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郑总督陷入了两难也不对,因为在大方向上并没有为难。
面对兵变无非就是招抚或者围剿,看如今这形势,围剿是不可能围剿的,就只能考虑如何招抚了。
更何况这几百乱兵还连带着西宁卫和甘肃镇的参战官军。一个处置不当,就容易形成连锁反应。
要是西宁卫和甘肃镇那一万五六千参战官军看到达云营的情况,也跟着一起乱了,乐子就大了。
所以下定决心后,也就不用纠结了,郑总督直接宣布说
“达云标下军兵每人二两犒赏银,今天就发参战的林氏家丁也有赏
一个时辰后,去校场领赏”
林泰来连忙叫道“不不不把银子抬到他们营房发放就行”
但有乱兵不服气的嚷嚷说“宁夏兵寸功未立,三千人就给一万两抚赏银我等两场血战,每人才二两
我等所说的赏赐不公四个字里,重点并不是赏赐,而是不公两字”
郑总督“”
你这乱兵如此有文化,如此会思辩,怎么才是个大头兵
而且居然这么能快就能算出三千人赏一万两的人均比二两多
这时候,林泰来又高声道“我林泰来最擅长斡旋,今天就做個中间人来说和
我认为,达云营应该每人犒赏五两就够了。
至于我身边这些参战的家丁,就不要犒赏了,节省出来转给达云营官兵
请制台和诸位官军给我林某人一个面子”
“可以”郑总督咬牙道,这时候当务之急就是平事,并保证林泰来的安全。
数百乱兵一起欢呼,大叫道“多谢林参赞斡旋林参赞高义”
在数百人的欢呼和奉承中,林参赞仍然保持着冷静。
他连连示意,对乱兵回应说“谢完了我,别忘了再去谢谢制台恩赏啊。”
郑总督面无表情,转身就要走。
可是林泰来仍然忧心忡忡的,朝着郑总督提醒道
“制台要多加注意西宁卫和甘肃镇参战官军的军心啊
若达云营有犒赏,而他们没有,那么他们心里肯定很容易产生不平衡。
就算不能全额发放,也要先给一点,以稳定军心。
如今西北形势紧张,不能再出乱子了,制台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啊”
郑总督冷哼一声,任何人都可以提醒自己这些,唯独你林泰来没资格
随即郑总督皮笑肉不笑的说“关于如何稳定军心,请林参赞进行辕商议商议”
林泰来打个哈哈,婉拒说“我还是留在达云营这里,帮助稳定军心吧。”
作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林泰来觉得还是混在乱兵里面比较安心。
虽然林泰来这“稳定军心”的建议嘲讽度拉满,但郑总督不得不认真考虑。
如果都不犒赏,或许还可以平安无事。
但若只有一部分得到了犒赏,那么没得到犒赏的另一部分闹事概率就很大。
于是郑总督回了行辕后,就下令“西宁卫、甘肃镇参战官军每人暂时发犒赏银一两,其余等着向朝廷奏请再行发放。”
其他参战官军不像达云营连续打了两场,先发放一两也不少了,足以暂时稳定住情绪。
这至少需要一万五千两,只能暂时从别处挪用一些了。
预定计划又被打破,一切都怪林泰来
这时候,郑总督产生了把林泰来礼送出境的心思。
因为郑总督终于发现,任性胡来、不听调度、身份还清贵的林泰来,可能才是他的辖境内最大不稳定因素。
不说别的,如果林泰来再有什么不满,又找点乱兵把自己绑了,自己是不是又得让步
回到营房中,得到犒赏的官军都很兴高采烈。
达云也不例外,又有谁会嫌弃钱多
再说这辈子第一次搞兵变还成功了,达云很有点兴奋劲。
不过林泰来仍然古井无波,十分淡定。
达云好奇的问道“好歹也是成功了,林参赞为何如此淡然”
林泰来打了个呵欠后,答道“这是我组织的第四次兵变了,算上民变更不知多少次,早就没有兴奋感觉了。
你们等着发钱吧,我要去补觉了。”
达云“”
忽然有点羞愧。身为武官,兵变经验居然还不如一个翰林。
可是这翰林的兵变经验也过于丰富了吧
林泰来忽然又说“东楼啊,你又多跟了我几天,也是共同组织过兵变的交情。
看在这个缘份上,我再送你一场富贵好了”
达云十分心动,完全不想拒绝。
林泰来指点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抓紧研究宁夏镇的山川地理、军情民情吧
等到宁夏用兵时,我向朝廷举荐你。
调你去宁夏参战后,保伱升一个副总兵。”
达云完全没有思考,一口答应下来。
经过两场大捷和一场成功兵变,达东楼对林参赞已经有点盲信了。
于是林泰来也放下心来,安安稳稳的去睡觉了。
兵变和犒赏都已经是过去式,需要用新的利益来诱惑达云。
