵马钤辖赵秉渊殴打致死,被弹劾后皇帝都劝他少喝点。不过,岳将军是个能吸取教训,积极反省,自此,就算在郾城战役后,各路捷报频传之时,他也滴酒不沾,只是许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令人遗憾的是,十二道金牌下来,岳飞将军等不到那一杯酒了。”

    小酒也叹气“唉。”

    桩桩件件,都是白白抄录的事迹。

    宋仁宗猛咳“北宋,南宋咳咳”

    他拾掇拾掇心里被冲击碎成片的渣渣,仍在意“军队禁酒此事”不若趁此时机落实下来。

    天幕之下,不止他一个皇帝动心。

    宋太祖已经铁青着脸“禁今天就给朕禁”

    赵匡胤仍然信奉酒本身是个好东西,错的是喝酒的人。听听这些臣子干的事,借酒害人,害我大送江山社稷。

    仙人的话怎么说来着对,咱们酒不背这锅

    赵匡胤呼唤赵普“金匮之盟呵,这事先放一边,给朕统录历朝禁酒令”

    天幕之下,汉武帝虽然没能杜绝民间饮酒,至少民间私酿从明面转为了暗地,取得了明面的成功。

    早早禁酒的皇帝呵呵冷笑“喝什么酒怎么能喝酒”

    某些手握军权的“什么军队军纪差成这样”

    有的看过秦汉唐宋变迁,自觉看透“官吏翘班喝酒这个宋朝也要完。”

    秦汉的臣子们一边嫉妒得质壁分离一边嘲讽“在我们这儿,这么滥饮是要下狱的”

    即使大秦官员,也只有特定节日才能痛饮,否则与民同罪。

    跨时空画面滑稽得活像老一辈数落新一代,公元前的人背着手,迈着四方步,啧啧摇头,最好还能当众长吁短叹一番我就知道,后世年轻人啊,不行

    书吏喜奋笔疾书,正记录着后世珍藏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听到天音,顿了顿,增添了两笔“秦军攻打邢丘赵国战前战后皆大量饮秦酒,但秦酒不醉人,使人发热亢奋,若军士滥饮醉酒,想必与同罪”

    咸阳宫中,嬴政沉声“春夏二季禁民饮酒,冬十月的酒是用来祭祀的。”

    大秦对于民间饮酒管束严格,以前的秦酒是糯米酿的,不醉人,即使现在有高度酒,粮食产量永远是他们难以攻克的难关。

    嬴政眺望南方,那边有开拓新版图的军队,他有种预感,南方胜仗会带来好消息。

    白白虽然有许多喝酒,最终酿成苦果只能自己咽的案例在前,因皇帝没有下狠手根治毒瘤,只能在事发之后追责,对偏心爱臣更是优容,无论是军中还是官场上,饮酒的习气还是蔚然成风。

    ▔茗色提醒您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宋朝优容官僚士大夫,文人们聚会少不了以酒助兴,所以渐渐发展成聚会主人家要是不请酒,那就是赶客的说法。”

    “觥筹交错之间,文官武将都爱在酒局上谈公事,有顺利达成心愿的,也有因此酿成了的。就像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个中好手。”

    白白震声“作为善于笼络人心的劝酒狂人,人生格言是没什么事情是喝一杯不能解决的,喝了这杯酒,你才算看得起我”

    小酒被气场震慑,轻轻吐口气“妈耶皇帝也是这种劝酒法太可怕了,那跟皇帝喝的人压力不得大死谁敢拒绝皇帝劝酒啊”

    白白“宋朝皇帝热爱美酒这是肯定的,宋太宗赵光义过寿,群臣祝酒,礼制是酒过三巡。赵光义没喝痛快,对御史滕中正说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御史也不好扫兴,过生日就要过生日的气氛,于是殿中成了欢乐的海洋,再饮一番。”

