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 第623章 直道开通!
    几日后。

    陕西、山西等人的秋收情况,也到达了京师。

    朝堂上,又是一片喧闹。

    这两地,秋收情况也不容乐观。

    不过,朱棣仍是下旨,凡是大旱之地,皆免去一年赋税。

    哪怕是有官员上奏,这般大范围免除赋税,会使朝堂财政吃紧。

    但是,朱棣仍是不予理会。

    不过。

    现在,最为热闹之事,便是京师前往陕西行都司的水泥直道全部铺建完成一事。

    整个京师,上至官员权贵,下至街头小贩,都是议论纷纷。

    在定国公府,郭昂都忍不住,一脸好奇的向郭安问道“老爷,等到了后日,陛下与太子殿下,真的会亲自乘坐马车,前往凉州”

    “去凉州”

    郭安瞬间瞪大眼睛,有些惊诧的看向郭昂,“你听谁说的凉州距离京师何止三千里,陛下舟车劳顿,跑个三千多里,跑去凉州,看望那些鞑靼蛮夷去”

    “陛下不去”

    郭昂眼中闪过一丝失望,“现在,整个京师都传开了,说水泥直道全部修完那一日,就是陛下与太子殿下通过直道,前往凉州巡察之日”

    “我没听过”

    郭安十分干脆的摇头,“他们传,归他们传,你不可乱说”

    “是,老爷”

    郭昂微微点头。

    随后,想起什么,又是满脸好奇的看向郭安。

    “老爷,小人听说那水泥直道笔直平坦,从京师一路直到凉州,比秦朝始皇帝动用三十万青壮铺建的驰道,还要平坦宏大到时候,您可要前去看看”

    “秦始皇”

    郭安轻轻一笑,“水泥已经算是科技产物,水泥直道岂是始皇帝修筑的驰道可比”

    “嘶”

    郭昂眼睛瞬间瞪圆,“如此,太子殿下之功绩,岂不是已经远超始皇帝了”

    “休要胡说”

    郭安瞪了一眼郭昂,“太子殿下还只是太子,只是在铺建直道上,超过了始皇帝,别的方面,可没有始皇帝利害”

    “你这厮可是也想去那水泥直道上,跑上一圈”

    “老爷英明”

    郭昂一脸讪笑,“水泥直道那般宏伟,小人怎可有资格,前去上面坐车奔跑”

    “哼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郭安轻哼一声,“想去便去,区区一截水泥直道而已,在北平府之时,尔等又不是没有去坐马车行驶过”

    “真正平坦笔直的柏油路直道,尔等若是见到了,岂不是才要惊为天人”

    “柏油路直道”

    郭昂满脸惊疑,“老爷,柏油路直道是何种直道,小人怎么没有听过”

    “你这厮见识短浅,听说过什么”

    郭安满脸鄙夷的瞥了一眼郭昂,便往下一躺,不想说话。

    我什么都听过啊

    郭昂在心中委屈的嘀咕一句,朝着郭安拱了拱手,便准备往外走去。

    只是,走到门口,想起什么,又没有忍住。

    “老爷,直道彻底铺建完成那一日,京师门外,必然会十分热闹,您真的不去看看热闹”

    “人挤人,去看后脑勺儿”

    郭安撇了撇嘴,“不去”

    “是”

    郭昂这才放心的应了一声,准备离去。

    只是,郭昂刚刚走到院中,便看到一个下人,急色匆匆的走了进来。

    “启禀管家,一位宫内宦官在府外,要见老爷”

    “宫内宦官”

    郭昂一愣,随即脚步一转,便连忙往府外走去。

    果然。

    一个宦官,正安安静静的候在门外。

    片刻后。

    郭昂便带着那个宦官,来到正堂。

    “老爷,宫内来人了”

    “嗯”

    郭安眼睛一张,看向那名宦官。

    宦官急忙行礼,“小人见过定国公”

    “陛下可是有事吩咐本公”

