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 第 130 章 宋家分家
    农庄的事,让江知与很警醒。

    他在糖厂也做了一番巡视,糖厂暂未出问题。

    糖厂有吴术吴先生“看家”,他在镖局很有威望。镖师跟镖师家属都要给他面子,再远一点的亲戚关系,不敢闹他面前来。

    大表哥宋原也是有手腕的人,各处事务都井井有条,让它们在酝酿之前就熄灭。

    江知与松口气的同时,也引以为戒,对人员之间的矛盾做了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

    能劝和最好,若不能,则分开。看他们选择去分厂,还是离开糖厂。又或者是担任外派的职务。

    都说和气生财,原来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安生日子过着,反而有了不满

    同时,他也跟贾叔深谈过。

    糖厂跟逛小集、农庄不同,这是会全国开花的产业,需要的人手以千为数。

    只要贾叔愿意培养人才,江知与能做主许诺,他们在上陵府的兄弟,都能过来谋个差事。

    但来到了这里,就要守他的规矩。什么关系都不好使。

    各项细节确认后,江知与也正式任命贾叔贾代全为丰州县的糖厂厂长,兼任人才培养的职务。

    他是宋家的老人了,两头都有给他安家做准备。

    前阵子江家人都不在丰州县,宋威已经给他买了一处宅院,一家子都住进去了。

    江知与又问过田产,给他家添置了二十亩良田,配了一头牛。现在的人,没几个不喜欢良田的。

    贾代全不想要,来丰州县一趟,还没开始干活,就又是宅子又是良田的。

    他跟江知与说不通,又去找老东家宋威。

    宋威让他收着。

    “你一家人往后就在丰州县安家了。安家嘛,住的地方要有,田地也要有,我这外甥办事实在,你也别小气,有什么本事都拿出来,还怕挣不到二十亩良田的钱”

    贾代全心里不安。做他们这行的,从来不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宋威想了想,留他在家吃饭。

    “我们家晚上要商量一件事,你在也好,帮着拿个主意。”

    宋家晚上集体议事,讨论跟江家合作的事。

    这件事准确来说,是跟江知与和徐诚合作。

    宋原在糖厂兼任了几个月的厂长,对糖厂经营模式、订单量、出单量、净利润都有数。

    以一个厂子来说,分红也就那么回事。他还看不上。

    但糖厂的发展速度,他们都看在眼里。

    是谈合作,江知与也拿出了诚意,把他们的规划地图给宋原看了。糖厂开到完全体,会有三十二个厂子。

    厂区多了,又会低走。他们目的不是为了垄断,数量多了,糖就不稀罕,到时会把价钱打下来,让糖成为寻常百姓家能吃得起的东西。

    宋家原是做盐的生意,这方面无缝替换。百姓才是大头,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看似亏本,实则薄利多销。两相转换,

    哪头挣得多还不一定。

    这个道理,也在江家的逛小集上有所体现。让利多,甚至打出了“白给”的口号,可逛小集亏本了吗真亏本,哪能吃下那么多的铺面。

    宋家没手艺,有钱能买个手艺。依着两家的关系,他们甚至能换个地方开榨油厂,同样能有自家的营生。

    但生意做小了,各处成本刨除,加上打点的花销,总体还不如糖厂的分红。

    跟糖厂合作,最直观的利益是上面有人罩着,他们一年到头各处打点的钱财,时日久了,能再省出一个宋家的家底来。

    最直接的坏处,则是人心的稳定性。

    因钱财翻脸的人,还少吗

    江家都有个前车之鉴在。

    宋威能信得过江承海的人品,半辈子过来了,人品不好,他早把弟弟接回家了。

    后辈里,说实在的,他也信得过谢星珩的人品。抄家的刀子架脖子上,还能大老远的跑回来跟钦差硬刚的人,又是有本事但愿意舍财为百姓做事的人,哪会是什么背信弃义的小人

    江知与就更不用说了,自家孩子,懂事,贴心,宁愿自个儿吃亏受委屈,也不会为难家里人。

    关键是这个合作方里的“靠山”。

    世上有几个商人,能跟权贵谈公平

    跟他们合作,就是当了牛做了马,最后还有成为肥羊的风险。

    宋原倾向于合作。

    “我们家没出读书人,又没上边关挣军功,翻身太难了。不是被这个人宰,就是被那个人宰。只是外人出尔反尔,大刀子砍、细刀子割,对我们来说都是平常。自己人亮刀子,就会痛一些。”

