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斐亲自出马, 七娘便放心安坐西都。
是年十月,山中暑热未消。
弱水八国及邛雅黎子弟兵与南诏摩擦不断。诸部落在都大鬼主乌蒙春的授意下,假意宣战。剑南道告急, 节度副使羽书八百里加急, 请求长安派兵遣将,平定川南之乱。
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数年, 从未上过一线坐镇。李林甫便趁机奏请“陛下, 杨节帅一腔忠心报国,才智高勇,此战若有节帅亲自率领, 想必, 能助我大唐收复这些子弟部落,为剑南道再添战力”
李隆基高坐皇位, 审视地打量杨国忠“爱卿意下如何啊”
杨国忠在长安享乐数载, 如何能统兵。但剑南战事据说吃紧,他这个节度使实在没有理由拒绝, 只好硬着头皮叩谢皇恩。
李林甫是想将杨国忠挤出中枢班子。
杨国忠哪里能不知晓。
临出京前,特地又进宫面圣, 抱着老皇帝的腿痛哭流涕道“臣今日是来与圣人永别的,这一去剑南, 怕是要被大相公害去性命啊”
帝王懒洋洋打量着新宠臣,似笑非笑“爱卿多虑了, 朕心中有数。你且顺势先去剑南处置军务,此战无论输赢, 朕都会寻个由头召你回朝拜相。爱卿可不要辜负朕一片苦心啊。”
杨家人多出嘤嘤怪。
杨国忠深得杨氏精髓,原本想给李隆基演一出,没想到反被君王架上去了。他忽然看明白了这一局, 皇帝要的是声名与权势两手在握,唯有君臣之间“好聚好散”,无形之间替换掉李林甫,才是上策。
为了拜相,杨国忠咬牙忍了。
七娘早就猜到会有这一出。
以李隆基先前种种作为,李林甫有今日实属意料之内。而她则要趁着朝中中枢更替,杨国忠刷功绩的当口,给他送点甜头,然后将剑南诸部落的子弟军掌控在自己手里。
这样一来,从陇西向下到剑南道,再到右邻的南诏与岭南道,将连成一片成为他们日后的助力。
京中若有异变,自可四方支援。
能有如此大进展,还得得益于乌蒙春这个都大鬼主。
乌蒙春终究还是记着他曾经姓武,也记着与李隆基之间的私怨。他是弃文从武,但总归是被逼的。
时局易变,放在从前,七娘并不愿与这样的人共谋事;
而今,却也学会了在灰色地带游走,学着计谋人心、掌兵权、建立起她背地里能调动的初始草台班子。
她只怕实力不足,赶不上挽救哗变生乱的那一天。
杨国忠的胜利来的蹊跷。
秋冬交接之际,弱水、邛雅黎诸部落领命退入川南山脊之间。杨国忠手下杨家军似乎不战而胜,奉旨风风光光回朝拜相。
自他离京之后,李林甫心知大势已去,一病卧床不起。
杨国忠听闻此事,只觉得心中甚慰,对川南诸部落忽然撤退之事便放松了警惕,随便编了一套说辞打算瞒天过海。
有战功在身,才能叫他更稳妥地入朝为相。
李林甫终究没有活过这个冬日。
日落西沉,帝国的旧臣奄奄一息,李大相公的时代彻底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杨国忠执政上位。
天宝八载春,杨国忠拜中书令,接替逝去的李林甫成为右相。
小人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与叛将阿布思一同共谋造反之事。
帝王暴怒,命大理寺重审。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担心受到牵连,迎合杨国忠进行指认。
一时间墙倒众人推。
帝王凉薄之性便显露无疑“逆贼李林甫子孙,无一例外除官名流放岭南,亲信为官者也一同贬去岭南。”
“另外,给朕派人去劈开这逆党的棺木,剥了他的口含珠和金紫朝服,以庶人礼再葬”
已经入春的长安,这夜降下一场大雪。
李林甫的孤坟冢前再无人祭奠,唯剩凄凉一片。
七娘正立在坟前祭奠。
边疆荒漠旷野,飞砂砾石前是梭梭树连成片,形成一道防风林。甘州逝去的将士们就被埋葬在此处。
高适采了一捧野花回来,笨拙地献在坟前石碑处。
去年,高适跟随高仙芝大破突骑施、吐蕃酋长、石国,高仙芝因功加授开府仪同司。
然而仅仅四月之后,石国王子们将高仙芝破城之后的大肆杀戮之举,传扬于昭武九姓诸国之间。九姓胡人一怒,与大食联合攻向高仙芝辖内的安西四镇。
唐军迎敌时,麾下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
高仙芝此战大败。陛下当机立断解除了他的安西节度使之职,召入京中,任右金吾卫大将军。