    “回定国公,陛下口谕,三日后,京师至凉州水泥直道彻底完工,陛下将携带文武百官,一同乘车体验水泥直道”

    “陛下怎么他又不是没有体验过”

    郭安一脸无语。

    “公爷”

    宦官脸色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郭安,他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

    “无事”

    郭安轻轻一笑,随即便说道“你起去回禀陛下,我三日后准时前去”

    “是,公爷”

    宦官连忙应了一声,便被郭昂送出府门

    随后,郭昂便一脸喜色的回来,十分兴奋。

    “老爷,三日后,你要乘坐什么马车,多少护卫可要准备什么吃食,要不要带两位小公子”

    “去当差,你这厮这般兴奋作甚”

    郭安没好气道,“就让徐勇带着几个护卫,至于那两个小子,还有菡儿想去,便一同前去。

    马车,一定要橡胶轮胎马车吃食,备好清水与零嘴,糕点要多带一些

    谁知道,陛下兴起,会不会跑的远一些”

    “小人明白”

    郭昂应了一声,神情兴奋的跑了出去。

    躺椅上,郭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自个出行,郭昂这个管家高兴个什么劲

    三日后。

    一大早,郭安便带着家中三小,坐上马车,还有两箱吃食,在徐勇等人的护卫下,前往京师定淮门。

    定淮门位于京师西北角。

    出了定淮门,不远处,便是秦淮河的分支,随即便是一座十分巨大的水泥石拱桥,上可并排通行三辆马车。

    但尽管如此,今日的桥上,却是人流熙攘,一眼望去,全是脑袋。

    而在定淮门下,则是停靠着一辆辆华贵宽大的马车,至少数百辆,每一辆周围,都有几个下人护卫。

    整个定淮门前,至少拥挤着十数万人。

    看了一眼,郭安有些无奈的叹息一声,便让徐勇驱赶马车,来到一处略微宽阔的地方。

    这里,已经被一群嚣张跋扈的武夫,带着一群凶神恶煞的汉子,霸占了。

    只是,这些凶神看到郭安的马车,却都是立即露出满脸笑意。

    “见过魏国公、曹国公。”

    “武定侯、长兴侯诸位也已经到了”

    “见过定国公”

    “哈哈哈,定国公终于出门了”

    “诸位怎么来的这般早”

    “昔日,秦朝始皇帝征用三十万民夫,修筑了两年的驰道,都没太子殿下招募数千人,铺建的水泥直道要宽广平坦

    如此道路,我等怎能不早点来”

    “正是,太子殿下铺建出如此道路,必被载入史册,名留青史,我等”

    看着这群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的勋贵,郭安满心无语,这才第一条水泥直道。

    若是等到十多年之后,大明京师再往大明各个省,或是大明各省都有直道相连,那你们岂不是要激动的脑溢血

    “咦此水泥直道,乃是定国公一力向陛下谏言,这才铺建成功的直道,现如今铺建成功,定国公为何好像一点也不激动”

    “郭老弟莫不是早已经在这条直道上,行走了好多次了”

    “哈哈哈,曹国公所言极是,定国公莫不是”

    郭安一脸无语。

    “陛下到”

    这时,随着三声响亮的鞭响,定淮门前所有人都寂静下来,连忙朝着定淮门看去。

    随着一队鲜衣盔甲的禁卫出来,接着便是两辆华贵的撵车。

    第一辆撵车上,坐着朱棣与徐皇后。

    后面那一辆上面,则是坐着朱高炽。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

    “参见太子殿下”

    “贱民参见陛下,皇后”

    城外,数十万权贵官员,还有商贾百姓们,连忙向朱棣席行礼。

    “诸位都起来吧”

    朱棣爽朗一笑。

    “多谢陛下”

