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 > 53.第 53 章
    “识字”崔舒若弯了眉眼, 神女般精致美丽的面容恍如春水浮风,波光滟潋。

    “你为何会有这样的念头”由不得崔舒若不惊讶,她遇见这么多人, 逃难的女子也好, 流浪的乞儿也罢,在困顿时, 唯一所求不过是吃饱饭,倘若能有一份工够叫他们干一辈子,那更是得天之幸,再不敢奢求什么了。

    这是头一回, 一个十二三岁的贫家女,向她祈求识字的机会。

    黑黢黢的少女当真是身无长物,貌不惊人,可她面对崔舒若的问题, 也不似一般平民般退却, 而是鼓起勇气回答, “回禀郡主娘娘,我想识字,是因着想填饱肚子。”

    崔舒若垂下眼睛, 她肌肤白皙散发莹光, 浑身衣冠整洁, 发上的珠翠随意一件都是庶民们辛苦劳作一生连方寸都买不起的。

    这一刻, 俯视与仰望间,仿佛横跨鸿沟。

    “你做女工,一样能吃饱,一样能有工钱,为什么还想识字”崔舒若轻声问。

    在崔舒若的询问声中, 少女说话却越来越流畅,不断坚定起自己的心意,她抬起头,明明不漂亮,可当她望见崔舒若时,眼里却像有了璀璨星河,“码头的苦工,抗大包从早到晚累到抬不起腰,勉强可以填饱肚子,铺子里的掌柜笑嘻嘻的拨动算盘,也能大鱼大肉的吃饱。

    村里识字的先生,不但能吃上白米,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尊敬。

    填饱肚子与填饱肚子之间也是不一样的。我不明白那么多道理,可我清楚只要识字就能不一样,我想过好日子,想填饱肚子,但不仅仅是填饱肚子。”

    这一番话,已经是少女能说出的最大见识。

    而落在旁人眼里,未免野心太大了,字哪是庶民可以学的又岂是一介女子可以学的

    道理人人都懂,识字等同于好日子,等同于受人尊敬,可却没有几个人敢生出此等奢望。因此,听见少女所言的人,大多数露出不屑的神情,若非有崔舒若在,只怕要大声嘲笑她的痴心妄想了。

    系统也在这时候提醒起了崔舒若。

    哇哦,亲亲,她的成长值好高

    虽然现在各项数值都不突显,但是按照主系统的数据统计,成长值高的人,更容易汲取学识,后期各项数值都非常容易上升,是个不折不扣的潜力股哦

    温馨提示如果是成长值高的人,往往野心也好高,建议亲亲妥善处理呢

    崔舒若没在脑海里理会系统,因为她将黑黢黢的少女从地上扶了起来,她眼底满是笑意,那更是一种对同为女子的欣赏赞美,“你很好,以后的你更会感激今日的勇敢。”

    崔舒若也同时在脑海里回答系统,“有野心才好。”

    这个世道对女子苛刻,她不反对沉湎于家族荣光,做柔弱菟丝子的女子,可她更欣赏有野心、敢在男人都如猪羊、朝不保夕的乱世里抢夺机会的女子。

    而肤色黑黢黢的少女在听到崔舒若的话后,先是一愣,然后眼底迸发光彩,重新跪在地上疯狂磕头,即便额头被粗粝的土地划蹭出血丝也依旧欣喜不已。

    “多谢郡主娘娘恩赏”

    她的面前是崔舒若穿着的云头履,祥瑞的绣纹图案便需要几十贯,那恰好是将少女卖掉的价钱。

    崔舒若继续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郡主娘娘的话,贱名引睇儿。”引睇儿恭恭敬敬的回答。

    崔舒若摇摇头,“这个名字不大好。”

    引睇儿当即抓住机会,跪求崔舒若为她赐名,崔舒若却依旧推拒了,“不成,既是你为你自己争到的前程,便该由你自己做主。不是说要识字么等你识完字,能读得懂字中含义后,你便为你自己取名。”