“高节帅临走前,已经力保封常清接替他做了安西四镇节度使。”高适深鞠一躬,道,“我跟封二很安全,你回去西都,叫大伙都安心。”
七娘也站起身,拍了拍沙土“他去京师,豺狼虎豹环伺自然不安全,但你们在陇右也未见得就能放心。”
高适不解“怎么这么说杨国忠上位,终究是比不上李林甫的本事,还能伸手管到陇右”
七娘叹息一声。
“你当陛下为何一定看中了杨国忠。即便是杨妃得宠,因此惠及杨家人,但论起远近亲疏还有杨玄琰等人在前,轮不到他一个纨绔登场。”
高适从前只觉得杨国忠此人不过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混不吝,不足为惧。被七娘这么一说,也蹙着眉头生出疑惑。
“是不是朝中又出了什么新敕令”
七娘答“杨国忠大朝会上说天下太平,西北仓禀丰实,江南鱼米之乡粮仓都要爆仓了。因而起奏陛下,请准十五道卖去余粮,换成丝帛进献入长安的左藏库。”
“杨国忠之能,便是大肆敛财啊。”
而他们这些边地,好不容易才能叫百姓过上两年安稳日子,被这位新任杨大相公一折腾,又要不得安宁了。
杨国忠与当今天子一拍即合,都是沉溺于开疆扩土之人。
他大肆敛财,就能为帝王充足的军费。
七娘忍不住想,李隆基这老皇帝果然是最精于算计的。只因杨国忠比起李林甫,更契合当下他想要的,就能像换了一块抹布一般,换了大唐的首辅。
高适已经完全理解了七娘此番所想。
看着眼前与梭梭林地融为一片的坟场,他叹息道“当年哥舒翰石堡城之战,死伤过万,却只俘虏了吐蕃区区四百余人。陛下想要效仿太宗,凌驾四夷之上,却成了执念大错特错啊”
“执念吗”
七娘从腰间卸下李白的酒葫芦,将一壶军中常用的烈酒洒向长眠于此处的英灵。
李隆基所谓的荣耀,在她眼中,不过利欲熏心。
是一颗令人无比失望的黑心。
七娘转身毫不犹疑的解了缰绳上马“高十五,此后几年征战不在少数,和封二苟住了”
高适背负银枪,身后是风吹林木,坟前荒草成堆。
他释然笑着,拱手道“你们也是”
陇右有七娘他们,往京中交粮仓余存的压力终究要小一些。
即便如此,李白这个副使的眉头也因此蹙了多日。
七娘趁机与岭南那方联络,借着运送荔枝的由头,再度与杨玉娘互通讯息。
杨玉娘早就想撂挑子,不干这个贵妃了。
她将杨国忠与安禄山已经拆伙之事传递出来。又在信中道
“今岁,全唐清点户口得五千万余人口,成为建唐以来未有之巅峰。圣人大喜过望,在南熏殿竟与高力士言明,说想要将朝事交付给杨国忠,边事托与安禄山、哥舒翰等人,自己躺着享乐。”
“好在高力士极力相劝,认为蕃将拥兵太盛无法制服,这才叫他暂且歇了心思。不过,我瞧着圣人并未将此番进言放在上心,对安禄山的恩宠却是与日俱增”
七娘看过信,将那纸条烧化了,胸中那些猜测全都落地为实。
安禄山果然是李隆基亲手养出来的蛊。
接下来,就像先前许多次戏码一样杨国忠与安禄山二虎相斗,李隆基壁上坐观,而后玩火自焚彻底引爆“安史之乱”。
若说从前李林甫重用蕃将,养成了天下之乱;
那杨国忠便是推动了乱世的最后一步。
而她远在西都,鞭长莫及,似乎无力避免和扭转这一场洪流奔赴。
是年盛夏。
安禄山为了与杨国忠争个高低,竟厚着脸皮入宫觐见,俯身跪倒在杨玉娘脚下“圣人天龙之姿,贵妃天女风采,臣想讨个彩,愿为娘子与陛下的义子,为二位仙尊在人间征战开边,请圣人恩准”
这话极大地讨好了此时的李隆基。
即便杨贵妃比安禄山小了十六岁,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有这么大“逆子” 的人。帝王依旧笑呵呵亲手扶起安禄山“禄儿一片诚心,朕与爱妃便答应了。”
这一声禄儿,险些叫杨玉娘作呕。
她僵硬着笑脸点头,心中万马奔腾,恨不得踩死这作怪的二人。
帝王不察,又开口吩咐“爱妃啊,寻个日子给禄儿重新办一场洗礼如何,叫宫中都认认脸,朕好光明正大地许他出入内廷之便。”
高力士在旁震惊,正想跪地劝说,安禄山却抢先再度叩首,洪声谢恩“儿多谢圣人,多谢阿娘恩泽”
伴随着李隆基的畅笑声,此事终成定局。
高力士攥紧了手,见杨贵妃同样有些不适,忽然生出一种悲凉感。
郎终究还是与他离了心啊。
不过几日,远在西都的七娘就收到了杨玉娘的新消息。
信中只有一行小楷,下笔很重,似有满腔怨气
“一个比我大了十六岁舔着脸天天喊我阿娘,一个明明不行还追着要服用壮阳药两个老东西,姑姥姥不伺候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