    所有人,都依言起身,目光灼灼的盯着朱棣。

    朱棣朗声道“今日,乃是由皇太子负责修筑的,我大明第一水泥直道彻底完工之日。

    从此,我大明所有百姓,从京师前往河南、陕西,一直到凉州,都再无险峻不平之路,也无山贼恶霸,哪怕是大雨大雪,也可正常行走”

    “陛下圣明”

    “太子殿下圣明”

    “”

    顿时,所有百姓都高呼称赞,满脸兴奋。

    他们都没有去思考,为什么哪怕是大雨大雪天,也能正常行走

    甚至,远处很多百姓,都听不到朱棣的一丁点声音。

    但是,却仍是满脸兴奋的跟着前面的人,高声大呼。

    见此,朱棣眼中喜色更甚。

    “今日,直道完工,朕要带着我大明万千子民,一同前去试验一番水泥直道”

    “陛下圣明”

    “陛下”

    随即,朱棣的撵车便缓缓驶动,驶过大桥,走过收费站,进入水泥直道

    身后。

    郭安等勋贵与官员们,连忙让下人驾驶马车,紧紧跟上。

    再之后,则是一群士绅、商贾、百姓

    密密麻麻,人潮拥挤,若是站在高空往下看,都会是以为是蚂蚁在搬家。

    “咦,直道尽头,怎么会有几处小水泥房屋”

    “是啊,怎么还会有拒桩”

    “或许,这些有另外作用呢”

    “嘶”

    “这条直道居然如此宽敞完全可以并行四辆马车了吧”

    “是啊”

    “直道两侧,怎么还有台阶沟渠”

    “如此平坦”

    “哈哈哈,我等商贾以后真的有福了”

    “是极,沈掌柜所言没错,陛下对我等商贾,果然大有改观”

    “如此,我等必然不可让陛下失望”

    “是极,是极”

    而在最前方。

    朱棣的撵车上。

    徐皇后看着前面那笔直而又看不到尽头的平坦直道,也是瞪大眼睛,满脸惊诧。

    “陛下,如此巧夺天工的直道,真是太子带着几千个工匠,铺建出来的”

    “正是”

    朱棣一脸自豪,“这一条直道,可是花费了咱数百万银子呢”

    “数百万两银子”

    徐皇后忍不住张大嘴巴,满脸心疼。

    “陛下,花那么的银子,铺建这么一条道路”

    “妹子放心”

    朱棣轻轻一笑,说道“此条直道,不论是对朝廷,还是对我大明百姓,都有着很大用处。

    这几百万两银子花的值,而且依照郭卿的法子,不出几年,这些银子都能赚回来。

    往后,这条直道赚的银子,都是咱内帑的了”

    “用这条直道赚银子”

    徐皇后一脸疑惑。

    “正是妹子可看到,刚刚直道口上的那几个小房屋还有,直道每隔五十里,还会有一处大型客栈

    平日,直道上还会有兵卒巡逻”

    等到朱棣介绍完,徐皇后面上惊讶之色刚浓。

    “定国公竟然有如此奇妙的法子,区区一条直道,都能被他想出这般闻所未闻的法子来”

    朱棣直接大笑,“郭卿一点也不像那位郭太史,他的脑子里,全是赚钱的法子”

    “嗯”

    徐皇后微微点头,随后便再次说道“陛下,妾身看来,定国公也像极了那位郭太史”

    “哦”

    朱棣一脸好奇。

    徐皇后道“那位郭太史钻研各种匠造学术,为国为民。

    而定国公,则是将各种匠造之术,融于造福百姓之事上。

    而且,妾身越看,越是觉得,这位定国公,好像是一直在赚钱,在建造修缮大明”

    “建造修缮大明”

    朱棣瞪大眼睛。

    “嗯”

    徐皇后继续说道“陛下,你想想在北平府之时,这位定国公便是铺建水泥直道,建筑水泥房屋,建筑各种工坊

    到了京师,这位定国公想要铺建的直道,却是更长了”

    “妹子说的在理”

