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533章 刘总工的赞赏,陈资料来了
    “滑块改为稀油润滑;加装风动上水、轴温显示”

    “司机室加后通风窗;煤槽内加推煤机;右侧加汽笛操纵阀;火箱和灰箱内加装助燃器;加装冷、热水泵”

    “加装过热补助器;风泵用过热蒸汽;导、从煤轮轮辐用辐板式”

    “小烟管改为料根,加装了导烟板”

    铁道研究所的实验室内,刘总工翻阅着一摞摞稿纸,神情越来越激动了,最后手指竟然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助理见此情形从兜里摸出一个玻璃药瓶,倒了一搪瓷缸子茶水递过来。

    “刘老,您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我还没七老八十呢,用不着这玩意”

    刘总工推开他的手,将稿纸挥得哗哗作响,兴奋的说道。

    “要是这些改进方法都能干实现,那么前进蒸汽机就能够近乎完美了”

    完美刘国璋听到刘总工对李爱国的方案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吓了一跳。

    要知道在机械设计,特别是蒸汽机这种重型运输机械方面,几乎不可能存在完美。

    “刘老,是不是太过赞誉了我那个学生虽然勤奋,毕竟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研究经验”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刘国璋担心事情发生变故的话,会引起有心人的非议。

    刘总工道“国璋兄,你放心吧,我这个老家伙现在虽然老了,眼力还是有的。”

    他脸色一正说道“我敢肯定,只要按照这个方案改进,咱们的前进蒸汽机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蒸汽机车。”

    “国璋啊,你千万不要小看了一线工人,这上面有很多改进方案,都是那些常年驾驶蒸汽机车的老司机才能想得出来。

    咱们搞机车设计和制造,跟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那帮年轻研究员不同。

    他们仅仅靠一杆钢笔,一张草纸就能向世界级难题发起冲锋。”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李爱国感觉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轻轻碰了碰刘国璋的胳膊。

    “老师,咱们铁道上跟数学研究所有联系吗”

    “当然有了,咱们在遇到复杂的计算时,经常会请求数学研究所的帮助。”刘国璋小声说道。

    刘总工是大同厂的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机车改进和研发工作,他的话就是权威。

    有了刘总工一锤子定音,前进机车改进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

    只不过,关于改进项目的归属,大同厂和铁道研究所之间的意见并不统一。

    刘国璋虽出于个人感情尊重刘总工。

    但是他身后有铁道研究所,有董工等几十位研究员。

    刘国璋并不愿意,也不能将项目送给大同厂。

    大同厂的王副总工却觉得前进蒸汽机的改进工作一直由大同厂负责,现在应该把项目带回大同厂。

    刘国璋和王副总工为此争执不下。

    这年月大家伙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

    别看那帮研究员们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说话斯斯文文。

    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个个都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大同厂的研究员们在郑涵的带领下,跟董工铁道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展开唇枪舌战。

    大会议室内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行了,都安静一下。”

    刘总工等那些研究员们都回到位子上后,抬头看看一直没有发言的李爱国。

    “爱国同志,这些改进方案是你搞出来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爱国挺直胸膛“刘总工,我就是个火车司机,这里的都是优秀人材,本来没有发言的权力,既然你点了我的名,那我就献丑了。”

    刘总工道“有什么意见放心的提,咱们是学术讨论,不上纲上线。”

    如果说此时是别人讲这些话,李爱国肯定不相信。

    但是刘总工这种老同志是真心为了铁道事业发展考虑。

    所以,李爱国也没藏着掖着。

    “现在铁道研究所里面的实验室已经搭建好了,各种设备一应俱全,改进小组也建立了。”

    郑涵举了举手说道“我们大同厂内的设备也很齐全,我们的研究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这里。”

    “郑研究员的话有道理。”

    李爱国不紧不慢的说道“只是这次改进的动作很大,涉及到机车的方方面面,只是靠着那些蒸汽机研究员恐怕很难完成任务,随时需要各种人才的帮助。

    京城内各种人才齐备。”

    此话一出,刘总工立刻明白过来了。

    看到郑涵还要举手,他拦住了郑涵。

    “爱国同志的意见很有道理,老王,国璋,既然改进小组已经建立了,我看大体架构就不要变动了。

    只不过这次的改进大部分由爱国同志提出来,应该由爱国同志担任改进组的组长,然后再选择两个副组长。”