这样才能保证达云和他手下五百兵马继续和自己齐心协力。
在兵凶战危的边镇前线,如果手底下如果没有一支可靠武力,睡觉都睡不安稳。
再说自己这两场两场大捷,可能会夺了达云原本的气运,给点补偿也应该。
在行辕里,郑总督算了算账,达云营的犒赏,再加上西宁卫、甘肃镇参战官军的第一笔犒赏,总共约摸要一万八千两。
这笔巨额支出完全不在计划里,郑总督又不想动用应付紧急状况的压库银。
所以只能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从别处挪用了。
比如原定发放给哱拜父子宁夏兵的一万两抚赏银,削减到了三千两。
这个削减,就让哱拜感觉非常难受了。
从一万两减少到三千两,能落在自己手里的油水差别可就大了
他主动请愿驰援甘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多要点抚赏和钱粮。
何况他带来的三千兵马,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家丁私兵。
本意是带着家丁私兵,到甘肃游行一圈,从朝廷手里赚上一大笔抚赏银当外快,何乐而不为
如果抚赏银只有三千两,分到家丁私兵手里的也就是个路费钱,岂不就相当于自带干粮、自掏腰包
怎么可以像大傻子林泰来那样,带着家丁为朝廷打白工
哱拜所不知道的是,林泰来身边的家丁有点看不上朝廷那点赏银。
朝廷给发钱当然会高兴,若没有也无所谓。
毕竟论起财富和产业规模,哱拜跟林大官人完全没可比性。
于是忍无可忍的哱拜再次来到总督行辕,拜访总督郑洛。
“军门何故克扣赏银”哱拜对郑总督问道。
郑总督则回答说“临时赏银本无定数,可以多也可以少,何来克扣之说”
哱拜非常不满的说“难道当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有起乱闹事,才能获取更多赏银”
本性凶恶的哱拜不知不觉间,语气中带了一丝丝威胁。
不就是兵变么,谁不会啊五百人能兵变,三千人就不能了
郑总督心情也正恶劣,拍案厉声叱道“你想作死就试试看”
自从哱拜抵达金城以来,郑总督的态度一直都是和颜悦色的。
这时候突然遭到训斥,把哱拜也吓了一跳。
看着似乎镇住了哱拜,郑总督又冷哼道“林泰来是有免死金牌的人,你比不了”
郑总督的意思很明显,就算林泰来胡搞,只要不是太出格,他这总督也不能对林泰来动手。
而且朝廷也不会对林泰来追罪,最多就是功过相抵或者罚俸。
但你哱拜可没有这样的免死特权,你敢兵变闹事,他这总督就敢围剿。
不过听在哱拜耳朵里,这话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你也配兵变
这让哱拜感觉,自己作为异族武官,受到了歧视和羞辱
而后哱拜又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还有一个对兵变的不利因素。
他带来的三千宁夏兵作为客军,全部驻扎在城外,不像达云营都在城里。
一旦他们发动兵变,总督可以直接关闭城门,那就变成攻城战了。
而且宁夏兵身为客军,粮草全部依赖本地供应,只要总督一声令下,这些粮草就断绝了。
那么他们兵变后就可能前有坚城,后无粮草,那还闹个屁
除非直接变成造反当流寇,去四处劫掠,但那样完全得不偿失。
在心里合计完后,哱拜按下了直接在甘肃兵变的念头。
见哱拜不说话,郑总督挥了挥手说“你不是林泰来,不要想那些没用的”
结果在哱拜耳朵里,这相当于是又一句“你也配兵变”
结果哱拜又一次感觉,自己反复受到了歧视和羞辱
原来先前自己被偏袒,终究是虚假幻想
自己两个儿子还都被林泰来打伤,总督也没给说法
汉人文官之间,终究是官官相护的
即便郑总督再不待见林泰来,稍微被逼宫后,还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银子给了林泰来
而自己这异族武官就像是被当成了讨饭的,三千两就打发了
自己不就想多领点抚赏银,养自己的私兵么凭什么不多给自己银子
哱拜站了起来,“我两个儿子皆被林泰来重伤,我要带着两个儿子以及随军家丁,回宁夏去了
至于其余兵马,就留在甘肃为军门效力吧”
郑总督稍加思索后,就答应了下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