    看着面前,好像一直走不到尽头的水泥直道,朱棣陷入沉思之中。

    这次,朱棣带着百官巡察水泥直道,一直巡察了整整半日。

    而等郭安回到定国公府之时,天色已经渐黑。

    带去的两箱零嘴饭食,也已经吃的干干净净。

    不过。

    整个京师,却是彻底轰动起来。

    所有人,都还是第一次,真正去观看那座水泥直道。

    因此。

    这次,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更大。

    不到一日的功夫。

    水泥直道的宏伟与神奇,便已经被京师的百姓们,夸大了数十倍。

    整个京师。

    所有人都对水泥直道,充满好奇。

    甚至。

    一些经常前往陕西、山西的商贾,已经商议着,准备组建商队,行走一番水泥直道,去探索一番。

    只是,还没等他们有所动作。

    一封告示,便铺贴满整个京师。

    同时,新一期的邸报,也发了出来。

    “水泥直道营运告示从京师至凉州水泥直道,全长三千九百八十里地,共经过十五府,建有七十二座客栈,耗费一年八个月,花费钱粮八百六十万两银子。

    然为了便利天下百姓,富裕大明,此银,全部由陛下的内帑支出,现陛下内帑空虚,已然不足以支撑皇宫花销。

    但,既已建成,直道要收回成本,直道要年年维护修缮,凡商贾、车队、马骡队在直道上行走,都要进行收费。

    行人不收任何费用,但对于车队,一车十里收十文,一马一骡十里收六文

    进入直道,领取路引,下直道交还路引,缴费

    直道上,每百里,都有直道兵卒巡逻,时刻查验。

    直道客栈,也需路引查验,方可进入客栈歇息

    若是发现有商队投机取巧,偷入直道,罚银百两,另一年不准进入直道”

    “这”

    所有看到这些告示与邸报的商贾士绅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还有些不可置信。

    “直道居然要收费”

    “为了铺建直道,陛下居然花了那么多两银子”

    “八百六十万多万两银子,陛下可真舍得”

    “哼,那自然是要收费陛下也要用直道赚钱,真是让我等”

    “呸,花费那么多钱财,让那些商贾车队行走直道,收点过路费,又怎么了”

    “真是,陛下内帑的钱都花光了,收点又怎么了”

    “诸位莫要忘记了,行人不收费,只收商队与车队、马队的过路费”

    “正是”

    “陛下仁慈啊”

    “而且,直道上,还有兵卒巡逻”

    “兵卒巡逻如此,再无山贼恶霸拦路抢劫”

    “这哈哈哈,好,这过路费,我等商贾交的心甘情愿”

    “是啊,我等交的心甘情愿”

    “”

    “走,城南不是有几位掌柜的,要前去凉州,给那鞑靼人的城池运送货物我等正好一同前往”

    “正是,顺带体验体验那些直道客栈”

    “走”

    “后日就出发”

    “是极”

    而在各大官衙里面。

    一众官员,看着手中邸报,一个个反应不一。

    有满脸涨红不满者。

    “陛下怎可如此”

    “陛下身为我大明君王,怎可这般与民争利,做那商贾行为”

    “是啊,定是受奸贼蛊惑”

    “我等当上奏谏言”

    “极是,极是”

    也有赞同理解者。

    “哼,直道不收费,陛下费那么大功夫,花那么多钱财,铺建这般长的直道作甚”

    “正是在铺建时候,陛下已经对众臣说过此事”

    “唉”

    “不收费,陛下何来钱财,铺建从京师前往四川与云南的直道”

    “哼,我等便看着,到底有没有商贾,会去行走直道缴费”

    “看便看”

    百官之中,又是吵闹不休。

    大抵,还是为了各自心中那点利益。

    毕竟,铺建直道,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利有弊

    而且,他们朝堂收费可以,让陛下一个人去收费,这便不舒服了

    不过,对于朝臣的奏章,朱棣直接扔在一旁,不做理会。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