    引睇儿哪有不应的,自然是俯身对崔舒若一再跪谢。

    引睇儿的成功也勾得旁人意动,识字啊,那可是多么大的殊荣在周围女工们艳羡的目光里,引睇儿高高直起脖颈,有荣与焉。

    在所有见证一切的女工们心潮涌动时,崔舒若转身,宽大的袖摆飒飒作响,大氅上富丽缠绵的穿枝花纹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晃得人不禁眯眼。

    来这里不过短短一载多,她身上已是沉沉的贵族威严与从容气度并存。哪怕不扯出仙人弟子的身份,如今的她,也叫人不敢直视,凡是被她目光所扫过,尽皆低头避开。

    她漾起淡淡笑容,一开口就叫人不由得认真听,“识字,你们也都有机会。”

    等到女工们惊喜的抬头时,崔舒若微笑着继续说,艳红的火纹花钿衬得她灼灼如华,带着郡主的尊贵,“可识字的机会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倘若你们能在织布或是绣纹上有所得,也能和她一样,有识字的可能。”

    在这个世家把控大部分书籍,庶族们即便再有钱财家中都未必能有几本书的时代,识字,是极为珍贵的机会。

    平民家中的男子都得不到的机会。

    侥幸能识得几个字,可以写下错字连篇的家书,都能让周围的村民万分敬佩。

    在此种情形下,可以想象,对流民出身的女工们,识字是多么大的诱惑。而传出去,又是怎样的轩然大波。如今崔舒若尚且没有和世俗所有人对抗的能力,更不可能让所有的女工都得以识字。

    那就公平一些,利益最大化,她把识字的机会留给敢于争夺、足够灵慧的人。

    崔舒若噙着笑,向她们告知了识字的可能。

    至于谁能把握住,只能各凭本事。

    在崔舒若的预期里,五六百人的女工,最终能被选出来识字的,不会超过一十个人。但等到后面,识字的女工们倘若又影响了些人,想来那些迂腐的文人们也没有什么指责的立场吧

    至于世家,怕是不会将目光放在这小小的绣坊,反而另有去处苦恼。崔舒若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更甚。

    而此刻的她,姝丽明媚,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盛满野心与笑意,可越是如此,那双眼睛愈是迷人。

    齐平永的目光不自觉追随崔舒若,只觉得一刻也不能离开,此刻的她光芒万丈,即便脱离齐国公府为她赋予的一切,她同样光彩夺目,吸引人注视。

    等到成功勾得女工们信心十足,摩拳擦掌了,崔舒若才让她们都回去继续做活。

    比起还不稳妥的识字,做好当下的活,赚到钱能维持生计,才是最重要的。

    崔舒若也自顾自地走向正堂,毕竟曾经是齐国公府的庄园,形制还是有的,就是后来添置了些机具,又建了不少屋舍,用来安放无家可归的女工们。

    因为齐国公府原本的下人们在,这些地方倒是不大让闲散的女工过来。

    她们即便想要出去,也都是走的角门,正门的一条路压根不让踏足。虽然稍显不近人情,可里头的管辖严苛些,时时考察是否没上工,从长远来看,还是为女工们好。

    而且在崔舒若的争取下,她们也能像官员一般十日一休沐。至于平日里,只要不是上工的时辰,都可以出去,唯独酉时末必须归来,否则便算违禁。

    若是违禁的次数多了,不仅仅是扣工钱那么简单,还会被赶出去。

    虽然看似严苛,可这样反而让绣坊能更好的运作下去。况且比起那些卖身为奴,动不动被主家打杀,或是她们本来会被饿死的结局,如今这样,简直是大幸了。因而从没有人敢提出非议,甚至小心遵守着一切,很少有女工敢耽误上工的事。

    在齐国公府的庇佑下,能吃饱穿暖,还有工钱拿,而且体体面面,倘若被赶出去弱质芊芊的女子,只剩下死路一条。

    崔舒若坐在堂前,翻看岑明月递上来的女工们上工的记载簿,整整齐齐几乎从无红圈的耽搁、偷跑,还是挺叫人讶异的。甚至有不少女工常常熬夜上工织布,到了夜里,即便故意熄灭烛火不想让她们织,也要开着窗户,对着微薄月光,小心地织。

