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之崇祯拒绝上树 > 三百三十五 去看看
    “这里有一个。”

    “哇好大,一个就能填饱肚子。”

    一家六口,三個大人负责挖,三个小孩负责捡,大呼小叫,很是热闹。

    忽然,远处十余骑狂奔而来。

    大人捏紧了锄头,孩子也抬起了头。

    朱由检到了近前,下马问道“大爷,这里可是皇恩村”

    “正是皇恩村,敢问官人找谁家”

    “堂弟全家迁来此处,说是生活好了,因此来看看伯父伯母。”朱由检不动声色地转了话题,道“这番薯收成不错啊,今年应该能吃饱吧”

    “可不是。”老农咧嘴笑道“皇恩浩荡,分了二十亩田,种了五亩番薯,亩产三石,虽说卖不上价钱,但是填饱肚子没问题。

    粮食交税还债,剩下的卖了,过年的肉和衣裳都有了。”

    笑容中洋溢着满足。

    皇帝掏出一把糖递给三个孩子,问道“可曾就学”

    “大的上学了,就在西村学堂。”老农笑道。

    皇帝摸了摸孩子得头,道“好好学,长大了做官,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

    “谢官人吉言。”老农忙不迭地道谢。

    皇帝摆摆手,翻身上马,打马而去。

    “陛下,臣以为没必要去皇恩村了。”李若琳劝道。

    见微知著,看老农的笑容就知道日子不差。

    “来都来了,去看看。”皇帝说道。

    不少人家正在挖番薯,磨番薯粉,收获颇丰的样子。

    这价格确实不高,但是能吃得饱。

    进村一看,鸡鸣狗叫,房前屋后有果树,菜园子里葱葱郁郁,开着门的有炊烟,孩子们嬉戏追逐。

    可以判断,皇恩村开垦荒地的工程很圆满。

    皇帝很满意。

    快马加鞭,一路巡查,沿途经过的地方,不能说百姓们已经全部温饱,至少比以前强。

    “陛下圣明,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李若琳感慨道。

    “是啊,陛下不时出京,地方官不敢懈怠,修水利、推广番薯玉米,再有几年,肯定能吃饱穿暖。”吴三桂接道。

    皇帝笑道“别吹,一直吹下去,朕得变成昏君,到时候砍了你们的脑壳。”

    “那咱也乐意。”吴三桂笑嘻嘻地说道。

    到了宛平县。

    知县雷跃龙没在县衙里,县丞陈弘绪正在埋头案牍,连皇帝进来都没发现。

    “陈县丞,写什么呢”皇帝好奇地凑了上去。

    陈弘绪一惊,抬头看到皇帝,立刻拜下。

    “无需多礼。”皇帝扶起陈弘绪,拿起案牍上的纸,看了起来。

    宛平县田地清丈及人口普查实施方案,从人员调配到资金支持,以及可能遭遇的困难,事无巨细,全部罗列在上。

    “不错。”皇帝夸赞道“当送内阁,以为天下模板。”

    “谢陛下夸奖,只是宛平无大户,因此简单许多,不具有普遍性。”陈弘绪回道。

    宛平大户基本被扫荡一空,小门小户的,也不敢跟官府放对,清丈土地清查人口自然无阻碍。

    其他地方则未必。

    就比如兵部尚书史继偕,官宦世家,家大业大,他不松口,当地知县门斗进不去,怎么清查他家有多少奴仆婢女

    这种情况,仅凭朝廷政令是不够的,还要求地方官有足够的智慧和手腕。

    “朕是说你这计划做的好,不只人口土地普查,还可以用作其他事项,比如水利、推广新作物等事。

    这样”皇帝提笔写到“刊印天下,令各司府州县拟定治下施政计划,逐级审查,都察院抽查。”

    看着皇帝签名盖章,陈弘绪眼皮子直跳。

    皇帝年轻,只要不英年早逝,这个政策起码实施三十年,到时候他陈弘绪可就要被骂惨了。

    这可不是增加了一项工作,而是无数项。

    比如挖个水库,你不往下面跑,挖得出来别提筹集钱粮、征集人手等。

    不干

    参考刘宇亮。

    哦,姓刘的在建虏那边也开始挖地了。

    所以说,千辛万苦跑出去,图的什么

    看皇帝把计划书递给王永庆,陈弘绪眼皮子跳了一下,道“陛下,臣需要留一份。”

    “没事,内阁会给你发回来的,省得你抄一遍。”皇帝挥手说道。

    清查土地人口,没这么快实施,确实不用着急。

    “对了,雷知县何在”皇帝问道。

    “知县正在巡查民情,最近秋收了。”陈弘绪说道。

    “来都来了,去看看。”皇帝说道。

    屁的巡查民情,见雷跃龙跟几个百姓烤番薯吃,皇帝就猜到这家伙是在偷懒。

    知县吃番薯,县丞写计划书,简直岂有此理。

    “陛下亲自定了宛平,百姓大悦,臣只要不扰民,宛平百姓自然过得好。”雷跃龙讪讪解释一句,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番薯,递了过去。

    “此乃百姓心意,甘甜美味,陛下可以尝尝。”

    看着上面还有啃过的痕迹,皇帝都气笑了。

    “行了,回去说。”皇帝摆手示意百姓免礼后,迈步而走。

    皇帝伸手夺过雷跃龙手里得番薯递给陈弘绪,说道“你补补,省得某知县吃的肥头大耳。”

