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您这是”
曹昂郑重其事地,将两卷书籍递到曹铄的手中,接着无比认真的叮嘱道。
“为兄要交代你做的事情,就和这两册书有关。”
“从明日开始,你就不必再去府衙帮衬了,也无需再理会其他杂事,全身心地钻研这两本书。”
“每日翻阅,时时通读,我希望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初解其意。”
见兄长如此郑重其事。
曹铄也绝不敢怠慢。
满脸严肃的,双手接过曹昂递来的书卷,小心翼翼的翻开其中一册后。
只是略微了其中一页。
曹铄便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有些茫然的张大了嘴巴,整个人似乎很是疑惑,多有不解的询问道。
“兄长,这书上所记载的,莫非是和粟有关的内容”
曹昂微微颔首。
在曹铄的肩膀上拍了拍,随后依旧紧绷着一张脸,严肃无比的解释道。
“你现在看的这本是和粟有关,另一本则是和麦子有关,书上记载了如何将我们当下所栽种的粟和小麦,进行改良提升,扩大每亩粮食产量的方法。”
曹昂仅仅只说了其中一个作用。
曹铄便只觉心中骇然。
他虽然年纪尚小,但也是個马上就要加表字的小大人了,更何况这个年头,男子本来就早熟。
跟在荀彧身边,多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不说立地成才,但最起码相比于原来,变得更加成熟。
因此曹昂话音刚落。
他便明白了这两本书,究竟是何等的宝贵,其作用究竟有多么强大。
若是按照兄长所吩咐的那般。
自己能够通读书中内容,并且加以熟记和理解,然后运用到现实中来。
那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惠及苍生的大好事,甚至不谈这些高大上的目标,哪怕仅仅作用于曹家一方势力,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大作用。
而兄长却如此轻而易举的,就把这两样东西交托到了自己手里。
曹铄瞬间感觉原本有些冰凉的封皮,变得无比烫手了起来。
“兄长,这这两册书太宝贵了,要不还是由您亲自保管吧,小弟每日去您那儿借阅翻看便是了。”
曹昂闻言,不由摇了摇头。
“我也是事情繁忙之辈,若是我十天半月不在家,那你岂不是平白蹉跎了大好时光,这太耽误事情了。”
“更何况你是我亲弟,此二物虽然宝贵,但放在你手里,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你只需妥善保管即可。”
“我会专门调派一支人手,用来保护你的安全,更何况日后你随我一同到东郡濮阳县去居住,待在咱们自家地盘上,也没人能动得了你分毫。”
“你只需每日携带在身上,除了有资格看到这两本书的人之外,绝不展示给其他人,自可保证宝物不失。”
曹昂作为曹家长男。
在家中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心中,身形是无比高大的。
因此兄长既已说的如此坚决。
曹铄也不会再行推辞。
而是将两册书籍揽在怀中,面色无比凝重的点了点头。
“兄长放心,这两本书我会日夜不离身,绝不会辜负了您的期望”
在应承下了这个任务之后。
曹铄突然间又有些担心。
他再一次把书册翻开,随便找到中间的一页内容,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以及单独一个字认识,但组合成句子,他就难解其意的内容。
不由得挠了挠头。
嘴角微微抽搐两下。
曹铄终究是有些犹豫的问道“兄长,您让我通读书上的内容,小弟自然会严加遵照您的嘱咐。”
“只是我担心自己有些愚笨,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资和才能,即便我将上面的文字倒背如流,万一还是未能理解其中深意,岂不白费兄长一片苦心”
“更何况一想到,这是事关粮食大计,最终是需要践行到田间地头上的,小弟心中就不由的有些恐慌啊”
“您将此等宝贵之物交托于我,倘若我最终却卓无成效,一想到这些,小弟就着实感到有些惊慌。”
其实从这番言语。
就可看出曹铄是个比较老实的人。
觉得自己不行,也就干脆利落地向曹昂坦白。
倘若换了个鸡贼一点的人。
甭管行不行,都会先拍着胸膛应承下来,即便到最后没办成事,那最起码也混过去好一段日子。
而眼下曹昂需要的。
恰恰就是一个老实忠厚的自己人。
故而思绪略微转动之后。
曹昂脸上紧绷的面容,瞬息之间便冰消瓦解,举而代之的是点点笑意。
“阿铄,不必害怕,也无需畏难,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倘若这两册书籍深奥且晦涩难懂,那你就多花些时间,反复多读几遍,只要肯下苦功,不说掌握的融会贯通,一些基本的东西你也已经懂了。”
“至于你担心自己,即便掌握了之后,也难以践行到田间地头上”
说到这里。
曹昂稍微顿了顿。
然后用手在桌案上写下了“枣祇”两个字。
“先前我让文若,重新选过一人担任定陶令,为的就是将枣祇也调来参与此事,此人是个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对于农垦方面也是小有所知。”