    但仔细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绣坊里的女工都是逃难来的,苦日子过惯了,织布的差事多劳多得,趁着如今抓紧攒钱才是最紧要的。

    若非人要睡要用饭,只怕她们可以不眠不休的干活。

    崔舒若合上簿子,她抬眼看向岑明月,“这样下去可不行,人都要熬坏了。虽说如今有訾家兜底,织好的布不愁卖不出去,但也不是这么个挣法。”

    崔舒若仔细想了想,“这样吧,从今日起,若非有急活要赶工,过了酉时,织布机的屋子都不许有人。过了这个时辰私自去织布的,那段时辰的工钱统统作废。”

    她一锤定音,免得到时候真有人熬坏了身体。

    只是为了给自己攒钱也就罢了,有些女工逃难来,还拖家带口,不少女子赚来的工钱都给夫家收去了,被迫多上工来养活一大家子。

    岑明月也清楚里头的不少弯弯绕绕,她屈膝福身,应下了崔舒若的吩咐。

    除此之外,到时没什么要担忧的大事,至多不过是同舍的女工们闹矛盾,有的还大打出手,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岑明月都会处理好。

    当初崔舒若救下岑明月的时候,当真只是出于同为女子的义愤,可岑明月为人公正,自己的言行都比照着圣贤记载的德行典范苛求,她以身作则,底下的女工们压根寻不出有非议的错处。

    如今倒是叫崔舒若少废了不少功夫。

    等把事情都处理清楚了以后,崔舒若才开始安置引睇儿。按引睇儿之前的说辞,她家里人既然存着把她卖了换钱帛的心思,倘若知道了她进绣坊做工,怕是也不会放过压榨的机会。

    救人救到底,崔舒若干脆安排人花些钱帛,让引睇儿的家里人签下契书,只以为她被卖给了国公府,而后再把契书还给引睇儿,让她依旧是自由身。

    引睇儿看着崔舒若井井有条的为了她发号施令,不由心神雀跃,既是欢欣,又是因着马上能迎来新的日子。

    崔舒若吩咐完以后,见到引睇儿的神情,她顿了顿,还是决定交代两句,“你方才被羯族人劫持,是因我国公府的人疏忽,才有的无妄之灾。我会弥补你,你方才说的做女工和识字我也都应下了,但也仅此而已。

    今后你同绣坊里任何一个普通的女工没有差别,亦不可骄躁。”

    训诫的话说了,也该怀柔关爱两句,崔舒若软了软语气,“不过,你伤口还未好,可以歇息两日,正好熟悉熟悉绣坊。明月,往后让她跟着你。”

    岑明月恭敬的应是。

    引睇儿到底是农家女,虽然有两分胆气,但并不够规矩,听见崔舒若的话,兴奋的摆手,“多谢郡主娘娘厚爱,我不过是卑贱粗人,无需修养,一会儿就能去上工。”

    闻言,崔舒若没说话,只是微笑。

    但崔舒若的婢女鹦哥当即变了脸色,平日里爱说爱笑,似乎只识得听旁人是非的婢女,脸一板,竟也不怒自威,足以唬得平民小吏心中一颤,“大胆我家郡主的话也敢随意驳斥”

    引睇儿果然变了脸色,崔舒若还是坐的安稳,八风不动,脸上含着轻笑,“若想要有个好前程,光有抓住时机的胆气可不行,你在明月身边好好学,会受益匪浅的。”

    崔舒若说完就让引睇儿下去了。

    她转而问起岑明月绣坊里身子健壮些的女工有多少,还有哪些是举目无亲的,又问起上工的时辰约莫多久就大概能将定好的活做完,等等。

    关于赵平娘说的操练绣坊里的健壮女工,着实让崔舒若十分心动。这些人用好了,说不准会是将来在乱世里立足斗争的资本,尤其是亲人尽皆失散,孤苦无依的。

    尤其是今日的引睇儿,给崔舒若提了个醒,她还可以招周遭人家的女工,有国公府的名头,不会有人怀疑,但麻烦就在于怕人心不足蛇吞象,而且未受过教化的人愚昧无知,琐碎的麻烦事会十分多。