    李爱国瞬间明白了刘总工的用意。

    李爱国是前门火车司机跟铁道研究所和大同厂都没有隶属关系。

    铁道研究所和大同厂分别出一个副组长,届时一旦改进项目获得成功,两个单位的功劳一般大小。

    既避免了纷争,又有利于改进机车。

    这位老总工虽然多年来一直沉浸在研究中,但是像他这种从大风大浪中闯过来的老同志,没有一点手腕怎么可能呢

    大同厂王副总工和铁道研究所刘国璋也明白了刘老的用意,纷纷点头“听您的安排。”

    最后,王副总工和刘国璋分别担任副组长,各自负责部分改进项目。

    为了加快改进进度,刘总工特意从大同厂抽调出一大批研究员奔赴京城。

    原本只有十几人的改进小组,人数达到了四五十人。

    并且那些研究员们个个都是高学历人才。

    李爱国还是第一次负责这么大的项目,不过倒没有紧张。

    毕竟还有王副总工和刘国璋。

    他这个组长只不过是个吉祥物罢了。

    跟李爱国预料的一样,在王副总工和刘国璋的安排下,改进工作如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考虑到改进项目意义重大,刘总工特意以大同厂的名义,跟上级申请了一批生活物资。

    一千斤猪肉,五百斤牛肉,半卡车精白面铁道研究所后勤处王主任感觉自己豪横起来了。

    有了物资,改进小组的伙食再次上了个台阶。

    李爱国重新过上了打卡吃饭的好日子。

    这阵子契科夫教授的心情很好。

    大同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他趁着空闲的机会,四处游览风光。

    尤其是契科夫教授对于dt市制帽厂特别感兴趣。

    这个厂子生产出来的双雁牌羊剪绒帽子。

    已经出口了七八个国家,在老毛子国内也很流行。

    隶属于二轻局的dt市制帽厂虽只是集体企业,跟老毛子并没有什么瓜葛。

    但是现在老毛子专家前来参观,厂领导和工人代表们肯定都得热情迎接。

    厂领导带着契科夫教授参观了缝纫车间、裁剪车间、包装车间、维修车间,托儿所、医务室、职工浴池

    契科夫教授还从工人手里将一顶最新款式的羊剪绒帽子接过来,戴在了头上。

    现场气氛在这时候达到了高潮。

    制帽厂的领导们也暗暗松口气,相互对视一眼,总算是完成了这次涉外招待任务。

    就在这时候,跟随契科夫教授来的翻译谢克夫突然急匆匆的赶过来,凑到他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刚才还兴奋不已的契科夫教授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厂领导们的脸色纷纷发生了变化,生怕出现什么事故。

    翻译谢克夫冲着厂领导解释道“教授现在有紧急事件需要处理,今天就到这里吧。”

    制帽厂的领导心中充满了疑惑,只不过在此时他们只能笑着点头。

    嘎斯吉普车在道路上奔驰。

    契科夫教授抽着雪茄烟,看了一眼司机,冲着谢克夫用带有浓厚方言味的俄语问道“你确定了吗大同厂派了一批专家前往京城”

    “亲爱的教授,我百分百确定。”

    谢克夫也用相同的语言回答“今天早晨在食堂吃专家灶的时候,我偷偷前往了那些专家们的食堂里,发现人数少了一大半。跟食堂的大厨打听后,才发现这些人已经离开了。

    随后,我又找到关系不错的一个朋友。

    在我的诱导性询问下,他亲口承认了大同厂抽调了至少五十位专家前往了京城铁道研究所。”

    契科夫教授对于谢克夫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

    此人接受契卡的训练。

    “现在是改进前进蒸汽火车的关键时刻,大同厂为什么要做呢”

    谢克夫犹豫片刻,压低声说道“事实上,我那位亲爱的朋友还了一个消息。

    数天前,刘总工的学生郑涵已经带了十几位专家前往京城,参与到铁道研究所主持的蒸汽机改进工作中。”

    “这么说京城那边应该是有了突破”

    道路崎岖不堪,嘎斯吉普车颠簸两下,契科夫教授手指头抖了抖,雪茄烟差点脱手而出。

    他再也没有心情抽雪茄了,皱着眉头说道“这种突破肯定非常重大,要不然大同厂不会如此大动作。”

    他扭过头看向谢克夫“亲爱的谢,事情发生了变化,我想咱们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教授,我马上让人安排,咱们下午就启程前往京城。”谢克夫深吸一口气说道。

    契科夫教授扭过头看向车窗外,总觉得本来秀丽的风景突然丑陋了起来。

    李爱国并不知道京城铁道研究所的改进工作已经被人注意到了。

    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不在意。

    因为这个时候李爱国已经全身心的扑到了改进工作中。

    结合前世的经验,李爱国针对前进蒸汽机一共提出了十七条改进要求。

    可以说,只要改进完成,前进型蒸汽机就会成为国际最先进的蒸汽机。

    身为一个特别喜欢开大火车的火车司机,想想自己能够开上这年月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火车,岂能不激动