“由你掌握这两本书,可以拿出一些内容和枣祇进行探讨,由他领着你去践行书上的内容。”
“你自己一边通读,一边也听听枣祇的理解,并且也要时常往田间地头跑一跑,亲自上手播种改良作物。”
“如此一来,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没错。
这就是曹昂基本设想的框架。
书在弟弟手里,他觉得哪里不懂,或者哪里是下一个步骤,就专门誊写出来,叫上枣祇一起研究。
如此虽然稍微耽误进度。
但最起码非常安全。
倒不是说曹昂办事不大气,非得遮遮掩掩的,还得搞得这么神秘。
实在是眼下天下纷乱不堪,林林总总有几十个势力。
如果盲目的将这两本宝典泄露了出去,那不仅于天下百姓无益,反倒会加剧势力斗争的规模。
甚至可能原本因为自己的到来,而会极大缩短时间的汉末乱世,反倒由于此物的扩散,战乱继续延长。
那功德可真就要扣光了
唯有曹家横扫天下,灭掉了其他所有势力之后,才可以大一统帝国的身份,于国土内全面推行改良作物。
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势力内发展。
在得到了兄长的一通安慰。
并且知道会有人,从旁引领、帮助自己完成此事后。
曹铄的心一下子松了下来。
这段时间在府衙中,帮衬着做事的时候,他和身为定陶令的枣祇,也打过几次交道。
虽然不知他是否有大才大能,但很明显是个会干实事的。
有他从旁相助,想必不难。
“唰”
将两本书册原样用布帛包好,曹铄小心翼翼的将之放到怀中。
然后对曹昂拱手说道。
“既然兄长信任我,那小弟别无所言,唯有竭尽全力,尽可能的将这两本书苦读下来。”
“我也会以最快的速度,争取在短时间内使之派上用场,为咱们曹家改进出优良的粟种和麦种”
将事情托付给曹铄后。
也算是缓了曹昂一桩心事。
至于什么时候能见到成效。
此事曹昂虽然抱有一定的期望,但也不至于太过急切。
反正再快也不可能快到年底就搞定,因此也没必要过分追求了。
只要能够赶在曹家,再一次和周边势力产生大幅度摩擦,兴起大规模战役之前,能够见到实物。
那就算是足够了。
兄弟二人在静室之中坐了一阵后。
曹昂给曹铄留了两道手令。
分别是拨给他一支人马,以及调动枣祇为屯田官。
只等枣祇卸任定陶令,以及自己从金乡县带来的部队抵达之后,曹铄便可凭借这两张手令,去完成上面的布置。
如此之后。
曹昂正打算离开之际。
曹铄突然想起一事。
赶忙叫住了欲要跨出房门的曹昂。
“兄长,有一件事儿小弟险些忘了,您跟随父亲一道去前线征战的时候,有咱们曹家宗族的子弟前来投奔,眼下就居住在城中。”
“我本想让他赶到昌邑县去,又不敢擅自做主张,因此只好让他暂且在城中等候,等父亲或者您回来之后再做决定。”
一言既出。
曹昂顿时来了些兴趣。
“哦”
“你知道他叫什么吗”
当初关东一带大乱,曹氏宗族有不少子弟,流散于天下各方。
此刻曹操立起了大旗。
有人接连赶来投奔,这也不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
对于曹昂而言,如果这位曹氏宗族子弟,是个籍籍无名的人,那就无需他亲自面见,为此而费心了。
随便找个人给他安排一下,或者塞到父亲那边去,如此足矣。
而若是自己知名知信的人,那说不定还要出面见一见。
曹铄在听到曹昂的询问后。
并未迟疑几息的功夫。
便已干脆利落的答道“他说他名休,表字文烈,是子廉叔父的亲侄儿,论关系应该是父亲的从子,也是兄长您的从弟。”
原来是曹休啊
曹昂顿时挑了挑眉头。
对此已是心中有数。
当初父亲在定陶县举起讨伐董卓的大旗时,那些流散于各地的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纷纷赶来投奔。
彼时曹昂在见到夏侯渊、曹纯等人之后,就曾想过还少了两个。
一个就是曹休曹文烈,另一个则是曹仁曹子孝。
只是这二人所在之地天高路远。
一来消息收到的晚,二来即便得了信,一路上也要耗费大把时间。
因此时间一长。
曹昂都快把这二位给忘了。
如今曹休意外出现在定陶县中,这倒算是给他带来了一份不小的惊喜。
毕竟眼下曹家也确实缺人。
虽然老爹在担任兖州牧之后,也有不少人才投奔过来,但依旧是缺。
而曹休眼下虽然年轻。
但也不是平庸之辈。
终究是能派上不少用场的。
思及此处。
曹昂当即对曹铄叮嘱道“今日我还有事,你且安排他明日在府衙中等我,我到时候去见见他。”
曹铄连忙点头,表示明白。
其实曹昂也没什么事儿。
他在辞别了弟弟曹铄之后。
径直便回了府邸。
只是在往西院跑了一趟,看望了一下董白,确认了一下她的状态,比昨天还要更好之后。
就悄无声息的溜到了后院。
随后通过那扇紧闭的小门,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了隔壁的别院。
阔别多日。
踏上这条熟悉的林荫道。
曹昂只觉得感慨万分。
虽然道路两旁堆满了落叶,但供人行走的石子路上,看起来还是颇为整洁清爽的。
也不知是不是有人时常来打扫。
或许是太后的吩咐
曹昂不知。
只是刻意放轻了自己的脚步,不紧不慢的前进着,他的目的地十分明确,正是已许久不见的,太后宝宝的屋子。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