    而等人越来越多,不能光指望一个岑明月。

    岑明月能管好这些人,主要还是因为她们都是逃难来的,她自己又有点威望,等到从周遭招揽人,不同的出处很容易形成对立。

    崔舒若如玉般莹润的手漫不经心的转动茶碗,开始思索下一步的对策。

    她心里多少有了点思路,绣坊如今也没什么大事,她也就不必继续待着这里了,其实过夜无妨,但有齐平永和赵知光两个人在,她难免厌烦。

    鬼知道赵知光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他似乎看齐平永十分不顺眼。

    前头才闹出射中人的事,幸好射中的是胡人。

    而胡人为什么会乔装打扮到并州也值得思量,事关重大,崔舒若没有命人单独把羯族人送回齐国公府,而是趁着她处理的间隙,派人去射中羯族人的地方重新勘察一番,还命人剥了他的衣裳,即便是袖口也要拆了看看有没有藏什么东西。

    她处理绣坊的事过了这么久,怎么也该有个着落了吧

    崔舒若让行雪去看看,没过一会儿,行雪就回来了,还捧着什么东西。

    行雪回禀说,是从羯族人的衣带里头搜出来的,是一个极小的卷筒,上头还封了漆。崔舒若打量了一眼,这回怕是真遇到大事了。

    崔舒若不再耽搁,当即命人准备回去,而且单独准备了一辆马车给那羯族男人,命人帮他重新换上汉人的衣裳,绑了手打晕,而且还将他待的马车围得水泄不通。

    回去的路上,马车走的比先前要快多了。

    齐平永也是亲眼见证崔舒若是如何制服羯族男人的,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但一切就是十分诡异,仿佛天罚。他虽武艺高强,可人力与天地相比较还是太过渺小微弱。

    齐平永行走江湖多年,也见过不少真真假假的术士,但装神弄鬼的多,几乎没有真本事,唯独崔舒若刚刚的一番举动让他大开眼界。

    原来,这位看似娇弱高贵的衡阳郡主,当真是仙人弟子,并非浪得虚名。

    为此,即便是在回程时,齐平永还是未能从震惊中缓过来。

    他骑着马神思不属,不知不觉间就骑得离崔舒若的马车越来越近。

    余光时刻盯着齐平永的赵知光见了,漂亮的眼睛一眯,到底是克制不住心中的念头,一夹,催促骏马走到他的身边。

    赵知光到底是贵胄出身,即便不说话,也是一身睥睨人的高傲。

    他开口就是嘲讽,“怎么齐恩公是享了国公府的富贵,知晓我阿耶的打算,想着一步登天了”

    齐平永只是因为崔舒若不同于常人的能力,而略微失神,却不想听到赵知光这一番话。齐平永还是有观人之能的,而且脾气不似一般绿林人士暴躁易怒,相反,还十分照顾兄弟,算是大口吃肉喝酒、随性而为的绿林侠士里难得的温厚了。

    他对兄弟的包容程度也很高,没见到鲁丘直那样爱惹祸的也能毫不计较的相处么

    齐平永看得出来赵知光生性桀骜偏激,但他近来深受齐国公的关照,自然不会计较什么,只拿赵知光当做顽劣的小孩般看待。

    “四郎君误会了,某并无贪慕权贵之意。”

    赵知光策马到齐平永身边,两人几乎是肩并着肩。

    只见赵知光靠近齐平永的脸,语气阴狠的贴耳道“那你就给我离一娘远些”

    赵知光咬牙阴恻恻的瞪着他。

    齐平永灵光一闪,才算明白了赵知光的用意。天可怜见,他真没有觊觎衡阳郡主的意思,两人岁数上差了不少,完全就没过男女间的思慕,不过是当做该照拂的好友之妹,叔父之女来看待。