    只不过有些改进特别超前。

    就像烟管改为料根是七十年代才进行改造的,提前到这个年代,技术要求特别高。

    好在现在整个改进组拥有几十名本科生、研究生,改进工作的进展并不算慢。

    直到加装过热补助器的改进工作提上日程,改进小组才遇到了真正的困难。

    因为需要保证行车安全,并且还得最大限度的发挥蒸汽机的动力,所以过热补助器的尺寸要求严格。

    同时,热补助器的尺寸的还关系效果,所以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董工带领的小组花了足足三天时间,也没能将图纸搞出来。

    王副总工带领的小组刚完成了加装风动上水的改进,也被李爱国安排跟董工联手解决这个问题。

    又花了足足五天时间,李爱国依然没有等到过热补助器的图纸。

    这下子,李爱国坐不住了。

    改进项目有时间限制。

    并且自打刘总工已经将前进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汇报了上去。

    匈牙利人民铁道部的考察团不日将会抵达京城。

    这可是关系到两百台蒸汽机的大订单

    李爱国这个吉祥物决定自己上了。

    他将董工、王副总工和几个技术代表召集在一块。

    “都来说说,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这么多人都搞不定”李爱国板着脸问道。

    董工和王副总工无论是年纪和级别比李爱国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被严肃的语气问责,心中却没有任何怨言。

    董工耷拉着脑袋说道“计算太复杂了。”

    李爱国皱起眉头“多搞几把算盘不行吗”

    董工闻言哭笑不得“这不是计算量的问题,因为设计工作设计道典型群、矩阵几何学,我们压根不懂这玩意啊。”

    “”李爱国沉默片刻。

    他现在有一个选择,可以直接从系统中把图纸搞出来。

    暗自启动系统,在系统中搜寻图纸

    热补助器图纸,价值100积分。

    好家伙,一张图纸就需要100积分李爱国有些舍不得。

    他辛辛苦苦这么久,也才攒了三百多积分而已。

    分到用时方恨少

    李爱国突然问道“咱们不懂数学,为什么不找那些懂的人来帮忙吗”

    他记得铁道上经常跟数学研究所里的研究员们合作。

    王副总工平日里经常跟数学研究员们接触,道“在国内最懂典型群、矩阵几何学,就是华教授了,只是他现在正在南方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

    华教授好家伙,大佬级的人物啊。

    没有办法请到华教授,李爱国一时间竟然感到有点遗憾。

    只不过

    李爱国轻轻咳嗽两声说道“华教授没有徒弟吗”

    “哎,你别说,还真有。”王副总似乎想起来什么,猛地一拍大腿说道“前阵子,华教授亲自从厦门大学带回了一个姓陈的资料员,此人以前在京城四中任教,数学研究所里的人都称呼他为陈资料。”

    陈老师李爱国的呼吸急促起来。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位陈老师应该就是在后来,搞出12的那位大佬。

    有这种大佬,为什么还要花积分兑换图纸呢

    “咳咳”李爱国轻轻咳嗽两声,身体后仰摆出组长的架势“既然华教授没办法请来,徒弟也凑合了,你们现在马上去把陈老师请来。”

    这个时候陈资料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里只是个实习研究员,在国内外学术界名不见经传,平日里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成就。

    所以王副总工并没有考虑陈资料。

    只是李爱国现在是组长。

    他只能听从“建议”,亲自去数学研究所跑了一趟。

    数学研究所成立于52年,所长是华教授。

    本来研究所地点位于青华园内,于今年五月份临时迁往西苑旅社。

    这年月物资匮乏,数学研究所从事的是学术研究,虽然上面比较重视,日子还是过得比较苦。

    那些数学研究员们最喜欢的工作之一就是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一来,能够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二来,那些部门需要数学研究所帮忙,总不能空着手,每次都会援助一批物资。

    所以王副总工这位老朋友抵达数学研究所后,立刻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两人进到办公室里,开启了一番诚恳的谈判。

    数学研究所的领导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估算了铁道部门的体量后,开出了一千斤细粮,五百斤猪肉,四百块钱的公道价格。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王副总工跟研究所领导经过一番知识分子独有的讨价还价之后。