    “但宋太宗好像也戒过酒,他们是否推广全国饮酒风气,这还真不好说,官方节日饮酒,国家大事必定喝酒,赵光义自己做酒诗自嘲,半年未曾喝过一酒,所以有机会喝酒时,他不禁感叹有幸和大臣们有机会喝一次破个例,也是不容易。”

    天幕之下,赵光义“朕不鼓励滥饮,怎么说朕是个酒鬼皇帝一般,我大宋哪有那么夸张”

    仙人误我,风评被害,若天下宋人皆嗜酒如命到这个地步,朕这皇帝也没必要当了。

    经历过太祖的恐怖式劝酒对比,臣子们感慨陛下放心好了,我们知道您不是酒鬼。

    白白“宋仁宗就开始明确规定了,惟提点刑狱不得赴妓乐,禁止诸位提刑官参加妓乐宴会,类似朱元璋的禁娱令,同时不鼓励官员随意饮酒。”

    “在这种饮酒风气中,说一个官员是好酒,不会是什么恶名,但酗酒,就不是正道了,也是会被弹劾的。”

    “众人皆知,欧阳修自号醉翁,听起来很雅,这就是个好名声。他的诗文中总是带酒玩,饮少辄醉,酒量又不好,年纪又大,总把自己灌醉,其实十分危险,老了说要注意养生了也放不下酒,也是运气好,活到白发苍苍也没喝出事。”

    对大宋冗官制度下手遭贬谪,前两年刚起复在安安分分修书的欧阳修抬头望天“还有我的事”

    才三十几岁的他“醉翁听起来不错。”

    欧阳修很快活,被剧透自己未来又能喝酒又能长寿,简直不要太幸福。就是吧,自己年纪还小,暂时用不上这名号。

    “运气不好的呢,就像宋太宗时期的苏易简,不过37岁就已经做到宰相之位,年少有为啊。可惜被同僚借嗜酒弹劾,连皇帝劝了两次都劝不住的嗜酒如命啊,那不

    是一般的清雅文人小爱好了,皇帝最终觉得他还需要磨砺,降为礼部侍郎屡次贬谪。”

    “遗憾的是官场失意又令苏易简借酒消愁,年仅三十九岁,便因饮酒过度死亡。”

    “唉,喝死一个。”天幕之下,赵光义叹息,“易简果以酒死,可惜也。朕曾经多次劝诫他,并写下劝酒二章赐他当着母亲的面诵读,他才有所收敛。”

    赵光义可喜欢苏易简了,人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风趣幽默。两人爱好相同,都擅长书法旁通佛学,赵光义因此经常召苏易简来宫中对饮。

    记起已故之人,回忆中满满都是滤镜,赵光义和左右回忆“记得朕顺口的上联君臣千载遇,易简应声对出下联忠孝一生心,世上无人如他,我的御用金酒器也无人可赐了”

    另一时空,还不是皇帝的赵光义忧心忡忡看向他老哥“哥,您经常饮酒过量,悠着点吧。”

    听听这个苏易简,多可怕,前车之鉴啊

    赵匡胤面色和缓了一些,这个弟弟没有白养,知道为他的健康着想“朕每次宿醉后就没有不后悔的。沈湎于酒,何以为人唉,酒,天之美禄,何其无辜”

    赵匡胤就是典型的戒酒人,每次酒醒发誓后,一喝酒来又上头。

    白白“另一位堪称北宋第一酒鬼的石延年,他也是因为饮酒而亡,但死因更为魔幻相传宋仁宗因为爱其才而力劝其戒酒,石延年听上谕戒酒后,竟积疾成病,享年47岁。”

    小酒“戒酒就挂了这是巧合吧”

    白白摆手“欧阳修为他撰写的祭文中,称石延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无论真相如何,酒断人亡,成就了一段传奇浪漫故事。”

    “宋人有多爱饮酒,石延年可做翘楚,梦溪笔谈记录他被贬为海州通判的时候和朋友刘潜从白天喝到午夜,酒快喝完时翻找出一斗多的醋,拿醋掺酒,接着喝到天亮。”