    见了齐平永的神情,赵知光可算明白了感情人家压根没往这上头想呢。

    原本还嫉恨对方的赵知光顿生无力,那他先前特地跑去找齐平永比试挑衅算什么莫名有种媚眼抛给瞎子看的郁闷,他只好气愤的留下一句,“你好自为之”

    而后策马离开。

    齐平永停留在原地许久,心潮跌宕,但始终是蹙着眉的。

    最终,他的手下意识按在腰间,心中有了打算,驾马到崔舒若的马车前。

    崔舒若听见马蹄在马车旁走动的声音,她掀开车帘一角,便看见齐平永似乎在深思什么,眉头紧蹙到像是要打结。

    好好一个仁厚忠义的侠士,到底是什么能把他苦恼成这样,崔舒若心里止不住的好奇。

    结果下一刻,齐平永突然对她抱拳,“郡主恕某无礼,只是心中有所犹疑,思来想去,只好叨唠郡主”

    崔舒若对这些将来会成为国之柱石、一代名将贤臣的人都很客气,怎么会计较呢。只见她微笑着道,“齐大哥但说无妨。”

    齐平永不再犹豫,他取下腰间系的荷包,也许是内心真实所感,方才还紧蹙的眉头,下意识的展开,甚至唇边荡漾笑容,那是徜徉在思慕心爱人的欢喜,“不瞒郡主,某的心上人亲手为某绣了荷包,可某不过一介粗人,有心想赠她回礼,但金银财宝怎抵得上一针一线的沉沉心意。郡主同为女子,应当知晓有何能应得起她的真心。”

    聪明人说话不必绕弯子,崔舒若算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其实问送回礼不是要紧的事,他的目的是委婉的告诉崔舒若,自己有心上人了。

    而如何能应得起她的真心,自然是以真心应真心,他是不会辜负对方的。

    虽然他的所为有些唐突,可说的委婉,好在崔舒若并不喜欢他,自然不会觉得不喜。相反,有齐平永的表态,崔舒若还能少点麻烦事。

    故而,崔舒若笑得眸若三春之桃,轻吟吟的为齐平永指了条明路,“我听闻阿耶的库房里有一副南边素有刺绣圣手之称梅三娘亲手绣的屏风,她的针法出神入化,既然齐大哥的心上人擅长刺绣,不如去寻阿耶将那副屏风赠予你,凡是擅长刺绣的人恐怕都会喜爱梅三娘亲手绣的绣品。”