    蒸汽机改进小组以五百斤精白面,一百斤猪肉,一百斤卫生油,还有二百块钱,获得了陈资料还有另外两位数学研究员的“使用权”。

    拿到报价单,面对精打细算的王副总工,李爱国有些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该夸王副总工能干,还是该感慨这些研究员们身价太低。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既然协商好了,赶紧把物资送过去,把人接过来。”

    “你放心吧,我已经安排了卡车和吉普车。”

    就这么着,陈资料和另外两个数学研究员来到了铁道研究所内。

    李爱国一眼就认出了陈资料。

    只因为他看上去就是那种一心一意搞学术研究的大佬。

    内向、沉默,甚至有些有些“孤僻”,进到办公室内,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陈资料,久仰大名。”李爱国走上去伸出了手。

    陈资料稍稍愣了片刻,站起身跟他握了握手。

    “领导,要算题吗”

    李爱国“”

    他上下打量陈资料,一身藏青色中山装已经洗得泛白了,身材消瘦颧骨凸起,鼻梁上架着的玳瑁眼镜镜片磨花了,眼镜腿也断了,此时用医用胶布缠了起来。

    浑身唯一鲜亮的就是上衣兜里那杆钢笔了。

    这年月的陈资料日子并不好过。

    他的数学理念不被世人了解,因为不擅长人际交往,在工作中屡次碰壁。

    在京城四中教书的时候,因为表现不好,被学校“停职回乡养病”,其实就是开除了。

    回到家乡,陈资料生了病,因为没有收入,日子也陷入了困苦之中,以至于为了赚取生活费,不得不摆起了地摊。

    幸好有华教授把他带回京城数学研究所。

    要不然一代数学天才可能已经夭折了。

    李爱国现在遇到了陈资料,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

    只是马上要起风了,这件事还要慢慢图之。

    要不然帮不到陈资料,说不定还会连累到自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领导,算题吗”陈资料觉得这位小领导有点怪,花了那么多钱把他们请来。

    并且一天还要支付三块钱的高额补贴,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呢

    他不知道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吗

    李爱国沉默片刻,突然问道“陈老哥,你的眼镜好像坏了吧”

    陈资料比李爱国年长几岁,听到这种称呼稍稍愣了下,也没多想。

    “没有,就是镜片有点花。”陈资料是标准的社恐症,提到了自己的事儿,整个人浑身不自在起来。

    摘下眼镜,撩起衣角擦了擦,又重新戴上,好像是在表示他的眼镜没有一点问题。

    “眼镜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东西清楚,咱们接下来工作中,需要大量计算数据。眼镜花了可不行。”

    李爱国看了看王副总工“王总工,为了保证改进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觉得应该给陈资料同志配一副新的眼镜,你觉得呢”

    王副总工搞不清楚李爱国的目的,只不过一副眼镜而已,也没放在心上。

    “应该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那就这么定了。陈资料同志,会骑自行车吗”李爱国问道。

    “会骑吧”

    “走吧,咱们去配眼镜。”

    陈资料长了这年代不多见的一米七一大高个。

    虽然很少骑自行车,但是那两条大长腿耷拉在地上就跟脚蹬子似的。

    他骑着自行车跟在李爱国身后,这会还摸不着头脑。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有什么目的

    他感觉这个小领导太怪了。

    这年月京城能够配眼镜的地方已经有很多了,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大栅栏里的精明眼镜行。

    精明眼镜行是京城首家眼镜公司。

    它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规模大,也不是配镜手艺高超。

    而是精明眼镜行的掌柜的是靠剥削学徒发的家。

    京城里的眼镜公司很多,就数他家死人最多。

    在解放前,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精明眼镜行特别喜欢招收学徒工。

    为啥

    学徒三年,等马上能成为正式工了,也该死了。

    解放后,有精明眼镜行的学徒控诉,死的师兄弟,都是肺病死的,也叫痨病。

    过去工作太累,营养又不良,还有不得病的他们没得病,活到现在,真是万幸

    机务段检修工周老栓的弟弟就是累死在精明眼镜行里的。

    李爱国经常跟他扯解放前的事儿,据周老栓讲,眼睛行里的学徒工制度非常苛刻。

    店内劳动三年零一节,中途不得退徒;如果中途退徒,要赔三年零一节的饭钱。

    在学徒期间,必须听从掌柜、师哥的使唤,不听者,掌柜或师哥可以任意打骂,家长不能袒护。

    另外还规定,在学徒期间,无故不许回家,店中管饭,衣被自理,有病自己回家医治,好了再回来。

    后来,精明眼镜行的“二叔”眼镜行的掌柜,“二婶”眼镜行掌柜的媳妇儿,全都吃了花生米。

    精明眼镜行实行了公私合营,情况才算是好转过来。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