    陈弘绪看着半截番薯,犹豫片刻,道“多谢陛下赏赐,臣定然好好珍藏,时刻提醒自己艰苦朴素。”

    “滑头”皇帝笑骂一句,道“以后你就是宛平知县,兼管山林,好好干,朕希望你在清丈土地人口中为天下标杆。”

    对于有能力的员工,皇老板并不吝啬提拔。

    陈弘绪一惊,道“陛下,雷知县与民休息,乃是实际需要,非怠政,请陛下明察。”

    “宁愿不要提拔也要给上司求情,很好。”皇帝点点头,道“好好干,争取给你父亲挣个追封。”

    陈弘绪陷入了挣扎。

    一边是亡父身后民,一边是好上官,孝与公而且皇帝说的是追封。

    封什么

    其父陈道亨积功至南京兵部尚书,因为魏忠贤专权,进谏无果后辞职,不久去世。

    皇帝干掉魏忠贤后,赠太子少保,谥清襄,荫陈弘绪入国子监,旋放宛平丞。

    有赠官,有美谥,还能给陈道亨追封什么

    爵位

    哪个男人不想封爵

    文官不升职,怎么封爵

    但是眼看着雷跃龙蒙受委屈,又不符合他的三观。

    皇帝没让陈弘绪纠结,道“放心,雷知县随朕南下,另有重用,总不能天天让他混吃等死。”

    陈弘绪放下心来,拜道“多谢陛下提拔,臣定不辜负陛下信重。”

    “陛下,臣真是以陛下为榜样,出衙体察民情。”雷跃龙忍不住抗辩。

    “你能跟朕学朕出宫是督促你们干活,你出衙门耽误百姓干活。”皇帝不屑地说道。

    好吧,你是皇帝,你说的算。

    见雷跃龙哑口无言,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催促道“行了,赶快收拾家当。”

    几件衣裳,几本书,一个箱子就装了。

    看,廉洁不廉洁,皇帝当即就有了直观的判断。

    雷跃龙收拾好东西,刚要出门,吴三桂进来,道“陛下,众多乡民赶来,堵住了去路。”

    高起潜大惊失色,尖着嗓子叫道“护驾”

    叭

    皇帝给了他一巴掌,道“护什么驾走,出去看看,来都来了。”

    “万岁,人多复杂,不可大意啊”高起潜劝道。

    李若琳跟着劝道“是啊,陛下,万一有奸人潜藏其中,牵连甚多。”

    不要说有个三长两短,就是遭遇危险,首辅也得扒了他们的皮。

    “没事,百姓若不可信,就凭尔等心腹,朕也坐不稳这天下。”皇帝摆摆手,回头瞪了一眼雷跃龙,道“就你嘴快懂礼,惊动百姓了吧”

    说的宛平百姓不认识你似的。

    雷跃龙暗暗吐槽一句,老实认错。

    衙门口,百姓们抱鸡提鸭,牵牛拉猪,一片喧嚣,见皇帝出来,纷纷拜下。

    “拜见皇帝。”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爷万福金安。”

    “免礼,免礼。”皇帝忙不迭地吆喝道“乡亲们拳拳之意,朕深为欣慰,只是不需要拿这些东西。”

    “万岁。”韩二狗叫道“我们拿这些,是想告诉陛下,我们的日子好过了。”

    囧。

    打扰了,告辞。

    哎吆

    韩二狗滚出了人群。

    身后一老者出来,拜道“皇帝前次来,我们没能孝敬一二,今次又来,无论如何得吃个饭,让我等孝顺您老人家。”

    “朕很老嘛”皇帝笑脸没了。

    老丈连忙说道“不是这个意思,小老儿的意思是,雷知县是个好官,皇帝就别怪他了。”

    “行了,朕没怪他。”皇帝扶起老丈,说道“真看到宛平乡亲日子过得好,甚是欣慰,但是其他地方还是不好,所以需要调知县另任别地。

    朕就一个人,难免顾不周全,还得知县这样的好官辅佐。

    大家尽管放心,陈县丞留任,再说了宛平距离京师不远,以后碰到官府不做事,尽管来京师打官司。”

    “多谢万岁。”百姓再拜。

    “行了,时候不早了,朕要启程了,大家让一让啊。”皇帝吆喝道。

    “皇帝,总要吃顿饭再走啊。”老丈一声吆喝,百姓纷纷附和。

    皇帝摆手,道“行了,你们好好过日子就是最大的孝顺。”

    老丈又拜下,道“皇帝就这样走了,外面人知道了,肯定说我们不懂事,无论如何要吃一餐。”

    拳拳之意,盛情难却。

    看着跪倒一片的百姓,皇帝犹豫了片刻,取了一个玉米,一个番薯,一个土豆,一把米,一把麦。

    “乡亲们的心意,朕知道了,就以此为代表,好吧”皇帝问道。

    “乡亲们。”雷跃龙劝道“陛下心疼你们,你们不要让皇帝为难,都退下吧。”

    “国朝皇帝多,仁慈莫过于陛下。”老丈抹着眼睛,道“臣遵旨。”

    百姓退开一条路来。

    皇帝穿过人群,翻身上马,回身拱拱手,打马而去。

    出了城,皇帝勒马停下,道“把五谷送回宫里,陈设朝堂御案之上。再于宛平募兵五百,随行南下。”

    王永庆接过五谷回京,吴三桂回身募兵。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