    宋威老骂大儿子,但心里对他是满意的。哪个老子不喜欢出息儿子

    他听着这意思,是赌一把,便又问老二的意见。

    老二宋野没长心眼子,问他意见,他说不出个一二三四,只会说“大哥说得对”

    孟秋都忍不住扶额。

    宋威早知道老二扶不起来,这便略过了,让贾代全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说说看,这个合作能不能成。

    贾代全也觉着合作好。

    他还想到了另一处的事。

    “江家跟徐家关系亲厚,两个小辈是一起长大的交情,现在还合作做这么大的生意。徐家的小哥儿嫁得好,跟咱们家没关系,攀旧情也求不来好的前程。但这回趁着江徐两家火热,我们掺和一脚,看大少爷能不能在里头挣一份功名回来,这不比挣钱实在大少爷有了功名,就不算肥羊,自有立足之地,成就一番事业。”

    宋威也想到了这里,但他舍不得放孩子出去冒险。

    他这一代才创业,家业已经足够代人富足,家里人就这么点,他也老了,就想家人齐齐整整的。

    宋原还没想到这层,他问贾代全“怎么个挣法”

    贾代全看一眼宋威,得宋威点头,才跟宋原说“你知道徐家小哥儿的夫君是谁吗”

    宋原当然知道。

    他不确定“我去参军”

    贾代全摆手“那又何必欠人情我记得糖厂有个预留仓库,存货三千斤,新的来,旧的出。说是对军销售的。售卖简单,运货难。这里可以争取。”

    宋原知道这里。

    订单还没到,不知什么时候会来。

    他脑子转得快,立刻就想到谢星珩搞皮料生意,还跑到津口县那么远。

    他们在丰州县看场子的时候,江家的生意都过手了。江家还有个米铺,盈亏不定,把铺面的损耗放进去,总体是亏本的。但米铺同样有存粮。

    宋家也是经历过动乱的人,这才团聚没多久。

    这些事情串一串,宋原就明白贾代全说的机会在哪里了。

    运气好,他能顺利等到。

    运气差,合作也不亏。他在外面跑的时候,一样可以为自家寻个别的营生做根基。

    后半段的议事就跟说天书一样,宋野半点没听懂。

    到他听懂的时候,是宋威说要分家。

    宋野

    分家,是他们对“人心”做出的防备。

    在生意之外,也把宋原这个人分出去。相当于断尾求生。

    宋原好,宋家都好。

    宋原没能成事,宋家还有家资兜底。

    宋威分家很简单,叫贾代全做个见证,家财地契一分为三。他们夫夫俩一份,宋原一家四口一份。宋野光棍占一份。

    但宋威跟宋野说“你没几个才干,钱就少拿点,多些良田和铺面,家里老伙计帮你经营着,后半辈子也能富贵着过。”

    宋威跟孟秋拿捏着皮料跟香料生意,留些活动资金。

    余下的钱财、宝物、丝绸等,都给宋原。

    江知与现在提出的合作,还用不上太多的钱。

    只需要宋原点头,就能上任干活。

    但他们做生意发家的人,最知道哪些地方要花销。

    小鬼难缠。钱财开道是最快的方式。

    决定要入伙,就用最快的速度把地位稳住。

    地位稳了,才有余力谋求前程。

    生意跟着能生钱。

    宋威提前跟宋野说好“我跟你爹爹以后肯定是帮你大哥多,你到时别多心,家里要个顶梁柱。”

    宋野知道的。

    他还没搞懂事情怎么这样了,不敢吭声。

    宋威说了,他就讲“分给我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大哥家四个人,我就一个人,怎么分的一样”

    宋威跟孟秋都是笑。

    缺心眼有缺心眼的好,家里少些勾心斗角。

    孟秋说“你还能一辈子打光棍啊”

    他跟宋威去看过那个岳夫郎了。

    人挺白净的,有把子力气,也很有韧劲,卖点蒸糕,连着摊子带蒸糕,都是一个人挑着担出去。

    娘家人不要他回家,嫌晦气。平时也没个人搭把手,这生意都是他自个儿撑着的。

    也有骨气。一两年了,别人说他肯定过不好日子,他偏偏把日子过下去了。

    孟秋跟宋威看了都满意,就看媒人怎么吹,让人家瞧上他们家这个傻老二了。

    宋家分家结束,贾代全写了分家契,确认无误后,宋威跟孟秋都签字摁手印。明天拿到衙门里去,这事儿就成了。

    因今晚把事情都说开了,说透了,贾代全知道利害关系,一颗心落地,也不纠结受了多少恩惠,好好干活便是。

    天色已晚,贾代全留宿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