    “嘶”小酒不自觉吞咽生理分泌的口水,“醋兑酒,对无论喜欢吃醋还是喜欢喝酒的人来说,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北宋朝堂之上,山西出身的醋党宰相文彦博和自己“八拜之交”的好侄儿龙图阁直学士李稷暗暗对视一眼,两人皆露出了牙疼又互相嫌弃的表情,然后默默地移开了视线。

    他们什么都没说,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李稷前头站着的就是龙图阁学士兼知开封府李询,每日宿醉,嘴里呼出又臭又浓的酒气。

    这是一个酒气熏翻过皇帝,让皇帝忍不住开口劝他戒酒的酒鬼。

    李稷每天和他站在一处,感觉自己都被酒缸泡着。

    李稷打定主意最近不上文府的门,要是再沾染文彦博的醋味不行,不能想象,太恐怖了,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殿上,刑部尚书,即将升任同平章事宰相的晏殊道“石延年是商丘名人,臣早有耳闻,此人性格诙谐,小事也能成为乐事。”

    天圣

    三年,晏殊反对张耆任枢密使,被刘太后贬谪为应天府知府,任职商丘,成为应天书院院长,因此听闻商丘名人的一些趣事,讲起故事“听闻石曼卿骑马,仆役没法控马,受惊狂奔而落马。仆役问其是否受伤。石曼卿若无其事地爬上马鞍,说赖我是石学士,若瓦学士,则跌碎矣”

    宋仁宗哈哈大笑“是他会说的话”

    他也有些感怀“曼卿在秘书省,夏天盛暑时值班学士经常在大庆殿的东廊纳凉,四周无人,曼卿正庄周梦蝶。虽然挡在朕的路上,朕不忍打扰清梦,绕行而过。”

    说是避暑纳凉,朕看石曼卿这家伙肯定又是喝醉了。朕明白,但朕不说。

    今天也是为自己的善良而感动的一天

    夸夸群成员立即跟上“官家仁善,体恤臣子。”

    下头,新进进士王安石记起入宫的事。大庆殿是北宋皇宫的正殿,举行大典礼、大朝会的地方,王安石经过时难免好奇张望,不经意间发见殿陛上好像卧着一个人。

    当时的小萌新王安石大受震撼宫中氛围这么平和松散禁卫这么松懈的吗传言有误,不太确定,再观察一下。

    格局宽敞,殿檐较深,时时有清风袭来,当时他还感慨是个午睡的风水宝地,不知是谁胆子那么大,当值偷溜出来偷懒。

    原来那就是石延年石曼卿。

    石学士职任秘阁校理,秘书省就设在大庆殿的东侧,与大庆殿的殿廊之间有一道小角门相连,很合理了。

    因边疆战事吃紧,贬谪后又起复的范仲淹恰好也游学主持过应天书院,对石延年的军事天赋记忆犹新“石曼卿照常赋诗饮酒,却不因酒误事,贻误军机,所有军政大事了如指掌,令同行天章阁待制吴遵路惊服不已,谓之神人。”

    范仲淹上疏对着西夏边防一通建议,又和同事吵了好几架之后,更明白有军事才华的人多难能可贵。

    斯人已逝,因此满朝似乎都成了夸夸群群主,又怀念老朋友的语气谈论。

    宋仁宗赵祯看向满朝背诵天团,天灵盖犹如注入灵光,突然击穿记忆“朕想起来了”

    想起石延年以一己之力贡献的多种饮酒方式蓬头垢面,露发跣足,着械而坐,谓之“囚饮”;在树上喝酒,谓之“巢饮”;用秸秆捆住身体,引首出饮,然后收回脑袋,谓之“鳖饮”;摸黑小偷一样饮酒,谓之“鬼饮”

    玩还是“酒鬼”会玩。

    赵祯“我有一个想法。”

    臣子们断然“不,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