    崔舒若看似在说绣品,其实是在告诉齐平永,真想要推拒,应当去寻齐国公,那才是始作俑者,她可没有那能耐。

    很显然,齐平永听懂了,他对崔舒若抱拳,一再感谢。

    而崔舒若出来一趟,不仅遇上了送信的胡人,还能解决一桩麻烦事,心情倒是比来时好了不少。

    但这份好心情,在两日后,戛然而止。

    因为齐国公将审讯胡人的事交给了赵巍衡,加上那封信,他们自有办法撬开羯族男人的嘴。

    本不应该有后续的,但赵巍衡比其他人要更了解崔舒若一些,当时能把羯族男人带回来,更有崔舒若的功劳,所以他特意跑了一趟,也算有始有终。

    “你是说羯族想联合其他胡人部族围攻幽州军”崔舒若失声道。

    赵巍衡也没想到会这么快,但似乎在意料之中。

    胡人部族虽然各自为政,彼此不合,但魏成淮的杀胡令一出,不仅是羯族,连其他胡人部族也损失惨重。

    因为杀胡令并不仅仅限于胡人的将士,哪怕是他们的妇孺老弱,不也一样是胡人吗

    而且杀起来更容易。

    甚至后来,连那些离幽州军很远的胡人地盘下的汉人,也开始杀胡人。即便兑换不到粮食和官位,可他们被欺辱久了,听闻杀胡令,义愤之下,杀胡人泄愤。

    甚至有些人,是为了填饱肚子。

    都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那么与其与别人交换孩子吃,不如吃别人的。

    到了夜里,别说是胡人老弱妇孺,即便是青壮年也不敢一个人出来,谁知道会不会有饥肠辘辘,或是怀着深仇大恨的汉人,突然照着脑门敲上一棍子

    本是胡人把汉人当做猪羊宰杀欺辱,可当汉人真的因为一纸杀胡令开始反抗以后,胡人才惊觉原来他们也会变作猪羊被人宰杀。

    可愈是强硬的镇压,反抗就越强烈。

    汉胡几乎已经到了彼此仇视,哪怕百姓间相遇都能擦出浓厚火星的地步。

    北地汉人与胡人的矛盾加剧。

    而造成胡人夜里无法安寝,生怕何时就被汉人杀了这一切的人,是魏成淮。

    赵巍衡摇摇头,语气里尽是叹息,“怕是魏成淮离死期不远了,杀胡令一下,他便成了众矢之的,很可能被胡人群起而攻之。

    现下看来,此期已近。”

    崔舒若即便知道魏成淮将来会是新朝威名赫赫的定国公,此刻也忍不住担忧,说不准,因为她的到来,导致他的命运改变呢

    崔舒若并不是学历史的,她甚至不是文科生,所知有限,大多听说的不过是后世趣闻,她也不清楚历史上的魏成淮是不是经过这一遭,是不是死里逃生。

    虽知道不可能,可崔舒若还是忍不住想问,“三哥,你说胡人尚且能联合,我汉家各州郡便不能联合在一块杀敌吗”

    赵巍衡有心想安慰崔舒若,可最后还是说了实话,“难。”

    他指了指建康的方向,“谁都清楚,那位已然年迈,来日事说不清,但他们兴许只会偏安一隅,那北地的大好河山,还不是能者居之

    如今没动静,不过是在等一个时机,一个能光明正大起义的名分,越是如此越是要留存势力。魏成淮如今做的一切,看似声势浩大,但既惹了胡人部族众怒,又和南边闹僵了。

    恐怕幽州危矣,即便能保住,也会丧失逐鹿天下的资格。”

    一将功成万骨枯,待到他日,留给魏成淮的是满城白纷纷的丧服灵幡。他看不惯北地满目疮痍,一心收复失地,但越是心软的人越是成就不了霸业,他耗去的胡人兵力,所有胜利果实,最后都会被旁人截取。

    崔舒若说不清心中的感受,也不觉得惋惜,只不过即便是她这样冷硬自私的心肠,也不由觉得悲壮。

    她不信魏成淮会不知道这些,可有些事总有人要去做。

    为众人抱薪者,亦冻毙于风雪。

    这是他为自己选好的路,是身为定北王世子的路,是与胡人世代血仇的幽州军统帅的路。

    崔舒若想起被自己收进匣子里的纸条,不知怎的眼睛有些痒,鼻子发酸,但她仍旧笑了,笑得泪眼盈眶,笑得灿烂如阳。

    她说,“三哥,我们打个赌吧。我信幽州军能胜羯族。”

    崔舒若抬头看向赵巍衡,暖冬的日头透过窗子斜照在崔舒若的脸上,为她蒙上一层柔光,衬得她的容颜比往昔柔和,可眼神却是笃信的坚定,“他能活下来。”

    赵巍衡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往茶碗里倒了茶,举起来对着崔舒若,郑重道“好”

    那一日的谈话,是崔舒若唯一的一点失态,后来她依旧如常。赵巍衡还特意叮嘱孙宛娘多瞧瞧崔舒若,关怀她,可过了几日,孙宛娘回来以后却说崔舒若不像是有什么要关怀的地方,明明一切如常,能说能笑,就是总和赵平娘在一块商讨该怎么再兴建绣坊,最好还能叫绣坊的女工们每日里都多动动,忙得不行。

    赵巍衡起初还是放心不下,可一日日过去,她似乎真的没有任何异常,只能按下不表。

    在北地风霜愈发凛冽时,齐国公突然决定修建学堂,用来选拔庶民中聪敏毓秀的男子,倘若学堂里表现优异的,或是某一方面颇有才干,便破格提拔。

    换做过去,这般行事定然要惹人非议,可如今随着胡人的不断攻伐,南边建康的人能对北边的影响已经非常小了,即便是这样颇为逾越的举动,齐国公也敢不上奏老皇帝直接下令。

    至于世家

    并州就没有世家嫡系根基与郡望,能留在并州的大多是旁系,而且齐国公握有并州军权,这等小事何必要闹得难看。

    退一万步,书籍昂贵,他齐国公能供得起几十上百人的学堂,总不至于还能供得起千人万人的学堂吧

    而那被供着上学堂的,上百人里能出一人成才否

    说到底,只要书籍一日昂贵,只要世家一日握有众多藏书,那么天下官吏任免都势必会用到世家的人,世家就一定会长盛不衰

    在这样焦灼的情形下,冬日的严寒似乎在无声无息的消融。

    春日快要到了。

    崔舒若更是大胆进言,让齐国公趁着北地打得凶,到处都是流民,与其让世家白白多了许多佃农,不如划出并州的荒地,吸引流民前来耕种,凡是愿意留在并州者,不仅赐下荒田耕种,而且编入并州籍册,做个本分的良民。

    若是并州尚有余力,适当的予些粮食,也不是不行。

    比起前者,后者很快就遭到了并州豪绅跟世家们的反对,像极了羯族想联合其他胡人部族一起围攻幽州军的模样。

    可齐国公对崔舒若的提议确实感兴趣,崔舒若所言还太过笼统,齐国公私下找过幕僚重新定下更齐全适宜的律令。

    这里头最先赞同此做法的竟是冯许,他一反过去怀疑崔舒若以鬼神之论迷惑众人的偏执,不但对此大加赞赏,甚至甘愿为马前卒,还为齐国公出主意,世家豪绅们本也不是铁桶一块,逐个击破,互生嫌隙,自然也就对齐国公造不成威胁。

    他身上虽有儒家的刻板偏见,可也一样有忧怀庶民的仁德。

    有冯许甘愿出头,先是挑起世家和豪绅间的矛盾,又逐个攻破世家与世家间的利益,最终齐国公收容流民,许以荒地开垦,从而增添劳动力的政令总算得以施行。

    而当一片片荒地被许以流民时,春日也悄悄来临,冰雪消融,重新拥有可以耕作的田地的庶民们,开始为自己有奔头的来日而不断劳作。

    幽州军与羯族的战况,也总算是有了分晓。

    羯族,被灭了。

    诚如字面上的含义,王室被屠杀殆尽,魏成淮将羯族大王并王室众人的头颅砍下高挂在城楼之上。

    此一举,大大振奋了北地军民的士气。

    原来胡人也不是凶残暴虐到战无不胜

    原来汉家将士的铁蹄真能杀得胡人族灭

    原来北地百姓竟真的能等来收复失地的将军

    唯一可惜的是,在魏成淮带着幽州军和羯族拼杀时,其他胡人部族趁势不对,也悄悄吞并起了羯族的地盘,洛阳并没有被打下来。

    它还不能回到汉人的手中。

    不过,羯族的灭亡还是引得从北地到南边都喜极而泣。

    魏成淮,似乎变得炙手可热。

    就连南边建康的老皇帝也不计前嫌,颁发一纸诏令赞颂魏成淮。

    在这样的氛围里,崔舒若再一次遇到了上回送来棉花种子的商人。那商人似乎还是不大习惯自己的装扮,但殷切的献上了一匣子的南珠,成色极好。

    想要给商人钱帛,他却不肯要,只说是献给郡主娘娘的。

    崔舒若从来不收所谓的孝敬,但这一回却笑着应了。

    等到回去以后,她打开匣子寻了寻,果真发现匣子还有夹层。夹层里面只有一朵枯萎的花枝,还有一张字条。

    “北地苦寒,遍寻物无,唯见春色,与君共赏。”

    那是北地最先见到的一抹春色,魏成淮将它送给了崔舒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